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常丽苹 《医学信息》2018,(18):106-108
目的 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以期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3月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校4个专业827名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 827名大学生PSQI平均总分为(5.73±2.41)分,SAS平均总分为(43.83±9.11)分,SDS平均总分为(41.93±7.71)分。高年级学生、医学类大学生PSQI、SAS、SDS总分高于低年级学生、非医学类大学生PSQI、SAS、SDS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8大学生的SDS得分和SAS得分高于5≤PSQI≤7大学生、高于PSQI≤4大学生,SAS≥50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高于SAS<50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SDS≥53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高于SDS<53分大学生的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校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密切,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及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0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其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组,50分为无焦虑组。结果:PSQI总分与SDS得分、SAS得分正相关(r=0.58、0.47,均P0.01)。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其中抑郁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P0.01],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P0.01];且PSQI总分对SDS得分和SAS得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22.64、14.00,均P0.01)。PSQI总分与SDS得分正向关联(β=0.58,P0.01),对SDS得分解释率为33.4%;PSQI总分与SAS得分正向关联(β=0.47,P0.01),对SAS得分的解释率为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高校护生睡眠质量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校护生的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提高护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评抑郁量表(SDs)为评价工具,调查护生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发生率。结果①护生SRSS总分为23.30±5.658,与中国常模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5)。性别、担任班委否、恋爱否这3个因素影响护生睡眠质量;②护生的SAS、SDS总分分别为35.00±10.177和27.39±9.171;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6.00%和21.00%;⑧相关分析表明,SRSS总分以及觉醒不足、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恶梦夜惊和失眠后反应这6个因子的得分与SAS、SD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④回归分析表明,SRSS的10个因子中,入睡困难和恶梦夜惊被选入SAS回归模型;恶梦夜惊和睡眠不稳被选入SDS回归模型。结论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性别、担任班委否、恋爱否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护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问卷(SAS)和抑郁自评问卷(SDS)对某医院的护士的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调查。结果 PSQI总均分为7.86±4.03,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1.3%;46.8%的护士有焦虑情绪,45.3%的护士有抑郁情绪。PSQI总分与SAS总分,SDS总分均有显著性相关(r=0.36,P〈0.01;r=0.29,P〈0.01)。结论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并对影响睡眠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价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3年级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分布特征。结果医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4.73%,男生(6.85%)女生(7.88%)间无显著性差异。19.52%的学生有抑郁情绪,男女生分别为8.22%和11.30%(P<0.05)。14.73%的学生存在焦虑,并且10.27%的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并存。PSQI总分与SAS、SDS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影响PSQI总分的因素依次为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时间。结论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医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PSQI总均分为10.86±5.10;SAS总分为41.03±8.89,焦虑症状的出现率为22.51;SDS总分为39.51±8.87,抑郁症状的出现率为20.85。焦虑抑郁症并存11例,占15.49。SAS与SDS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34,P<0.01)。PSQI总分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具有相关性,在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监狱警察睡眠及情绪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监狱警察睡眠和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的2093名监狱警察进行调查。结果:监狱警察PSQI均分为7.10±3.68,40.71%的监狱警察存在睡眠问题。SAS分为41.64±7.66,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1.94%;SDS分为45.11±8.01,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6.99%。男警PSQI得分高于女警(7.2±3.6/6.7 ±3.9,t=2.1,P<0.05)。35岁以上监狱警察SAS、SDS的标准分及焦虑症状发生率高于≤35岁的警察 (14.0%,11.1%,X2=18.77,P=0.000)。监区警察的PSQI得分高于行政人员(7.3±3.6/6.5±3.7.P< 0.05),行政人员睡眠问题发生率低于后勤人员、监区警察(34.4%、41.5%、42.1%,P<0.05)。PSQI分与SAS总分、SDS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3、0.36(P<0.05)。结论:监狱警察的睡眠质量问题和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不同工作岗位、年龄及男女监狱警察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状况的关系,为改善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9名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护理人员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人群(U=5.76~15.33,P0.01),且41.3%(45/109)护理人员PSQI总分大于7分,远高于正常人群(χ2=69.11,P0.001);本组护理人员的SDS总分和SAS总分均高于我国常模(U=12.12,12.39;P0.01);SAS总分和SDS总分均与PSQI总分呈正向相关(r=0.534,0.897;P0.01)。结论: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较差,改善其抑郁焦虑状况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当前研究生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177名某医科大学研究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的研究生中,19人(10.7%)睡眠质量状况差;53人(30.5%)呈焦虑状态;51人(29.1%)呈抑郁状态.PSQI指数与焦虑呈正相关(r=0.31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E(x2=4.543,OR=4.366,P=0.033)和日间功能G(χ2=9.388,OR=2.363,P=0.002)是导致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研究生的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相关,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睡眠质量的干预,改善研究生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特区内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采用工作生活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比较分析SAS、SDS标准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计抽取1423名医务人员,SAS、SDS标准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常模(P<0.01),护士组SAS、SDS得分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经常遭遇患者方暴力(言语或行为)、躯体健康自评因素对大部分医务人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有贡献,不同性别职业分组内有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较国内普通人群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其中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负荷重于临床医生和医技人员,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成因各自不同,躯体健康状况和遭遇患者方的暴力性言语和行为是造成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深圳特区内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 63例疑诊SAS的患者行全夜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 ,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5次 小时将 43例分为研究组 ,≤ 5次 小时将 3 9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对其进行抑郁、焦虑症状评定及症状自评量表 (t =4 42 ,P <0 0 1)测定 ,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SCL -90总分、各因子分躯体化 (t=3 19)、焦虑 (t =4 42 )、抑郁 (t =4 84)、精神病性 (t=3 2 1)以及SAS (t =2 2 )、SDS (t =4 3 8)得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 (分别为 44 19%和 3 2 5 6% )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13 0 5 1,P <0 0 1)。结论 :SAS患者存在显著的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英语语言训练对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应用英语语言训练的方法对50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每日1次,每次训练时间45分钟,为期6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结束时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接受训练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在英语语言训练前和训练结束时,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由(48.19±5.72)和(50.20±5.72)降为(42.91±5.42)和(45.03±6.85),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由42%和46%降为22%和26%,训练前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英语语言训练可明显减轻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并发抑郁焦虑情况.方法:对50例SAHS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别对其进行抑郁、焦虑症状评定.结果:SAHS组SAS量表、SDS量表标准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HS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2.0%和32.0%.SAHS组抑郁焦虑情绪与夜间总睡眠时间、NREM和REM睡眠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6),与觉醒次数及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r>0.3).结论:SAHS患者存在显著的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贵州省农村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为农村癫痫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贵州省农村癫痫项目县开阳、惠水、风岗的癫痫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共计305例农村癫痫患者完成调查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SDS抑郁评分(55±4.5)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达到中重度抑郁(0.687);癫痫患者的SAS评分虽没有达到焦虑的诊断标准,但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贵州农村惊厥性癫痫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焦虑评分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农村癫痫患者的精神状态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部队独生子女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指导部队独生子女官兵心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团体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对驻高原某部220名独生子女官兵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结果独生子女官兵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29.5%和39.1%;SAS总均分(粗分)为(34.66±8.52),SDS总均分(粗分)为(38.58±10.24)均与中国常模有明显差异(P<0.01);且年龄、军龄、职别、城乡差别及入伍动机均与焦虑/抑郁水平密切相关。结论①高原部队独生子女官兵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且焦虑/抑郁水平较高;②高原环境因素及其产生的心理应激是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③年龄、军龄、职别、城乡差别及入伍动机等因素均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leep quality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perimenopausal women.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506 perimenopausal women.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sleep quality,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 (SDS), the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AS) and the 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KI).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11.5. Results: The mean PSQI was 5.97±4.30.Twenty-four percent of perimenopausal women reported poor sleep. Age and perimenopausal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leep quality.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45~49 age group was the poorest and the 40~44 age group was the best. The women who had higher Kupperman index were more likely to be poor sleepe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occupation and sleep quality. Night sweat, depression, anxiety, hot flash, stressful life event, and regular exercise were significantly and independently related with sleep quality. Among them, regular exercise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of sleep quality. Conclusion:High incidence of poor sleep quality exists among perimenopausal women. Som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erimenopausal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