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IPTG的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均进行了探索.以观察VP1蛋白的可溶性情况.通过PCR技术将VP1基因克隆至pGEM-T载体中,然后将pET-28a(+)和pGEM-T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构建重组的pET-28a-VP1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至BL21中,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可见约29 ku的目的蛋白条带.插入的外源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上清中的可溶性蛋白甚微.试验结果表明,这可能与蛋白本身的氨基酸组成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2.
设计1对引物将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VP1基因克隆到T载体上,通过Nde I和Xho I双酶切VP1基因和pET-28(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VP1;然后用EcoR I和Xho I双酶切VP1基因与pET-41(a),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41a-VP1;然后将这2个新构建的载体分别通过热冲击法转化BL21(DE3),37 ℃不同IPTG浓度和32 ℃、0.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pET-28a-VP1的表达量高于pET-41a-VP1,在DTT和乙醇的作用下,二者均没有可溶性蛋白出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3拷贝羊C3d基因与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旨在通过昆虫细胞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为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效果的比较奠定了基础。将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与3拷贝羊C3d基因串联,插入pTarge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Target-EG95-(C3d)3,利用BamH Ⅰ和Xba Ⅰ双酶切位点将目的基因EG95-(C3d)3克隆至Bac-to-Bac系统的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pFastBacHta-EG95-(C3d)3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进行转座重组,获得携带3拷贝羊C3d基因与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重组转座子rBacmid-EG95-(C3d)3,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EG95-(C3d)3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EG95- (C3d)3重组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重组蛋白的鉴定。同时利用昆虫细胞表达蛋白对羊棘球蚴病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EG95-(C3d)3重组杆状病毒,且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在Sf9昆虫细胞得到了正确表达,大小约为132 ku,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的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能与细粒棘球蚴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表明EG95-(C3d)3基因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同时表达蛋白对羊棘球蚴病特异性抗体有良好的敏感性。EG95-(C3d)3基因在昆虫细胞获得表达,为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效果的比较,及细粒棘球蚴病的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和牛α-干扰素基因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YNBS/58株VP1基因和去信号肽的牛α-干扰素基因共同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BL21后经IPTG诱导,实现了重组融合蛋白VP1-BoIFN—α-在大肠埃希氏茵BL21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的VP1-BoIFN—α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6ku,与预期大小相符。薄层扫描分析显示,重组蛋白VP1-BoIFN—α的表达量占茵体总蛋白的30%,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提取物用8mol/L尿素溶解后,在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柱对VP1-BoIFN—α-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5.
贺大芳  邱文英  陈奕帆  邹瑶  王德 《养猪》2020,(1):98-101
试验以猪塞内卡病毒A(SVA)VP1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1。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后经1 mmol/L异丙基茁-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37益条件下诱导6 h,后经1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SVAVP1基因能在BL21(DE3)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6 kDa;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以包涵体为主要存在形式。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SVAVP1蛋白的免疫原性的研究及塞内卡病毒病抗体ELISA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水貂细小病毒(MEV)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MEV VP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ELISA初步评价重组蛋白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构建MEV VP2原核表达体系,经诱导表达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对蛋白进行纯化、透析复性并鉴定;加入分子伴侣pTf16质粒构建共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以提升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鉴定。将纯化后的可溶性蛋白、复性后的包涵体蛋白及纯化后的全病毒蛋白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用间接ELISA方法对MEV标准阴、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初步对比评价3种抗原的血清学诊断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重组VP2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7ku;优化诱导温度和诱导试剂浓度未能解决包涵体表达问题;构建了共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后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得到明显提高;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重组蛋白皆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结果表明可溶性表达蛋白更适合作为MEV的候选诊断抗原。通过分子伴侣共表达和包涵体蛋白复性的方法获得了大量有活性的目的蛋白,为建立水貂细小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制备MEV病毒样颗粒(VLPs)及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2型ORF3基因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ORF3基因,分析ORF3蛋白的抗原性。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针对ORF3基因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该基因,并将此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命名为pET32a-ORF3,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blue(DE3) pLacⅠ感受态细胞,1.0 mmol/L IPTG 37 ℃诱导表达。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315 bp的片段,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9 ku,与预期大小相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能与抗His-tag的单克隆抗体反应,不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猪圆环病毒2型ORF3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但与阳性血清之间没有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PCV-2 ORF3蛋白的功能及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HB株VP2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河北分离株(HB株)VP2蛋白的免疫原性,对VP2基因进行了表达及免疫原性测定。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HB株VP2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中并对其进行了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约55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接种6周龄Balb/c小鼠,制备的血清ELISA效价在1∶6 400以上,说明所表达的HB株VP2蛋白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轮状病毒VP4基因和VP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PCR从含有VP4基因、VP7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T-VP4和pT-VP7中护增VP4、VP7基因,连接至pGEM-5zf( )。经筛选和鉴定正确后同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质粒pET-28a( ),连接、转化受体菌,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证明,连接向位和阅读框架是正确的,从而构建了轮状病毒保护性抗原VP4基因、VP7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VP4、pET28a-VP7。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在IPTG诱导下,用SDS-PAGE、薄层凝胶扫描分析表达的蛋白。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37.69和36.20ku,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比例分别为17.1%和14.4%。  相似文献   

11.
牛嵴病-毒(BKV)是近几年在牛消化道中新发现的病毒,其致病性尚不清楚.我们的相关研究已表明,该病毒在我国的牛群中普遍存在.为重组表达BKV VP3蛋白,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牛腹泻粪便样品中扩增BKV VP3蛋白的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pET-28a(+)载体中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VP3.将pET-VP3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及SDS -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27.8 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采用电洗脱方法纯化该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BKV VP3的多克隆抗体.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小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检测的牛群中BK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利用GST pull-down技术验证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质(matrix,M)蛋白与鸡importinβ1蛋白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根据NDV ZJ1株M基因和鸡importinβ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NDV M基因和鸡importinβ1基因,将其分别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M、pET-32a-importinβ1,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包涵体重组蛋白进行变性和复性处理。然后以GST-M重组蛋白为诱饵蛋白,His-importinβ1重组蛋白为猎物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验证M蛋白与importinβ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M和pET-32a-importinβ1,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了正确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显示GST-M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His-importinβ1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利用蛋白重折叠试剂盒获得了有活性的GST-M重组蛋白,将其作为诱饵蛋白,可以捕获并检测到His-importinβ1重组蛋白,但是GST标签蛋白不能结合His-importinβ1重组蛋白。利用GST pull-down技术证实了NDV M蛋白与鸡importinβ1蛋白在体外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这为深入研究importinβ1蛋白在NDV M蛋白细胞核定位的分子机制以及在NDV复制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串联表达及表达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制新型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根据Gen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序列,针对其中一段348 bp高度亲水的优势表位序列设计引物,扩增Eg95s基因,利用同尾酶法基因同向串联方案,获得3拷贝Eg95s串联体。分别用两种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入3种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Rosseta(DE3)和Origami (DE3),对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均能正确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Eg95s蛋白。通过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溶性、纯化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对Eg95s重组表达系统的载体及宿主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拷贝的串联Eg95s在以pET-32a为表达载体,Rosseta(DE3)为宿主菌的系统中表达最佳。最终获得了表达量高、可溶性好、纯化方便的Eg95s重组蛋白表达系统,为大规模生产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SK-B2扩增得到非结构蛋白Nsp9的基因片段。将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28-Nsp9,转化Escherichia coliBL21(DE3)细胞。经IPTG诱导,Nsp9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7.3 kD,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43.2%。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被PRRSV阳性血清所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RRSV的免疫特性和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脑心肌炎病毒BD2株V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07-612
应用RT-PCR技术扩增脑心肌炎病毒(EMCV)BD2株VP1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重组质粒pET-32a-VP1转化到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不同浓度的IPTG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目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结果显示,EMCV VP1基因全长831bp,编码277个氨基酸,VP1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质,蛋白空间结构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经SDS-PAGE分析可知,VP1蛋白在37℃,1.0mmol/L IPTG的诱导条件下以包涵体形式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30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综上所述,EMCV VP1蛋白是一种抗原性较高的亲水性蛋白,在原核系统中能高效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抗体检测方法和DNA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NS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AIV的NS1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α(+)-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得到NS1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28 000,分析显示NS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变性和复性后均可获得单一、高表达量的目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关于NS1蛋白的功能,为建立鉴别禽流感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鸡肠炎沙门氏菌omp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鸡肠炎沙门氏菌贵州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鸡肠炎沙门氏菌ompA基因,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 实现了鸡肠炎沙门氏菌ompA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 该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55 ku,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具备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用PCR扩增来的VP4-ST融合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hioHisB及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Th—VP4-ST和pB—VP4ST。将pTh—VP4-ST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大小约40ku;同时将pB—VP4一ST转化了农杆菌EHA105。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参照GenBank发表的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一段包含VP2主要抗原表位编码区的片段,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上,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的重组质粒pET-VP2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为39.1KD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BandScan分析,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65.2%。表达产物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该种蛋白能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说明,该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用抗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表达口蹄疫病毒(FMDV)的VP1全基因并制备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利用PCR方法扩增Asia 1 IND 49197株VP1全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31.6ku,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Ni-NTA Purification System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被FMD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抗体效价为1∶20480,病毒中和试验测定抗体效价为1∶64。本研究所表达的VP1蛋白可用于开发检测Asia1口蹄疫抗体的诊断试剂,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VP1的结构、功能以及抗原表位的鉴定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