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地震地质》1998,20(1):20-26
野外考察结果表明,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造成了6段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力学成因、不同等级的地表破裂,构成了呈面状分布的复杂地震破裂带,与我国西部地区由走滑断层运动形成的破裂带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的4段破裂与极震区及余震分布的位置相重合,主体散布在冬青顶北麓一带,沿皇城-双塔活动断裂的东段和武威-天祝活动断裂北段分布,是1927年古浪地震的主破裂带。其余两段分别分布在Ⅸ度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和西山堡-滴水崖断裂带上,是高烈度区内的次级破裂。4段主破裂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具有统一变形机制。其中冬青顶张性破裂带是发育在山前下方寨-严家新庄逆断层上盘的次级张性破裂,而主破裂是由逆断层运动在寺儿沟滩等处的山前洪积台地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长岭山北麓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在甘肃省古浪县、景泰县交界处的长岭山地区新发现了丰富的线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表现为基岩崩塌、黄土滑坡、地震裂缝、地震土林、地震沟槽、陷落坑以及断层陡坎等,局部可见残留的破裂滑动自由面。其分布严格受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控制。通过地震地表破裂带本身的特征分析、年代学分析、地表破裂带长度与震级的拟合关系以及结合区域活动断裂资料研究,认为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西段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瑞斌  李军  向志勇  葛鸣  罗刚 《内陆地震》2002,16(2):175-179
20 0 1年 1 1月 1 4日 1 7时 2 6分 (北京时间 ) ,在我国昆仑山口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青海省交界处发生了 8.1级地震。震区为海拔 4 90 0 m以上的高原和山地。这是新世纪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第一个 8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 ,中国地震局组织了综合考察队对此次地震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4.
1850年西昌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从1850年西昌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调查入手,通过对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几何特征以及与各次级断层的关系的研究,对这次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宁、蒙、甘交界罐罐岭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宁、蒙、甘交界区的景泰小红山 (甘肃 )、罐罐岭 (内蒙古 )和沙井 (宁夏 )等地发现了年轻的地震地表破裂遗迹 ,它们与中卫小红山 -孤山子地震地表破裂一起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我们将此破裂带定名为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 ,相应的地震为罐罐岭地震 (图 1 )。图 1 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构造位置图Fig .1 StructurallocationmapofthesurfacerupturesproducedbytheGuanguanlingearthquake.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位于青藏块体东北缘古浪 -中卫活动构造带的中段。破裂带西起甘肃省景泰县陶家山北侧 ,东至宁夏中卫县孤山子北缘 ,全长 6 0km左右 ,由 5条不连续的次级断层组成。这些次级断层长短不一 ,长者 2 0km ,短者不足 6km ,彼此呈左阶排列关系 ,阶区显示为洼地或盆地地貌。自西向东将这些断层依次命名为景泰小红山次级断层、罐罐岭次级断层、沙井次级断层、中卫小红山次级断层以及青山 -孤山子次级断层。罐罐岭地震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NEE ,次级断层走向EW或NWW。地貌上显示为清楚的地震断层陡坎、水系以及山脊左旋错  相似文献   

6.
着重从1850年西昌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调查入手,通过对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几何特征以及与各次级断层的关系的研究,对这次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着重从 1850年西昌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调查入手 ,通过对地表破裂的分布特征、几何特征以及与各次级断层的关系的研究 ,对这次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典型破裂样式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调查表明,青海玉树MS7.1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上,在玉树县结古镇至隆宝镇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剪切破裂、张剪切破裂、压剪切破裂、张性破裂及其不连续岩桥区出现的鼓包或陷落坑(拉分盆地)、高寒地区特有的冰裂缝等地表破裂单元,它们斜列组合成整体走向约300°、长约65 km、最大同震左旋位移2.4 m的地表破裂带,具有变形局部化的基本特征.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整体上可划分为长约15 km的结隆次级地表破裂带和长约31 km的结古次级地表破裂带,两者呈左阶羽列,其间无地表破裂段长约17 km,对应于MW6.4和MW6.9两个次级地震事件.地表破裂类型、基本组合特征等显示出甘孜—玉树断裂两盘块体的运动方式以纯剪切的左旋走滑为主,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存在着向东的逃逸和挤出现象.  相似文献   

9.
1833年云南嵩明8级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维贤  汪一鹏 《地震研究》1996,19(4):385-390
根据实地考查研究,1833年嵩明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全长约130公里,破裂带贯通了小江西支断裂的6条次级断裂的及5个断裂阶部,地震的地表破裂中心在南冲,陆良山一带。  相似文献   

10.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总被引:145,自引:33,他引:145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2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沿灌县-江油断裂连续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最长可达90km,为典型的纯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还发育着1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左旋走滑性质的小鱼洞地表破裂带,长约6km。这一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一次逆断层型地表破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利用已有的石油地震剖面,结合余震分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等资料构建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表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现今和第四纪时期以地壳缩短为主,斜滑逆冲型地震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水平运动在华南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转化为地壳的缩短和隆升  相似文献   

11.
12.
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带较短的原因.通过对地震烈度分布形态,地表破裂受阻的终止过程,理论模拟结果所显示的位移矢量的衰减过程,断裂受阻变形及最大剪应力分布特性等问题的研究,认为分布在主破裂带东西两端部的NNW向断裂起到了“障碍构造”的作用,阻止了主破裂向东西方向的延伸扩展.  相似文献   

13.
Qilian Shan-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Series of late Quaternary active faults are developed in this region. A number of strong earthquakes even large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history and present-day. In the past, the study of active faults in the area wa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the Qilian Shan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corridor, while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ior and the north side of the corridor basin was relatively rare. We found a new fault scarp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Baiyanghe anticline in Jiuxi Basin in 2010. It is a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which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palaeoearthquake trench analysis on the newly found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and textual research of relevant historical earthquakes data. Accord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erial photo and satellite imag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e surface rupture has the length of about 5km. The rupture shows as an arc-shaped line and is preserved intact comparably. The lower terrace and the latest flood alluvial fan are offset in addition to modern gullies. By differential GPS measurement, the height of the scarp is about 0.5~0.7m in the latest alluvial fan and about 1.5m in the T1 terrace. From the residual ruins along the earthquake rupture zone, we believe the surface rupture might be produced by an earthquake event occurring not long ago. In addition, the rupture zone locates in the area where the climate is dry and rainless and there are no human activities induced damages. These all provide an objective condi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rupture zone. The trench along the fault reveals that the surface rupture was formed about 1500 years ago, and another earthquake event might have happened before it. Based on the textural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and the research degree in the area at present, we believe that the surface rupture is related to the Yumen earthquake in 365, Yumen Huihuipu earthquake in 1785 or another unrecorded historical earthquake event.  相似文献   

14.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d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20世纪90年代初在霍山山前断裂和近年在绵山西侧断裂和太谷断裂获取的最新调查资料,讨论了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和位移特征. 如果太谷断裂、绵山西侧断裂与霍山山前断裂在1303年洪洞地震中同时活动,则该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带长163 km,分为3段,即霍山山前断裂段、绵山西侧断裂段和太谷断裂段. 各段长度分别为50,35和70 km,3段之间存在4和8 km的阶区. 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具右旋走滑特征,北段和中段右旋走滑位移量6~7 m,南段最大为10 m. 在山西断陷带盆地边界的单条断裂一般只对应7级地震,而该次8级特大地震则突破两个盆地之间的障碍体,显示了强震地表破裂尺度的可变特征.   相似文献   

15.
西藏崩错8级地震地表破裂的变形特征及其破裂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1年11月18日,西藏那曲崩错附近发生了一次8级地震,地表产生了长达约91公里的破裂带。本文总结了该破裂的几何、位移分布特征,讨论了破裂的形成机制和崩错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西昆仑块体与昆仑-柴达木-祁连块体之间的阿尔金断裂西南端NE向张剪切段邻近区域,也是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断裂和昆仑断裂带西端玛尔盖茶卡断裂等交会部位,对理解青藏高原的变形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考察表明,于田地震在阿什库勒火山群南部玉龙喀什河源头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构造变形、构造空间展布关系、断面产状变化以及构造应力场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在第四纪内的运动方式经历了由挤压逆掩为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初期)到左旋走滑兼具挤压逆冲(中更新世中、晚期)直至纯左旋走滑运动(晚更新世—现今)的逐渐转变过程.作用于这种转变,研究区内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期,其主压应力轴方向由老至新依次为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运动方式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内部次级块体向东滑动、岩石圈物质向东流展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Ms8.0级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北川—映秀断裂带和江油—灌县断裂带上,尤其是沿前者发育了长达240 km的地表破裂带,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与财产损失。灾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震的震级大;震中所处地区构造发育,地质环境极为脆弱;人口较为密集,城镇的场地普遍狭窄,空间有限等。但是,断层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且在不同地段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地震灾害。对于断层的避让与设防问题考虑不足,放大了本次地震的灾害效应。  相似文献   

19.
郭慧  江娃利  谢新生 《地震地质》2011,33(3):506-524
1976年河北唐山MS7.8地震发生之后,诸多资料报道了唐山市南侧展布的长8~1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带由10余条NE方向、具右旋走滑特征的地表破裂呈左阶形式组成,总体走向N30°E,最大右旋位移2.3m,多数地段的垂直位移为0.5 ~0.7m.近年有学者提出,在更大范围内出现的地表破坏现象.分辨这些地表破...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的震中烈度为Ⅺ度,但位于地震烈度为Ⅹ度区边缘的绵竹县汉旺镇,无论是房屋毁坏情况还是遇难和失踪人员的数目,均高出周边地震烈度Ⅰ度,接近极震区的破坏程度。文中从汉旺镇周边地表地震破裂带展布方式的角度讨论了这种震害加重现象的原因,介绍了位于汉旺镇北面和南面出现的2条相距1.5km呈左阶斜列展布的地表破裂带。其中,位于汉旺镇北侧的地表破裂带,垂直位移1.4m,水平右旋位移0.44m;位于汉旺镇南侧的地表破裂带,垂直位移量由西向东递减,为3.0~0.2m。尽管这2条地表破裂带没有从汉旺镇中心通过,但汉旺镇正位于这2条地表破裂带夹持的左阶阶区,致使阶区内建筑物除遭受来自震源的振动外,又受到阶区内的挤压,由此加重了汉旺镇建筑物的破坏,也显示出地表破裂带对建筑物破坏形式的多样性。汉旺镇汶川MS8.0地震震害实例表明,地表破裂带的阶区,也是遭受地震时破坏加重的特殊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