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的5种荧光底物,它们分别是:N,N’-二氰甲基邻苯二胺(DCM-OPA),3-4二氢喹喔啉-2(1H)-酮(DHQ),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MDHQ),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DHQ-6-A)及-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MDHA-6-A)。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导了:①5-(2-甲硫基-4-甲基-5-嘧啶基)-2.4-戊二炔-1-醇-4-N,N-二甲氨基偶氮苯-4’-磺酸酯(PDABS-1);②5-(2-甲硫基-4-甲基-5-嘧啶基)-2.4-成二炔-1-醇-偶氮苯-4-磺酸酯(HDABS-1);③2.4-已二炔-1-醇-6-醇-4-二甲氨基偶氮苯-4’-磺酸酯(PDABS-2);④2,4-已二炔-1-醇-6-醇-偶氮苯-4-磺酸酯(HDABS-2)四种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已由IR(KBr),1H-NMR(CD3CO’TMS).MS、元素分析所证实.制成其中两种化合物的极化聚合取向膜并测试了其非线性光学系数X(3),d33,βμ值.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的5种荧光底物,它们分别是:N,N′—二氰甲基邻苯二胺(DCM-OPA),3,4—二氧喹喔啉-2(1H)-酮(DHQ),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MDHQ),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DHQ-6-A)及3-甲基-3,4-二氢喹喔啉-2(1H)-酮-6-羧酸(MDHQ-6-A)。其中荧光底物DCM-OPA,DHQ和MDHQ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大量纯品的制备。我们用流动注射分析法对合成底物和已有的最佳荧光底物在HRP及其模拟酶氯化血红素催化体系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CM-OPA和MDHQ是合成的5种底物中最好的两个,而对羟基苯丙酸(p-HPPA)和对羟基苯乙酸(p-HPA)优于高香草酸(HVA)和酪氨。底物p-HPPA和p-HPA与合成底物DCM-OPA和MDHQ体系在对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性能相当,最低检测限都在1~10nmol/L之间。对酶的检测,DCM-OPA是所有研究的底物中最灵敏的,上述两种合成底物保存在4℃的冰箱中都可以稳定一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乙酯(DMAEMAQ)与溴正丁烷在丙酮溶剂中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甲基丙烯酸季铵盐酯(MBDM);然后以AIBN为引发剂,MBDM与苯乙烯(St)在溶液2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得阳离子共聚物P(MBDM-St)其结构用红外光谱法鉴定,并经^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证实有可能根据d2.8-4.1和δ7.22处两个共振峰确定共聚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新型钯(Ⅱ)抗肿瘤配合物的合成(I)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合成了新配体1,10-邻菲罗啉-5,6-二酮的3个(Pd(Ⅱ)-AA-Cl2)型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配合物,AA为1,10-邻菲罗啉(phen),5-硝基-1,10-邻菲罗啉(NO2-phen)和1,10-邻菲罗啉-5,6-二酮(dione-phen)其中配合物Pd(NO2-phen)Cl2和(dione-phen)为首次报道,合成的化合物均经元素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5‘端共价连接EDTA的寡聚苷酸与生命金属的螯合物ODN-5’-EDTA.M(n),其中M(n)为Fe(Ⅱ)或Cu(Ⅱ);分析、计算了这3个螯合物形成的最佳PH值范围,ODN-EDTA.Fe(Ⅱ)为PH5.8-8.6,ODN-EDTA,Co(Ⅱ)为PH4.6-8.1,ODN-EDTA,Cu(Ⅱ)为H3.4-5.7,在此条件一,剪切反应必须的Mg^2+并不与Fe(Ⅱ),Co(Ⅱ)或Cu(Ⅱ)竞  相似文献   

7.
螺环原碳酸酯的预聚物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一种新的带羟基的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羟甲基-3,9-二乙基-1,5,7,11-四氧杂螺(5.5)十一烷,用膨胀计测试其在聚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膨胀率为2.0%,并利用它的两种预聚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测试了固化改性环氧树脂的热性能,以及改性环氧树脂作为粘合剂使用时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糠醇N-苯基马来酰亚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20/80)、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原料,研究并确定了经由Diels-Alder反应合成含氨酯键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路线和工艺条件.制备了两种含不同氨酯键结构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BMU-H和BMU-T。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含氨酯键双马来酰亚胺,原料路线简单,反应易于控制,产物收率高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很好的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新配体1,10-邻菲口罗啉-5,6-二酮和3个[pd(Ⅱ)-AA-Cl2]型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配合物.AA为1,10-邻菲口罗啉(phen)、5-硝基-1,10-邻菲口罗啉(NO2-phen)和1,10-邻菲口罗啉-5,6-二酮(dione-phen).其中配合物Pd(NO2-phen)Cl2和Pd(dione-phen)为首次报道.合成的化合物均经元素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配合物及配体的化学式,并根据配位化学理论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简式.  相似文献   

10.
以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协议为基础,完成了ISDN用户-网络接口(U接口)的硬件实现及第2、第3层协议的软件设计,并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硼胺络合物/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DSC和IR分析技术,研究了含有恶硼杂环的硼胺络合物与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化反应主要是硼胺络合物与体系中羟基化合物形成含氢质子的配位络合物,然后由此引发体系的环氧基进行的阳离子开环聚醚反应,整个固化反应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方法(DSC)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与日本TAF环氧沥青(J-2)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DSC曲线特征,通过n级自催化反应模型,求解出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而得到其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其固化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所得到的曲线与试验得到的DSC曲线吻合较好,所确立的模型在5~25 K/min的升温速率下能较好地描述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过程,为研究环氧沥青固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制定和完善环氧沥青合理的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复合材料板弹簧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复合材料板弹簧用预浸料的固化动力学特性,确定了复合材料层压板的最佳固化工艺.同时研究了在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板弹簧用预浸料的固化速度越快,预浸料的最佳固化工艺为90℃/1h+125℃/1h.在最佳固化工艺下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固化度可达到96.7%,且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基本力学性能与优质合金钢相当,说明该预浸料可以满足板弹簧产品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氧化锌/环氧树脂(ZnO/EP)体系的固化过程,考察了ZnO纳米颗粒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和Crane公式计算了体系的反应活化能、频率因子及反应级数等固化反应参数。结果表明:ZnO纳米颗粒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理论凝胶温度降低而理论固化温度升高;同时,降低了固化反应活化能,降低程度随固化反应过程的深入逐渐减小;另外,固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基本不变。这说明纳米ZnO的加入对固化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改变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分析法研究了高含量Al2O3填料对环氧树脂(E51)/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体系的固化表观活化能、热降解动力学和性能的影响.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固化动力学研究表明,加入Al2O3体系的反应活化能由51.49 kJ/mol降低至48.12 kJ/mol;用n级非等温动力学法分析获得了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环氧固化物体系的热降解动力学,用FWO方法计算固化物降解活化能结果表明,Al2O3粉体对E51/DDM体系初始分解活化能影响不大,当降解率达到30%时,Al2O3粉体对E51/DDM体系分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重红外联用测试结果表明,甲烷、羰基化合物、胺和双酚A是E51/DDM热分解过程中的主要产物,Al2O3粉体能提高E51/DDM体系的热稳定性.动态热机械研究表明,Al2O3的加入增大了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储能模量.DSC测试结果表明,Al2O3加入后,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14.16℃提高到121.51℃.  相似文献   

16.
聚醚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动力学研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胺类化合物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得到的固化体系相对脂肪胺及简单二胺为固化剂的固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弯曲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采用DSC测试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与聚醚胺的固化进程动力学参数,由Kissinger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的活化能E为51.91kJ/mol,频率因子A为3.214×106 s-1,由Crane方程得出固化反应级数n=0.887 9,并得到固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dα/dt=k(1-α)0.887 9,其中k=3.214×106exp(-6 243.7/T)。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固化剂用量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同时利用不同升温速率下测得的DSC曲线研究了环氧树脂-双氰胺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并由DSC及IR分析技术确定了该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固化剂双氰胺最佳用量为5.6%,最佳固化温度为403K,固化时间为70min,该体系的反应活化能为96.82kJ/mol,反应级数为0.93。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二苯基硅二醇与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在SnCl2 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含硅环氧树脂(CNE - Si),并用FT - IR、1 H -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 TGA分析了含硅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Si -基团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采用非等温 DSC方法探讨了含硅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用T -矱外推法确定了含硅环氧树脂在线性酚醛树脂固化剂作用下的固化工艺参数,即:起始固化温度为 110℃,最快的固化反应温度为125℃,后固化温度在170℃附近。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其固化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为含硅环氧树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Epoxy/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 powder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using ultrasonic predispersion of GNPs and melt-blend extrusion method. The isothermal curing kinetics of epoxy/GNPs powder coating were monitored by means of real-tim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with a heating cel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poxy/GNPs cured coatings had been investigated, by evaluating their fracture surfaces with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after three-point-bending test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epoxy/GNPs cured coatings was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The isothermal curing kinetic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NPs would not affect the autocatalytic reaction mechanism, but the loading of GNPs below 1.0 wt % additive played a prompting role in the curing of the epoxy/GNPs powder coatings. The fracture strain, fracture toughness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epoxy/GNPs cured coating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t low levels of GNPs loading(1 wt %), indicating that the GNPs could improve the toughness of the epoxy/GNPs powder coatings. Furthermore, from FE-SEM studies of the fracture surfaces, the possible toughening mechanisms of the epoxy/GNPs cured coatings were proposed. TGA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GNPs improv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ured coatings. Hence, the GNPs modified epoxy can be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toughen epoxy powder coating along with improving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制备了环氧端基酚酞聚芳醚酮,并研究其固化反应.由酚酞和4,4,-二氟二苯酮经芳香亲核缩聚反应,制得了含酚氧钾端基的聚芳醚酮低聚物.将其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环氧值为0.13、数均分子量为1 540的含环氧端基聚芳醚酮.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以4,4'-二氨基二苯醚为固化剂制备的环氧封端酚酞聚芳醚酮的固化反应和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固化反应为复杂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系放热,反应放热峰的起始温度和峰顶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升高;该环氧体系的最低固化反应温度和固化反应峰顶温度为120.6℃和146.8℃,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和固化反应级数分别为68.21 kJ/mol和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