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5年5月至1995年8月我们采用DF和DPE方案,分别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2例和36例,DF组的缓解率为61.9%(26/42),其中完全缓解16.7%,DPE组的缓解率为47.2%(17/36)完全缓解5.6%,两组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DF的恶心呕吐为85.7%,肾脏毒性9.5%,DPE方案的恶心呕吐为80.6%,肾毒性5.5%。  相似文献   

2.
TC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紫杉醇(PTX)加卡铂(CBP)(TC方案)与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6例初治晚期NSCLC依照患者就诊化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入TC组和NP组,化疗2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 TC组完全缓解率为10.7%,部分缓解率为42.9%,总有效率为53.6%,NP组完全缓解率为7.1%,部分缓解率为42.9%,总有效率为50.0%,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TC组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和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均比NP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C方案和NP方案均可作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Fu和吡柔比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20例,复治16例。吡柔比星40mg/m^2静脉注射d1,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5-FU 375mg/m^2·d1-5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每化疗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总缓解率44.37%,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1.6%(15例)。初治病例缓解率45%(9/20),复治病例缓解率31.25%(5/16)。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者15例(15/36)。主要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7.7%(10/36),血小板减少13.8%(5/36),贫血16.6%(6/36),恶心呕吐22.2%(8/36)。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及吡柔比星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癌5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JL  Hong XN  Tang WY  Guo Y  Li 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9):567-569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癌患者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52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吉西他滨1000mg/m^2,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21d为1个疗程。结果 可评价患者52例,3例(5.8%)达完全缓解,19例(36.5%)达部分缓解,有效率42.3%(22/5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期9.9个月,1年生存率为43.4%。在既往经含铂方案化疗的32例患者中,2例(6.3%)达完全缓解,11例(34.4%)达部分缓解,有效率为40.6%(13/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4个月,中位生存期8.3个月,1年生存率为29.2%。主要不良反应为1或2度血液学毒性、皮疹和恶心呕吐。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头颈部癌患者安全、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24例晚期肺癌患者.中位年龄60岁(42岁~73岁).病理类型腺癌12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5例.其中初治者9例.复治者15例,经CEP方案(CTX+EPI+PDD)化疗2周期或2周期以上,总有效率37.5%(9/24).完全缓解率4.2%。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学和胃肠道毒性,表现为轻中度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病人多能耐受。本组病例有29.2%的伴心电图异常.化疗中未有明显的心功能衰竭表现,疗后心电图异常改变者仅有12.5%。CEP方案初步治疗24例晚期肺癌的结果表明,该方案疗效确切,毒性反应较低,适合于老年体弱者及伴有心电图异常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6.
姚卫东  顾洪兵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225-2227
目的:观察吗啡类控缓释片与芬太尼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吗啡类控缓释片和采用芬太尼贴剂治疗中重度疼痛327例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应用吗啡类控缓释片281例中,完全缓解161例(57.3%),明显缓解70例(24.9%),中度缓解12例(4.3%),轻度缓解19例(6.8%),总缓解率93.3%;采用芬太尼贴剂治疗46例中,完全缓解24例(52.2%),明显缓解11例(23.9%),中度缓解7例(15.2%),轻度缓解2例(4.3%),总缓解率95.6%;应用吗啡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昏睡)42例(14.9%),恶心/呕吐87例(30.9%),便秘55例(19.6%),排尿困难29例(10.3%),中断治疗7例(严重恶心、呕吐6例,昏睡1例),完全无不良反应70例(24.9%)。采用芬太尼贴剂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6例(15.1%),恶心呕吐12例(26.0%),便秘3例(7.1%),排尿困难4例(8.7%),皮肤过敏3例(6.5%)无中断治疗,完全无不良反应14例(30.4%)。两种治疗对病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控缓释片及芬太尼贴剂,是目前在临床上用以控制中重度癌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足叶乙甙+顺铂(EP)方案是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标准方案,本试验拟比较伊立替康+顺铂(IP)方案与EP方案治疗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61例SCLC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IP或EP方案化疗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①IP组有效率为66.7%,完全缓解率为23.3%;EP组有效率为61.3%,完全缓解率为16.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IP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2例(6.7%),EP组11例(3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P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2例(6.7%),EP组16例(5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IP组血小板减少8例(26.7%),EP组25例(8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IP组腹泻11例(36.7%),EP组2例(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Ⅲ~Ⅳ度恶心呕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碱能综合征、肝肾功能异常、周围神经炎、脱发、静脉炎等均少见。结论 IP和EP方案是治疗SCLC有效的方案。与EP方案相比,IP方案疗效相似,而血液学毒性较轻,IP方案的腹泻毒性较明显,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5一氟尿嘧啶(5-FU)和阿霉素(ADM)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42例胃癌患者接受HCPT10mg静滴,第1~5天;5-FU750mg,静滴第1~3天;ADM50mg静滴第1天的联合化疗。每3周为一疗程。结果可评价疗效患者24例,总缓解率41.7%(10/24),完全缓解率(CR)8.3%(3/24),部分缓解率(PR)33.3%(8/24)。可评价毒性患者42例,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8%(3~4度仅4.7%),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为19%和28.5%。脱发为100%。其他毒副反应少见。结论以HCPT为主组成的FAHCPT方案治疗胃癌有一定疗效,且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联合亚叶酸钙(LV)和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8例晚期胃癌,给予FOLFOX改良方案,即OXA120mg/衍、静脉滴注4小时,LV200mg、静脉滴注2小时,5-Fu 500mg于LV滴完后静脉推注,5-Fu 3.0g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每3周重复。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同时观察TTP和MST。结果:可评价疗效者26例,获得PR11例(42.31%),SD11例(42.31%),PD4例(15.38%),总有效率(CR+PR)为42.31%。中位TTP 5.6个月,MST9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一过性感觉异常,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OXA联合LV/5-Fu组成的FOLFOX改良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效,临床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托蒽醌(MTZ)、阿糖胞苷(Arc)联合依托泊甙(VP-16)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52例,应用小剂量MAE方案化疗,完全缓解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或预激方案巩固。结果: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10例(45.5%)达完全缓解(CR),2例(9.1%)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54.5%;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9例(30.0%)CR,2例(6.6%)PR,总有效率为36.6%。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小剂量MAE方案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1.
Two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small-cell lung cancer were prospectively compared in a randomized multicentric trial with crossover. Every four weeks, 60 consecutive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received either DPE (doxorubicin, cisplatin and etoposide), or CIV (carboplatin, ifosfamide and vincristine) with crossover as soon as progression or end of response were observed. Pre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Fifty-seven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for response. The response rate was higher with the DPE regimen both in first-line (for DPE: response rate 62% (18/29), including 17% (5/29) of complete response (CR), and for CIV: response rate 29% (8/28) with no CR, p < 0.02) and in second-line after crossover (for DPE: response rate 45% (9/20) including 5% (1/20) of CR, and for CIV response rate 0%, p < 0.02). Major toxicities were equally frequent in both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median survival times (9.7 months for the DPE group and 10.4 months for the CIV group). We conclude that: 1) DPE is a more active regimen than CIV, both in first- and second-line; 2) no alternating scheme may be considered with these two combinations. Of particular note is the similar median survival times in the two groups, contrasting with the different activities of the two regime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不适合常规方案化疗的20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诱导治疗应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缓解后治疗应用原诱导方案26例次,标准"3+7"方案治疗7例次,中剂量阿糖胞苷3例次,疗程共2~8个周期.结果 20例患者全部完成首次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5例,无效(NR)4例,总有效率(ORR)80.0%(16/20).高危组ORR 69.2%(9/13),中低危组ORR 100.0%(7/7).伴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改变的AML患者ORR 60.0%(6/10).诱导过程发生感染8例(40.0%).死亡2例,死因均为肺部感染.平均输注红细胞(9.1±5.7)U,平均输注血小板(57.5±51.9)U.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8.7±5.6)d.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年,共死亡12例.3个月、6个月及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0%、80.0%及40.0%,获得CR的12例患者3个月、6个月及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0%、75.0%及65.6%.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耐受性好,诱导缓解率高,可用于不适合标准方案化疗的AML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TCD方案(小剂量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TCD方案6周期治疗2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形态学和β2-微球蛋白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CR 6例,nCR 7例,PR 5例,轻度反应2 例;总有效率69.2%,总反应率76.9%。化疗不良反应轻,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改良TC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DF(DOC+5-FU+CF)和DCF(DOC+DDP+5-FU+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DF方案化疗:多西他赛(DOC)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小时后5-氟尿嘧啶(5-FU)500mg静脉推注,随后5-FU2500mg/m2持续120小时化疗泵静脉内注入,21天为1周期。B组33例,采用DCF方案化疗:顺铂(DDP)25mg/m2,第1-3天,多西他赛、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用法同DF组,21天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3.6%(15/28)和51.5%(17/33),无显著性差异(P=0.61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5.3个月,亦无显著性差异(P=0.362)。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DF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似,在不良反应方面,DF方案优于DCF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初治或复发难治的AML与MDS患者54例,采用CAG方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后选择不同方案交替巩固化疗。结果 CAG预激化疗治疗AML及MDS总有效39例(72.2 %),CR 26例(48.1 %),部分缓解(PR)13例(24.1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0.7 %(22/54),重症感染发生率24.1 %(13/54)。1例并发肝功能损害死亡。36例年龄<60岁的患者总有效28例(77.8 %),18例年龄≥60岁的患者总有效11例(6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方案治疗AML与MDS-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无病生存期长,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Wu HJ  Zhang QY  Chen DF  Guan XJ  Zhang BL  Ma J 《癌症》2005,24(12):1498-1502
背景与目的:CHOP方案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本研究中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2例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联合组和CHOP组。联合组34例,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加长春新碱加强的松)加美罗华(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2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CHOP组38例,单用CHOP方案化疗。两组均每3周为一个循环周期,6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为93.8%(30/32);CHOP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75.0%(27/3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CHOP组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2%和52.8%,总生存率为93.8%和75.0%,联合组均显著优于CHOP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等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而骨髓抑制情况与CHOP组类似。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而毒性反应类似,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BACOD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65例复发及难治性NHL患者,采用BACOD方案进行化疗,具体为:博莱霉素10 mg/m2,静脉滴注,第2、9天;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地辛3 mg/m2,静脉注射,第1、8天;阿糖胞苷15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至第5天;地塞米松1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7天,3周为1个疗程。结果 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30例,稳定13例,进展4例,有效率70.8 %。有效患者中位缓解时间 10个月(2~35个月)。1年生存率32.3 %,2年生存率24.6 %。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BACOD方案可作为复发及难治性NHL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DF(DOC+5-FU+CF)和DCF(DOC+DDP+5-FU+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DF方案化疗:多西他赛(DOC)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小时后5-氟尿嘧啶(5-FU)500mg静脉推注,随后5-FU2500mg/m2持续120小时化疗泵静脉内注入,21天为1周期。B组33例,采用DCF方案化疗:顺铂(DDP)25mg/m2,第1-3天,多西他赛、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用法同DF组,21天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53.6%(15/28)和51.5%(17/33),无显著性差异(P=0.61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5.3个月,亦无显著性差异(P=0.362)。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DF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似,在不良反应方面,DF方案优于DCF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复发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复发性惰性NHL患者分为两组。16例用COP方案(环磷酰胺600 mg·m-2·d-1,静脉滴注,第1、8天;长春新碱1.5 mg·m-2·d-1,静脉推注,第1、8天,泼尼松1 mg·kg-1·d-1,连续口服2周为1疗程)治疗至少3个疗程。14例用FI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1,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异环磷酰胺1.2 g·m-2·d-1,静脉滴注,第1天到第5天为1疗程)治疗至少3疗程。结果 16例用COP方案的患者中,CR3例,PR5例,有效率50.0 %。14例用FI方案的患者中CR6例,PR6例有效率85.7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FI方案发生粒细胞减少者为71.4 %,COP方案为68.7 %。结论 FI方案治疗复发惰性NHL的近期疗效较COP方案更好,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比较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患者的初步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45例晚期NSCLC患者 ,分别接受吉西他滨 草酸铂 (GL)方案或吉西他滨 顺铂 (GC)方案治疗 ,GL组 2 2例 ,GC组 2 3例。两组患者特征具有可比性 (P >0 0 5 )。结果 两组均有 2 2例可以评价疗效。GL组有效率为 3 6 4%( 8/2 2 ) ,其中CR 1例 ;GC组有效率为 3 1 8%( 7/2 2 )。GL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 5 9个月 ,GC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 6 0个月。GL组 1年生存率 3 6 3 6%,中位生存期 10 1个月 ;GC组 1年生存率 3 1 82 %,中位生存期 11 1个月。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 ,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等。结论 GL方案和GC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相似。两组的骨髓抑制毒性相似 ,GL组的神经毒性明显但主要表现为轻度 ,为可逆性 ,GC组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明显。本组资料提示GL方案较GC方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