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患者心电图QTd及QTcd的影响。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QTd及QTcd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缩短QTd及QTcd,有效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 Dispersiond,QTd)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7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有效率为64.5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和7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QTd间期均有下降,组内每两个时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及7 d后心电图QTd间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减少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QTd间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苏琳  沈兆峰  张利  王鹏 《陕西中医》2021,(4):442-445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期前收缩(VPCs)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6 min步行试验(6MWT)、心电图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9%(P<0.05);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室性期前收缩次数、QTd、QTcd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均P<0.05); 两组治疗后6MWT、室性早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E峰与A峰比值(E/A)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CHF合并VPCs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QTd和QTcd值,提高患者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试验前后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为协助临床诊断与观察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将88例受检者分为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阳性组和阴性组、冠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运动前及运动结束后1 min、2 min、4 min和6 min各个时间段Tp—Te间期值的变化。结果相同时间点运动试验阴性组及冠脉造影阴性组Tp—Te间期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组(P均0.05)。结论 Tp—Te间期的延长与心肌缺血相关。因此临床上将Tp—Te间期值的变化与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相结合,为临床心肌缺血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二仙生脉汤联合随证加减治疗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控制血压、调理血脂、抗血小板、纠正心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仙生脉汤治疗,每天1剂,治疗时间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8天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天后、治疗28天后的Tp Te、Tp Te/QT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心律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心脏疾病药物治疗总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多梦、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多梦、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二仙生脉汤联合随证加减治疗后,心律表现恢复正常时间、接受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p Te、Tp Te/Q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天、治疗28天Tp Te、Tp Te/Q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二仙生脉汤联合随证加减治疗能够缩短慢性心律失常患者Tp Te间期,可改善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AHF的内在机制。方法:选取A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AHF标准的抗心衰干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合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及心率变异性(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QT间期离散度参数QTd、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QTd、QTcd均明显缩短(P均0.05)。试验组QTd、QTc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前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V明显提高(P均0.05)。试验组HR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AHF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NYHA分级,并能缩短QT间期离散度,提高心率变异性,提示其治疗AHF的机制与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梗塞后长期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38),所有患者根据心梗、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缺血、抗心衰、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稳心颗粒9g 3次/d,所有病人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QTd与24h动态心电图。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4周较用药前QTd均减少(P<0.05),治疗组QTd减少幅度更明显(P<0.01)。治疗组病人总有效92.6%.对照组病人总有效73.7%,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对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对降低QTd,改善症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对9例右室流出道频发室早和/或室速采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1例左室间隔面室速采用激动标测P电位方法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结果10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无一例复发,亦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经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的护理.方法:2008年01月至2008年11月,我科对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前、术中、术后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及认真的护理.结果:6例患者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从心脏电生理角度来评价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方法:将1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扩冠、控制血压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治疗前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人工测量各导联Qtmin、QTmax、Qtcmin、QTcmax,计算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治疗4周后重复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QTd、QTcd和QT间期离散度比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缩短QTd、QTcd,降低QT间期离散度比,从而从心脏电生理角度再次肯定了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智霞 《中医杂志》2012,53(14):1210-1212,1239
目的 观察五参复脉汤对病毒性心肌炎后室性早搏的疗效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普罗帕酮片每次150mg,每日3次,有效后减为每次100mg;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五参复脉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30天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查治疗前后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室性早搏次数及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QTd、QTc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Td、QTcd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频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室性早搏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参复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频发室性早搏有效,其能缩短QTd、QTcd,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QTd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QTd大于60mms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QTd小于60mms者(0.0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d增高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2组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性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QT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降低AMI患者QTd,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变异度的影响及对室性早搏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后QT变异度和室性早搏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20天后室性早搏数量明显减少(P<0 01) ,QTcmax和QTcd明显缩短(P<0 01和P<0 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可以明显缩短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变异度 ,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  相似文献   

15.
方居正  夏艳斐 《新中医》2019,51(4):120-123
目的:观察黄苦清心合剂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用常规西医加黄苦清心合剂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Myerburg评分、SAS评分、症候积分、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2.81%,对照组为64.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58.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Myerburg、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Myerburg、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Myerburg、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QT间期离散度(QTd)及用Bazette公式校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QTd、QTcd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QTd、QTcd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苦清心合剂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有效降低室性早搏病人Myerburg积分和SAS积分,缩短QTd及QTcd,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临床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QTd测定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心梗组55例,心绞痛组65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QTd、QTcd、JTd和JTcd等心电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的QTd均值大于以往报道的正常人群,且心梗患者QTd大于心绞痛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QTcd、JTd、JTcd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心梗部位,不同心梗时期的患者,这些指标没有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QTd较正常人增加,心梗患者更加增高,提示QTd与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一个预测因子。同时QTcd、JTd和JTcd可能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心口服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治疗组口服舒心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检测QTd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个月较用药前QTd均有明显的改变(P〈0.01)。治疗组有效率50.76%,对照组有效率49.23%。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心口服液和心律平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可降低QT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且舒心口服液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3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加服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治疗效果、再住院和猝死情况,检查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情况,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住院率、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的LVEF、心率(HR)、QT间期最小值(QTmin)、QT离散度(QT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QT间期最大值(QTmax)均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HR、QTmin、QT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猝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QT合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 QT合剂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治疗前后校正 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方法 ,将 36例 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测定两组患者 QTcd的变化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 QTcd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 .0 1) ,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5 .6 % ,与对照组的 16 .7%相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中药 QT合剂能明显降低 AMI患者 QT间期离散度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前后Tp-e间期,Tp-e/QT 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3年5月前壁STEMI急诊介入患者36例,年龄(53.97±7.92)岁.另抽取来我院体检健康人标准12导心电图62例,年龄(49.70±8.98)岁.比较前壁STEMI患者急诊治疗前后Tp-e间期,Tp-e/QT比值变化.结果 36例患者中,急诊介入治疗前有10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治疗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前壁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Tp-e间期,Tp-e/QT比值较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5);急诊介入治疗后更接近于健康人(P>0.05).结论 前壁STEMI患者,Tp-e/QT比值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