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于溶栓后出血.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再灌注治疗是目前在无条件下急诊经皮腔内成形术(PTCA)时公认的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尿激酶(UK)、重组链激酶(r-SK)、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三种溶栓药物。基层医院常因经济条件限制主要以UX为主。本文现分析该药治疗AMI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172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钙+rt-PA静脉溶栓治疗,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预后(mRS评分),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治疗总好转率为90. 12%; 172例脑梗死患者中预后不良者占40. 12%,预后良好者占59. 88%;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吸烟史、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是影响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明确,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患者脑梗死体积、治疗后收缩压、发病至治疗起始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可能是影响阿托伐他汀钙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孙莉  陈荣辉 《临床医学》2002,22(6):51-52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溶栓剂有多种,我们选用了SK(链激酶)、rt-PA(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分二组进行溶栓治疗,并做了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秦吉祥 《临床荟萃》2005,20(12):700-701
急性肺栓塞临床并不少见,病死率高,如果能及时诊断并给予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肺栓塞治疗常规之一.溶栓药物以尿激酶(UK)应用比较广泛,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时会出现出血等并发症.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新型溶栓剂,采用细胞重组DNA技术生产,不具有抗原性,其直接将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对纤维蛋白比UK更具有特异性,国内外均已开始用于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我们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rt-PA及UK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重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重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31例)与尿激酶(32例)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后各阶段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变化、治疗后24 h内的并发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rt-PA组患者冠脉再通率较UK组高(P<0.05),rt-PA组发生轻度出血5例(16.13%);UK组1例(6.35%),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过敏反应、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再通患者梗死后6个月,rt-PA组与UK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6 min步行距离(6-Mw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t-PA与UK可以提高溶栓的成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的溶栓疗法能有效减轻发病3 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损伤[1].2005年2月~2007年7月,我们运用爱通力(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院前与院内联合快速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方法.方法 在院前与院内密切配合的情况下,由"120"急诊医师将AMI患者以最快捷的方式直接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rt-PA和UK治疗AMI的疗效.结果 rt-PA组冠状动脉(冠脉)总再通率明显高于UK组[80.0%(48/60)比59.0%(36/61),P<0.01];在发病<3 h溶栓治疗中,rt-PA组冠脉再通率也明显高于UK组[88.9%(32/36)比68.4%(26/38),P<0.05].rt-PA组4周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UK组[6.7%(4/60)比13.1%(8/61),P<0.05].结论 rt-PA溶栓疗效优于UK,尤其是在患者发病3 h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更佳,住院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ACI患者9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与人尿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2例AM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先用15 mg静脉推注,0.75 mg/kg(最大量50 mg)静脉滴注30 min,0.5 mg/kg(最大量35 mg)静脉滴注60 min.观察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结果 本组冠脉再通率81.8%,出血发生率4.5%,住院期间的病死率4.5%,主要死因:心脏泵衰竭.结论 rt-PA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溶栓剂.近年来,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也开始尝试使用rt-PA溶栓.我院2002年10月7日~12月23日应用rt-PA治疗急性肺栓塞6例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诊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诊超时间窗(4.5~9.0 h)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rt-PA溶栓组(B组),各组按静脉干预时间再分为<4.5 h亚组及4.5~9.0 h亚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治疗前急诊行头颅CT和多模式MRI检查,治疗后24 h复查头颅CT,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B组两个亚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A组亚组(P<0.05),且B组两个亚组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组<4.5 h亚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4.5~9.0 h亚组(P<0.05);各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急诊<4.5 h静脉应用rt-PA溶栓疗效确切,多模式MRI指导下急诊超时间窗(4.5~9.0 h)静脉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溶栓是目前惟一被循证医学证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重组t-PA(rt-PA)是现在主要应用的溶栓药物.然而溶栓治疗后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出血转化(HT),大大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现就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病人应用rt-PA溶栓过程中给予预防溶栓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结果发生并发症2例。提出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建立溶栓治疗路径,预防性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其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已为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1].我国常用的溶栓剂有尿激酶(UK),链激酶等,近年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文对rt-PA和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作一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及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t-PA治疗组(予rt-PA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予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各30例,采用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1 d和90 d的ESS积分高于rt-PA治疗组( P<0.05),90 d时的疗效优于rt-PA治疗组(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更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8例AIS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取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后分别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RDW,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及结局不良组.对比2组患者RDW,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溶栓后,结局不良率为28.57%(28/98),结局良好率为71.43%(70/98).2组年龄和溶栓前NIHS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既往卒中病史、心血管病史、血压、三酰甘油、高血糖和脑卒中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2组患者R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结局良好组RDW低于结局不良组(P<0.05);溶栓前低RDW是AIS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良好的保护因素,高NIHSS评分是AIS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RDW可对其进行早期预测,能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与治疗参考,还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状况和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8.
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rt-PA溶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rt-PA溶栓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A为急性心肌梗死6例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例溶栓均获成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rt-PA溶栓,可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效果优于其他溶栓药物.溶栓疗法专业性强,对护理工作要求高.护士不但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而且要认识和掌握rt-PA溶栓的要点和操作步骤,在溶栓过程中及时预防和发现并发症.护士在床边迅速而准确地检测出与心梗密切相关的肌钙蛋白T(TN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化验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治疗计划,加强对病情的监护,促进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临床溶栓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根据家属意愿,25例行CTP检查,其中9例符合CTP筛选溶栓标准且同意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灌注溶栓组;11例未行CTP检查,直接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作为溶栓组.分析灌注溶栓组患者CTP各灌注参数特点,测量梗死区及半暗带区面积.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1、24 h及10 d NlHss评分情况,分析CTP结果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灌注溶栓组溶栓前与溶栓后1 h、24 h、10d NIHSS评分分别为10.11±4.11、6.11±3.55、6.33±3.71、3.78±3.53,溶栓前与溶栓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小窝蛋白-1(caveolin-1)、微小RNA-146a(miR-146a)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择rt-PA治疗后发生HT的104例ACI患者为HT组,另选择同期接受rt-PA静脉治疗后未发生HT的536例ACI患者为非HT组。比较两组血浆caveolin-1、miR-146a水平的差异;Pearson法分析HT组血浆caveolin-1与miR-146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caveolin-1、miR-146a对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结果】HT组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HT组(P<0.05),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HT组(P<0.05)。HT组血浆miR-146a与caveolin-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38,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iR-146a、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8、0.878,miR-146a联合caveolin-1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AUC为0.9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病史、心源性栓塞、溶栓前NIHSS评分高、发病至溶栓时间长、溶栓前血糖水平高、溶栓后2 h收缩压高以及血浆caveolin-1表达水平高、miR-146a表达水平低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浆caveolin-1、miR-146a异常表达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能够用于预测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