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总量控制红线"是干旱内陆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提出了侧重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红线的"地表水-地下水库"联合调蓄及"水-生态-经济"耦合的流域集成水资源管理框架;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按照"两步走战略,近期三七分成,远期五五分账"和"三七调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阈值,对水资源进行有效调控;以呼图壁河流域为例,制定了2020、2030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台兰河流域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21世纪水资源战略研究成果提出,地下水库是21世纪水资源调控的最主要手段,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大自然多年通过地下循环的水量达12×10^12m^3,相当于地表径流总量的30%,而目前人类借助地表水库调节的水量仅2×10^12m^3,因此,利用地下水库来调节水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干旱区不仅水资源紧缺,调蓄问题亦极为突出,本文以新疆温宿县台兰河流域为实例,利用其山前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巨大的储水构造,探讨一种以建设地下水库为调蓄工程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及相应的工程规划,以期实现因势利导、人水和谐和高效利用干旱区水资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阐述玛纳斯河流域具有建设地下水库得天独厚的条件:巨大的前山带构造洼地和巨厚的山前冲洪积扇形成了可以联合调蓄的串珠状天然地下水库。该地下水库调蓄空间巨大,可达1 250亿m3。调蓄水源集中充沛,进行适当的人工采补工程后可实现地下水库"丰补欠采"的调蓄作用,对该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干旱区地表水库当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干旱区地下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在介绍了中、小河流前冲洪积扇凹陷带储水构造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坎儿井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结构特点和调蓄水资源的基本原理。对新疆温宿县台兰河坎儿井式地下水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以其为基础,采用对比的方法和相应的量化指标,说明了该地下水库的特点、经济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干旱区地表水库当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干旱区地下水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在介绍了中、小河流前冲洪积扇凹陷带储水构造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坎儿井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结构特点和调蓄水资源的基本原理。对新疆温宿县台兰河坎儿井式地下水库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并以其为基础,采用对比的方法和相应的量化指标,说明了该地下水库的特点、经济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调蓄水资源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此文对在滹沱河建设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地下水库建设管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建设“渗得进,蓄得住,采得出,用得好”的地下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水资源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胡军华  唐德善 《人民黄河》2006,28(12):42-43
在阐述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概况和适时水权管理实施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时水权的概念。对塔里木河源流、干流实施适时水权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认为塔里木河流域适时水权管理的意义是:保证下游下泄的水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化解水事矛盾、减少水事纠纷,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权管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现状河西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流域水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配置现状及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学林 《水力发电》2004,30(1):20-20
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冰川融水考察结束,为期3个月的科学考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该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有关专家指出:这项研究选择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冰川融水径流补给比例量大的内陆河,进行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生态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生态用水效益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内陆河流域基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度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考虑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多次转化、多次重复利用的特点,将计算单元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嵌套在水资源转化模拟模型中,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耦合。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获得了流域水资源在不同区域间与生态用水和经济用水间的合理分配方案。为探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和田河流域耗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田河流域位于干旱内陆区,降雨稀少,蒸发剧烈,水量散耗是该地区水份运动的主要形式。本文采用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对流域耗水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分别从河流、水库、地下水、绿洲灌区的耗水水平,流域耗水的年内分配,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耗水比例等方面体现耗水现状,为和田河流域今后的水土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内陆盆地与高山相间分布的地形,具有“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貌特征,绝大多数发源于高山地区的河流都向盆地汇集,是径流形成区.河流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径流年内变化很大,因此对于气候属于干旱区的新疆,对水库利用效率的研究意义很大.主要根据对新疆40多座大中型平原水库的水利用系数和重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干旱区平原水库水利用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属于干旱区,区域内发育有很多内陆河。在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十分明显。为探索干旱区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转化特征,以便为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预测地下水环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对不同河段的河水与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并利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转化比率。结果表明: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河水向地下水的转化明显,阿拉干断面河水向地下水转化率最高;总体而言,沿河道向下游,河水向地下水的补给量呈减少趋势;本文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塔里木河下游河水向地下水的平均转化率为43.36%,这对于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正确评价生态输水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包气带岩性与结构、土壤含盐量等地下水状态变量及其生态功能,提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地质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地下水系统模型、地质生态环境系统模型及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最后就地下水系统参数确定和评价模型运转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2012年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的变化特征,得到影响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流、蒸发、水库、开采4种因素,并在研究典型钻孔地下水位动态过程曲线的基础上,将该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划分为:水文型、径流型、蒸发型、人类活动影响型4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冲洪积扇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合理方式,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下游民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民勤地处我国干旱内陆区 ,民勤绿洲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绿洲之一。由于石羊河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引起其下游民勤盆地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土地沙漠化、盐渍化面积扩大 ,植被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中对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就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出了对策。水资源问题是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 ,要改善民勤的生态环境条件 ,首先必须解决好当地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水循环监测及评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为例,针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平原绿洲水资源的运移、转化和消耗等水循环特点,以水资源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加强绿洲水文研究、建立绿洲水循环监测系统及绿洲水资源利用评价系统的初步构想。监测评价系统能适时科学地诊断绿洲水循环过程及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并及时有效地解决绿洲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循环生态效应与区域生态需水类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陈敏建 《水利学报》2007,38(3):282-288
本文从水循环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水文循环过程的能量转化规律,揭示水循环生态效应变化机理,提出判断生态系统演变与水循环关系的基本准则,以此区分生态需水类型。降雨分布决定了内陆河干旱区与外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格局,降雨径流关系的稳定性决定了半湿润半干旱区与湿润地区生态需水的差异,依附于地表水体的水生态系统随水量发生变化,其临界点取决于径流量的丰沛程度。我国区域生态需水类型可分为:西北内陆河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需水;半湿润半干旱区河湖与地下水连通系统的整体生态需水;北方湿润地区河湖水生态系统需水;南方湿润地区维持河流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的流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内陆干旱区河谷林的需水情况。首先简要评述了干旱区河谷林生态需水的概况,并以新疆阿尔泰山前平原布尔津河出山口以下河段的河谷林为例,采用参考作物法,计算了研究区内河谷林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生态需水总量为0.8亿m3,其中6~7月份河谷林需水量较大,月需水量约为全年的25%。这些成果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