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与术前肺功能的关系.确定术前通气功能参数能否预测术后呼吸衰竭。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00例.ASAⅠ级或Ⅱ级,术前测定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75%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h)、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m)、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测定脉冲震荡肺功能: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es)、中心阻力(Rc)、5Hz和20Hz时粘性阻力(R5、R30)。分别记录插管后机械通气初始和开胸单肺通气后双肺气道峰压(Tpeak)、双肺胸肺顺应性(TCT)和单肺气道峰压(Opeak)、单肺胸肺顺应性(OCT),取其平均值。Opeak和OCT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一般情况和肺功能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2组:呼吸衰竭组(RF)和非呼吸衰竭组(NRF)。结果Opeak与Zres、身高、体重和FEF。呈线性关系(R2=0.504),OCT与Zres、身高、VC和RVfrLC%呈线性关系(R^2=0.602)。与NRF组比较,RF组FEV1、FVC、FEV1/FVC%、MVV、MMEFw均降低(P〈0.01)。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FEV1≤60%、FEV1/FVC≤60%、MVV≤50%、MMEn%≤35%时,RF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NRF组(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术中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和胸肺顺应性分别与身高、体重和术前肺功能呈线性相关。中度肺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行胸科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性大: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颅内肿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3~2003年华东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颅内肿瘤患者76例,分析诸多临床因素与老年病人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关系。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相关因素: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术前肺功能减退、白蛋白水平及手术相关因素:颅内肿瘤手术部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COPD史、术前肺功能减退、颅内肿瘤手术部位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上可根据高龄、COPD史、术前肺功能减退、颅内肿瘤手术部位等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致肺结核术后早期呼吸衰竭、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肺结核行肺切除手术患者302例,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19例作为观察组(呼衰组),未发生呼吸衰竭的283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病例共35例作为对照组(非呼衰组),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2例肺结核术后患者中,19例早期发生呼吸衰竭,占手术患者的6.3%(19/302),多因素分析,年龄和手术方式是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2组比较,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结论年龄的增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了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术后呼吸衰竭在增加了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同时,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4.
复张性肺水肿致急性呼吸衰竭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复张性肺水肿(RPE)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例RPE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了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所有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症状逐步好转,均成功脱离呼吸机,其中6例病程中并发肺部感染,经抗感染后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PRE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缺氧,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ARF)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住院治疗的 4 9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 95例食管癌术后 2 9例发生ARF。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高龄、长期吸烟、营养不良、术前呼吸功能减退、手术时间长及术后胸部并发症是发生术后ARF的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术后发生ARF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避免食管癌术后ARF的危险因素是预防术后ARF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51例患者,于ICU监测治疗;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肺功能、出血情况、血气分析;治疗合并疾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结果 51例患者经过ICU加强诊疗,41例顺利恢复;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死于严重感染,死亡率19.61%。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诊疗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防治手术后并发症,积极应用气管镜吸痰及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治疗疾病,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9例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采用常规静脉营养+肠内营养[总热量35 kal/(kg ·d)]+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其中rhGH每天皮下注射10 U,共计10 d.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后第3、7、10天测定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并行双手握力试验,观察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10天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升高,双手握力明显提高,呼吸机辅助时间、ICU 入住时间减少,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与单纯的常规营养相比,rhGH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AHRF)老年患者应用无创通气(NIV)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医院因AHRF行NIV治疗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治疗结果分为NIV失败组和NIV成功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HRF老年患者NIV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2010-01至2012-12在开胸手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3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80例,男61例,女19例;年龄(49.2±11.6)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死亡分为死亡组(n=18)和非死亡组(n=62)。记录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马凡综合征;术前急性或慢性夹层、二次手术、术前低氧、器官灌注不良、左心室舒张末径及射血分数;术中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右半弓或全弓替换、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动脉瓣替换或成形术出血(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浓缩红细胞或二次开胸止血);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永久性脑部并发症(昏迷或一侧偏瘫)、截瘫、肺部感染、心脏不良事件(停跳或重度低心排)、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败血症、伤口愈合不良,进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术后早期(<3天)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5.8%,其中18例死亡,占22.5%。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女性(P=0.019);出血(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1);永久性脑部并发症(P=0.013);肺部感染(P=0.001);心脏不良事件(P=0.022);肾功能衰竭(P<0.01);肝功能不全(P<0.01);败血症(P=0.001);其中女性(P=0.019)和肾功能衰竭(P=0.001)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其中女性患者及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及相关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评估其危险度,为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185例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及相关死亡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 18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年龄70~86岁,中位年龄72岁.36例(19.5%)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炎23例(63.8%),肺不张3例(8.3%),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5.5%),肺栓塞1例(2.7%),呼吸衰竭7例(19.4%).相关死亡11例(5.9%),其中死亡原因肺炎4例,ARDS 1例,肺栓塞1例,呼吸衰竭5例.43例(23.2%)患者术前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65%.术中出血量200~2000 ml,平均约350 ml,其中8例(4.3%)出血量大于800 ml.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后出现声音嘶哑的患者有13例(7.0%).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长期吸烟史、肥胖、肺功能FEV1%<65%、术中出血最大于800 ml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而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大于800 ml(OR=32.93,P=0.011)、术前肺功能FEV,%<65%(OR=29.49,P=0.023)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OR=10.14,P=0.034). 结论 7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较大,与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更与手术操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cu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ARI)的相关因素。方法39例DebakeyⅠ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可疑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氧合指数、灌注不良综合征、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24 h内输注红细胞及血浆量、胸膜破裂、术后24 h胸管引流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对上述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选呼吸功能不全患者30例,无呼吸功能不全患者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BMI>25 kg/m2、术前氧合指数<300、手术距发病时间<2周、灌注不良综合征、CPB时间>160 min、术后24 h红细胞输入量>10 U、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以下因素为术后发生ARI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5 kg/m2(P<0.01);术前氧合指数<300(P<0.05);术前灌注不良综合征(P<0.01);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P<0.05);CPB时间>160 min(P<0.01)。结论 DebakeyⅠ主动脉夹层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发生ARI的危险因素包括:BMI>25 kg/m2;术前氧合指数<300;术前灌注不良综合征;术后24 h血浆输入量>1 000 ml;CPB时间>160 m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8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6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显示与临床分期(Ⅲ期和Ⅳ期,P=0.024)、组织学分级(Ⅰ级、Ⅱ级和Ⅲ级,P=0.001)、是否合并食管瘘(有食管瘘和没有食管瘘,P=0.000)、支架置入术后治疗(是否接受放化疗,P=0.004)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增加(Ⅲ期和Ⅳ期,P=0.044)、组织学分级提高(Ⅰ级、Ⅱ级和Ⅲ级,P=0.002)、合并食管瘘(有食管瘘和没有食管瘘,P=0.001)是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值(优势比)分别为5.448、14.533、66.221。而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P=0.002)呈负相关,OR值为0.020成为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Ⅳ期、组织学分级提高、合并食管瘘成为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的高危风险因素,对于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同步放化疗是减少支架再狭窄的重要因素。对于具有高危再狭窄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2006年间收治的伴呼吸衰竭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84例患者入选,死亡8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d(1~177d),50%患者死于入院30d内。死亡组的结核多耐药率、多脏器衰竭、院内获得性肺炎及APACHEⅡ等多项指标显著不同于生存组。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多次复治病例,晚期及粟粒型结核,院内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脏器衰竭。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有较高死亡率,很多因素影响其愈后。  相似文献   

15.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急性发作与高淀粉酶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常于胰腺急性或慢性炎症后发生,这是一种典型的继发性糖尿病,其中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A)是主要疾病之一。急性胰腺炎(AP)时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损伤散布在胰腺组织中的胰岛α细胞、β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引起机体血糖升高。PPDM-A血糖控制差,使用胰岛素较早,胰腺导管腺癌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识别危险因素对早期有效预防PPDM-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应激性高血糖,慢性持续低度炎症,脂质代谢障碍,胰腺细胞坏死和损伤被认为是PPDM-A的危险因素,因此本文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氧疗、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激素、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和NIPPV治疗组22例(常规治疗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动脉血的血气变化及呼吸、心率的改变。结果:治疗3d后,NIPPV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NIPPV可加速改善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2006年间收治的伴呼吸衰竭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84例患者入选,死亡8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d(1~177d),50%患者死于入院30d内。死亡组的结核多耐药率、多脏器衰竭、院内获得性肺炎及APACHEⅡ等多项指标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多次复治病例,晚期及粟粒型结核,院内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脏器衰竭。结论合并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病死率,很多因素影响其愈后。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认识心脏手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397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病毒性肝炎、术前右心衰、肝淤血、黄疸、腹水、术后严重感染、乳酸酸中毒、低心排血量及低氧血症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就有肝功能损害、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超过2h)、手术出血多导致血制品输入量超过1000ml、术后低心排血量以及低氧血症是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肝功能损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提高对围术期肝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的认识,正确指导临床治疗,从而避免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合适剂量.方法 将45例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A治疗组(15例)采用rhGH 4 IU,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 d;B治疗组(15例)采用rhGH 4 IU,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 d;;C空白组(15例)无rhGH治疗.三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三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平均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及第10天时患者血糖含量、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VAP发生率、ICU病死率优于对照组 (P<0.05).rhGH组治疗后胰岛素的每日用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在可控范围内.结论 rhGH在每日4IU或8IU 10天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安全有效的,但治疗期间应强化胰岛素治疗,防止糖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