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基础上 ,观察温胆汤对大鼠血脂水平、总脂解酶 (LA)、脂蛋白脂酶 (LPL)和肝脂酶 (HL)活性以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温胆汤能显著抑制高脂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总甘油三酯 (TG)浓度 ,提高LPL和LA活性 ,但对HL活性无明显影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实验显示高脂模型大鼠肝脏LDLRmRNA表达降低 ,温胆汤能显著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DLRmRNA水平。结论 :温胆汤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肝脏LDLR转录水平预防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降脂宁水提取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降脂宁水煎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高脂饲料喂养造成高脂血症模型 ,降脂宁水煎剂 (200% ) 1.4g·kg-1灌胃给药 ,每天 1次 ,连续 15d。取其肝组织采用斑点探针杂交法检测LDLRmRNA ,以LDLRmRNA与β- actinmRNA比值表示LDLR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各组动物肝LDLR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正常组 (100±19)% ,高脂血症组 (39±14)% ,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 ,降脂宁组 (108±8)% ,与高脂血症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 :高脂饲喂大鼠可显著抑制其肝脏LDLR基因的表达 ,而降脂宁水煎剂可显著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的LDLR基因表达水平。这一结果提示降脂宁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对链脲佐菌素注射加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共8周。酶法测定血脂四项的浓度,RT-PCR法测定大鼠肝脏LDLRmRNA的表达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LDLR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8周时,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血清TC、TG和LDL-C浓度明显下降,肝脏LDLRmRNA水平比未治疗组有所升高,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未治疗组(中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P<0.05)。结论:复方黄连降糖片可增强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LDLR的基因表达,其防治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作用可能与增加LDLR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脂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脂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脂脉康胶囊组7组,观察康脂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并用原位杂交法测定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信使RNA(LDLRmRNA)表达.结果:康脂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MDA含量,中剂量组优于其他对照组;提高血清中的SOD活性;降低血浆中的oxLDL水平,且优于脂脉康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能显著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DLR基因表达水平.结论:康脂汤能改善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组和低、高剂量黄连解毒汤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并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lipase,LPL)和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活性;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和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A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LPL、HL活性和LDLR、PPARγ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黄连解毒汤组血脂水平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脏LPL、HL活性和LDLR、PPARγ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黄连解毒汤可能是通过提高肝脏脂代谢酶的活性,促进肝脏LDLR和PPARγmRNA的表达来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的。  相似文献   

6.
董婧婧  刘艳菊  涂济源  付伟  邓婕  瞿领航 《中草药》2017,48(8):1597-1603
目的研究三七粉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调血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配合高脂乳剂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高脂血症大鼠分别ig给予高、中、低剂量(1.08、0.54、0.27 g/kg)三七粉,以脂必妥(37.8 mg/kg)和辛伐他汀(1.8 mg/kg)为阳性对照,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对肝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组蛋白/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调节因子1,SIRT1)和肝X受体α亚型(LXR-α)的基因表达,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SREBP裂解激活蛋白(SC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三七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及AST、ALT活性;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三七粉明显减轻了肝损伤和脂肪肝;分子水平结果显示,三七粉能上调LDLR和SIRT1、下调LXR-α基因表达。同时,三七粉显著降低了SREBP-2和SCAP的蛋白表达。结论三七粉具有调血脂、保护肝脏的作用,这可能与三七粉上调SIRT1、下调LXR-α基因表达,进而下调SCAP/SREBP-2信号通路抑制胆固醇合成,以及上调LDLR的基因表达提高肝脏对血液循环中LDL-C的摄取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花颗粒对正常小鼠及不同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血脂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蛋黄乳致急性高脂血症和Triton WR-1339诱导的内源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及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双花颗粒对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双花颗粒5.6,11.3,22.5 g·kg-1能有效降低正常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P<0.05,P<0.01),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指数无明显影响;双花颗粒5.6,11.3 g·kg-1显著降低蛋黄乳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水平,22.5 g·kg-1显著降低Triton WR-1339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P<0.01);双花颗粒能有效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TC,TG,LDL-C水平,升高HDL-C值,使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脂酶(LA)活性升高,降低丙二醛(MDA)与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IER)和聚集(IEA)指数(P<0.05,P<0.01).双花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脂饮食造成的脂肪肝损伤.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双花颗粒各给药组大鼠粪便中脂质含量无显著增加.结论:双花颗粒能明显调节高脂血症小鼠或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脂机制不是通过增加脂质排泄来实现,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LPL,HL,LA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荜茇宁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荜茇宁分别按2.5、5、10 mg/kg给大鼠连续ig 4周.实验结束,取空腹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ApoB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荜茇宁能降低血清TC、TG、LDL-C、ApoB水平及ApoB/ApoAl的值(P<0.05),升高HDL-C、ApoAl(P<0.05),能增强高脂血症大鼠LDLR mRNA表达(P<0.05),降低ApoB mRNA表达(P<0.05),但对HMG-CoAR mRNA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荜茇宁具有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LDLR基因转录水平,降低ApoB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大鼠灌服脂肪乳剂,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益气调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组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脏组织匀浆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MDA);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结果:益气调脂颗粒高、中、低剂量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C、LDL-c的含量(P0.01),升高HDL-c/LDL-c比值(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调脂颗粒高、中剂量组的SOD活性升高显著(P0.01);高、中、低剂量组明显升高SOD/MDA比值(P0.01,P0.05);益气调脂颗粒低剂量组有明显改善全血切变率的作用(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益气调脂颗粒具有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结论:益气调脂颗粒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抗肝脂肪样变性及减轻肝自由基损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调脂合剂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调脂合剂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调脂合剂高、中、低剂量组(37.6,18.8,9.4 g·kg-1)和甲硫氨酸组(0.625 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以高脂饮食喂养10周,建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各给药组ig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于用药4周后麻醉取材送检,观察血脂、肝脂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调脂合剂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降低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1.53±0.09),(3.30±0.49) mmol·L-1,P <0.01],甘油三酯(TG)[(1.73±0.09),(2.33±0.13)mmol·L-1,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50±0.16),(0.81±0.09) mmo1.L-1,P<0.01]水平,减轻肝脂肪性变.结论:调脂合剂对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的肝脏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8.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