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熄风胶囊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电压门控性钠通道(VGSC)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熄风胶囊低剂量治疗组(熄低组)、熄风胶囊中剂量治疗组(熄中组)和熄风胶囊高剂量治疗组(熄高组)。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检测海马神经细胞VGSC功能的变化。[结果]1)成功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熄高组、熄中组和熄低组发作次数均低于模型组(P<0.01),而熄风胶囊治疗组中,随剂量增加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其中熄高组和熄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细胞膜片钳记录钠电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的钠电流密度明显增加、激活曲线阈值下降、失活曲线阈值上升、失活后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熄风胶囊治疗组的钠电流密度下降、激活曲线阈值上升、失活曲线阈值下降、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从电流-电压曲线可见,熄高组和熄中组相比有随剂量增加而电流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熄高组、熄中组分别与熄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激活曲线和失活可见各中药治疗组之间,随剂量升高电流有下降趋势,提示治疗后激活和失活阈值有上升趋势,但各治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活后恢复曲线可见总体上随剂量升高恢复时间有延长趋势,但各治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胶囊通过减少VGSC电流,增强VGSC失活,抑制失活后的恢复,延长恢复时间来达到降低VGSC异常活化的作用,从而降低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癇模型大鼠致癇后NFDA2性发作的行为学特点及海马结构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所有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依次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癇持续状态(SE)后,观察其自发性癫癇发作(SRS),分别于SE后1周至10周5个不同时间点取材,Nissl染色和Timm染色分别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苔藓纤维出芽 (MFS)的变化.结果 注射匹罗卡品后84%的大鼠可诱发出SE,经过10~20 d的缄默期后,可观察到Ⅰ~Ⅲ级的反复SRS,病理学检查可见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齿状回内分子层MFS.结论 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癇模型与人类颞叶癫癇有类似发作特点及病理改变,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熄风胶囊单药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反复自发性发作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1,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癫痫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熄风胶囊高剂量组、熄风胶囊中剂量组、熄风胶囊低剂量组、熄风胶囊高剂量加卡马西平组(高剂量联合组)、熄风胶囊高剂量加卡马西平1/2剂量组(低剂量联合组)和卡马西平组,每组10只,并选择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治疗28d后,取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癫痫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MRP1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海马MRPl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范围较广泛,阳性颗粒颜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在大脑皮质区,高剂量联合组、低剂量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海马CA1、CA3区,齿状回及大脑皮质区,高剂量熄风胶囊对MRP1的分布的作用要优于低剂量熄风胶囊和中剂量熄风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时均优于低剂量熄风胶囊、中剂量熄风胶囊及卡马西平(P〈0.05)。结论:熄风胶囊单药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抑制癫痫大鼠海马与皮质MRP1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幼鼠反复癫痫发作致苔藓纤维发芽(MFS)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慢性期反复自发性发作(SRS)的关系。方法 将190只幼年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48)、EP1组(n=80)、空白组(n=12)和EP2组(n=50),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幼鼠模型,诱导幼鼠在生后21、25、29d反复癫痫发作,采用Timm染色法观察EP1组幼鼠末次癫痫发作后1、3、7、14、20、30、45、60d海马MFS的动态变化;观察EP2组SRS情况,比较EP2组中出现SRS(EP2-SRS组)和未出现SRS(EP2-非SRS组)的大鼠MFS的差异;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坏死及凋亡情况,对CA3、CA1区神经元进行计数,观察SRS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Timm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P1组在反复癫痫发作后14d MFS明显增加,并持续至60d后(P<0.05),EP2-SRS组与EP2-非SR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P2-SRS组与空白组相比,CA3、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P<0.05)。结论 幼年反复癫痫发作引起MFS明显增加;在氯化锂-匹罗卡品模型中,MFS可能不是导致SRS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锂-匹罗卡品颞叶癫模型大鼠致后性发作的行为学特点及海马结构病理改变的动态变化。方法将所有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腹腔依次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发癫持续状态(SE)后,观察其自发性癫发作(SRS),分别于SE后1周至10周5个不同时间点取材,Nissl染色和Timm染色分别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苔藓纤维出芽(MFS)的变化。结果注射匹罗卡品后84%的大鼠可诱发出SE,经过10~20d的缄默期后,可观察到Ⅰ~Ⅲ级的反复SRS,病理学检查可见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齿状回内分子层MFS。结论锂-匹罗卡品颞叶癫模型与人类颞叶癫有类似发作特点及病理改变,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疏风止痉方对耐药性癫痫大鼠脑组织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及脑脊液卡马西平药物浓度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癫痫大鼠模型,将成功点燃的癫痫模型先后经过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预处理后筛选出耐药性癫痫模型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耐药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疏风止痉方低剂量组、疏风止痉方中剂量组、疏风止痉方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灌胃治疗28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F-κB p65的分布表达,微透析技术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采取并检测大鼠脑脊液的卡马西平浓度。[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其他各组脑脊液卡马西平浓度均高于耐药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疏风止痉方各剂量组脑脊液卡马西平浓度虽均降低,但与疏风止痉方高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疏风止痉方各组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脑脊液中卡马西平浓度呈递增趋势,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复方疏风止痉方联合卡马西平,通过调节耐药性癫痫大鼠脑内NF-κB炎症信号通路,抑制P-gp的过度表达,从而能够提高耐药性癫痫大鼠脑脊液中卡马西平的药物浓度,而且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卡马西平浓度呈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匹罗卡品致痫后大鼠行为、EEG及大脑组织学变化特征。方法 :SD大鼠匹罗卡品腹腔注射 ,诱发急性癫痫持续状态 (SE)后 ,观察慢性期自发性发作 ;描记EEG ;Neo 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出芽 ,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结果 :注射匹罗卡品后 ,87%的动物呈现SE ,持续 6~ 2 4h后这一部分大鼠均出现慢性自发发作 ,组织学检查发现海马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 ,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结论 :匹罗卡品模型基本复制了人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 ;SE所致的海马结构性损伤及苔藓纤维重构是自发性发作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功能受体酷氨酸激酶B(TrkB)在癫痫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以及茸菖胶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的远期影响.[方法] 以戊四唑点燃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观察致痫大鼠的惊厥发作次数、级别、潜伏期,采用RT-PCR检测BDNF和TrkB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与治疗前相比,均可减少大鼠的发作程度,治疗前造模各组的发作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茸菖胶囊治疗后,治疗大鼠的发作评分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发作评分较低(P<0.05),茸菖胶囊组与丙戊酸钠组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显示,模型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较正常组、中药组和VPA组明显增多,中药组表达较其他各组增多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海马组织TrkB mRNA表达与BDNF mRNA表达趋势相同.[结论] 茸菖胶囊可以有效控制癫痫大鼠的发作次数及级别,其作用机制与调控海马组织中BDNF、TrkB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致痫后大鼠行为、EEG及大脑组织学变化特征。方法:SD大鼠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发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E)后,观察慢性期自发性发作;描记EEG;Neo-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出芽,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结果:注射匹罗卡品后,87%的动物呈现SE,持续6-24h后这一部分大鼠均出现慢性自发发作,组织学检查发现海马有显著的神经元损伤,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结论:匹罗卡品模型基本复制了人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SE所致的海马结构性损伤及苔藓纤维重构是自发性发作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结构齿状回苔藓纤维发芽(MFS)各时间点的变化。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及颞叶癫痫模型,利用Timm组化染色法进行MFS观察研究。结果Timm染色可见到实验组大鼠SE24h时齿状回内分子层及CA3区下锥体层即有MFS现象;实验组不同时点与对照组大鼠CA3区和齿状回内分子层MSF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罗卡品模型基本复制了人类颞叶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诱导的SE可造成大鼠海马结构易损区的MFS增加,从SE后24h即开始出现MFS现象,且随时间的延长其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耐药性癫痫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g.kg-1.d-1]、中[(0.03+2.40)g.kg-1.d-1]、低剂量组[(0.03+1.20)g.kg-1.d-1],宁痫颗粒组(2.40 g.kg-1.d-1)和卡马西平组(0.03.g.kg-1.d-1),每组6只。采用海人酸海马CA3局部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2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 d后制作耐药性癫痫模型。各组灌胃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各治疗组大鼠耐药性癫痫模型颞叶皮层、海马CA3区c-fos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表达增强,密集分布,染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各组均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作用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宁痫颗粒组与卡马西平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能抑制即早基因c-fos表达,两者联合疗效明显增强,以联合宁痫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佳,但治疗组指标均完全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对匹罗卡品致痫模型鼠行为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褪黑素在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中的抗癫痫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 察长期给予褪黑素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原发性癫痫反复发作、海马神经元丢失,苔癣纤维轴突发芽的影响。结果 给予 褪黑素后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原发性癫痫反复发作出现的潜伏期延长,发作程度和频率均降低(P<0.01);给予褪黑素治疗 的大鼠海马CA1区Nissl染色和Timms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未用褪黑素处理的致痫大鼠(P<0.01)。结论 褪黑素能明显 降低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原发性癫痫反复发作的频率和程度,该作用可能与褪黑素对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及对苔癣纤维 轴突发芽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映琦  廖维宏 《重庆医学》2008,37(4):378-381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在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致痫大鼠模型中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慢性颞叶癫痫模型,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Ti mms染色评价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动态观察了Mel对癫痫大鼠海马BDNF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FS的关系。结果(1)PILO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6h,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强;SE后7~14d,BDNF蛋白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尤其在齿状回处BDNF蛋白高表达可持续至SE后28d。PILO Mel组大鼠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与PILO组有着类似变化趋势,但在SE后各时相点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PILO组,尤其在SE后6h~7 d表现最为明显(P<0.05)。(2)SE后14 d,PILO组大鼠Ti mms染色密度开始增强,至SE后28 d Ti mms染色密度进一步增强,与PILO Me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MFS而发挥抗癫痫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茸菖胶囊对幼年大鼠癫痫后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各组NRSF和BDNF 蛋白的变化。[结果] 幼年大鼠致痫后模型组海马NRSF和BDNF蛋白表达升高,中药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海马齿状回NRSF和BDNF蛋白表达(P<0.01),作用优于西药组和其他中药组。[结论] 中药复方茸菖胶囊抗癫痫及改善癫痫后认知障碍机制可能与调控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所介导的神经元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对耐药性癫痫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2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宁痫颗粒高[(0.03+4.80)g.kg-1.d-1]、中[(0.03+2.40)g.kg-1.d-1]、低[(0.03+1.20)g.kg-1.d-1]剂量组、宁痫颗粒组(2.40 g.kg-1.d-1)和卡马西平组(0.03 g.kg-1.d-1),每组6只。采用海人酸海马CA3局部注射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术后第2天予苯妥英钠药物筛选14 d后制作耐药性癫痫模型。各组灌胃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各治疗组大鼠耐药性癫痫模型颞叶皮层、海马CA3区c-fos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表达增强,密集分布,染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各组均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作用优于卡马西平组(P〈0.05)。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宁痫颗粒组与卡马西平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宁痫颗粒联合卡马西平能抑制即早基因c-fos表达,两者联合疗效明显增强,以联合宁痫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佳,但治疗组指标均完全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致癎模型点燃前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癫痫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TZ组(30 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在点燃前后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结果:PTZ组大鼠在行为学和脑电图尚未出现癎性改变之前就有苔藓纤维出芽,且随着点燃效应的逐步建立,苔藓纤维出芽逐渐增强.结论:苔藓纤维出芽可能对癫痫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消脂胶囊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防治作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消脂胶囊高剂量组和消脂胶囊低剂量组,于治疗结束时(给药10周后),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脂联素(ADP)、C反应蛋白(CRP)和 内皮素-1(ET-1)含量;同时测量血压;取心脏、主动脉、下肢动脉、肝脏,以12%甲醛溶液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AS评分,分析得出动脉硬化指数.[结果] 消脂胶囊给药10周后,消脂胶囊高剂量组家兔血清中SOD活性显著升高,消脂胶囊高、低剂量组家兔血清中ADP含量显著升高,MDA、CRP、ET-1含量明显降低,家兔收缩压下降,而消脂胶囊低剂量组家兔的舒张压下降.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消脂胶囊高、低剂量组均能对主动脉及心肌内小动脉动脉AS及肝细胞空泡变性的病变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消脂胶囊能够对家兔AS病变指标产生有效调节,调节动脉AS家兔血压,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减少炎症介质产生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表明该药对家兔AS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