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静  鲁玉辉 《西部医学》2020,51(2):51-53
笔者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胁痛案,探讨胁痛络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总结归纳叶天士辨治胁痛的选方用药规律。叶天士认为胁痛络病的辨证可分虚实,络实证分为肝络气滞、痰湿阻络、寒凝阻络和血络瘀痹证;络虚证分为营络虚寒和肝肾亏虚证。治疗上,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首创辛味通络法。胁痛络实证宜攻之,以通络为法;胁痛络虚证,以"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为法,治以补虚通络,常用益气补血和甘缓柔润之品来荣养脉络。叶天士认为胁痛初起病在气分,肝失疏泄,气机失于调达,肝气郁滞则发胁痛;胁痛日久入血络,肝经气血郁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同时精血亏虚,络脉失于温润荣养而痛;且久病可入肝络,血瘀气滞,肝络气机运行不畅,肝失疏泄,亦致胁痛。叶天士善以柔肝来通络,盖肝为刚脏,多用甘缓养血柔润之品以益肝体,既能养血柔肝,又能辛润通络,使其用条达和畅。  相似文献   

2.
从络病学说论治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以络病学说为基础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与治疗,对其病因病机从络虚不荣、络脉瘀阻、络气郁滞方面分析,并将与之对应的虚、瘀、郁作为症候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运用补肾健脾,通络荣骨;活血化瘀,搜剔通络;疏肝理气,开郁通络论治。为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络病学说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络病学说对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挖掘络病治疗方剂当是重中之重。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内载治疗络病方剂颇多,奠定了络病学临床治疗方剂的基础,本文试从流气畅络﹑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解毒通络﹑袪痰通络﹑祛风通络﹑络虚通补七种治法来略论《金匮要略》中的治络方剂,为中医药后学者服务。  相似文献   

4.
运用络病理论,结合络脉的结构和功能,联系蛋白尿产生的病因,探讨络病与蛋白尿的相关性,认为蛋白尿的病位在肾络,属本虚标实之证,肾络亏虚为本,邪气壅滞肾络为标,"不通"是络病病变的共性。因此,运用络病理论治疗蛋白尿,应采用不同的通络方法,如补虚通络、祛风通络、清热通络、化瘀通络,并将"通络"贯穿于治疗蛋白尿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络除痹法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多种古籍及现代文献,对络病理论进行概述。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对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进行理论探索,并以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改变作为佐证。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提出相应的治法,并探讨该治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结果]基于络病理论,肾络痹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络病病机,通络除痹法为其关键治法。根据虚实不同,通络除痹法分为消通法和补通法两种,消通法主要适用于肾络实痹证,可分为清热利湿、降浊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消癥、搜风剔邪五种;补通法适宜于肾络虚痹证,可分为益气、补血、育阴、填精、温阳五类。[结论]通络除痹法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治法,可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值得临床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肺系疑难病症,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朱益敏主任对此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认为痰瘀毒郁滞肺络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并针对本病常见之正气不足、痰瘀毒痹阻络脉的证候,将扶正化痰、解毒通络作为其治疗大法。笔者将朱主任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分享医案两则。  相似文献   

7.
张明远  许二平  李亚南  高鹏 《中医学报》2020,35(9):1826-18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普遍存在"肺络郁闭"的病理变化。也正是由于病邪及其病理产物郁闭肺络,严重影响"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甚则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而危及患者生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的不同阶段,导致"肺络郁闭"的病因和机理各有不同。病变初期处于标实阶段,多为寒湿夹热损伤肺络;后期进入传变阶段,主要为疫毒陷肺;恢复期病机本质为本虚,主要为气阴亏虚所致。"肺络郁闭"的治疗可以"通"为用,内外同治。内治法以解毒通络为纲,用药包括辛味通络、虫藤通络、祛邪通络和补益通络四大特点;外治法主要对内治法起辅助作用,提高协同功效,主要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穴位敷贴、功法等。  相似文献   

8.
简要地阐述了络病学说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国家级名中医沈舒文教授运用络病理论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发病的机理,认为久病毒邪侵络成胃病,治疗以疏通润养为主,提出辛润通络、虫类药通络、化痰散瘀通络、解毒通络、补虚通络以及通脏腑之络的用药特点。并附验案说明。  相似文献   

9.
脉络学说主要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以胸痹心痛、中风、心悸、心积、心水、心痹、脱疽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现代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基于"不通"这一"脉络—血管系统病"的病变实质,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总则,首次提出调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的用药规律,按功能将"脉络—血管系统病"常用药物分为流气畅络药、化瘀通络药、祛痰通络药、祛风通络药、荣养脉络药、解毒通络药。  相似文献   

10.
总结并介绍马艳东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咳喘的经验,马老师认为慢性咳喘的基本病机为浊郁肺络,临证分为寒证、热证、虚证三类,治疗以“补益五脏,化浊通络;通络开窍,搜络剔浊”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1.
气机郁滞、宣降失常为肺系疾病的基本病机特点,其治疗原则当“以通为用”,内容包括通利肺气,通泻肺腑,通调枢机,通达肺窍,通透腠理,通畅肺络,通利血脉,通调水道等.治肺以通为用既符合肺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又能切中肺系疾患发病的关键环节,不失为治疗肺系疾病的一种重要治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可以概括为精损络痹。强调病变以肾为核心,肾虚以精损为要,精损指肾精虚损。络痹指因虚而滞,湿、瘀、浊等邪痹阻肾络,甚则化生癥瘕,具有因虚至实的特点。据此提出以填精通络为核心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填精即填补肾精,通络即祛邪通络。填补肾精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石,在疾病中后期的应用尤为突出。祛邪通络包括早期重视祛邪除痹的消通之法及后期重视扶正祛邪的补通之法,祛邪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3.
本篇文章总结了王成武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之临床运用药对的经验。类风湿关节炎与祖国医学之"尪痹"相对应。王成武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变及病理产物是"瘀",基本病机是"闭",因此"通"是治疗的基本法则;王成武教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在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常用药对及其临床功效:细辛—蜂房温阳散结、通络止痛;牛膝—土鳖虫补益肝肾、破瘀通络;威灵仙—青风藤解表行络、通经止痛;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王成武教授使用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医络脉与玄府理论,阐述肾络、肾玄府的结构与功能,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络脉-玄府”病机。认为络脉与玄府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肾络阻滞、肾玄府开阖失常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糖尿病肾病早期肾络郁滞,肾玄府郁闭不通,病性多偏于邪实;中后期肾络瘀阻,肾玄府痿闭,肾功能衰竭,病性偏于正虚。临床治疗时倡导选用辛味药以开玄通络,于辨证论治基础上酌加辛味的风药可祛邪增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仝小林认为气滞血瘀、气血虚弱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治疗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其从"络病"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认为该病以凉、麻、痛、胀为主症,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加减,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络病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各代医家发展,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可指导现代临床诊疗.溃疡性结肠炎属"肠络病"范畴,本文从起因、病程、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论述其与"络病"的相似之处.溃疡性结肠炎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亏虚、脉络失养为其本,痰、浊、瘀胶结留滞,痹阻肠络为本病之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的"络以通为用"为络病常用治疗方法.在治疗上,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特点,制定"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补虚荣络等通络方法,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陆启滨教授自拟通管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病理因素、遣方用药等阐述陆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并辅以陆教授临床治疗个案,加以说明佐证。[结果]陆教授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基本病机为"肾虚瘀阻,胞脉不通",病理因素以"瘀"为主,与肝郁、气滞、痰湿、金刃所伤密不可分,并以"活血通络、益气补肾"为治疗大法,以自拟通管方为基本组方。案例中气滞血瘀型患者经益气补肾、活血通络、内外同治后受孕。[结论]陆教授以"活血化瘀通络、益气补肾"为主要治疗方法、以自拟通管方为基本组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显著,此方此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与络病之间具有相一致性,可归属于“肾络病”,病位在肾络,核心病机为“肾虚络瘀”,并提出了“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大法,“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予“理气开郁、清热化痰、解毒泄浊,搜风剔邪,温通之法”,辨证论治,展开治疗。从“络病”论治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符合临床实践,其治疗方案能有效协助MN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侍诊,整理医案及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总结张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张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肾虚络损”为基本病机,遵循以治疗糖尿病本病为经,治疗周围神经病变为纬的“经纬论治”法,以补肾和络为基本治则,补肾善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和络则灵活运用养阴清热宁络、益气养阴行络、健脾化湿通络、豁痰化瘀畅络、清热利湿通络、温经散寒护络等方法。临证中尤其重视虫类药物的使用,以活血通络,同时重调脾胃,不避甘温,内外合治,双管齐下。所举验案辨证为脾肾亏虚、络脉瘀阻证,张教授治以补肾活血通络,兼以健脾祛湿,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张老把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虚络损的基本病机,采用“经纬论治”法,治疗重在补肾和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络脉是对经脉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络,是相对经而言,有“网”的意思,即网络全身,无处不到。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贯通的枢纽,也是营卫交会的场所,由于络体细小曲屈,络脉易瘀易滞,故络病的发生多以络脉阻滞不通为主,所以络病的治疗当以通络为其要。通络法有多种,现就临床常见的通络法及常用通络药归纳为:虫蚁通络法、散寒通络法、活血化瘀通络法、祛湿逐痰通络法、补气活血通络法、祛风散邪通络法、解毒通络法、柔肝熄风解痉通络法等八法。以期对临床治疗络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