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全球50%以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其培养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H.pylori生长的影响。方法:制备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并加入脱纤维绵羊血和3种动物血清(羊、马、牛)行且pytori培养。以细菌形态、涂片镜检、快速尿素酶试验、PCR法和菌体浓度鉴定H.pylori。结果:添加脱纤维绵羊血和动物血清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均可成功培养出且pylori,其中脱纤维绵羊血的固体培养基扩菌浓度最高.添加马血清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H.pylori扩菌效果均较理想。结论: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H.pylori扩菌效果.其中添加马血清的培养基更易于分装和保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自创微需氧罐优选幽门螺杆菌培养与保存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简化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操作,优选Hpylori养与保存条件.方法:自创微需氧罐,采用正交设计优选H pylori培养条件,并对-20℃保存的不同浓度两种保存液Hpylori复苏对照观察.结果:自创微需氧罐成功培养出Hpylori;哥伦比亚琼脂和脑心浸液琼脂中分别添加53 mL/L浓度小牛/绵羊血清和26 mL/L浓度混合抗生素,pH值7.5时,Hpylori生长良好;-20℃条件下:300 mL/L甘油/布氏肉汤和200mL/L甘油/脑心浸液菌种保存时间分别为7d和20d.结论:自创微需氧罐操作简便、效果可靠,H pylori培养与保存条件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幽门螺杆菌(Hp)在体外是否存在抗菌作用,比较在不同药物浓度条件下该药物对Hp标准菌株NCTC11637的杀菌作用。[方法]选取Hp NCTC11637(对照),随机抽取的5株临床耐药株作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在空白对照组(CK)和含不同药物浓度(0.5×MIC,1.0×MIC,2.0×MIC)的布氏肉汤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等量Hp悬浊液,分别于0、4、8、24h等比稀释,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培养72h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8~16mg/ml,对5株临床耐药株的MIC 2~8mg/ml不等,平均MIC值为7~8mg/ml(MIC值均为折合后生药剂量),不同浓度的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在4、8、24h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的杀菌作用。[结论]复方清热化湿制剂对Hp标准菌株及临床耐药株均具有体外抑菌作用,该药物制剂对标准菌株NCTC11637具有明确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效能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例,分析半固体培养技术和筛选鉴定策略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关键作用。方法用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重组抗原(re Pf-HRP)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于含2%甲基纤维素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使融合细胞呈集落化生长;将单细胞集落转移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建立不同的抗原和ELISA检测方法对培养上清进行筛选;经粗筛和特异性筛选为阳性的细胞株置液氮保存。冻存复苏后,对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抗细胞株进一步分析腹水产量、抗体亚类、抗体识别位点、抗体的亲和常数及配对检测抗原的灵敏度。结果细胞融合后经半固体培养获得的单克隆细胞株为915个,粗筛的克隆阳性率为37.8%(346/915);特异性筛选的克隆阳性率仅占粗筛检测阳性的2.6%(9/346),占总克隆数的0.98%(9/915),经液氮冻存复苏鉴定,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抗细胞株;经腹水产量、抗体亚类、抗体识别位点、抗体的亲和常数及配对检测抗原的灵敏度等检测,最终获得了2株可用于快速检测恶性疟患者血液样本中特异性循环抗原的配对抗体。结论半固体培养保证了可供筛选的融合细胞的数量,粗筛和特异性筛选结合的策略保证了快速筛选出特异性克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土荆芥提取物(以下简称土荆芥)与西药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联用对幽门螺杆菌(Hp)标准菌株(NCTC11637)的杀菌作用。[方法]在空白对照组和含不同药物组的布氏肉汤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同等浓度的Hp悬液,分别于4、8、12和24h时间段等比稀释涂培养基,再行培养72h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土荆芥在上述4个时间点对Hp均有显著的杀菌作用,24h杀菌率达到99%以上。与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联用后效果更佳。[结论]土荆芥对于Hp(NCTC11637)有明确的杀菌作用,与西药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联用后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常温保存液中的存活能力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际菌株传递实验,为我国Hp菌株库建立中各地Hp的收集和供应,提供切实可行的菌株传递方案.方法取新鲜培养3d的Hp 3株(NCTC 11637,NCTC11639和CAPMN62),用Hp保存液(含10g/L蔗糖,500mL/L小牛血清)作成1013cfu/L浓度的菌悬液,分别以满管和半管形式装于1.5mL灭菌小管中,经密封后放于37℃恒温箱中,于12,24,36,48,60,72,96,120,144,和168h,按每种各取出一管,接种双份平皿(100mL/L羊血布氏琼脂)后,于微需氧环境培养3d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另外,将一满管1013cfu/L浓度的Hp用特快专递(EMS)自北京传送到上海,收到后马上进行接种,并连续观察传递管中菌株在不同时间内的存活情况.结果在37℃保存液中Hp至少可存活72h,保存管中通过加满保存液减少空气残留,能明显延长Hp的存活时间;在气温20℃~34℃条件下,经EMS实际传递的菌株存活良好,且在传递到达后可继续存活至55h.结论使用含10%蔗糖的50%小牛血清细菌传送保护液,在常温下通过EMS进行国内Hp的菌株传递能满足我国各地菌株传递的需要,可被全国Hp菌株库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BALB/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方法]用cagA基因和vacA基因同时阳性的Hp小鼠适应株给BALB/c小鼠灌胃。[结果]经Hp小鼠适应株灌胃4周后,病理模型组10只感染的小鼠胃黏膜尿素酶试验、细菌学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阳性,感染率为100%;正常对照组未见Hp生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云南Hp小鼠适应株感染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这种ca gA基因和vacA基因同时阳性的Hp小鼠适应株毒力强容易定植;可在普通饲养条件下建立,即有利应用于云南地区Hp的相关研究,又可节约研究经费,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适宜运送条件及培养基.方法:将H.pylori实验菌株新鲜菌液分别定量加入含1 g/m L蔗糖和50%(m L/m L)小牛血清布氏肉汤以及脱脂乳运送液,分别置不同温度及气体环境6 h后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培养5 d,计数并比较培养基上菌落数;将20例临床标本分别接种于MH血琼脂培养基和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5 d,观察培养基上H.pylori生长情况,比较分离效果.结果: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脱脂乳中活菌数;微需氧和烛缸运送下活菌数多于置空气下和有石蜡油覆盖的运送液中活菌数;置微需氧37℃(或26℃)的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6℃下的活菌数(P0.05);置微需氧和烛缸的运送液中活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20例胃镜确诊为胃炎、胃溃疡且组织尿素酶阳性的临床标本经MH血琼脂培养阳性率(75%)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阳性率(45%)(X~2=4.401,P0.05).结论:胃黏膜标本可置于小牛血清运送液于微需氧条件(或烛缸)下运至实验室培养;从临床胃黏膜标本中进行H.pylori的分离培养时,MH血琼脂培养基分离效果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一种简易的冻存方法。该方法系以含10%甘油或10%二甲基亚砜的RPMI 1640培养液作为保护剂,将体外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保存于-185℃液氮或-70℃冰箱中,以复苏后原虫率上升到5%并能按常规稀释2至3倍连续传代培养作为冰冻复苏成功的指标。其具体操作步骤是:1)冰冻材料的制备:经3至4天培养,原虫率达到5%(或更高)的培养物即可用于冰冻。冰冻前,吸去培养物上层液体,加入含保护剂的营养液,使其成为1%悬液,混匀后,分装3ml于无菌小瓶内,密封瓶盖。2)冰冻保存:将小瓶迅速投入液氮或冰箱内。3)复苏:取出小瓶置于37℃水浴中速融,然后将融化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比较了鸡粪样本运送、保存和培育空肠弯曲菌的方法,从比较试验的结果获知: 1.保存用的基液中粪便内空肠弯曲菌的成功分离,保存运送在常温下的时间可达2~3小时; 2.改变空弯菌选择性含血琼脂培养基的成份(以先锋霉素Ⅰ代替万古霉素,并减少培养基中含羊血量至5%)于微氧环境中成功地从鸡粪中分出空弯菌; 3.以抽、换气法(使含氮84.5%、CO_2 13%及O_2 2.5%)与烛缸内培育法(使成微氧环境)均能使粪样中的弯曲菌都获得了生长,但上述二法中以抽、换气法提供的微氧环境较优。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使用FMPG培养基与卵黄盐水作空肠弯曲菌保存的比较,结果发现50%卵黄盐水只能保存3个月,且形态易变异,而FMPG培养基保存期达14个月以上,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1985年7~11月,从腹泻患者粪便分得10株,同期于鸡盲肠内容物分得9株空肠弯曲菌。培养基分别用50%卵黄盐水[1]、FMPG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技术中,杂交瘤细胞的常规冰冻保种是在-195.8℃的液氮中保存,而我们偶然将在冰箱冰冻2个月之久的杂交瘤细胞复苏成功,结果报告如下。 1991年9月初我们按常规操作,将生长良好的分泌抗猪囊尾蚴McAb的杂交瘤细胞,用冰冻保护液(90%小牛血清、10%二甲基亚砜)按每毫升10~6个细胞分装,每瓶1ml。本想将其置于-40℃冰箱2h后,转入液氮中保存,但由于疏忽忘将其放入,62d后才发现,出于好奇,随应用新鲜配制的HT培养液,按常规方法将三瓶细胞进行了复苏培养。当时镜下观察细胞不如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讨了半夏泻心汤及7种单味中药对幽门螺杆菌(Hp)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方法]收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黏膜标本,分离、鉴定出8株Hp耐药菌株,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耐药状况;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半夏泻心汤及7种单味中药对8株临床耐药株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半夏泻心汤的MIC为0.31mg/ml,黄芩MIC为0.09mg/ml,黄连MIC为0.16mg/ml,甘草MIC为0.31mg/ml,人参MIC为0.75mg/ml,7种单味中药中有4种中药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弱依次为黄芩黄连甘草人参,另外3种半夏、大枣及干姜在体外对Hp无抑制作用,采用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半夏泻心汤的MIC进行测定,半夏泻心汤对耐药分离株平均MIC为(0.20±0.09)mg/ml,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对8种耐药菌株在体外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结论]半夏泻心汤及4种单味中药对Hp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体外连续培养红内期食蟹猴疟原虫中,为获得较高密度的虫血,我们采用周肇西等[1]方法,对RPMI-1640培养液中加与不加维生素C(VitC)的培养进行了观察。材料和方法1 虫株 为越南引进的食蟹猴疟原虫虫株,液氮保存的虫血,经室温复苏备用。2 维生素C(A.R) 每ml培养液含60μg,新鲜配制。过滤除菌。3 培养方法分为VitC培养液组和无VitC培养液组。同时进行培养。于培养前与培养72h后,分别取虫血,制成薄血膜,用吉氏染色法计数104RBC中疟原虫数。结 果VitC培养液组1次培养食蟹猴疟原虫10瓶,无VitC培养液组1次培养该虫血8瓶。培养前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诺卡菌的培养及染色特征。方法 采用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和沙保弱琼脂培养基,分别在25℃和37℃条件下培养,观察不同种类诺卡菌的生长时间和菌落生长形态。应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改良抗酸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观察诺卡菌的染色特征和形态特点。结果 共对从德国的DSMZ菌种保藏中心购得的7个种23株诺卡菌标准参照菌株进行了培养观察。诺卡菌的菌落形态和颜色多样,菌落形态有针尖状、雪花状、菜花状、不规则状等,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橙红色、灰色等。诺卡菌为弱抗酸菌,脱色液浓度越低,抗酸染色阳性率越高。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都准确的基础上,硫酸脱色液浓度为0.125%时,诺卡菌抗酸染色阳性率最高。结论 诺卡菌具有独特的培养和染色特征,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多样。诺卡菌为弱抗酸菌,0.125%硫酸脱色液的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测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冻存剂、温度等因素对人芽囊原虫活力的影响,探索理想的人芽囊原虫保存方法。 方法 从患者阳性粪便中分离人芽囊原虫,分装到2 ml无菌冻存管内,分别加入10%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40%丙三醇(GL)和15%乙二醇(EG)作冻存剂,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保存,用台盼蓝染色法和原虫培养法测定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结果 虫体在室温(18 ℃~20 ℃)下可存活3周,在4 ℃~6 ℃存活不到1周。加入冻存剂后,置-20 ℃和液氮(-196 ℃)下可存活3个月以上。用40% GL作冻存剂,于液氮低温下冻存的虫体保存半年后复苏, 活力仍达41.7%,培养72 h后多见分裂相细胞。 结论 应用40% GL作为冻存剂, 在液氮中低温保存人芽囊原虫效果较佳。 4 ℃不适于保存人芽囊原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否存在抑菌作用,及其与甲硝唑或者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时对Hp耐药菌株是否具有协同抑菌作用。[方法]选取Hp标准菌株26695(对照)和临床分离的抗生素敏感及耐药Hp菌株作为实验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荆花胃康胶丸及成分水团花、土荆芥对Hp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E-试验法在含研究药物的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上分别测定甲硝唑或克拉霉素对Hp菌株的MIC值。[结果]荆花胃康胶丸及其成分土荆芥对Hp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值范围均在16~64mg/L,在E-试验中,土荆芥和荆花胃康胶丸能降低甲硝唑或克拉霉素对Hp标准菌株及部分Hp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值。[结论]荆花胃康胶丸对Hp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具有体外抑菌作用,其与甲硝唑或克拉霉素联用对Hp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可能具有体外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全球范围内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对分枝杆菌的收集、培养和研究是结核病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医学科研和教学事业的基础条件[2],中国药品生物质品检定所2007年1月于德国菌种保藏中心引进分枝杆菌菌种229株,均使用改良L-J培养基按其背景资料中记载的温度做原代培养复苏。其中57株未能得到一次性复苏(51株国外原定培养温度为37℃,7株国外原定培养温度为28℃)。分枝杆菌的生长发育与培养温度关系甚为密切[3],为使所有分枝杆菌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今将未得到复苏的菌种37℃,30℃再次培养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1]。鼠疫自然疫源的判定以及鼠疫疫情的界定均以分离到鼠疫菌为依据[2],因此鼠疫菌的快速分离在鼠疫疫情处置和鼠疫防治工作中至关重要。干粉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的一种,它是将各种营养成分按比例充分混匀,并经过脱水处理等过程最终制成粉末状。与传统培养基相比,大幅度缩减了制备时间,而且无需成套设备,  相似文献   

20.
<正>1口腔幽门螺杆菌的发现1989年Krajden[1]首次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1/29,3.4%)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推测口腔可能是Hp在人体除胃以外的重要聚集地。1993年,Ferguson等[2]从9位Hp胃炎患者的唾液(1/9,11.1%)中培养出1例具有活力的Hp。至此许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口腔Hp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