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王娟,女,1岁半,因“血尿2次”于1994年2月9月上午10时入院。体检:T36.0℃,神志清楚,面部及四肢无浮肿,咽不充血,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尿常规示:WDC(++),RBC(++++)。追问病史,患儿曾于入院前1日下午7时许肌注“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2.
李玲  杨鹏  单晶  陈娟  陈媛媛  陈晓滨  唐艳 《四川医学》2019,40(8):865-86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上腹胀痛10天余”于2015年2月9日收治入院。患者上腹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疼痛无反射伴头晕,自行服用胃药后症状无好转。入院前门诊胃镜提示:胃窦体交界大弯侧固有肌层实性占位,遂以“胃间质瘤可能”收治入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全腹未扪及包块,Murphy’s征阴性,肝区、脾区、肾区无扣痛,移动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初步研究了脾脏与创伤愈合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2月龄杂系健康小鼠,随机分为4组(表1):①假手术对照组;②近端半脾保留组;③半脾移植组,切除全脾,取近端半脾切成0.2cm~3的脾块,植入大网膜内;④全脾切除组。术后7周,再次进腹,在距幽门10cm的小肠上,切断肠系膜对侧缘50%,以“OO”线间断缝合全层。肠吻合后10天、30天分别活杀动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8年~ 2 0 0 0年间对 5例脾破裂患者采用脾保留性手术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性 4例 ,女性 1例。年龄 32~5 2岁 ,平均 4 1.6岁。致病原因 :坠跌伤 4例 ,棒击伤 1例腹穿抽出不凝血 5例。“B”超提示脾破裂 5例。入院距受伤时间 :1~ 2 4h4例 ,1例距受伤 14d。1.2 脾破裂分级标准 :根据第六届全国脾脏外伤学术研讨会“脾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分四级 :Ⅰ级 :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 ,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 5 .0cm ,深度≤1.0cm ;Ⅱ级 :脾裂伤长度 >5 .0cm ,深度 >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胃癌根治术者行自体脾移植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8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术及脾切除 ,将1/4~ 1/3脾组织切成 4cm× 4cm× 0 .3cm“薄脾片”平坦缝合在大网膜内 ,放置于左上腹腔。结果 :8例自体脾移植者术后 1~ 6月免疫球蛋白水平 (IgM )升高 ,B超扫描自体脾移植 2~ 10月后有免疫功能及成活。结论 :中晚期胃癌病人行根治术及自体脾移植对患者生存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因“头晕、乏力、反复鼻衄2月余”于1993年3月6日入院。查体:T 37.5℃,重度贫血貌,双臀部及双下肢可见大片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轻压痛,肝脾不大。血RT:Hb 47g/L,RBC1.55×1012/L,BPC 30×109/L,WBC 1.5×109/L,N 0.49,L 0.  相似文献   

7.
从脾辨证论治耳鼻咽喉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脾与耳鼻咽喉的关系脾与耳鼻咽喉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此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见诸于《内经》的理论有:“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素问·玉机真脏论》)。“咽喉干燥,病在脾士”(《素问·阴阳类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设专篇论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观点,提出:“胃气一虚,耳口鼻具为之病。”《重楼玉钥》提出:“咽主地气,属脾土。”《医学心悟》认为:“鼻准属脾土。”这些理论或从生理或病理上提出了脾对耳鼻咽喉的影响。临床上,因脾虚清窍失养出现的症状有:耳鸣、耳聋、头晕头痛、鼻咽干燥等。其特点是:耳鸣多为低调;头痛…  相似文献   

8.
例1,男,56岁。因腹泻脓血便1周于1987年2月22日入院。体检:体温37.8℃,脉搏98次/分,血压14.63/10.64 kPa。肝脾未触及,左下腹压痛“+”。实验室检查:Wbc21×10~9/L,中性82%,淋巴18%。便常规: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84年2月~1985年2月对脾脏破裂严重无法保留的12例患者,行脾切除及自体脾片移植术。方法:切脾后选择健康脾组织修剪成(0.3~0.5)×(1.5~2)  相似文献   

10.
1、葛根:据《珍珠囊·引经报使》(金·张洁古撰):“足太阴脾:升麻、苍术、葛根、白芷。足阳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本草备要·葛根》:“开发腠理,解肌退热。”据此,可见葛根为足太阴脾与足阳明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男性 ,4 8岁 ,两年前患者经常低热、乏力、食欲不振 ,易发创伤性皮下瘀血 ,症状加重 1m而入院。查体 :全身多处陈旧及新发皮下瘀血、脾肿大、下界在左肋也3 0cm、双下肢轻度浮肿。检查 :血色素 1 1 1 g/L ,血细胞总数 :3 0× 1 0 9L ,血小板 1 0 2× 1 0 9L ,肝肾功能正常 ,复部B超 :肝硬化、脾大。骨髓穿刺涂片 :细胞增生改变。诊断 :“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氏法 ,经股动脉穿刺 ,选择性脾动脉插管 ,行部分脾栓塞。造影剂为 50 %泛影葡胺 ,总量1 0 0ml,栓塞材料为明胶海棉…  相似文献   

12.
病例:熊××,女,27岁。1982年2月26日下午3时突发上腹痛,呈持续性烧灼样痛,伴频繁呕吐,系胃内容物,并感心慌、呼吸困难。晚8时来院就诊,按“胃炎”输液观察。次日症状不缓解,经摄胸片为“左侧气胸合并膈疝可能”(图1),收入院治疗。 1978年曾因盆腔包块剖腹探查,诊断“游走脾”而行“脾切除术”,术后常有上腹痛、腹胀不适。既往曾多次胸透,报告“肺结核”“胸膜炎”。末次月经为1981年8月27日。入院后检查:血压140/90,脉搏132次,体温37.9℃,端坐位呼吸急促,口唇无明显紫绀;气管明显右移,心尖搏动在右侧锁骨中线内侧第五  相似文献   

13.
病员女,36岁,左上腹隐痛2月余,1992年10月26日住院。25年前患过疟疾。查体:体身情况良好,无贫血及皮下瘀斑,肝脾肋下未扪及,仅有左上腹深压痛。两次B超提示脾内多个占位病变。CT:脾内多发大小不等圆形病灶,边界清楚,腹腔及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术前诊断:脾淋巴瘤。手术所见:脾脏增大,约12cm×9cm×7cm,表面散在0.5~1cm直径暗红色结节,质地较硬。行脾节除。病理诊断:脾海绵状血管瘤(结节型)。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9岁 ,突然左上腹部剧烈疼痛 1 0小时 ,无外伤史 ,有“乙肝”、“胃炎”病史 2 0余年。入院查体 :腹部膨胀 ,全腹压痛 ,腹肌紧张 ,反跳痛明显 ,叩诊疑有移动性浊音。右下腹穿刺未抽出液体。腹部X线透视 :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胃溃疡穿孔。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见腹腔内有积血约 60 0ml,肝右叶有 1 0cm× 6cm肿块 ,质硬、无破裂。胃体未见穿孔。脾脏肿大 ,脾门外有呈灰白色肿块 ,溃烂 ,渗血 ,脾包膜破裂。考虑为肝脏恶性肿瘤脾转移 ,行全脾及肝脏肿块切除。病理报告 :肝肉瘤脾转移。2 讨论自发性脾…  相似文献   

15.
郑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0):998-998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8岁,因“上腹部疼痛1d,加重10h”入院,患者1天前饮酒及进食多量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呕吐数次,10h前腹疼突加剧,不能忍受,弯腰曲位。查体:全腹均有压痛,以上腹部为重,腹肌略紧,可扣及移动性浊音。有“胃病史”六年,且喜烟酒10余年。B超示“腹腔内可见大量液体”,腹穿抽出不凝血液。以“脾破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不凝血约1500mL,逐步探查后发现脾门处有大量凝血块,清除积血后见胃脾韧带内胃短动脉  相似文献   

16.
例1 患者男性,37岁。因发烧、脾大2月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白血病”。查体温38.4℃,脉博20次/分.心率84次/分,血压16/8kPa,贫血貌、消瘦体型,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不大,脾肋下2cm,质软,移浊(一)。辅检:血色素58g/L,白细胞1.5×10~6/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低下,骨髓活检未见异常。肝脾B超,脾大,可见有二处钙化灶。胸片:右上肺Ⅲ型肺结核,行正规抗痨治疗38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血色素上升为80g/L,白细胞4.1×10~9/L,血小板90×10~9/L,随访3个月后,外周血象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 ,5 3岁。以反复上腹痛并消瘦 1年 ,黑便 8个月 ,腹胀 2周 ,于 1996年 8月入院。1年前在某院查 ,肝肋下 5cm,脾肋下 3cm ;B超示“肝转移癌伴少量腹水”;CT示“肝癌 (弥漫结节型 )伴脾内转移”,经γ-干扰素等中西药物 (具体不详 )治疗 3个月 ,肝脾明显缩小 ,复查 CT“肝内占位明显减少 ,脾内占位消失”。但住院过程中及出院后反复排柏油样黑便 ,OB持续 +~ 。无饥饿痛和反酸 ,无咳嗽、咯血、盗汗 ,无腹泻及脓血便。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另一医院查 ,MRI示“肝脏弥漫性占位病变较前明显减少 ,脾大 ,腹膜后淋巴…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脾破裂少见,白血病合并自发性脾破裂更属罕见,国内尚无报告。现报告1例经尸检证实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自发性脾破裂,并进行有关文献复习。患者,女性,38岁。因发热2天伴咽不适、心悸、胸痛于1990年2月23日凌晨2时来院急诊。月经正常,无外伤史。查体:T 39℃,一般情况好,颌下淋巴结可触及,有轻压痛,心肺正常。按“上呼吸道感染”处理后回家治疗。因体温不退伴轻咳,左下胸痛于2月25日下午2时再次来院急诊。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因“停经8+个月,腹痛1d”于2014年2月11日10:10收入本院产科.1d前患者无诱因出现持续性左上腹疼痛,伴呕吐,呕吐后疼痛稍缓解,偶有排便,未排气[1],小便正常,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彩超示:晚期妊娠,单活胎,头位;肝、脾及双肾无异常;血淀粉酶105 IU/L,未予特殊处理.今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既往体检,无外伤史,2年前妊娠足月自然分娩一活婴.  相似文献   

20.
我院在 1990~ 2 0 0 0年对 2 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脾保留性手术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组 2 4例 ,男性 16例、女性 8例 ,年龄 6~ 4 8岁 ,平均 31.5岁 ;致伤原因 :车祸 14例、坠跌伤 6例、刺伤 2例、撞击伤 2例 ;腹穿阳性 2 4例 ,B超提示脾破裂 18例。入院距受伤时间 1~ 2 4h ,合并血气胸 1例。根据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脾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分四级 :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 ,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 5 .0cm、深度≤ 1.0cm ;Ⅱ级脾裂伤长度 >5 .0cm、深度>1.0cm ,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损 ;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