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因“左睾丸无痛性增大4月”入院,既往体健,有吸烟史10年,1包/天,偶饮酒,量不多,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肺腹(-);视诊:阴囊皮肤无发红溃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情况、病因、诊断和放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本病对放射线有高度敏感性,术后放射为首选治疗方式。中晚期患者通过放疗与化疗也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病人的预后与临床分期,放射剂量,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等之间的关系。方法:自1978年2月到1994年7月共收治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91例。全部有病理证实。照射方法采用60Co外照射,照射范围包括精索,髂内外及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Ⅲ期加照纵隔及锁骨上区,ⅡB期采用全腹移动条形野。结果: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8.2%、97.8%和84.6%,Ⅱ期74.0%、63.6%和50.0%,Ⅲ期60.0%、60.0%和25.0%;放射剂量≤24Gy60.0%、60.0%和50.0%,25~30Gy86.4%、86.3%和72.0%,31~35Gy87.5%、83.3%和66.7%,>35Gy55.0%、50.0%和66.7%。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30d90.0%、86.0%和82.1%,>30d57.1%、57.9%和41.7%。以Ⅰ期生存率最高,Ⅲ期最差;25~30Gy生存率最高,>35Gy组最差;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30d组生存率高于>30d者。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病人临床分期越早,生存率越高;最佳照射量在25~35Gy;手术与放射治疗间隔时间不宜>30d。  相似文献   

4.
晚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治疗山东省东营市钻井医院泌尿外科(257064)郭中恒,郭涛,鲍秀艳,马正慨随着新的抗癌药物和化疗方法的不断涌现,手术方法的改进,晚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简称NS-GCTT)的治疗效果更趋满意,成为第一个治愈率高的肿瘤。我院从19...  相似文献   

5.
成人睾丸精原细胞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形态学,探讨谊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5例成人睾丸精原细胞瘤形态和组织类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3~71岁,平均41.4岁.均累及单侧睾丸,右侧多见(17/25).其中1例合并胚胎癌、2例合并胚胎癌及畸胎瘤存在.有隐睾吏者3例.结论 成年人出现睾丸无痛性、进行性睾丸肿大,应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睾丸精原细胞瘤原因不明,隐睾是其危险因素之一.肿瘤的确诊依赖于光镜下组织病理学形态,辅以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情况、病因、诊断和放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本病对放射线有高度敏感性,术后放疗为首选治疗方式。中晚期患者通过放疗与化疗也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为睾丸精原细胞瘤33例的术前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结果典型精原细胞瘤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低回声不均质团块,内部血流丰富,阻力指数低。结论精原细胞瘤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超声对睾丸精原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索。方法:1985年5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40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绝大部分病人行患侧睾丸附睾切除加精索高位结扎术;所有的病人手术后都采用了^60Co放射治疗;少部分Ⅲ期病人加用化疗。结果:全部病例都随访5a以上,5a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5%(25/27)、Ⅱ期62.5%(5/8)、Ⅲ期40%(2/5)。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加放射治疗的疗效最为理想,放射治疗剂量在DT25~30GY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能够长期生存。对Ⅲ期患者,放疗前后结合全身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系统、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术前化疗+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化疗的序贯疗法治疗26例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术前化疗后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均有缩小,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顺利,能完整清除腹膜后淋巴组织,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11 a,平均5 a,其中2例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复发,经挽救性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余24例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本序贯疗法治疗临床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准确的临床分期以及合理的治疗对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和食管.支气管瘘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中晚期食管癌性狭窄和食管-支气管瘘患者,经内镜和X线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应用胃镜结合X线透视方法完成置入食管合金支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显著改善,食管气管痿患者呛咳显著缓解。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部异物感,平均缓解时间3周。支架术后平均存活11个月。结论食管支架能显著缓解食管、贲门癌患者的进食困难及呛咳、肺内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成功治疗35例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魁 《右江医学》2003,31(6):559-560
目的 总结 3 5例颅内感染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  3 5例颅内感染病人均成功治愈 ,无一例因感染死亡。结论 颅内感染的早期发现 ,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 ,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 ,鞘内注射抗生素 ,营养支持 ,增强免疫功能是成功治愈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特异性不强,极易误诊和漏诊。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99年-2004年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3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栓塞(PE)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35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PE患者中长期卧床者31例(88.6%),突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22例(62.9%),胸痛伴或不伴濒死感19例(54.3%),晕厥5例(14.3%);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典型PE三联征者7例(20%)。35例PE患者中,临床治愈17例,好转15例,死亡3例(2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1例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PE的发生与长期卧床、肿瘤、手术创伤及妊娠等有关,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被误诊或漏诊,早期抗凝或抗凝溶栓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李银水  白砚霞 《北京医学》1995,17(6):332-334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35例,年龄多大于55岁。首发症状以骨痛多见,免疫分型以IgG为主,均存在骨质疏松、溶骨性改变,颅骨多见。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腰椎。采用改良M2方案化疗,83.9%达缓解。死亡24例,主要死于肾功能衰竭,平均生存期44.8个月。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肝炎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确诊为AIH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AIH多见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2.3±11.1)岁,85.7%的患者表现为隐匿性或慢性起病过程,14.3%的患者急性起病,74.3%的患者以胃肠道就诊.所有患者均有血清中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占77.1%,球蛋白升高占82.9%;ANA阳性占80.0%,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阳性占42.8%同时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占37.1%.本病预后较好,经激素治疗80.0%的患者缓解.结论 AIH女性多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对于有肝功能损害、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自身抗体和肝脏组织学的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人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35例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和治疗情况。结果 35例肺隐球菌患者中,19例(54.3%)无明显基础疾病;29例(82.9%)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影像学表现为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11例,31.4%),或渗出实变影(12例,34.3%),或两种病灶混合存在(12例,34.3%);19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3例患者白细胞轻度增高;2例患者无法判断疗效,其余病情均有好转。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陈敏华 《西部医学》2007,19(1):52-53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5例亚甲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核素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40-50岁。占51.4%,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和疼痛。5例FT3、FT4与甲状腺摄碘率呈分离现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静推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效果良好。结论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重视病史和体检,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尤其核医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治疗及穿刺细胞学检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沃辛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沃辛瘤的发病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35例经病理证实的沃辛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景:肿瘤全部发生在腮腺。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平均年龄56.9岁,男女之比为10.7:1。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31例,占88.5%。同侧多灶性或双侧发生4例,占11.4%。吸烟者占全部病例71.4%(25例)。治疗采用全腮腺或浅叶 肿物切除术,无复发病例。诘论:腮腺后下部淋巴结与其中的迷走涎腺组织是肿瘤发生的组织学基础,吸烟和高龄免疫功能改变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刺激因素,采用肿瘤与不同范围腮腺组织切除术可达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及鞍区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鞍区动脉瘤3例,1例行颈总动脉结扎 动脉瘤孤立术,另2例行介入治疗.另32例均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依据GOS,其中早期手术8例,良好5例,差2例,死亡1例;延期手术24例,良好18例,差5例,死亡1例.结论1对鞍区占位,若影像学表现为圆形,且有单侧视野或颅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2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效果.预后与术前Hunt分级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