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年-2016年我院25例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分析特征。结果我院25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均有持续发热、多汗、乏力,其他伴随症状有咳嗽、头痛、心悸、关节疼痛或肿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23例完全治愈,2例治愈后复发。实验室分析有:25例布鲁菌病患者中,血常规、PCT、CRP、肝功能等结果均有一定的改变,但缺乏特异性;25例布鲁杆菌凝集试验均阳性,22例血培养7d内阳性,2例血培养7到15d内阳性,1例血培养第25d阳性,经细菌学鉴定均为马尔他布鲁杆菌。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各临床科室医生和微生物人员均应高度重视布鲁菌病,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结果 39例病例大多有羊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骨关节疼痛(64.1%)、多汗(51.3%)、乏力(33.3%)、淋巴结肿大(23.1%)、肝脾肿大(12.8%)。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布鲁菌抗体凝集试验阳性,静脉血或骨髓培养阳性,经细菌学鉴定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苏北地区散发病例逐年增多,应重视流行病学线索,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和布鲁菌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典型布鲁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人员感染该病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布鲁杆菌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1因发热11 d入院,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睾丸炎、风湿免疫疾病,后行多次骨髓培养及血培养诊断为人葡萄球菌性脓毒症,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及左踝关节肿痛入院,此时接触该患者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人员也出现发热,2例查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血培养均有马耳他布鲁杆菌生长,确诊为布鲁杆菌病。予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痊愈。结论非疫区布鲁杆菌病患者多无明确的患畜或其污染物接触史,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实验室人员应提高对布鲁杆菌的鉴定水平且注意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临床医生及实验室人员对布鲁菌病(布病)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近3 a血培养出布鲁菌的布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21例患者,15例有首诊误诊经过,均血培养出布鲁菌后才确诊并得到有效治疗。结论血培养出布鲁菌对无明显接触史,临床症状不典型,首诊误诊的布病患者的确诊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布鲁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以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9例布鲁菌病,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9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多汗、乏力,其中5例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分别伴有脑膜炎、关节痛、尿路感染、睾丸炎和游走性肌痛表现.血培养阳性5例,血清抗体阳性9例.9例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考虑布鲁菌病可能,血培养和血清抗体检测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庆大霉素或利福平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act/Alert 3D血培养仪报阳时间及生长曲线,帮助做出正确的血培养初级报告及预测细菌的类型。方法对本院656例成人血培养报阳时间及生长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科的细菌、葡萄球菌、非发酵菌、链球菌和肠球菌、念珠菌及布鲁菌报阳时间依次延长,生长曲线各有特点。结论根据各类细菌在Bact/Alert 3D血培养仪中报阳时间及生长曲线特点,帮助做出正确的血培养初级报告及预测细菌的类型,协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培养生长曲线,协助判断细菌类型.方法将血培养阳性标本252例,按照细菌的生长曲线的三个阶段--迟缓期、生长期、稳定期进行分析[1].结果肠杆菌科的迟缓期极短,生长期生长迅速,甚至见不到稳定期.葡萄球菌的生长期曲线有一定的倾斜(K值在1左右).酵母菌的曲线较圆滑,生长期出现较晚.链球菌曲线很象葡萄球菌,但生长期较陡.非发酵菌生长期(△CO2)所对应的纵轴较短,有时还出现两段生长曲线.厌氧菌总有一个具有波峰波谷类似正弦波.结论观察生长曲线可能推断细菌类型.  相似文献   

8.
揭育胜  赖菁  黄丽芬  陈幼明 《新医学》2012,43(2):117-118
散发性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该文报道1例辗转多间三甲医院诊断的散发性布鲁菌病患者,由于症状以发热、腰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流行病学史不典型,诊断较困难,曾多次被误诊、漏诊,最后通过血培养布鲁菌阳性确诊,使用利福平联用复方磺胺甲(哑)唑治疗效果好,获临床痊愈.该例诊治过程提示,对长期反复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布鲁菌病的诊断,提高对布鲁菌病认识水平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Bact/Alert 3D血培养仪报阳时间及生长曲线,帮助做出正确的血培养初级报告及预测细菌的类型.方法 对本院656例成人血培养报阳时间及生长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肠杆菌科的细菌、葡萄球菌、非发酵菌、链球菌和肠球菌、念珠菌及布鲁菌报阳时间依次延长,生长曲线各有特点.结论 根据各类细菌在Bact/Alert 3D血培养仪中报阳时间及生长曲线特点,帮助做出正确的血培养初级报告及预测细菌的类型,协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0.
细菌在血培养仪上生长曲线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培养生长曲线,协助判断细菌类型。方法 将血培养阳性标本252例,按照细菌的生长曲线的三个阶段——迟缓期、生长期、稳定期进行分析^[1]。结果 肠杆菌科的迟缓期极短,生长期生长迅速,甚至见不到稳定期。葡萄球菌的生长期曲线有一定的倾斜(K值在l左右)。酵母菌的曲线较圆滑,生长期出现较晚。链球菌曲线很象葡萄球菌,但生长期较陡。非发酵菌生长期(△CO2)所对应的纵轴较短,有时还出现两段生长曲线。厌氧菌总有一个具有波峰波谷类似正弦波。结论 观察生长曲线可能推断细菌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高新医院2011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多汗、乏力、血培养或穿刺液、骨髓培养菌阳性,经细菌学鉴定均为布鲁氏杆菌。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有咳嗽、咳痰、心慌、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肝功异常等。患者就诊科室有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结论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非疫区城市医院临床医生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均应高度重视该病,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检查和布鲁氏菌凝集试验,同时增强高危人群防护意识,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广东省江门地区布鲁菌病的发病特点、规律、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为本地区居民,在本地发病,6例为猪饲养职业人员,4例吃过烤羊肉串,2例吃过羊杂,其余9例传染途径不明确。21例患者均有发热,以中度热及高热为主,初诊均误诊,后经血培养检出布鲁菌阳性确诊,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联合治疗,2l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正常。结论布鲁菌病在江门市除2001年外来1例,多年未见报道,且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拓宽思路,对长期发热、经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要警惕,注意此病的鉴别诊断,血培养是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误治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20年收治的布鲁菌病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出现发热22例,多汗14例,乏力12例,腰痛及关节肿痛各8例,头痛6例,睾丸肿痛和皮疹各4例,肌痛3例,外周神经痛2例,葡萄膜炎1例。14例曾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为感染性疾病8例,其中误诊为普通细菌感染7例,病毒感染1例;误诊为风湿性疾病6例,其中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血管炎各2例,强直性脊柱炎和成人Still病各1例。6例因发热待查入院,病程1~10 d 4例,21和30 d各1例。3例在当地医院已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但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律,导致病情迁延。本组误诊误治时间(80.2±121.6)d。23例入我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培养布鲁菌阳性和(或)布鲁菌抗体检测阳性等明确诊断布鲁菌病。确诊后20例给予相应治疗6周~3个月,19例治愈,1例因双眼葡萄膜炎导致失明;3例转入当地医院治疗,后失访。结论临床上遇及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腰背痛及睾丸肿痛等临床表现患者时要考虑到布鲁菌病,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血培养及布鲁菌抗体检测等可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刘文静    孙宏莉    张小江    王瑶    杨启文    窦红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6):126-129
目的 分析布鲁菌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8 年北京 协和医院134 例布鲁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接触史、时间分布)、临 床表现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34 例患者中男性88 例,女性46 例,平均年龄48 岁(1~78 岁)。50% 患者有明确生 活在疫区、接触牲畜、生牛羊肉及食用未灭菌奶制品等方面接触史。布鲁菌感染临床表现前三位的症状和体征为发热(66 例)、关节痛和/ 或肌肉痛伴乏力(23 例)、心脏疾病(10 例)。布鲁菌感染急性期经规范治疗多可治愈,若治疗不 及时或不规范可转为慢性。206 例送检阳性标本,住院99 例、门诊62 例和急诊45 例。布鲁菌分离前三位的科室为感 染内科(49 例)、急诊科(34 例)和普通内科(11 例)。外周血送检比率最高,需氧血培养瓶阳性报警时间均值为 88.12h(2~481h)。其他培养阳性标本包括组织、骨髓、脑脊液、关节液和玻璃体等。布鲁菌培养与血清凝集实验结果 一致性高,两种方法均送检的有83 例,其中82 例两种方法均阳性,仅1 例培养阳性,血清凝集实验阴性。十年间布鲁 菌培养阳性分离率最高的年度是2015~2017 年,阳性分离率最高的季节是4 月至7 月。结论 布鲁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 分离出布鲁菌是确诊的依据之一,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药物的毒副作用选择药物。掌握布鲁菌感染的临床和 实验室特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非牧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31例,就其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6±17.2)岁,其中13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全年均有患者发病,多数集中于2~7月;临床症状以发热(96.8%)、乏力(77.4%)、多汗(58.1%)、腰痛(35.5%)、关节疼痛(32.3%)多见,部分患者可见肝肿大(16.0%)、脾肿大(60.0%)和淋巴结肿大(16.0%);血常规可见白细胞(25.8%)、血红蛋白(51.6%)和血小板(29.0%)下降,伴有血沉(61.5%)、超敏C反应蛋白(88.5%)、铁蛋白(80.0%)、丙氨酸转氨酶(33.3%)和天冬氨酸转氨酶(44.4%)升高;所有患者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96.8%患者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治疗方案包括四环素联合利福平(90.3%)、四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6.5%)、头孢曲松联合左氧氟沙星(3.2%),患者经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对于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因警惕该病的可能,重视流行病学史采集,尽早完善血培养和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布鲁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右踝关节疼痛、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初诊考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经抗感染、镇痛治疗效果不明显,追溯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有病畜接触史,布鲁杆菌试管凝集试验效价1∶40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予利福平、多西环素治疗,痊愈。结论对间断低热、外周单关节炎患者需注意排除布鲁菌病的可能,注意详细询问牛、羊等病畜接触史,疑诊者应及时行布鲁杆菌血清学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布鲁菌病的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鲁菌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发热16例(84.2%),关节疼痛14例(73.7%),乏力11例(57.9%),肌肉疼痛10例(52.6%),合并肝损害8例(42.1%)。首诊误诊均发生在非传染科,分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感染性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脑膜炎2例和骨性关节炎1例,误诊时间7~21 d。均经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布鲁菌病。确诊后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规范治疗痊愈。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医师遇到以发热、关节痛伴肝功能异常症状就诊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对疑似患者尽早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itek 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对1例布鲁菌误鉴定原因及临床影响分析。方法 1例无明显诱因发热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采用Vitek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形态学、传统手工生化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对所测得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从该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首次鉴定为支气管炎鲍特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与马耳他布鲁菌或人苍白杆菌核酸匹配度高达100%,完全排除支气管炎鲍特菌的可能。将保存的菌株用Vitek Compact鉴定仪器,GN鉴定卡复检,结果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鉴定临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最有效手段,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器鉴定慢生长细菌如布鲁菌等有明显局限性,对布鲁菌病等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可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30例儿童布鲁菌病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30例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儿中,男性75例(57.7%),女性55例(42.3%),平均发病年龄(4.6±3.1)岁。4—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且2019年后发病明显增多。有84例(64.6%)有牛/羊接触史,74例(56.9%)有牛/羊奶饮用史,23例(17.7%)有布鲁菌病患者接触史。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15例,88.5%)、关节疼痛(53例,40.8%)、多汗(52例,40.0%)、淋巴结肿大(56例,43.1%)、肝肿大(42例,32.3%)、脾肿大(32例,24.6%)。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白细胞计数异常(54例,41.5%),血小板计数异常(43例,33.1%),C反应蛋白升高(50例,38.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6例,50.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54例,41.5%)。患儿血培养阳性99例(76.2%),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96例(73.8%),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5...  相似文献   

20.
金亮 《临床荟萃》2014,29(2):208-209
布鲁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疾病.本病遍布全球,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和西北等牧区,近年来散发于大、中城市[1].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肝脾大和淋巴结大等.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临床检验主要有分离培养和血清凝集试验,血培养检岀布鲁菌多有报道,但脑脊液培养检出布鲁菌罕见报道,我室于2012年11月5日从患者脑脊液培养出马尔他布鲁菌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