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其中37例采用单侧切口完成双侧混合内固定(A组),45例采用双侧切口完成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均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6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和融合情况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患病侧、随访时间和术前VAS及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10±24min、68±19ml、29±3mm、23±7h、2.9±1.0d;B组分别为155±35min、96±27ml、59±5mm、27±9h、3.4±1.2d,两组间比较A组均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腿痛VAS、ODI评分及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1d腰痛VAS评分A组(4.1±0.8)优于B组(4.8±1.0)(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双侧混合内固定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完成MIS-TLIF手术均能达到良好的疗效,但前者更加微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 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腰痛 VAS 评分与 JOA 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Mao KY  Wang Y  Xiao SH  Zhang YG  Liu BW  Zhang XF  Cui G  Zhang XS  Li P  Mao KZ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67-1070
目的 探讨单侧切口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6月18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METRxTM X-tube进行MIS-TLIF手术,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后进行加压固定,同一切口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影像学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7±19)min,术中出血量(62±21)ml,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1±5)h.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平均长度(52± 2) mm.术后X线和CT显示螺钉均穿过关节突关节,术后和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F =42.221 ~259.833,P<0.01).结论 单侧切口MIS-TLIF可完成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双侧混合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节省内固定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内窥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7月~2008年9月本科采用内窥镜下P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32例患者、传统开放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评价.随访时间24~37个月,平均32.4个月.对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对比术前、术后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术后第3d腰痛VAS评分低于双侧组(P =0.016).单侧组术后优良率为100%(32例),椎间融合率为93.8%(3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4%(3例),与双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病变且只需要单侧操作即可完成减压和椎间融合、而非手术侧结构完整者而言,内窥镜下PIJ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UPS)内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BPS)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费用.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采用MIS-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后侧内固定方式,将42例患者分为UPS组(20例)和BPS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腰椎椎间融合率、手术费用等.结果 UPS组平均随访(26.9±5.9)个月(17~39个月),BPS组平均随访(34.6±11.2)个月(12~4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UP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51.3±25.5)min、(117.5±61.3)ml、(3.6±1.5)d,BPS组分别为(181.6±35.8)m in、(209.1±157.8)ml、(6.4±4.3)d,两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UPS组明显优于BPS组.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椎椎间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UPS组手术费用为(36359.0±4081.4)元,BPS组为(57058.4±7169.1)元,UPS组优于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联合UPS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与MIS-TLIF联合BPS内固定相当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手术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弓根钉结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80例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40例在可扩张管微创系统(Quadrant系统)辅助下行椎弓根钉结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微创组),40例采用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双侧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组)。使用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定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微创组腰痛VAS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而其他时间相比两组VAS评分与OD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少于常规组。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开放减压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通道下单侧椎弓根钉结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出血少、稳定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更加符合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进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的患者36例,对比分析其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后VAS、ODI评分均有改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失血量多,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两组融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在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面,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治疗的3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将患者分为单侧固定组(n=19)和双侧固定组(n=1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并发症、 椎间隙高度变化、 椎间融和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成功随访, 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 平均(29±3)个月。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患者的 VAS评分(F=55.992, P<0.01)、 ODI(F=42.755, P<0.05)和椎间隙高度变化(F=13.632, P<0.05)等术后 6个月及 24个月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侧固定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双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 P<0.05; t=2.235, 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融合节段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组并发症患者5例(26.3%), 双侧组3例(25.0%), 两组各有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与双侧固定相比,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 但具有手术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等指标,探讨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意义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11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52例行切开TLIF手术(Open-TLIF)并放置引流管,28例行MIS-TLIF手术并放置引流管,32例行MIS-TLIF手术但不放置引流管,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最后比较三组临床结果.[结果] Open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81±96)ml,术后引流量(324±146) ml,引流管放置时间(3.0±0.8)d;MIS引流组平均术中出血量(78±34)ml,术后引流量(46±.15) ml,引流管放置时间(1.1±0.3)d;MIS不引流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1 ±30) ml.三组间比较伤口感染、血肿压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MIS引流组与不引流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引流组术后5d腰痛VAS评分优于引流组(P<0.05),术后平均下地时间和住院日均短于引流组(P<0.05).[结论]在术中止血彻底的前提下,单节段腰椎MIS-TLIF手术可以不放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行单双侧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4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分为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单侧组,n=58例),双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双侧组,n=36例),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功能状况。结果 2组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2、3、4、5年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单侧组同期水平。结论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行双侧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治疗可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导航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微创TLIF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VAS和ODI评分,并将经皮钉侧和开放置钉侧进行配伍对照比较.结果 平均出血量为(420±45) mL;术前VAS评分为(6.85±1.03),术后1月VAS评分为(1.88±0.79);术前ODI评分为(31.6±3.05),术后1月ODI评分为(43.1±3.23).配伍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经皮钉组A级101枚、B级9枚、C级2枚,开放置钉组A级86枚、B级21枚、C级4枚、D级1枚.经皮钉组平均置钉时间为(11.25±4.33) min,透视次数为(2.73±0.42)次,开放置钉组平均置钉时间为(15.43±5.65) min,透视次数为(4.12±0.8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航辅助下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对侧微创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果显著,导航辅助下经皮钉组置钉术的准确度优于开放置钉组,透视次数和置钉时间均少于开放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可扩张管微创系统(Quadrant系统)辅助下单侧椎弓根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40例单节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多裂肌间隙人路,经椎间孔融合器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在椎间盘镜通道辅助直视下行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根据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及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切口长3.0~4.0cm,平均3.3cm。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90~400ml,平均150ml。术后切口无感染、皮肤坏死。40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月。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8±2.6)分降至(2.7±1.3)分,腿痛VAS评分从术前(8.1±2.4)分降至(2.9±1.4)分。疗效评定采用Nakai标准:优25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2.5%(37/40)。所有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等并发症。结论Quadrant系统下多裂肌间隙人路单侧椎弓根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式置钉法与常规钻孔置钉法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13年1月,急诊行外固定架固定骨盆骨折合并休克28例,骨盆骨折AO/OTA分型:B1型1例,B2型6例,B3型8例,C1型8例,C2型4例,C3型1例。每侧髂骨置钉2枚,左侧用电钻钻孔法置钉(对照组),右侧用椎弓根螺钉式置钉法(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时间、钉道的准确性、术后螺钉松动、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死亡2例,26例随访2个月~6年。与左侧对照组比较,右侧观察组手术时间短[(4.8±2.1) min vs.(11.2±2.8) min, t=-8.834, P=0.000],孔深3 cm、5 cm时钉道穿透少[1.8%(1/56) vs.19.6%(11/56),χ2=9.333, P=0.002;10.7%(6/56) vs.33.9%(19/56),χ2=8.703, P=0.003],术后钉周感染少[9.6%(5/52) vs.30.8%(16/52),χ2=7.220, P=0.007],2组螺钉松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式置钉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准确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退行性变(腰椎失稳、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同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采用单侧长4~6cm的旁正中椎旁切口,钝性分离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并显露关节突,直视下症状侧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置入椎弓根螺钉并Cage植入、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等操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00~16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160~330mL,平均250mL。术后平均引流量40mL,无血肿及术后感染、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获得8~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无椎弓根钉、螺钉松动、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在随访期间内没有新的临床症状出现。在固定融合后3~18个月取出内固定钉棒后3~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价疗效,优35例(70%),良13例(26%),可2例(4%),效果优良。结论小切口单侧TLIF椎间植骨融合、辅助单侧钉棒及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有效固定融合并预防邻近上下节段退变,具有对入路软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Wang J  Zhou Y  Zhang ZF  Li CQ  Ren XJ  Chu TW  Wang WD  Zheng WJ  Pan Y  Hu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76-108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371例Ⅰ°或Ⅱ°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TLIF和腰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男性134例,女性237例;年龄37~85岁,平均50.4岁.采用可扩张通道下单节段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172例(MIS-TLIF组),传统开放TLIF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199例(OTLIF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结果,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薄层CT扫描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7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58个月,平均32.7个月.术前两组性别、年龄、滑脱类型和融合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MIS-TLIF组平均为(310±75)ml,OTLIF组(623±156)ml,MIS-TLIF组显著优于OTLIF组(t=2.836,P<0.01).术后出血MIS-TLIF组平均为(38±13)ml,OTLIF组(184±72)ml,MIS-TLIF组显著优于OTLIF组(=3.274,P<0.01).与OTLIF组放射暴露时间(20±10)s比较,MIS-TLIF组放射暴露时间(51±19)s更长(t=2.738,P<0.01).两组在手术时间、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Ⅱ°以下腰椎滑脱症,MIS-TLIF安全有效,相对而言,与开放固定比较具有出血少及组织损伤轻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A-O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3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每组各16例,分别行MA-OTLIF和微创TLIF(MIS-TLIF)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曝光次数、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差异。结果32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8个月。无一例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破裂、脑脊液漏、置钉失误及术后伤口感染。MA-O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较MIS-TLIF组长,但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C型臂X线曝光次数均低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OTLIF组、MIS-TLIF组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3±0.7)、(1.1±1.0)分和(1.2±0.6)、(1.2±0.8)分,较术前的(7.6±0.8)、(7.6±0.8)分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MA-OTLIF既有与OTLIF相似的手术操作空间,又兼具MIS-TLIF微创之优势,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导航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术中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实时导航下手术46例(A组);传统X线透视法手术40例(B组)。通过术中影像、术后椎弓根层面CT扫描、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A组198枚椎弓根钉,全部螺钉均位于椎弓根内,置钉准确率100%;B组182枚椎弓根钉,176枚位于椎弓根内,6枚突破皮质,置钉准确率96.7%,两组均未造成神经血管并发症。A、B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8±38)ml、(158±42)ml,出血量分别为(307±60)ml、(412±82)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导航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置钉准确率高,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是一项安全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边和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方法2009年5月~2011年12月,回顾性研究84例单节段腰椎退变并接受单边或双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分别统计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内置物费用。术前和术后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来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腰椎侧凸角用来评估2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2组患者之间的植骨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边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内置物费用明显少于双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术后VAS评分、ODI和下腰痛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12个月的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高度和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腰椎侧凸角则无明显变化(P>0.05)。2组共有2例硬膜囊破裂,3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钉棒断裂及融合器脱出情况。结论单边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患者可以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