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化疗所致肝损害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对比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或不加用苦参素的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肝损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分析该药对乙肝病毒(HBV)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化疗相关肝损害疗效的差异。结果苦参素治疗组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HBV感染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显著高于非感染者;而苦参素治疗组HBV感染及非感染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参素辅助治疗对化疗相关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冀宏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6):20-20,23
抗结核药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肝毒性作用,也是部分患者不能完成化疗疗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低体重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化疗方案对这些人群的肝功能损害情况,本文对我院住院患者及专科门诊就诊患者中的结核病化疗伴肝损害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2例初次肿瘤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开始口服双环醇片50mg每日3次。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次按照原方案化疗时,继续口服双环醇片50mg每日3次,持续14d,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口服双环醇片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所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口服双环醇片治疗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恢复正常后,化疗同时联合双环醇片预防性保肝治疗,比较该次与单纯化疗前后的ALT、AST、TBiL差值。结果:口服双环醇片治疗化疗后肝损害,肝功能ALT、AST等指标明显降低,在中位时间8.5d恢复正常。在预防化疗所致肝损害上,化疗与双环醇片联合治疗前后的ALT、AST差值明显减小,与单纯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环醇片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苦参素葡萄糖(保肝中药)注射液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83例肿瘤患者每例用同一化疗方案连续进行2个周期化疗.第1周期仅单用化疗,第2周期在化疗同时加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保肝,观察化疗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保肝组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10.84%)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25.30%),且其肝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化疗组(P<0.01).结论 化疗同时加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保肝治疗可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硫普罗宁在乳癌化疗中的保肝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在乳癌化疗轻度肝损害患者中的保肝作用。方法:对56例乳癌选用CMF方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加凯西莱静滴及口服,28例患者为对照组用肌苷静滴及口服,观察一周期化疗后A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后ALT值显著低于化疗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乳癌化疗轻度肝损伤患者凯西莱可对抗化疗性肝损害,改善肝脏功能,保证化疗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赖旭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82-1383
短程化疗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核心技术,在实施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中已被广泛使用,但患者在接受抗结核化疗期间可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并由此可致部分患者中途停药,从而影响正规化疗及治愈率[1].本文就2004~2008年我所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期间发生药肝损害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短程化疗方案和肝损害的预防控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相关因素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淋巴瘤患者,患者均经过病理、骨髓象、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诊断。78例患者中有28例在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现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出现肝损害)和对比组(未发生肝损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78例淋巴瘤患者中有28例在化疗中出现肝损害现象,发生率为35.89%,多为轻度肝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淋巴瘤患者肝损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疾病相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淋巴瘤患者肝损害发生率为35.89%,多为轻度肝损害,经治疗后可恢复。淋巴瘤患者肝损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疾病相关,与分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在化疗前后肝功能损害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AL患者入院时及化疗后肝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152例AL患者中有56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功损害。其中入院时即有肝功损害者28例 ,主要考虑为白血病肝内浸润所致 ;化疗后肝功能受损24例 ,主要为药物性肝炎 ,输血后丙型肝炎4例。结论 :AL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较常见 ,主要为白血病细胞对肝脏的浸润及化疗所致 ,对前者损害应积极化疗 ,对药物所致肝损害要适当延长化疗间隔期。  相似文献   

9.
硫普罗宁预防化疗药物肝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宇  任贵华  周骥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79-2080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预防化疗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和对照方法,将84例化疗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化疗的同时辅以硫普罗宁护肝治疗,对照组42例,化疗时辅以肝得健护肝治疗。结果:治疗组肝功能ALT、AST异常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普罗宁对预防化疗药物肝损害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病史症状肝功能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化疗前期两个月之内,以中毒性为多见。有肝病史或老年、营养不良、酗酒、缺氧性肺结核等患者抗结核化疗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和病史采取相应措施保肝治疗大多效果好。结论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预后很重要,化疗中要严密观察,定期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药物性肝损害是化疗药物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已占药物性肝损害的5.46%~8.36%[1],化疗药物所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不适,并可影响化疗的剂量及化疗给药进程。本研究于2009  相似文献   

12.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春芳 《中国药房》2010,(28):2633-263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并发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2例)仅予以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肝损害的疗效。结果:2周后,治疗组肝功能各指标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明显,总有效率达95.3%,与对照组(78.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凯西莱)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肝损害的作用。方法30例乳腺患者,在术后应用CAF方案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凯西莱片,0.2g/次,3次/d,连用21d,化疗后复查肝功能,并与30例未用凯西莱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30例中2例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30例中有11例出现肝损害,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普罗宁能防治乳腺癌化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凯西莱联合天晴甘美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并发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6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以凯西莱联合天晴甘美;对照组(30例)予以凯西莱,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肝损害的疗效,1次/d,连用2周。结果 2周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效率治疗组(7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3)。结论凯西莱联合天晴甘美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68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加用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对照组加服肝泰乐.结果 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4.6%;中断抗结核化疗为2.86%;调整化疗方案为2.86%;与对照组的18.2%、12.1%、9.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复合磷酸酯酶肠溶片可显著降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  相似文献   

16.
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倪鸿昌  契燕燕  冯为东 《安徽医药》2009,13(9):1099-110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并发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5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8例)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照组(28例)予以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肝损害的疗效,1次/d,连用2周。结果2周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效率治疗组(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感染和乳腺癌化疗后肝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影响及其它危险因素。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乳腺癌454例的乙肝五项指标并常规检测肝功能,以同期住院的未感染HBV乳腺癌454例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BV感染组化疗2,4,6周期后1~4级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2.9%,31.1%,25.9%,对照组分别是24.7%,25.4%,2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级肝损害发生率分别是3.3%,6.9%,2.7%,对照组分别是4.6%,1.9%,1.9%,两组化疗4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2,P=0.000),化疗2、6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5岁(P=0.001)、CAF→T方案(P=0.004)、脂肪肝(P=0.035)和糖皮质激素(P=0.001)等因素组的HBV感染乳腺癌患者≥2级肝损害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HBV激活17例(17/454,3.7%),肝损害均≥2级(17/17,100%)。结论 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4级肝损害的发生率与未感染者无明显差异;化疗4周期后≥2级肝损害发生率HBV感染者明显高于未感染者。36~55岁、CAF→T方案、脂肪肝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与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2级肝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102例患者分为化疗加门冬氨酸鸟氨酸护肝组与单纯化疗组,护肝组在化疗前1天及化疗中每日静滴7.5g门冬氨酸乌氨酸,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肝功能.结果 护肝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分别为10.8%和29.4%(X2=6.22,P<0.05),护肝化疗组无Ⅲ/Ⅳ度肝功能损害,经秩和检验证明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化疗联合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可预防并减少化疗对肝脏的损害,提高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前2个月给予硫普罗宁片200mg(tid),对照组则不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为14~96d,中位52d;对照组为5~56d,中位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33%(4例),对照组则为56.67%(1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期采用硫普罗宁联合治疗,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延缓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时间,保证了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双环醇片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环醇片对肿瘤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方法口服双环醇片75mg·d^-1治疗28例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次按照原方案化疗,同时口服双环醇片75mg·d^-1形成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口服双环醇片75mg·d^-1中位治疗11d后,肝功能显著恢复。单纯化疗1个周期后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程度显著高于预防性并用双环醇片化疗2个周期后(P胸〈0.001)。结论双环醇片75mg·d^-1可有效治疗和预防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