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曾爱蓉 《中外医疗》2010,29(7):163-163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慢性病人因长期输液导致血管严重受损的患者提高手背穿刺成功率。方法将来我社区门诊静脉输液血管严重受损的慢性病人300例次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7号头皮针手背静脉穿刺,实验组用5.5号头皮针手指小静脉穿刺。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穿刺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小静脉穿刺成功率远比对照组高,大大地减小病人的痛苦,有效地保护好血管。  相似文献   

2.
不同型号头皮针对社区老年人静脉输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型号头皮针对老年人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58例门诊老年输液患者分别在2日内用7号和5.5号头皮针在双侧肢体相同部位的浅静脉进行输液操作,测量两种型号头皮针的最快输液滴速,询问患者进针时的疼痛感觉,调查患者自愿选择头皮针型号的倾向,观察皮肤针眼的愈合时间。结果5.5号头皮针与7号头皮针平均最快输液速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5.5号头皮针的进针疼痛反应较7号头皮针的进针疼痛反应轻,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6.5%的患者倾向选择5.5号头皮针,1.3%的患者倾向选择7号头皮针;5.5号头皮针皮肤针眼的愈合时间为1~2d,7号头皮针皮肤针眼的愈合时间为4~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5号头皮针能满足社区门诊老年人一般静脉输液滴速的要求,且针径小、针梗和针头斜面短,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小,皮肤针眼的愈合时间短,疼痛反应轻。  相似文献   

3.
5.5号针头在基层医院静脉输液中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5 5号针头在基层医院静脉输液中使用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门诊输液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选7号组100例与选5.5号针头组100例,分别实施静脉穿刺,对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的程度、输液速度接受性、副作用发生率、注射部位血管反应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选5.5号针头输液的穿刺成功率为98%,显著高于选用7号针头组,疼痛率、副作用发生率、血管反应方面5.5号针头输液器显著轻于7号.结论 选用5.5号头皮针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输注反应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应用。方法:选择门诊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5.5、7号静脉输液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静脉输液针在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静脉输液针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淤血情况、穿刺疼痛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静脉输液针(P<0.05)。结论:5.5号静脉输液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值得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5.
51/2号头皮针在心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爱萍  胡琴 《现代医学》2007,35(4):307-308
目的 探讨在不影响输液滴速前提下提高心血管病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396例静脉输液的心血管病患者采用心力牌输液器输液,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6例,选用5(1/2)号头皮针;对照组180例,选用7号头皮针。进行手背静脉穿刺,由同一名护士操作,在输液高度90 cm时测试两种型号头皮针的滴数,评估穿刺率及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在90 cm输液高度时,5(1/2)号头皮针即可达到心血管病患者的输液要求,且疼痛小,穿刺率高,可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凤玲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27-127
目的比较不同型号的头皮针在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实验教学中的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86名护生用7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静脉输液时用5.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种不同型号的头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55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为88.63%,7号头皮针静咏穿刺成功率为59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实验时,选用5.5号头皮针可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护生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实验时提倡选用5.5号头皮针。  相似文献   

7.
在行静脉穿刺输液时,当穿刺见有回血后放松止血带,出现局部肿胀,溶液不满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有人认为静脉穿刺失败,拔出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而这时采取不拔出针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大部分是成功的。在1995年中行静脉穿刺时,遇到上述溶液外漏情况258例次.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成功232例次,成功率为91%。1、操作方法在静脉输液穿刺时,发现溶液外漏,局部肿胀、疼痛,溶液不滴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即右手持头皮针柄,将头皮针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如果已用胶布固定的,可关闭输液器开关,解除固定头皮针的胶布,再将头…  相似文献   

8.
李佩兰  黄坚彤 《吉林医学》2012,33(22):4847-4848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在门诊使用5.5号针头输液对滴速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6万门诊成人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万,其中试验组使用5.5号针头输液,对照组使用7号针头输液,两组在静脉穿刺后均常规调节滴速与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输液期间及输液后15 min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输液期间及输液后15 min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在门诊为成人患者输液使用5.5号针头能提高滴速控制的准确性,有效避免患者自行调快滴速现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艳萍  王慧  肖艳芳 《当代医学》2016,(15):111-112
目的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在小儿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门诊输液室所收治并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穿刺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利用固定带进行辅助穿刺.对比2组患儿的穿刺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穿刺总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穿刺总成功率(84.4%);实验组患儿对穿刺护理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儿的穿刺时间(8.4±1.1)min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的穿刺时间(15.4±3.5)min.以上所有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带在护理当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升穿刺成功率、舒适度,降低患儿的疼痛感、恐惧感、穿刺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2种型号静脉输液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种的应效果.方法 对13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2d分别用7号和5.5号静脉输液针在患者双侧手背静脉进行输液操作,比较使用2种型号静脉输液针进行输液时的静脉穿刺成功辜、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应用7号静脉输液针相比,应用5.5型号静脉输液针进行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患者疼痛程度较轻(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5.5型号静脉输液针为老年患者输液,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由于输液造成的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分娩过程中输液泵和留置针联合应用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需要静滴缩宫素产妇420例,随机分为A组(7号普通头皮针穿刺,人工调节缩宫素滴速)、B组(18号留置针穿刺,用输液泵控制缩宫素滴速)各210例。观察雨组产妇至有效宫缩所需时间、产程进展及在第二产程中宫缩期用力握拳后输液畅通情况。结果A、B髑组比较.B组达到有效宫缩时间和不同产程时间较短(P〈0.01),A组针头堵塞和输液暂时中断高达34.8%,B组无针头堵塞或输液暂时中断发生。结论静滴缩宫素引产过程中联合应用输液泵和留置针可以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缩短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阿维菌素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农药阿维菌素中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清水洗胃,吸氧、补液、利尿,保护肝、肾功能,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静脉推注,然后以5%葡萄糖250 mL加纳洛酮1.2 mg持续静脉滴注(滴速2 mL/min)至患者神志转清,然后改为5%葡萄糖250 mL加纳洛酮1.6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 d。两组根据治愈率、死亡率、平均清醒时间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93.75%,中毒昏迷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5.70±2.10)h;对照组治愈率为62.50%,中毒昏迷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12.44±6.0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缩短平均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刘洁琼 《中原医刊》2014,(4):107-109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邹城市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100例患儿为观察组。自2012年1月开始针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采取护理对策,并对比两组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头皮静脉穿刺总成功率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观察组液体外渗率为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观察组针头脱出血管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观察组血管周围发红率为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率为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观察组平均每条血管使用次数(5.6±1.3)次,显著大于对照组的(3.8±0.9)次,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失败原因主要包括护士因素、患儿因素、环境因素。通过实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护士穿刺技能的培训、加强穿刺后的看护、改善注射环境等护理对策,使穿刺总成功率明显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安宝)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8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利托君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显效时间、保胎成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时间均值(47.8±4.2)h短于对照组的(68.2±5.7)h,观察组孕龄延长〉7d视为保胎成功,保胎成功率为77%,高于对照组的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疗效好,能够有效抑制宫缩延长孕龄.但其副作用也比较明显,需要注意掌握用药禁忌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郭志国  辛毅  韩真 《吉林医学》2012,33(22):4753-4756
目的:探讨加贝脂对胆总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不明原因的上腹痛、黄疸就诊而行逆行胰胆造影的患者2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成加贝脂(GM组)与对照组,其中行内镜下胆道测压术20例,加贝酯组静脉滴注加贝酯100 mg加0.9%NaCl溶液100 ml以2.5 mg/(kg.h)速度静脉滴入,3 min后重复测压;对照组给予0.9%NaCl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 min后重复测压;分别记录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SOBP)、基础收缩幅度(SOCA)、收缩频率(SOF)和运动指数(基础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结果:加贝酯组与对照组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比较,加贝酯组Oddi括约肌的收缩频率较用药前下降,为(P<0.05);Oddi括约肌的基础收缩幅度下降(P<0.05);Oddi括约肌运动指数明显降低(P<0.05),Oddi括约肌基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的加贝酯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及运动指数,对Oddi括约肌基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戴芳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313-1314
目的探讨小儿输注10%葡萄糖酸钙引起局部坏死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儿科住院患儿发生局部坏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坏死的31例病例均是在使用留置针和微量注射泵输注10%葡萄糖酸钙之后,且均为新生儿,部位均在头皮。结论禁止使用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注钙剂;输注速度不宜太慢,应控制在30—60min内输完;严格掌握输注钙剂指征,尽量采用口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右前臂同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对40例在我科就诊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后疑诊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右上肢静脉行标准右心导管检查,对照组经股静脉行标准右心导管检查,其中治疗组20例经上肢静脉穿刺失败改为股静脉穿刺.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进鞘管及导管成功率、静脉闭塞率及右心导管的数值等均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组消毒-穿刺时间(5.3±2.6)min、止血时间(5.5±3.2)min、术后卧床休息时间(1.0±1.6)h、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2±2.7)d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右上肢同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简便、安全可行,可作为冠脉造影后行右心导管的检查路径.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每组10例,分别用超声引导和盲穿的方法进行小关节阻滞,观察患者穿刺时疼痛VAS评分、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CT证实),观察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30 min、1 d、2 d、6周时的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率〔(穿刺前VAS评分-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VAS评分〕、VAS评分减少≥3分及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结果 盲穿组穿刺时疼痛VAS评分为(3.3±0.4)分,超声组为(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及盲穿组穿刺时间分别为(206±27) s和(397±31) 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共进行了37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32个,成功率达86.5%。盲穿组共进行了35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11个,成功率为31.4%。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后30 min的VAS评分和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VAS评分减少≥3分的患者数分别为8、9、9、9例,而盲穿组分别为5、6、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分别为7、8、8、8例,而盲穿组分别为4、5、5、5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随访,超声组总体缓解率为(72.3±14.0)%,而盲穿组为(56.7±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针进行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准确性高,疼痛更轻微,耐受性更佳,可以缩短穿刺时间,且在穿刺后30 min的疗效优于盲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水平,操作熟练度,风险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反复穿刺率(2.67%)、液体渗漏率(2.67%)、针头脱落率(4%)均低于对照组(12%、13.33%、14.67%),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水平、操作熟练度、风险控制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实验组(93.83%)高于对照组(72.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护理效果好,不良事件发生率小,护理人员整体素质高,护理满意度好,可显著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