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调查汕尾市应届高考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3—2008年汕尾地区20108名高考学生进行HBsAg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考学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14.36%,与全国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9.7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逐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05,0.17,0.17,0.62,P>0.05);但2008年相对于2003年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5),提示HBsAg感染状况有逐年改善的趋势。男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9,P>0.05);城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P<0.01)。结论汕尾市高考学生HBsAg感染状况不容乐观,但总体有改善的趋附,农村HBsAg感染状况形势严峻,改变现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55岁及以上回族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现况。方法:对6582例55岁及以上回族健康体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液中HBsAg标志物,描述其阳性率及其分布特征。结果:共有372例人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68%;不同性别HBsAg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01);老年女性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2,P=0.013)。HBsAg阳性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P<0.001;χ~2=34.33,P<0.001)。结论:回族老年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水平较低,可能与回族特殊的生活方式有关,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某高校入校新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某高校入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开展乙型肝炎预防工作,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007~2009年某高校7895名入校新生HBsAg,其中男生3691名,女生4204名。结果:在7895名大学新生中,HBsAg阳性270例,合计阳性率为3.4%(男生为4.1%,女生为2.5%),男女阳性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6.718,P<0.01);2007~2009年三年的阳性率分别为2.5%、3.7%、3.9%,呈逐年增高的趋势(χ趋2势=6.633,P<0.05);不同生源地入校新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市2.8%、农村3.6%,χ2=2.761,P>0.05)。结论:该校入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阳性率,定期注射乙肝疫苗,可增强抗病能力,为有效控制乙肝在高校传播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HBsAg携带情况。方法:对2000~2005年来我院住院的778例患者采用ELISA检测HBsAg。结果:2002~2005年来我院住院的778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2.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HBsAg阳性率亦随之增加,但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0.029,P>0.05)。男、女之间HBsAg阳性率也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0.255,P>0.05)。结论:我院本次调查同年龄组人群的HBs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我院能够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分诊制。  相似文献   

5.
HBsAg携带者中HBV-DNA与ABO血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sAg携带者中HBV-DNA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对719例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测定HBV-DNA与ABO血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719例HBs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331例,男女组之间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3,P>0.05)。不同血型之间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27,P>0.05)。结论:在HBsAg携带者中HBV-DNA与ABO血型及性别未见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传播和流行。方法采用ELISA法,对1683名新生进行了HBV 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新生HBsAg阳性率为6.18%。男生HBsAg阳性率为7.05%,女生HBsAg阳性率为5.48%,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1.77,P>0.05);汉族HBsAg阳性率5.16%,回族HBsAg阳性率7.91%,回、汉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HBsAg阳性的5种模式中,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HBsAb阳性率为25.61%。乙肝5项标志物全阴为68.21%。结论新生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经常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东山区5间小学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东山区小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情况,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东山区五间具代表性学校共3059名学生,抽血检验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结果HBsAg阳性13名,阳性率0.42%,HBsAg阴性3046名儿童中,HBsAb阳性2027名,阳性率68.02%。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抗体阳性率情况,随机抽取304名儿童,经χ2检验,男女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χ2=1.1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岁组与10~11岁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对比χ2=17.59,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9岁组(则四年级组)开展乙肝加强免疫接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在校大学生的乙型肝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09年入校的13272名大学新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抽取空腹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72名大学新生中HBsAg总的阳性率为10.71%,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为13.07%,女生HBsAg阳性率为9.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6, P<0.01);农村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12.26%,城镇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5.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1).结论我校2006~2009各年间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农村明显高于城镇,说明大学新生的乙型肝炎防控工作不容忽视;入学后采取接种乙肝疫苗等综合措施防控乙型肝炎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1):9-11+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6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和6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640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率,比较B细胞型、T细胞型两种病理亚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17.19%,对照组为12.1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P<0.05);观察组HBsAg阴性率为18.44%,对照组为21.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1,P>0.05);两组患者单抗体、双抗体及三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 B细胞型NHL患者HBsAg阳性率19.51%,T细胞型NHL患者HBsAg阳性率13.89%,B细胞型的HBsAg阳性率高于T细胞型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B细胞型NHL患者HBsAg阴性率为18.05%,T细胞型NHL患者HBsAg阴性率为22.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1,P>0.05);两组患者单抗体、双抗体及三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肺癌患者,两者存在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B细胞型NHL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校6年来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西南石油大学2003-2008级新生作乙肝病毒血清血检查,对HBsAg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6届26428名新生受检者中HbsAg阳性率为8.23%。2003-2008年阳性率分别为8.15%、8.94%、9.88%、8.67%、7.10%、6.83%。趋势χ2检验(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χ2=26.770,p=0.000<0.05,说明阳性率与年份存在线性趋势。男生与女生阳性率分别为9.17%和5.60%(χ2=86.02.,p<0.05),2176名HbsAg阳性者中,ALT异常率为9.42%,男生与女生ALT异常率分别为10.08%与6.39%(χ2=5.047,p<0.05)。  相似文献   

11.
李飞  张秀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99-3400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高校新生结核菌素感染情况。方法:对某高校1752名大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调查。结果:总阳性率37.3%,男性阳性率36.8%,女性阳性率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城市生源大学生PPD试验阳性率为40.7%,农村生源大学生为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P<0.01)。结论:太原市高校学生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应采取有力的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陶玲玲  严双琴  黄小红 《安徽医学》2021,42(9):1067-1070
目的 探讨2018~2020年马鞍山市城区婚前医学检查人群中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检出情况.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博望区妇计中心行婚前医学检查的3516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男、女)和年龄(青年组:44岁及以下,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及以上)分组,统计其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检出情况.结果 2018~2020年马鞍山市城区婚前医学检查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71%、1.41%、1.33%,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97,P<0.05);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20%、0.19%、0.23%,基本持平(χ2=0.409,P=0.815).青年组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年组(χ2=26.591,P<0.05)和老年组(χ2=30.645,P<0.05),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46,P<0.05);不同年龄组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8,P=0.68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5);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716).2018~2020年共检出艾滋病9例,阳性率分别为0.23‰、0.09‰、0.46‰,其中男性8例,年龄26~66岁,平均(41.29±14.06)岁;女性1例,35岁.结论 应重点关注城区44岁及以下青年和男性人群的乙型肝炎筛查和防治,进一步提高婚检率,加强对乙类传染病的预防宣教,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掌握2021年柳州市柳北区1~<70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状况,评价柳北区乙肝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柳北区1~<70岁常住人口,开展问卷调查及血清标本采集,检测乙肝血清学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和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HBcAb)指标。结果 1 352名调查对象HBsAg、HBsAb和HBcAb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14%、69.53%和62.28%。不同性别和民族的HBsAg、HBsAb和HBcAb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χ2=0.005、χ2=1.734和χ2=3.203、χ2=6.756、χ2=10.742,均P>0.05),HBsAg阳性率随人群的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高校新生结核菌素感染情况。方法:对某高校1752名大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调查。结果:总阳性率37.3%,男性阳性率36.8%,女性阳性率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gt;0.05);城市生源大学生PPD试验阳性率为40.7%,农村生源大学生为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P&lt;0.01)。结论:太原市高校学生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应采取有力的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水辖区内高中生麻疹、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免疫效果抗体水平,为全市制定免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所辖3所高中16~18岁组的8 504名高中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麻疹、脊灰及乙脑Ig G抗体检测。结果广水市16~18岁组的健康高中生麻疹抗体、脊灰抗体、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2%、88.4%、86.1%。3种抗体保护水平均达到了85%以上;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P0.05)、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P0.05),不同年龄组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9,P0.05)、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7,P0.05)。结论广水市16~18岁组健康高中生麻疹、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达到抵御相应疾病的水平,但脊灰、乙脑抗体阳性率有待提高,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应急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弓形虫感染情况,为预防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某医学院2009级入学466名新生进行弓形虫IgG、IgM抗体检测。结果: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男生为6.08%,女生为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IgM抗体阳性率男生为5.65%,女生为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2,P>0.05)。来自农村和城镇的新生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4%、7.04%,有显著差异(χ2=5.81,P<0.05);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5%、6.57%,有显著差异(χ2=6.39,P<0.05)。结论:来自城镇与农村的学生弓形虫感染率不同,城镇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妊娠早期孕妇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和TORCH的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加强对育龄夫妇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优生优育。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门诊收治的建卡妊娠早期孕妇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 (HCV-cAg、HCV-Ab)、HIV[HIV (1/2)-Ab]和TP (TP-Ab)血清标志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ORCH-IgM。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青岛地区妊娠早期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3.961%(650/16 411),HCV-Ab阳性率0.055%(9/16 411),HIV-Ab阳性率为0.000%(0/16 411),TP-Ab阳性率为0.585%(96/16 411),TORCH-IgM总阳性率为9.194%(202/2 197)。高龄孕妇TP感染率为1.684%(26/1 544),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的0.471%(70/14 867,χ2=33.34,P<0.01),同样高龄孕妇TORCH感染率为13.333%(30/225),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的8.722%(172/1 972,χ2=4.61,P<0.05),而且HBsAg、CMV-IgM和HSV (1/2)-IgM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HBsAg:χ2=10.52,P<0.05;CMV-IgM:χ2=14.11,P<0.01;HSV (1/2)-IgM:χ2=25.34,P<0.01)。 结论 青岛地区妊娠早期孕妇存在优生优育相关感染性病原体感染的现象,应加强对育龄夫妇的宣传教育,做好孕前和孕期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和TORCH的筛查工作,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影响HBsAb应答的因素。方法选取1500名按照国家计划免疫正规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大学生为观察对象,经肘静脉抽取血样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①1500名大学生中465人乙肝五项指标全部阴性,占检测人数的31%。HBsAg阳性者为105人,城市学生的阳性率为2.9%,农村学生的阳性率为4.1%,二者相比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2,P<0.01);②男生HBsAb阳性率为87.6%,女生HBsAb阳性率为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是否应答是个体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答的原因中,自身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瑶族群体抗-HCV感染及HBsAg、HDV重叠感染现状。 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瑶族群体抗-HCV、HBsAg和HDV标志物。 结果 1 056例中检出抗-HCV阳性8例,阳性率0.76%,男性阳性率为0.60%,女性阳性率为0.90%,男女性别及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0.314和2.883,p 均为>0.05),HBsAg阳性者抗-HCV阳性率高于HBsAg阴性者,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723, p <0.05)。HBsAg+HDV重叠感染率为5.21%,抗-HCV+HBsAg重叠感染率为0.57%,抗-HCV+HDV重叠感染率为0.28%,抗-HCV+HBsAg+HDV三重感染率为0.28%。 结论 广东瑶族群体抗-HCV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 存在不同程度的抗-HCV、HBsAg和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2014年健康人群麻疹、风疹、破伤风、水痘的免疫水平,为评价免疫效果、制定疫苗实施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被调查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共241份,进行麻疹、风疹、水痘的抗体以及破伤风抗毒素水平监测,同时收集个案资料进行4种疾病抗体阳性率的比较。结果纳入调查的241人中,麻疹、风疹、水痘抗体、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分别为95.85%、83.40%、60.17%和50.21%。不同性别间4种疾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风疹:χ2=0.074、水痘:χ2=0.051、破伤风:χ2=0.950,P>0.05)。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风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水痘:χ2=26.74,P<0.01;破伤风:χ2=48.63,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除水痘抗体阳性率城区高于乡镇外,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城区均低于乡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风疹:χ2=4.84,P<0.05;水痘:χ2=4.66,P<0.05);破伤风的抗体阳性率城区低于乡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有免疫史者4种疾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风疹:χ2=14.98,P<0.01;水痘:χ2=4.01,P<0.05;破伤风:χ2=19.37,P<0.01)。结论广州市番禺区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较好,但水痘和破伤风抗体水平较低,存在薄弱地区与人群。应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和免疫水平监测,同时加强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