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政府用法律和制度,用一种明文规定约束社会中具有公共权力的个人。在今天的反腐败和公共事务中,政府及其制定的法律和制度充当了这个社会的“硬力量”,然而我们也日益注意到,一种不能被忽视的“软力量”正在生长。他们是“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是近年来国家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聚焦的新领域。该案立足于这一国家治理新动向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新部署,创新办案模式,通过利用“外脑+公证”、采取“听证+磋商”等方式,借力专业检测力量,破除行业及专业壁垒以及监督难题,提升公益诉讼监督能力和质效,助推行政机关全面履职,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制度优势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其社会责任制度的实现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跨国公司自身、国家、国际社会为实现该制度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实现这个制度的有效路径是建立统一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实现从“软约束”到“硬约束”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我国法学界的最强音,而且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并日益深入人心。事实上,法治不只是法学研究的对象,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也密不可分。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曾指出:“如果没有一些恰当的制度,任何意义上的市场经济都不可能建立起来”,“目前中国,不是需要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学”。因此,笔者以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法治,也许能够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在新制度经济学与法经济学看来,法治和人治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西方国家走上了法治之路。那么,我国人治这种制度安排为什么没有演进到法治这种制度安排上来,即为什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制度变迁?建立法治国家是否侧重于国家对法治的供给,即通过“变法”来推行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建立法治、推行现代法治在经济学上的意义与作用何在?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规范社会秩序、协调各方面利益矛盾的一整套制度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体系内部是由相互协调的各个制度构成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因此也是国家治理体系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对其他制度的运行以及制度间的相互配合,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邹勇 《行政与法》2003,(9):90-91
法律规避与意思自治之关系体现着国际私法制度更深层的价值构造:如果把国家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那么法律规避和意思自治之关系就是这种制度安排中的两种“产权关系”;法律规避现象存在的首要前提是当事人意思自治。本文试以“鲍富莱蒙”一案为引,简要分析这种制度安排中两者关系之价值构造。  相似文献   

7.
国家间法律比较是整个比较法学研究的最多的部份。尽管如此,却还有不少基本性的问题有待澄清或进一步深人探讨。本文拟探讨国家间法律比较与制度法律文化比较的关系,国家间法律比较的对象与范围,国家间法律比较的分类,国家间法律比较的目的等。一、国家间法律比较与制度法律文化比较“制度法律文化”是指作为制度而为社会承认的法律文化。这里的“为社会承认”,不一定指“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予赞同”,更不是指某种制度性的法律文化反映了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与意志,而仅仅指社会的全体成员认定某种法律文化是以“制度”的形式出现的,这…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展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需要法治的力量。人民检察院专司法律检察职能,通过“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体系,加强依法治理,把我国人民检察院法律检察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此刻面临着必须正视的六大问题,包括东、西方关系,前现代与后现代的丛集,民族国家与后民族主义,大国战略与弱国战略的交互为用,政治发展的经济之维,世俗化及其超越等等。其中,法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力量,交缠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过程,考验着儒家人文主义及其和平文化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能力,要求文化中国及其法律共同体提供原创性的汉语文明法律智慧,迎接可能来临的“第二期轴心文明”。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战略资源,在国际上受到与日俱增的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地区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与制度高度.从实践效果上看,不仅有效地起到了保护文化的特质传承,同时也对国家建设、提升国家实力产生了重大的正面影响.中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重点提到了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法视角探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探讨一些法律层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点个人的观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法人是民法中重要的制度之一。中国民法典已经开始进行编纂,不同的学者对于如何安排法人制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已有的建议稿上来看,大多认为应该在民法总则部分专门规定营利性社团法人。从比较法角度来看,西方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其总则部分对其很少专门安排,而主要是关于除公司等企业之外的法人制度设计。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角度考虑,民法总则部分既不宜专门安排传统的营利法人,也不建议用营利或非营利词语,应基于国情,考虑继续用企业法人表述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一国两制”的“制”,不仅指社会制度,而且还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可以说,“一国两制”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个体系的立体化的全方位的“两制”。“一国两  相似文献   

13.
日本历史上曾面临两次不同宪政制度的抉择,也经历了两次不同宪政制度的转型.从制度与文化的意义来说,现代日本人的法律生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互动过程.在转型过程当中,日本制度与文化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路径依赖”特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宪法”和“作为制度的宪法”之间的偏差使得日本人的法律生活呈现出巨大的断裂与鸿沟.然而,另一方面,新宪法并没有完全被“路径依赖”所决定,日本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也曾出现部分断裂,宪政文化趋于成熟,并最终演化为新宪法实施的生命力.上述两种不同的文化特性为新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不同方向的力量,并在不同利益集团的作用下构成了新制度的合力,最终共同决定了日本百年宪政转型的样态,同时左右着现代乃至未来日本人宪法生活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纪委针对乡镇(街道)纪委书记兼职过多、专职人员少、办公条件差而造成的工作“软”和“散”问题,整合力量,大力加强乡镇(街道)纪委建设,努力做到组织机构到位、制度建设到位、作用发挥到位,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李辰 《人民检察》2024,(2):70-71
<正>公益诉讼检察是一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公益诉讼检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办案不精、能力不强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为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要求,公益诉讼检察应从“强基础、抓根本、聚力量、谋长远”四个方面来把握,不断提升精准性和规范性。一、强基础,夯实检察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提出:拟探索实行官邸制.何谓“官邸制”?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国家为官员安排住房的制度,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并有严格的规则,遏制可能出现的官员房产腐败.这一制度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对中国来说也并不陌生,甚至可谓“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7.
商红日 《中国监察》2009,(14):41-41
启示一: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途径,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落到实处。这里的制度创新,是指对反腐倡廉制度向实际运行和操作方向作出的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测评化安排,也是非法律制度解决反腐倡廉问题的制度安排,其具体体现在:权力运行被纳入风险控制范围内,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使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环节等明示出来,便于警醒,也便于监督,有助于权力行使者的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大大降低了权力腐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蒋海松 《现代法学》2022,(1):94-108
我国民法典汲取了优秀传统法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法文化既形塑了民法典的独特人文精神,也对其制度建构深具启示。在精神牵引上,传统文化的德法合治影响了民法典浓厚的道德关怀,重视抽象化的人之德性价值为人格权独立成篇提供了哲理论证,传统民本精神、“法顺人情”、天人合一思想、诚信文化都有其精神传承。在民法典制度安排上,继承了传统的典章治理智慧和通过法典化增强民族认同的政治使命,“有典有册”、律例统编的传统形式启发了民法典简约的立法技术。此外,在具体制度上,传统家事法律制度深刻影响了婚姻家庭编,传统典权制度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进行了历史论证。民法典对民族特色的彰显并非偶然,其原因在于民法典是民族特质的法意凝练,法治发展趋势要求从法律移植到“中国之治”,通过民法典提振民族精神也具有世界经验。但传统法文化影响不能过度拔高,其诸多人文主张仅停留在观念层次,而缺乏制度建构。应对传统观念进行现代化的制度转换与批判性继承,引领新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9.
从“性质”与“宗旨”出发,作为一个政府职能机构、国家权力实体,从事着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交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促进者的公安机关,其行政行为就是一种行为科学。其“行政发展”就是完成“职能”的过程,优劣体现和价值意义。行政发展是执政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集资行为的基础理论是:因为融资者的信息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为了保护投资者,我们要求融资者披露信息,即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但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不是简单的披露信息就OK了,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其中,第一核心当然是披露要求,就是要求融资的时候提供充分的信息,同时还有一套“持续披露”的要求,这两者是“强制披露”最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套行政许可程序来保障上述制度得以实现。这套行政许可程序在美国叫“注册”,在中国叫“核准”--当然,我们马上也要改为“注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