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原子序数法及红外光谱法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的效果,比较二者在尿路结石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60例尿路结石患者术前行宝石能谱C T泌尿系扫描,使用原子序数法鉴定结石成分;取石术后,使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结石成分鉴定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在鉴定结石类型方面一致性较好(Kappa=0.787,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81,P=0.254).宝石能谱CT原子序数法测得的结石晶体成分类型较红外光谱法要少,对于同一化学成分结石不同晶体结构组成的结石精确定量尚不如红外光谱法精确(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论 两种方法对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均具有临床意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结石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X线光电子能谱法(XPS)测定环渤海地区尿路结石中的元素组成,并分析标本中的元素和价态分布,确定结石成分,期望能够在尿石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12年6月期间环渤海地区尿路结石样本1289例,对其进行光电子能谱检测。结果除2例成分不明外,1287例中含钙结石1175例(91.3%),含草酸钙结石1102例(85.6%),纯草酸钙结石325例(25.3%),含碳酸磷灰石结石800例(62.2%),含六水磷酸镁铵结石56例(4.4%),鸟粪石49例(3.8%),无水尿酸结石107例(8.3%),含尿酸及尿酸盐成分结石163例(12.7%)。结论环渤海地区结石成分以混合态的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为主;尿酸及尿酸盐结石发病率高于国内水平,考虑与多食或生食海产品或与肥胖有关,也可能与局部海水倒灌所致饮用水中氯离子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双能量能谱CT扫描诊断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我院接受双能量能谱CT扫描的尿路结石患者中选取114例,以结石分析图、原子有效序数判断其结石的成分.参照标准为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结果 经分析显示,双能量能谱CT诊断混合、纯非尿酸、纯尿酸的灵敏度分别为97.0%、91.7%、100%,特异度对应为95.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能谱CT多参数成像评估胆固醇结石和非胆固醇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25枚胆结石置入猪肝模型中行CT能谱模式扫描,并重建普通螺旋CT图像,测量所有胆结石单能量40 keV、100 keV时的CT值(HU40 keV、HU100 keV)、有效原子序数(Eff-Z)和普通螺旋CT值(HU120 kVp lik...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螺旋CT 对体内尿路结石化学成份的预测以及在体外震波碎石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8 年至2010年尿路结石患者117 例,均在治疗前行螺旋CT 平扫,测结石CT 值并对治疗后获取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选择结石大小适合体外震波碎石(PESWL)的患者,用结石CT值预测ESWL的结石粉碎率和排空率。结果所有结石的CT 值为323~1 580 Hu。单一结石成分仅33 例(28.21%),包括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二水磷酸氢钙和二水草酸钙结石,CT 值分别为(P693±128)Hu、(P1 233±241)Hu、(P368±38)Hu、1 580 Hu 和73 Hu;混合性结石84例(P71.80%),混合结石主要含两种化学成分,CT 值在相应两种成分纯结石的CT 值之间。一水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无水尿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碳磷灰石结石、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结石、无水尿酸+碳磷灰石结石之间CT 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一水草酸钙结石与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六水磷酸镁胺+碳酸磷灰石之间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水草酸钙结石和二水磷酸氢钙结石各1 例,CT值为673 Hu 和1 580 Hu,未参与统计分析。117例患者中结石排空者81 例(69.23%),结石残留者36 例(30.77%),其CT 值分别为(P754±146)Hu 和(P1 068±247)Hu,2 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结石CT值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体内尿路结石成分,而且还能预测体内尿路结石ESWL 后结石的排空率和失败率。CT值低者则ESWL 后结石容易粉碎和易于排空;CT 值高者结石的粉碎率和排空率较低,此类患者可考虑选择输尿管镜下取石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本地区尿路结石的成分状况,为尿路结石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其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100例尿路结石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大者为67岁,最小的是8岁.结石成分有单一成分及多种成分混合.男女患者之间的结石成分也存在着差异.结论 对尿路结石进行化学成分进行综合分析,不仅有利于熟悉结石的组成和成分及成因,而且针对临床治疗尿路结石和预防工作也起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特点,有助于了解结石的成因,对结石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9月共708例尿石症病例,以红外光谱法分析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并以患者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 40 ~ <60岁组尿路结石发病率达高峰,男性与女性尿路结石患者的比率为1.97∶1;结石成分检出率最高的为草酸钙(占94.77%);其次是碳酸磷灰石(占38.70%),尿酸或尿酸铵(13.42%)、磷酸镁铵(3.53%)、磷酸氢钙(0.56%)、胱氨酸(0.28%)等成分结石所占比例较低.结论 贵州省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草酸钙结石所占比率高于国内其他省份,有必要深入开展防治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9.
能谱CT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谱CT成像作为CT成像领域的一项崭新技术,已经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着重阐述能谱CT成像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省林区患者结石成分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森工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计500例尿石症病例,以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尿路结石化学成份,以患者性别,年龄,生活地区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份特征。结果:40~60岁时尿路结石发病率达到高峰,男性和女性尿路结石患者为1.92:1,城镇林区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发病率均低于边远林区。结论:黑龙江省林区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有必要深入开展防治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行双能量能谱CT扫描的57例尿路结石患者,采用有效原子序数及直方图判断结石成份.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双能量能谱CT分析体内纯尿酸结石、纯非尿酸结石、混合结石得到灵敏度100%、91.7%、97.0%,特异度100%、97.4%、95.7%,阳性预测值100%、84.6%、98.5%以及阴性预测值100%、98.7%、91.7%.双能量能谱CT通过有效原子序数结合直方图诊断体内纯尿酸结石、纯非尿酸结石、混合结石准确性高,可准确区分尿酸及非尿酸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成分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 832例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石成分,然后对结石成分比例、性别差异以及主要结石类型伴随的相关危险因素、伴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在1 832例结石中,单一成分结石共478例,占26.1%,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占比最高(193例,占10.6%),无水尿酸结石次之(144例,占7.9%);混合性结石共1 349例,占73.6%,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比最高(725例,占39.6%)。分析结石主要成分,草酸钙为主的结石共1 545例(占84.3%),碳酸磷灰石为主的结石1 048例(占57.2%),无水尿酸为主的结石208例(占11.4%),六水磷酸铵镁为主的结石111例(占6.1%),胱氨酸为主的结石29例(占1.6%);其他结石5例。男性患者的结石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70.1%(1 285/1 832) vs 29.9%(547/1 832),P<0.01]。结石的总体高发年龄段在31~60岁,男性好发于41~50岁,女性好发于51~60岁。无水尿酸结石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比例及痛风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结石类型的患者。结论 上尿路结石成分的这种变化趋势,对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能谱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病情程度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择拟诊脑梗死60例患者为脑梗死组,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测,另选同期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称部位CT值差值(△Hu)。将脑梗死组分为Ⅰ期和Ⅱ期,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能谱CT灌注成像参数、NIHSS得分、BI指数差异。分析能谱CT灌注成像参数与神经功能指标相关性。 结果脑梗死组CT平扫△Hu高于1.50 Hu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能谱CT灌注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脑梗死组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对侧区的相对达峰时间(rTTP)依次降低,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依次升高(P<0.05)。脑梗死Ⅱ期组rTTP、NIHSS评分高于Ⅰ期组,rCBF、rCBV、BI指数低于Ⅰ期组(P<0.05)。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rTTP呈正相关,与rCBF呈负相关,与rCBV呈负相关;BI指数与rTTP呈负相关(P<0.05)。 结论能谱CT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病情程度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组成,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共1761例结石标本,包括男性1140例,女性621例,年龄7个月~93岁,上尿路结石1626例,下尿路结石135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结石成分,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及结石位置上的差异。结果 男性高发;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该年龄段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0%以上;一水草酸钙检出率最高为75.87%,其次为碳酸磷灰石45.26%;单纯型结石761例(43.21%),混合型结石1000例(56.79%)。结论 大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混合结石多于单纯结石,给予个体化生活指导建议有利于本地泌尿系结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对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单能扫描与双能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收集因腹痛临床怀疑泌尿结石的病例995例,其中男性571例,女性424例,分别行双源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单能量扫描90例,双能量扫描94例,扫描后的数据传至工作站,装入双能量评估软件进行分析并分别统计两种能量图像中结石的CT值差值、比值,对随访得到的体外结石采用标准结石定性分析化学试剂进行分析;不同成分的CT值差值、比值比较,比较两种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能和双能两种模式的辐射剂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盐与非尿酸结石在两种能量状态下差值、比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43,P0.05;t=2.398,P0.05)。结论双源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一种新方法,它不仅确定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泌尿系存在的梗阻,而且还可以对结石成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常见泌尿系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以及与饮食、生活习惯、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怀疑泌尿结石的病例1256例,分别行双源CT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扫描后数据传至工作站,统计CT值差值、比值,对体外结石采用标准结石定性分析化学试剂进行分析;不同成分的CT值差值、比值比较行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比较两种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单能和双能两种模式的辐射剂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磷酸钙、草酸钙、胱氨酸、磷酸铵镁、尿酸在两种能量状态下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值比值草酸钙与胱氨酸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中患结石的概率与尿和血液生化等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P=e^3.409x1+1.27x0-0.068+0.014x3-0.182/1+e^3.409x1+1.27x0-0.068+0.014x3-0.182。结论双源CT可用于常见五种结石成分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程度栀子炭(生品、轻炭、标炭、重炭)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以干栀子及不同炮制程度的3类栀子炭的鞣质质量分数、吸附力、pH值和电导率为特征变量,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评价栀子炭质量.结果 干栀子及各栀子炭的4个特征变量值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吸附力随着炮制程度的变化而变化,鞣质质量分数和电导率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变化,pH值逐渐升高.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都将干栀子与各栀子炭品聚成4类.结论 运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法评价栀子炭质量,具有可靠性,可为评价中药栀子炭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宝石能谱CT前门控电子束低辐射剂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筛选100例前门控电子束扫描的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选择管电流为180~800mA,管电压为100~120 kV,记录扫描中患者所受射线剂量,并将其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参数进行剂量对比。结果在相同管电压条件下,前门开电子束扫描剂量平均(2.27±0.75)mSv远远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平均(14.15±3.07)mSv。结论宝石能谱CT采用前门控电子束扫描技术及个性化的扫描参数,同时利用宝石探测器、AsiR重建技术及Cine扫描模式,减少了螺旋伪影,抑制钙化伪影,获得高清冠状动脉图像。心脏成像减少了80%~90%的辐射剂量,确保了"完美心脏"的检查,真正实现了低剂量下的冠脉高清成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的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的绘制。色谱柱为Agilent ZOBRAX Plus C18(4.6 mm×250 mm,5 μm),以0.1%磷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程序波长,柱温35℃。采用SIMCA 14.1软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0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的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2.0倍、2.8倍、8.6倍,其中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3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14~0.993之间,表明颗粒剂中的化学成分总体稳定。综合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区分出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质量最佳,均一性良好。[结论]基于HPLC-UV法的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蔓荆子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为蔓荆子配方颗粒甄选原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