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i ZF  Wang XQ  Xiao PG  Liu Y 《中药材》2012,35(1):20-23
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归纳出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为该科民族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资源调查、整理国内各大标本馆标本原始记录、查阅文献记载。结果:(1)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有7种,本草书籍中记载有3种;(2)同种药用植物常常作不同民族药应用;(3)7种民族药的传统疗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这些传统疗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广西苦苣苔科民族药用植物传统疗效显著、资源丰富、民间应用广泛,但绝大部分民族药缺乏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鄂西南土家族常用蕨类植物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鄂西南土家族常用蕨类植物药21味,分别来源于15科22属38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植物。对这些民族药的来源、分布与生境、人药部位、性味、主要功能与用途、资源及药用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6年,成都中医药大学牵头承担了四川省民族药标本资源共享平台(SPESR)项目。该项目作为国家自然资源条件平台建设的一部份,拟在2006至2009年,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民族药标本资料查询系统,为社会提供快捷、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该平台系统整合重庆中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民族药标本资源,以生物多样性与民族医药文化多元性的横断山区为核心研究区域,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进行特色民族药标本收集与医药知识编目整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650个品种的民族药标本资源共享服务,包括腊叶标本、药材标本、生药图片及标准药材等,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民族药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水平提高。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药开发及民族地区居民利益保护三者间关系入手,分析了SPESR拓展空间与应用价值。认为现阶段民族药产业发展模式片面地强调资源的获取,忽略了民族医药知识的继承与保护,忽视了民族医药知识拥有者利益和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SPESR在标本收集方面的准确性以及资料收集的第一手性,可以回答哪些品种可能有进一步筛选价值;哪里可得到这些品种,在新药发现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拓展潜力。SPESR将在建设过程中参考国际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ICBG)模式,采用利益分享的契约模式对民族药的新药发现过程进行管理,保护民族医药知识提供者(群体)知识产权,推动民族药知识继承,探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民族药资源产业开发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地区传统常用野生药食两用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贵州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民间访谈和野外调查工作,收集并记录了贵州少数民族社区传统利用药食两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共调查统计了37科72种药食两用植物,其中以菊科(8种)、蔷薇科(7种)、唇形科(6种)最多,根据利用部位分为果类(28种)、叶类(27种),茎类(12种),根类(6种)、全草类(6种)、花类(3种),根据食用价值可以分为果类(23种)、蔬菜类(21种)、调味香料类(12种)、食用色素类(9类)、淀粉及蛋白质类(8种)、其他类(茶饮类、蜜源类、酒曲类等5种)等,并对每一个种的药用功效方面进行了考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药食两用植物的利用在民族地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饮食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其应用前景广阔。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转变的今天,防止传统知识急剧流失和环境的破坏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贵州省从江县中药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基本特征。方法: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规范的指导下,采用传统野外调查方法收集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药用植物进行物种鉴定,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药用植物128科360属512种,以小型科(2~4种)和中型科(5~9种)为主,半数为草本植物。重点调查中药品种89种,均收录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测算的总蕴藏量为74 836.52 t。常用的民族药有98种,其功效大多集中在治疗胃肠道疾病、风湿病、跌打损伤、骨折等疾病。结论:从江县药用植物资源类型多样性特征明显,该调查结果为制定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施策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民族的医药在医学理论或民间传承医药知识(用药经验)、使用的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各具特色,发掘、认识、传承、利用这种特色也是民族药资源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意义所在。针对民族药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其研究应围绕资源调查、管理、再生及合理综合利用等环节系统设计,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民族药资源信息化共享,通过民族药资源比较研究发掘新资源与新用途,探索建立符合民族药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的资源再生技术与产业化模式,加强民族药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促进民族药质量控制与临床用药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白贞芳  刘勇  王晓琴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4548-4552
通过野外资源调查、整理各大标本馆标本原始记录和查阅文献记载等方法,系统整理、总结、归纳了列当属、肉苁蓉属和草苁蓉属民族药用植物种类、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列当属6种药用植物在4个少数民族间作为7种民族药应用,草苁蓉属2种药用植物在8个少数民族间作为10种民族药应用,肉苁蓉属2种药用植物在3个少数民族间作为3种民族药应用,且同种药用植物常作不同民族药;发现3属植物的传统疗效主要集中在补肾壮阳、止血和止痛3个方面,并且该传统疗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因此深入研究植物种类丰富的列当属植物资源对缓解肉苁蓉植物资源匮乏局面和扩大药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药资源研究思路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民族药资源现状、特点及研究概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族药资源系统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阐述了民族药资源研究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整理重庆地区中草药、民族药资源,明确重庆中草药和民族药的品种、资源分布、民族药使用状况。方法资源调查,筛选标本,标本编号,数码拍照,编辑名录。结果共收集中草药、民族药标本872种,其中真菌类3科3种、地衣类2科3种,苔藓类3科3种,蕨类23科92种、裸子植物5科14种、被子植物126科757种;其中有8种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结论重庆地区有丰富的中草药、民族药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近20余年来对鄂西民族药(主要为土家族药)的品种、资源、生药鉴定、化学、药理、临床及新药开发的研究概况。对药用品种的应用与开发提出了下列建议:加强对重点品种的深入研究及其逐步推广应用;重视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注重基础性研究及民族用药的标准化建设;研究应用中注意澄清混淆品种。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卷柏科药用植物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掌握湖北省卷柏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疗效应用。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参考已收藏的部分标本及文献,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发现湖北省卷柏科植物共有15种,其中药用14种,新记录1种;掌握了其资源分布与疗效应用;对部分种的形态描述作了补充。结论:研究结果为该科药用植物的开发推广利用提供了资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湖北神农架地区民间流传的72“还阳”药深入调查,采集标本,总结报道了其功效、用法及种类,共有56种,属22科,其中有10种为新药物资源。药源极丰富,为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湘西苗族聚居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湘西苗族聚居地野生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与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湘西苗族聚居地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800余种,隶属于195科898属,常用的有478种。其医药文化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笔者着重对10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了药用成分与功效分析、民族特色配方的整理和植物的资源利用潜力综合评价3方面的研究,并对湘西苗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辽宁省进行了普查试点研究,旨在了解辽宁省地区野生中药资源蕴藏状况,并对新发现的新纪录种进行报道。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技术方案,通过对辽宁省15个市县野外样地调查,归纳总结各地区的资源蕴藏状况,对新发现的物种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共调查588个样地、2905个样方套,17430个样方的调查,共调查出1269种药用植物,31种新纪录植物。对辽宁省未报道的4种新纪录(其中臭菘Symplocarpus foetidus为辽宁省发现的新记录属,狭瓣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palibiniana、伏水碎米荠Cardamine prorepens、叶芽南芥Arabis gemmifera为3种新记录种)作首次报道。结论此次普查对辽宁省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运用总结出了理论依据,新纪录的发现也为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Plants used in home medicine in the Zenta River basin, Northwest Argent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use of herbal pharmacopoeia in the domestic life of a rural community in the west of the Orán Department, Salta Province, Argentina is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One hundred and seventeen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52 families and 98 different genera were included. Their vernacular name, popular use, administration, used parts and ways of obtaining are given. It is concluded that home medicine constitutes a relevant resource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16.
基于TCMGIS的当归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在全国的生态适宜区进行分析。以当归药材主产区22个生产点为分析基点,选取1月最低温、7月最高气温及其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海拔、土壤类型等影响当归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通过对主产地野外GPS采点调查确定当归的各生态因子的属性数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当归适宜产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甘肃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北部及西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河南、宁夏、山西等省市自治区也有少量分布,还在西藏东南部发现有很大的区域为当归种植的适宜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分析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产地适宜性,为槲蕨的科学区划及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槲蕨代表性的分布地区为分析基点,选取年平均气温、海拔、土壤、降水量、日照、相对湿度等影响槲蕨生长发育的关键生态因子,通过野外调查设置生态因子的数值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槲蕨适宜产地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一带,即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和湖北西部、湖南的边界地区。在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等地也有零星分布。讨论: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规划槲蕨种植生产布局,开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华南地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矿物类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应用现状,为华南地区区域性矿物类中药资源产业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完善及全国矿物类中药资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实地调研方式对华南地区矿物类中药资源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华南地区分布矿物类中药品种共103种,其中文献资料记载品种93种、现有分布品种66种,文献记载与现有分布两者共有品种56种;广东省现分布矿物类中药为59种,广西壮族自治区为34种,海南省为31种。结论:基本查明了华南地区药用矿产资源概况,该区域分布药用矿产资源品种较为丰富,但临床应用品种较少,提示在资源产业化方面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基本厘清了华南地区矿物类中药资源的概况,有助于后续进一步挖掘该地区药用矿产资源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掌握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外业调查,查阅植物志等书籍准确定名并统计药用植物数量。结果:完成南票区包括草丛、草甸、灌木丛、针叶林、阔叶林5个代表区域的36个样地调查,调查到南票区野生药用植物336种,隶属75科,其中重点药材40种,特色药材20种。区域内新分布药材10种。结论:南票区气候环境干旱,多为耐旱植物,荆条基本覆盖整个区域。对该地区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提出建议,对于保护好中药资源,进一步提升南票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国忠 《中草药》1997,28(8):495-499
对国家森林公园安徽琅琊山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长期调查,基本查明该山现有药用植物153科685种。并以植物分类学进行了统计。作者还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为研究和合理应用琅琊山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