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01-1602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成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HCC首选的治疗方法[2].但对多发病灶、严重肝硬化、病灶位置不佳或高龄患者,则不宜行手术切除,且手术切除后远期复发率也较高[3].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成为目前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首选治疗方式.临床上常用的肝癌射频消融途径有影像引导经皮射频消融及开腹射频消融.但经皮途径较难处理特殊位置肝癌且易导致并发症,而开腹射频消融对某些全身状况差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也不适宜.肝癌腹腔镜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特别是腹腔镜超声引导下LRFA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两种途径的不足[4].近两年,我们采用腹腔镜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22例,并给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RFA)是一种新型的肺癌病灶局部控制的微创治疗方法,利用高频震荡电流使组织局部温度升高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但对于体积较大的病灶(如肿瘤直径3 cm以上)治疗风险大、疗效欠佳[1].以变性和(或)坏死的肿瘤细胞核抗原作为结合靶点的131Ⅰ-chTNT新型放射免疫治疗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将射频消融用于131Ⅰ-chTNT前对肿瘤病灶进行消融治疗,则扩大了肿瘤坏死区而有效增加了131Ⅰ-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结合的靶点,可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2].  相似文献   

3.
徐灿  陈杨  胡桃梅 《护理研究》2009,(12):3190-3190
射频消融技术(RFA)是将一个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交流电定向导入肿瘤体内进而破坏肿瘤生长的新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病灶内局部温度升高,使肿瘤细胞内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坏死、肿瘤组织灭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院于2009年2月在胸腔镜下行RFA治疗1例晚期肺癌病人,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开腹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菁 《护理研究》2007,21(32):2961-2962
射频消融热凝固疗法(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肿瘤热治疗方法的一种,通过使局部组织凝固坏死,以杀伤肿瘤组织为目的.随着多电极射频针的发明,局部组织凝固直径可达到5 cm以上,成为治疗肝脏肿瘤的辅助手段,直视下对肿瘤进行射频消融疗效更准确、可靠[1].我科自2006年5月-2007年3月对行开腹射频消融的20例肝脏肿瘤病人施行循证观察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两种方法,对比在非手术性肺内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无法手术的肺癌、肺部转移癌或复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无法手术的肺内恶性肿瘤患者120例,其中男90例,女30例;年龄42~76岁,平均55岁。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RFA)75例,微波消融组(MWA)45例。对比研究两组治疗前后癌肿cT下治疗情况,及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直径〈3cm的患者中,RFA组定位时间较MW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5cm的患者中,RFA组治疗时间较MW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3cm而〈5cm的患者中,两组定位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治疗无法手术治疗的肺内恶性肿瘤患者,两种方法疗效可靠;射频消融定位时间较短,有利于治疗肿瘤较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受肿瘤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功能储备及全身情况等影响,只有10%~20%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大多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射频消融术(RFA)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具有创伤小、适应症广、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1-2]。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于射频消融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而该病主要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这些人往往存在合并症,不适合常规开胸手术,于是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微创外科、CT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从目前研究的结果看,肺叶切除仍然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徐灿  陈杨  胡桃梅 《护理研究》2009,23(34):3190-3190
射频消融技术(RFA)是将一个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交流电定向导入肿瘤体内进而破坏肿瘤生长的新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病灶内局部温度升高,使肿瘤细胞内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坏死、肿瘤组织灭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技术已在胸外科手术多个领域得到发展[1-2],其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肺癌外科治疗的概念,尤其在重新界定肺癌的微创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方面有了突破,目前较广泛接受的是应用于Ⅰ期周围型肺癌[3].非小细胞肺癌侵犯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血管壁,不能用常规方法处理需要行肺动脉侧壁部分切除成形或肺动脉部分袖式切除成形,常常由于手术难度大、操作复杂而采取常规开胸手术的方法.我们采取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合并肺动脉成形,拓展了电视胸腔镜下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范畴,使更多的肺肿瘤患者获益于微创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9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I期肺癌4例,Ⅳ期16例,胸膜腔播散肺癌21例,肺多发转移性肿瘤8例;病灶直径0.3~6cm。所有患者术后观察各项围手术期参数,并与同期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比较,验证其安全性。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4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无术中输血,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例伴有矽肺的患者术后出现张力性气胸合并肺炎;1例咯血经止血治疗后好转。手术持续时间56~175min,术中出血量40~200mL,术后住院时间7~35d,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相比,两者围手术期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随访1~35个月,总有效率91.3%。21例单纯胸膜腔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独计算,其2年生存率为60%。结论: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安全性良好,可操作性强,短期疗效显著,可适用于部分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转移性肿瘤患者,尤其是对于手术探查中发现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6年Rossi等报道应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后,RFA治疗肝癌得到迅速普及应用,其原理是通过针型电极输出高频率射频波,使组织内离子产生快速振动,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可达90~120℃,靶区肿瘤组织细胞发生热凝固性变性和坏死,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存在的高复发率的问题受到关注,射频消融治疗对残存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势必影响到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大多数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1].我院2002年5月-2006年1月,共应用心血管外科技术切除侵及心脏或大血管的恶性肿瘤23例,包括体外循环、部分转流或阻断下血管成型和人造血管置换等,使肿瘤切除率和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预后较差,中晚期肝癌往往手术无法切除,采用全身化疗、介入、栓塞等治疗方法效果也不满意.近年来,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重要手段.射频消融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交流电产生的离子震荡热能,使肿瘤局部产生高温,最终发生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1].我院2001年6月~2005年3月成功的进行肝癌PRFA术5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1].125Ⅰ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是肿瘤近距离放疗的一种新兴方法,由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瘤体侵犯重要脏器后常影响肿瘤的切除;当同一脏器内存在两个以上转移灶时,传统手术不仅难以达到根除的效果,同时患者较差的身体状况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手术的成功,治疗上极为棘手.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到体内,有助于肿瘤的整体杀灭,同时保证了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了组织创伤及治疗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对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给予耐心细致全方位专业的护理。结果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专业细心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龚光  李宁 《华西医学》2007,22(1):221-223
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切除[1],但具有切除机会的患者仅约20%~30%[2].其他无手术指征的患者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热凝、氩氦冷凝、无水乙醇、高强聚焦超声等.  相似文献   

17.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飞  田勋燕 《现代护理》2008,14(4):520-521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对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给予耐心细致全方位专业的护理。结果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专业细心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肝脏肿瘤种类繁多,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实性肿瘤之一,年发病率不低于0.001‰,其中约50%在中国.另外,肝脏还是最易发生转移性肿瘤的器官之一,尤其是结直肠癌的血液转移[1].大量研究表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具有安全性高、局部疗效确切,且保留较多正常肝脏实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中[2]. 超声弹性成像自Ophir等[3]1991年最早提出后,作为一种新技术在过去20年中成为研究热点.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鉴别及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中,体现出重要价值,成为传统检查手段的一种重要补充.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试对超声弹性成像在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以及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射频电极针的置入、治疗过程的监测和消融疗效的评价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肺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由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多次重复,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肺癌的综合治疗[1-3].由于射频消融属于肿瘤的局部治疗,为提高疗效,作者2002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射频消融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步治疗21例Ⅲ、Ⅳ期NSCLC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岩 《上海护理》2010,10(2):67-68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大功率射频脉冲能量通过集束电极传到肿瘤组织内,使肿瘤组织内的离子射频交变电流的方向变化,因而肿瘤组织内离子之间就生成摩擦热,局部温度升高,起到热疗作用。治疗后肿瘤组织变性,凝固,液化坏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