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社会影响恶劣,法律后果严重。研究校园欺凌的内涵、特点、危害,探寻造成校园欺凌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原因。建议采取加大法律惩戒的力度、加强社会环境治理、创建美好家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和对学生个体的引导教育等举措,以减少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触碰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开展"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了解平桂区农村初中校园欺凌行为的特点及成因,期望能对校园欺凌事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共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3.
王一帆 《教师》2019,(5):28-29
校园欺凌事件是校园内出现的恶劣突发事件,极大程度地危害了校园安全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今,高校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性质恶劣,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一些地区也出台了有关校园欺凌的治理方案。由此可见,校园欺凌问题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高校校园欺凌的现状,探究了该行为出现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为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行为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成长阶段,维护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近年来,初中校园欺凌问题越发严重,这也是教育部门需要加以重视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初中校园欺凌的成因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校园欺凌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及周边强势学生持续对弱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行的持续性故意侵害行为.欺凌易导致被欺凌学生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学业适应困难及出现社会化障碍等问题,也会导致欺凌者形成不良人格和攻击倾向.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校园欺凌的现状、含义、类型、特征、结构的描述,及对校园欺凌主体的心理特征、角色及心理成因的分析,试图探求以校园为核心的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现象是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毒瘤,其致因众多,我们需要更多、更恰当的应对策略来提升校园管理的有效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严肃查处校园欺凌事件、建设家校共管网络、加大社会法制力量介入,都能够对校园欺凌形成有效围剿,为学生营造祥和、安静、和睦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7.
黎琳武 《林区教学》2023,(5):115-120
中小学校园欺凌是当前较为严重的校园问题,寻求校园欺凌的破解之道是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要职责。基于黑羊效应的视角,发现群体高压下的中小学校园欺凌是黑羊效应的实际体现。从分析中小学生群体高压的原因以及危害入手,审视黑羊效应下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中学生的角色适配以及相应的形成机理,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在校园欺凌之前,有效预防黑羊效应的发生;在校园欺凌之时,积极应对黑羊效应的进行;在校园欺凌之后,有效减轻黑羊效应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张淑萍 《教师》2020,(10):12-13
文章先分析校园欺凌的概念和类型,以及校园欺凌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分析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防治策略,包括学校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分析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注重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小远离欺凌事件,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刘庆 《贵州教育》2022,(2):13-14
<正>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逐渐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目前,无论是教育系统还是社会大众,主要关注大龄青少年的欺凌现象,忽视了小学生群体中的欺凌事件。然而,近几年小学生群体的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出现,校园欺凌事件更加严重地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关注这一群体的欺凌现状,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就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被欺凌者作为校园欺凌中组成的一部分,他们是受害者也是属于弱势的一方,更应被人们所关注。校园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存在着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自我认同感低等特征,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学习、心理、身体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采取相应举措,如学校加大重视程度、引起家长重视、提升受欺凌者应对能力等,降低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因其恶劣的影响及严重的后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或间接受到过校园欺凌的冲击,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危机感和焦虑感,对其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欺凌现象的现状及应采取的有效预防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全体教师员工展开反制校园欺凌专项培训,调动教职工力量应对校园欺凌,这是最为重要的应对举措。向学生展开人格生命安全教育,给学生更多鼓励和支持,也是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联合学生家长,对学生展开合力教育,可以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在学校中经常出现学生之间比较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而这些校园的欺凌事件影响程度及发生次数都在不断的增加。并且,这些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农村校园里面更加严重,农村校园暴力有着快速蔓延的趋势。下面本文对于一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因为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特别是包括那些自身感知、感觉和相关负面情绪的问题,因为受到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较容易产生校园欺凌欺凌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希望对这些校园欺凌事件的研究能够帮助解决农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差异较大,极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对此要高度重视,及时介入其中进行有效干预。特别是对受欺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消除学生心理恐惧,将校园欺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的现象,讨论了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反思改进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校园欺凌是当前青少年成长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其容易使学生养成堕化的行为习惯,扭曲学生的道德观念,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学校忽视德育教学,家长未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对于欺凌事件的处理力度不够,导致校园欺凌现象发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以及家庭和社会层面来进行预防,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校园欺凌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PISA 2018对15岁学生校园欺凌的经历和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特征来看,各国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比肢体欺凌更为普遍,不同国家和学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校园欺凌发生率越高的学校学生幸福感越弱,近九成学生赞成反欺凌,女孩反欺凌态度比男孩更强烈。校园欺凌主要受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制定和完善反欺凌方案,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创设育人性和同伴欣赏性的学校环境,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增强教师对学生欺凌事件的干预,实现“零容忍”校园欺凌治理愿景。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欺凌事件不断增加,让家长们触目惊心,校园暴力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此类事件的频发会削弱学校的教育效果。因此,有效地处理和预防校园欺凌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从校园欺凌的现状、产生原因等入手,研究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19.
刘雨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2):93-94,F0003
近年来,校园欺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研究与防治亦取得诸多成果。随着情感社会学的兴起,情感在教育社会学研究方面也开始发生转向,为我们认识校园欺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情感动员的角度审视,个体情感冲突、集体情感认同和情感话语协同是导致校园欺凌成为公共事件的重要原因。充分理解情感在校园欺凌成为公共事件中的生成机制,要求重视情感治理在校园欺凌中发挥的作用,以便准确与有效制定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日益增高,且呈现出欺凌行为隐蔽性强、欺凌形式复杂多样、欺凌双方差距较大的特点。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班主任要加强校园欺凌知识的宣传、积极预防校园欺凌、及时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做好欺凌事件后续教育工作,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降低校园欺凌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