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探讨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49名大学生被试参加实验和问卷研究,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平均年龄22岁。所有被试填答了R0senberg自尊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同时使用内隐联结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结果: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中等程度和高度的相关,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外显自尊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另外,结果倾向于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相对独立结构的假说。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探索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检验自尊水平对两者之间联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某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共1069人,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分化量表(DSI)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男生SF-36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及自我分化的与人融合、自我位置和情感反应性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均P<0.001),而自尊得分低于女生(P=0.009)。男女生SF-36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与自我分化的4个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6~0.49;均P<0.001),而与自尊得分呈负相关(r=-0.45,-0.39;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生的自尊在DSI的自我位置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中发挥调节作用(β=0.59,P<0.01)。在女生DSI的其余因子及男生所有DSI因子与心理健康的联系中未发现自尊的调节作用。结论:与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自我分化程度和自尊水平更高。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自我分化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女生的自尊水平越低,越容易因不成熟的自我分化而体验到更多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困扰。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心理健康现状,重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州大学6个学院的321名贫困生的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贫困生的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存在着较高的负相关,呈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 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受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与自尊水平相关较高的3个SCL-90因子为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另一方面,贫困生的自尊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师范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症状白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大学生行为抑制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6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较紧密的关系:高自尊个体有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自尊的个体不仅有着较少的心身症状、并且有着较高的自我和谐与较少的行为抑制。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自尊对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状况、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自尊量表(SE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13所高校的3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3313份.结果 13.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4.6%的大学生有过自杀行为,女生略高于男生,经χ2检验差别无显著性;大学生自杀行为与自尊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 应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自尊、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482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试,收回有效问卷473份。结果①性别、家庭气氛等因素在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上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家庭气氛和睦的学生得分高于争吵的学生。②自尊、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心理健康呈中等程度的相关:③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④自尊、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消极情感、家庭满意度、自尊、消极应对方式、学校满意度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幼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自河南南阳一师,洛阳一师,郑州幼师3所学校的580名幼师女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数据经t检验,q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幼师在校生中有63.81%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1.43%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提示幼师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卫生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自尊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RTSCA)、罗森博格自尊量表(SES)和一般健康问卷-12(GHQ-12)对103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心理弹性量表RTSCA分数与自尊量表分数SES呈正相关(r=0.723,P0.01),与心理健康量表GHQ-12分数呈负相关(r=-0.538,P0.01),自尊量表SES分数与心理健康量表GHQ-12分数呈负相关(r=-0.492,P0.01);②自尊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201,Bootstrap输出的95%的置信区间为(-0.299,-0.109),占总效应的30.5%。自尊在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医务人员心理弹性、自尊及心理健康水平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可以直接或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借读生和正取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尊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尊调查表(SEI)对借读生和正取生进行测查。结果 借读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及总分、阳性项目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取生。在自尊水平上,借读生和正取生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教师态度和父母养育方式对借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高自尊组借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自尊组借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得多,且与正取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借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正取生差,但是借读生的自尊水平与正取生没有大的差别。自尊水平的高低是借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的直接效应和干扰效应,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365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生196人,女生169人,平均年龄20.65±1.59岁.所有被试填写了自尊量表、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1)自尊对心理症状和羞耻感有显著的直接影响;(2)自尊在神经质人格影响心理症状路径中的干扰效应显著;(3)精神质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心理症状的因素得到验证.本研究最后对自尊与羞耻感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互动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普高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为推动普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铁岭市321名普高学生进行评测,数据汇总和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结果男生的强迫、人际敏感和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t=2.23,2.22,2.21;P<0.05);女生的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t=-4.17,-3.43,-2.98;P<0.01);男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敌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女生(χ2=16.04,6.69,9.28,7.80;P<0.01)。结论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高中生的平均水平;男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农村高中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差异,以及心理健康与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测量被试的个性特征;自编量表调查学生的一般家庭状况.以高一至高三女生为研究对象,对独生女与非独生女两类人群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二者个性与心...  相似文献   

13.
医学院校女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水平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择业行为,为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择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择业心理行为调查表,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75名不同专业的毕业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毕业女大学生群体SCL-90中总均分,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5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且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择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相关。结论医学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轻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择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当前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方法根据自编问卷,调查318名高师生。结果①大部分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意义、师资的专业化等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30%以上的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目标、实施主渠道的认识是错误或模糊的。②大部分高师生赞成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但对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范围的认识存在比较严重的误解。③约80%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差异持赞成态度,但半数以上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的认识是错误或模糊不清的。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差异,为聋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职业技术学院聋生103人和该校健全学生18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ASLEC)、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聋生组SCL-90各因子总分、总均分、焦虑、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均高于健全学生组,差异有显著意义;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SSRS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健全学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青年生活事件(ASLEC)评定结果除其它因子外,聋生组的生活事件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消极应对、神经质、内外倾向、精神质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聋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关,提示应关注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6.
中师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自尊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作为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于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始于弗洛伊德的临床观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尊研究更加深入广泛,有关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成为一种新的倾向。Harter等人的研究发现,抑郁情绪与低自尊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1]。Higgirs的“自我不一致理论”指出,青少年的自我不一致,使他们表现出低水平的自尊,这往往是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的原因之一[2]。国内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中师生群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女大学生宽恕行为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宽恕倾向量表、自尊量表、多维一多向归因量表、艾克森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分析女大学生宽恕行为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过t检验得知,文科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297,P=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海南省的3所高校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海南省高校贫困生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7.295,P<0.01)。除强迫和其它两个因子外,贫困生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3.986,6.595,6.698,2.987,5.124,5.826,10.556,2.641;P<0.05)。男贫困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症状得分均小于女贫困生(t=2.032,1.979,2.006;P<0.05)。结论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其中女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融合教育环境中聋生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水平的现状.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陕西省自强中专的196名聋生和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聋生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8%,在恐怖倾向、身体症状和自责倾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5个方面比较突出;②融合教育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