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溶液pH值、Cu2+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壳聚糖吸附Cu2+的影响,并对达到吸附平衡的壳聚糖进行了解吸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在pH值为4.7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42.9 mg/g;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相比,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1 g/L。用0.03 mol/L H2SO4溶液做脱附液,搅拌10 min,脱附率为73.4%;经过4次脱附-吸附循环,壳聚糖平衡吸附量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2.
钢渣-蒙脱石复合吸附剂对水中Cd~(2+)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钢渣-蒙脱石复合吸附剂对废水中Cd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钢渣蒙脱石质量比为1∶1的复合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效果优于钢渣及蒙脱石对Cd2+的单一吸附.当温度为25℃,废水pH=6~7时,1.2 g钢渣-蒙脱石复合吸附剂对100 mL Cd2+溶液(100 mg·L-1)吸附60 min后,Cd2+的去除率可达到96.99%.钢渣-蒙脱石复合吸附剂对镉离子的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可决系数为0.9991;符合Langmuir方程,可决系数为0.9725.对Cd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2.45 mg·g-1.溶液中Pb2+、Cu2+的存在会降低复合吸附剂对Cd2+的吸附量,且Cd2+受Cu2+的影响较大.吸附饱和的钢渣-蒙脱石颗粒材料用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再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以核桃壳为吸附剂研究Pb2+、Ni2+在吸附剂上的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及竞争吸附行为。研究表明,Pb2+、Ni2+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均满足拟二阶动力学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均高达0.99;Pb2+、Ni2+吸附平衡浓度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Pb2+、Ni2+竞争吸附表明吸附剂对Pb2+的吸附能力比Ni2+强。  相似文献   

4.
测试了污泥灰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酸化改性,考察了振荡时间、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改性污泥灰去除废水中Cu2+的影响;改性污泥灰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其对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7.78mg/g。  相似文献   

5.
将壳聚糖、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发泡,制备了壳聚糖/聚氨酯(Cs/PU)多孔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研究了Cs/PU对水中Cu2+、Cd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当吸附时间为30min,溶液pH=4~5时,Cu2+的最高去除率为96.67%,溶液pH=6~7时,Cd2+的去除率为95.67%。Cd2+、Cu2+的饱和吸附率容量分别为28.78mg/g和25.32mg/g。两种金属离子共存时,Cs/PU对Cu2+的选择性大于Cd2+。  相似文献   

6.
超声场中活性炭上Zn2+的吸附/脱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条件,考察了超声波对活性炭上Zn2+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超声作用下,活性炭对Zn2+的吸附率均随Zn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该吸附过程属于优惠吸附, Langmuir模型能更好描述该过程,超声的引入对活性炭吸附Zn2+有一定抑制作用.脱附研究发现,在蒸馏水介质中,Zn2+脱附率仅为2.11%,加入超声后Zn2+的脱附率提高至20.8%,添加NaOH后脱附率明显增加,有/无超声作用下的脱附率分别为40.1%和33.1%.动力学分析表明,Zn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脱附均符合2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文章初步研究了水华蓝藻生物质对重金属离子Cu2+的吸附特性,包括生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生物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Cu2+的生物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能较快地达到平衡,而之后的阶段进行缓慢。透析袋处理的蓝藻生物质在不同pH(3,4,5,6)的铜离子溶液条件下,吸附效率依次为62.4%,78.1%,71.2%,60.35%,吸附最大值为7.81 mg/g。水华蓝藻生物质对Cu2+的生物吸附平衡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模型精确拟合。水华蓝藻生物质在处理低浓度的含Cu2+废水方面有潜力。湖泊富营养化的优势在于产生低成本的、大量的、可收集的水华,这说明自然环境中的藻类资源如蓝藻水华生物质,可能作为商业中使用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Cu2+和Cd2+在改性纳米黑碳表面上的吸附-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u2+或Cd2+单体系和Cu2+-Cd2+复合体系中Cu2+或Cd2+的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改性纳米黑碳(MBC)对Cu2+和Cd2+的吸附特性和吸附稳定性.结果表明:Cu2+和Cd2+在MBC上的吸附可以分为快、慢2个阶段,30 min达到饱和吸附量的90%以上.Cu2+和Cd2+在MBC上的吸附等温线均能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Cu2+和Cd2+在MBC上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7和245 mmol/kg,n值分别为2.56和3.85.MBC对Cu2+和Cd2+是优惠吸附,且对Cu2+的吸附能力大于Cd2+.吸附在MBC上的Cu2+和Cd2+的解吸率均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Cu2+在MBC上的解吸率为1.45%~20.20%,Cd2+为2.67%~31.40%.Cu2+和Cd2+在MBC上存在着竞争吸附,其最大吸附量均随着竞争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MBC对Cu2+吸附量和吸附稳定性均大于Cd2+.MBC对重金属有强的吸附作用,可探索其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后期修饰方法,制备出氨基修饰SBA-15(SBA代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USA)。利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2吸附-脱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修饰后的SBA-15为吸附剂,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与热力学探讨。结果表明:修饰后的SBA-15是一种理想的铜吸附剂,pH值适应范围较宽(3~6),吸附平衡时间较短(120 min),最大吸附量可达37.94 mg/g。修饰后SBA-15对Cu2+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且不只受内扩散控制。Langmuir吸附模型和Dubinin-Radushkevich(D-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了Cu2+在修饰后SBA-15上的吸附行为,其吸附平均活化能E值分别为-16.44,-17.05,-17.20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表面络合。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混乱度增加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青霉菌和镰刀菌对重金属Cd2+、Cu2+、Zn2+和Pb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复合重金属和不同培养基对菌株吸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察氏液体培养基(CDM)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B)接种菌株,对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青霉菌和镰刀菌对Cd2+、Cu2+和Zn2+的吸附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吸附量随金属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浓度增加到较高值(300mg·L-1)时,Pb2+的吸附率开始下降,吸附量先逐渐增加后变化不大.菌丝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Pb2+的吸附率和吸附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金属,CDM培养青霉菌对300mg·L-1Pb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4.80mg·g-1.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抑制了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不同菌丝体对复合重金属的吸附量差异性较大,PDB培养混合菌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均较大,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DM培养菌丝体对Pb2+的吸附量均高于PDB培养菌丝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基质滤料对废水中Mn2+的吸附性能,主要探讨了滤料投加量、吸附时间、原水浓度、振荡频率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加量增加,Mn2+去除率提高,单位吸附量线性下降;随着吸附时间延长,Mn2+去除率提高,超过80 min后提高幅度变缓,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振荡频率的增大对吸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超过200 r/min后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锐态型纳米TiO_2光催化处理含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  刘培  阎峰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4):23-25,6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锐态型纳米TiO2,用XRD、SEM对粉体进行表征。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将自制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废水中的Cd2+。考察反应时间、pH值、废水负荷、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光催化处理含镉废水的去除率高,含镉废水pH值、废水负荷、纳米二氧化钛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含镉废水去除率。在优化的处理条件中:废水镉浓度为30mg/L,纳米TiO2投加量为3mg/L,含镉废水的pH为10,反应时间为2.5h,废水中镉的去除率可达99.52%。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石英砂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石英砂的吸附效率,考察其对废水中的Cu2+去除效果。以石英砂为载体,分别用反复高温加热法和反复碱性沉积法制备三氯化铁改性砂、硝酸铁改性砂,测定了2种方法制备的铁盐改性砂的表面含铁量、铁盐的酸稳定性及比表面积,并比较了2种铁盐改性砂对Cu2+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三氯化铁改性砂、硝酸铁改性砂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468 m2/g和4.247 m2/g,比石英原砂比表面积分别提高了6.910和12.612倍;在pH=6条件下,石英砂对Cu2+去除率为39%左右,硝酸铁改性砂对Cu2+去除率达到84%,氯化铁改性砂达到89%以上,铁盐改性砂对Cu2+去除能力比原砂有很大的提高;铁盐改性砂对Cu2+的吸附有一定的容量,表面的活性中心越多,吸附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14.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丙烯酸-聚偏氟乙烯(PAA—PVDF)共混膜,采用XPS和SEM表征了PAA—PVDF共混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AA—PVDF共混膜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共混膜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AA—PVDF共混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废水中Cu^2+的吸附量大于0.025mg/cm^2,脱附率超过95%。PAA—PVDF共混膜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15.
有机改性膨润土吸附锌离子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有机改性膨润土对锌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有机改性膨润土对水中锌离子的吸附在60 min达到平衡;在50 mL1、0 mg/L的锌离子溶液中,当其用量为1.0 g时,有机改性膨润土对水中锌离子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2.8%;温度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有机改性膨润土吸附水中锌离子的过程为放热反应。平衡吸附量与平衡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藻胶渣吸附法处理高浓度含Zn^2+废水,试验考察了海藻胶渣用量、反应pH、震荡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海藻胶渣对Zn^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反应的pH、温度和海藻胶渣用量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pH7-9,温度30~40℃,用量4%~5%条件下,5~10min内吸附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戊二醛交联酵母菌对Zn2+,Cd2+和Hg2+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机械强度高的交联酵母菌.考察菌体吸附Cd2 的影响因素,包括交联剂的用量,pH,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研究菌体对不同质量浓度的Zn2 ,Cd2 和Hg2 的吸附率.结果表明,戊二醛的最佳用量(体积分数)为1.0%,菌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相对于未交联菌,交联酵母菌对Cd2 的吸附容量提高2倍;pH实验表明,交联酵母菌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受酸度影响小.用于冶金厂废水的处理结果显示,0.050 0 g的交联酵母菌,对5.3 mg/L的Cd2 污水的去除率为80.6%,用0.1 mol/L的EDTA再生该吸附剂,Cd2 的解析率达92.1%.  相似文献   

18.
FCC废催化剂对水中铜(Ⅱ)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CC(流化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吸附去除废水中的Cu2+,考察了振荡时间、温度和pH值对Cu2+在FCC废催化剂上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机理,并对连续吸附及吸附剂可再生性作了考察。结果表明,振荡时间、温度及pH值对Cu2+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Cu2+在FCC废催化剂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式,吸附呈单分子层形式且易进行,吸附机理是靠静电引力发生交换吸附及化学键力形成羟基络合物而吸附。结果还表明,Cu2+的连续吸附操作可行,吸附剂易于再生。  相似文献   

19.
凹凸棒复合滤料生物过滤去除Fe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凹凸棒复合滤料良好的吸附和生物挂膜性能对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研究生物过滤对原水中Fe2+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原水溶解氧在3 mg/L左右,Fe2+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温度在13.9℃-22.3℃时,Fe2+去除率达到93%以上;滤速越低,生物过滤对Fe2+的去除率越高,4 m/h为本实验研究的最佳水力负荷;原水中Fe2+浓度在2 mg/L以下时,出水的Fe2+浓度可以达到0.15 mg/L以下。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去除Fe2+的影响较小,去除率在冲洗2 h后能够恢复到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恒温振荡平衡法研究了乐山市某一水田土壤和未种植过的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越大,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量越大;铜标准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量越大;土壤含腐殖酸越多,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越强;水田土壤比未种植过的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更强;用Freundlish方程来描述各种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均得到了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