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核素在介质中的扩散系数是表征核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本工作应用毛细管扩散法在大气和惰气条件下研究Pu在模拟地下水中的扩散行为,探讨模拟地下水的pH(5.0、6.0、7.0、8.0、8.5、9.6),Fe2 离子浓度(5.0×10-6、1.0×10-5、5.0×10-5、1.0×10-4、5.0×10-4、1.0×10-3mol/L),温度(35.0、40、45、50、55℃)和粘度等因素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在35.0℃和pH=8.46条件下,实验测得Pu在模拟地下水中的扩散系数为2.75×10-10m2/s,扩散活化能E=150.60kJ/mol。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地下水pH值、Fe2 离子浓度的升高,Pu在模拟地下水中的扩…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模拟处置条件下Pu(Ⅳ)的溶解行为,测定了Pu(Ⅳ)在北山地下水和去离子水中的溶解度。采用过饱和法,使用低氧手套箱模拟地下无氧环境,利用超过滤实现固液分离,应用低本底液闪谱仪测量液相中钚的放射性活度。结果表明:溶解-沉淀平衡后,无论是在去离子水还是北山地下水中,钚的主要存在价态为+4。Pu(Ⅳ)在北山地下水和去离子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8±0.9)×10-8 mol/L和(1.6±0.8)×10-9 mol/L。通过计算确定了Pu(Ⅳ)在去离子水和北山地下水中的溶解度控制固相为Pu(OH)4(am)。在去离子水体系中,Pu(Ⅳ)的主要存在形态为Pu(OH)4(aq);北山地下水体系中,Pu(Ⅳ)的主要存在形态为Pu(OH)4(aq)和Pu(OH)2(CO3)2-2。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主要研究了Pu在甘肃北山地区地下深度约600m处花岗岩中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水相(重蒸水、模拟地下水、BS03井地下水)pH值(3.0~10.0)、CO32-离子浓度(4.0×10-3~1.0×10-1mol/L)、氧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对吸附后水相物化参数(如pH值、Eh、电导率等)、Pu的存在价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 3 0 %TBP/煤油和HNO3 水溶液混合相中羟基脲 (HU)还原Pu(Ⅳ )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HU可还原Pu(Ⅳ )到Pu(Ⅲ ) ,混合相中的还原速率方程可表示为 -dc(Pu(Ⅳ ) ) /dt=kc(HU)·c- 3 2(HNO3 )c2 mix(Pu(Ⅳ ) )c- 1mix(Pu(Ⅲ ) ) ,其中 ,k为速率常数 ,15℃时 ,k =( 896± 5 9)mol2 3 ·L- 2 3 ·min- 1。以HU作Pu(Ⅳ )的还原剂 ,用离心试管模拟了Purex流程 1B槽中的U/Pu分离 ,进行了 16级逆流串级实验。串级实验中 ,U中去Pu的分离系数达 5 4× 10 4 ,Pu中去U的分离系数为 1 8× 10 5,每kgU产品中的Pu含量约为 11μg。  相似文献   

5.
关键核素在相关介质中的吸附和扩散参数获取是深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了137Cs和90Sr在北山不同地区花岗岩中的吸附和扩散过程,并通过拟合扩散数据给出有效扩散系数。不同地区花岗岩矿物组成基本类似,但是具体比例有所差异。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算井子地区的花岗岩对137Cs和90Sr的吸附性能最强,而新场和沙枣园地区的花岗岩的吸附性能相当。137Cs在新场、算井子和沙枣园地区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9.0×10-14、9.3×10-14和1.0×10-13 m2·s-1,90Sr在新场、算井子和沙枣园地区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1.2×10-13、5.6×10-13和3.2×10-13 m2·s-1,两种核素在3个地区的花岗岩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6.
Pu在花岗岩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解Pu在甘肃北山地区地下深度约为600 m的花岗岩中的吸附行为,研究了各种水质(重蒸水、模拟地下水、BS03井地下水)、pH值(3.0~10.0)、CO32-离子浓度(4.0×10-3~1.0×10-1mol/L)、氧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对吸附后水相物化参数(如pH值、Eh、电导率等)、Pu的价态、固相表面特征参数(比表面、孔径、总孔容等)等数据的比较以及解吸实验结果,推测可能的吸附机理:Pu在花岗岩上以表面配合物的形式吸附,且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  相似文献   

7.
在0.1 mol/L NaClO4溶液中研究了Pu(Ⅴ)与H2O2反应的动力学。测定了Pu(Ⅴ)与H2O2的反应速率。探讨了温度以及Fe2 ,SO42-,HCO3-,F-等无机离子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对Pu(Ⅴ)与H2O2呈一级,对溶液中H 呈-1级;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Pu(Ⅴ))dt=(3.93±1.93)×10-9c(Pu(Ⅴ))c(H2O2)c(H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根据Arrhenius规律,计算出了反应的活化能为Ea=84 kJ/mol。地下水中Fe2 ,SO42-,HCO3-,F-等离子的存在,有利于Pu(Ⅴ)的还原。  相似文献   

8.
包敏  王群书 《辐射防护》2013,33(3):151-157
基于全等、均匀体分布的玻璃小球模型,推导了熔岩玻璃体中核素溶解释放率的数学计算公式,参考利佛莫尔实验室测量的玻璃溶解速度估算花岗岩介质熔岩玻璃体在25℃条件下的溶解速度下限为5.04×10-7g/(m2.d),上限为1.42×10-4g/(m2.d)。计算了核素90Sr和239Pu的溶解释放率和释放份额,结果表明:熔岩玻璃体在高温阶段的核素释放率比环境温度时高出4~5个数量级,大部分核素释放量发生在这个阶段。核素90Sr的释放份额介于0.3%~65%之间,核素239Pu的释放份额介于0.5%~82%之间。温度、玻璃溶解速度和反应性比表面积是影响核素释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石棉矿花岗岩体位于乌兰乌珠尔地区西北部,岩性主要是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笔者采取了5件花岗岩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石棉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铝、贫镁钙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1.06~1.62。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亏损Ba、P、Eu、Ti、Sr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为66.31×10~(-6)~141.13×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为4.03~13.00。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值为0.21~0.46。U含量为1.65×10~(-6)~4.42×10~(-6),Th/U比为3.4~7.9。初步研究表明,石棉矿花岗岩为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过铝质分异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氢同位素在熔盐中的扩散渗透特性测试系统,本研究对FLiNaK熔盐中氢和氘的渗透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比分析熔盐侧充氢和金属侧充氢的实验结果,发现通过熔盐侧充氢的实验可更准确地反映FLiNaK熔盐中氢的渗透扩散行为及其性质。其次,通过熔盐侧充氢实验,获得了550-700°C时FLiNaK熔盐中氢的扩散系数与溶解度常数,两者可分别表述为:D_(H_2)=1.62×10~(-5)exp(-48.20×10~3/RgT)m~2·s~(-1)和K_(H_2)=6.18×10~(-5)exp(-11.14×10~3/RgT)mol·m~(-3)·Pa~(-1)。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金属侧充氢和金属侧充氘的实验结果,发现同位素效应并不影响FLiNaK熔盐中氢的渗透扩散行为及其性质的研究,从而为氢和氘代替氚进行FLiNaK熔盐中氚行为性质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129I在我国深地质处置库重点研究区围岩中的迁移行为,为选址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批式吸附实验法和改进的毛细管内扩散法研究了碘离子在北山花岗岩粉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分析了不同控制条件对碘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D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20 g/L,碘离子在北山花岗岩粉上的吸附几乎可以忽略;扩散实验中125I-的Da值为8.2×10-11~1.4×10-9 m2/s,表明碘离子在压实北山花岗岩岩粉中的扩散速率很快;125I-的Da值随扩散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扩散源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变大,随同位素载体浓度的升高而变大,125I-的扩散速率随溶液pH值的上升整体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腐殖酸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机物,它能通过络合作用和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本文通过贯穿扩散实验,在不同膨润土密度和不同腐殖酸接触时间下,研究了Re(Ⅶ)在高庙子膨润土中的扩散,得到了有效扩散系数De和容量因子α。结果显示,随着膨润土密度从1 600kg/m3增加至1 800kg/m3,De从1.8×10-11 m2/s减小至0.59×10-11 m2/s。随着腐殖酸接触时间由0d增加到60d,De由0.59×10-11 m2/s增大至0.83×10-11 m2/s。实验得到的α值均小于总孔隙率,说明在腐殖酸存在的条件下,Re(Ⅶ)可能仍以阴离子的形态在膨润土中扩散。  相似文献   

13.
钚材料分散沉降颗粒物中Pu和Am在中性水中的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钚材料分散沉降颗粒物中Pu和Am在中性水中的溶解和分散行为,进行了钚材料分散沉降颗粒物在去离子水中的振荡浸取实验,并对振荡浸取后的水相样品进行自然沉降、离心、过滤和超滤等手段分级处理,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对样品中Pu和Am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振荡浸取过程中,水相中Pu和Am含量开始快速增长,随后逐步达到平衡,但Pu含量前期的变化速率比Am快。Pu和Am在水相中以溶解态(含小粒径胶体聚合物)稳定存在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5×10-9~1×10-8和2×10-13。结果表明,在水相中Pu大部分以溶解态(含小粒径胶体聚合态)存在,Am主要以沉降颗粒物上的吸附或包裹态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为萃取剂、正十二烷为稀释剂,研究了该萃取体系在恒界面池中萃取Sr(Ⅱ)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界面面积、萃取剂浓度、金属离子浓度、酸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并推导了相应的萃取机理。结果表明:(1) 搅拌转速在130r/min以下时,0.1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Sr(Ⅱ)的过程为扩散控制类型,在搅拌转速为150r/min以上时,则可能属于化学反应控制的动力学控制模式;(2) 求得了在(170±2)r/min、温度为(25±0.1)℃时0.1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Sr(Ⅱ)的初始速率方程: r0= ((dcorg(M)/dt) |t=0)=k• (S/V)c0.91aq,0(Sr)c0.73aq,0(HNO3)c0.87org,0 (TODGA) 在25℃下,求得表观萃取速率常数k=(22.5±2.5)×10-3mol-1.51•L1.51•min-1•cm;(3) 0.1 mol/L TODGA/正十二烷萃取Sr(Ⅱ)的初始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求得表观萃取活化能Ea(Sr(Ⅱ))=(24.3±0.7)kJ/mol。  相似文献   

15.
The measured photocurrent output by the 3392-μm p-channel and 1992-μm n-channel transistors in the output buffer of the Harris 05131A Octal Latch manufactured in the TSOS4 1.25-μm CMOS/SOS process are used to extract the field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conductivity of the sapphire substrate. The bulk conductivity was found to vary from 2.15×10-15 Ω-1/cm/rad(Si)/s at -55°C to 4.16×10-15 Ω-1/cm/rad(Si)/s at +125°C. Parasitic transistor action contributed significant photocurrents with the gain of the n-channel increasing from 1.3±0.3 at -55°C to 5.7±3.3 at +125°C. The gain of the p-channel followed the same temperature variation, with 1.6±0.5 at -55°C to 7.0±2.0 at +125°C. The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both the substrate and parasitic transistor action appeared due to an Arrenhius variation of the carrier lifetime or mobility controlled by a trap 0.05 eV above the quasi-Fermi level  相似文献   

16.
核设施周边环境土壤样品中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信息特征可用于评估核活动,为了获得准确的核素比,需要建立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分析方法。在三正辛胺(TOA)萃取法分析Pu含量的基础上,考察了盐酸和硝酸洗涤以及洗涤用量对U、Th、Am等杂质元素的去除情况,并引入共沉淀步骤进行前处理流程的优化,建立起一个基于TOA萃取色层的土壤样品中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分析方法。当土壤样品量为25 g时,该方法Pu的化学回收率大于70%,U、Th的去污因子大于104,Am的去污因子大于103,238Pu的最低检测比活度为(6.0±1.6)×10-6 Bq/g,239,240Pu的最低检测比活度为(6.4±0.4)×10-6 Bq/g(n=3)。该方法可应用于环境土壤样品中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分析,为军控核查和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HNO3溶液中U(Ⅳ)还原Np(Ⅴ)的反应,获得了动力学方程-dc (Np(Ⅴ))/dt=kc(Np(Ⅴ))c0.7 (U(Ⅳ))c1.9 (H+)c (NO-3),25℃时反应速率常数k=(6.37±0.49)×10-3 L3.6/(mol 3.6•min),反应活化能Ea=60.13 kJ/mol。结果表明,浓度为0~4.2×10-2mol/L的U(Ⅵ) 对U(Ⅳ)还原Np(Ⅴ)的反应几乎没有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高温气冷堆(HTGR)是世界上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堆型,堆内装载了大量石墨和碳作为结构材料和燃料元件基体。碳素材料是一种多孔材料,常温下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等杂质。高温气冷堆的初装堆除湿过程和事故后除湿过程,由水分扩散性能决定。通过含硼碳(BC)材料动态吸湿实验得到水分质量变化曲线,将其与模拟结果拟合得到材料中水分的有效扩散系数De=7.30×10-10 m2/s。通过吸湿实验得到湿度和温度对平衡吸湿量的影响。环境湿度越高,平衡吸湿量越大,二者近似呈线性关系;温度越高,平衡吸湿量越小。  相似文献   

19.
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238Pu为α源的30%TBP-煤油-HNO3体系的辐解产物DBP和MBP的生成情况,研究了反萃剂、反萃条件和钚等因素对DBP/MBP分析的影响,考察了辐照累积剂量、剂量率和稀释剂等因素对DBP和MBP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BP和MBP生成量随吸收剂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剂量率73.7Gy/min、累积剂量5×105Gy时,DBP浓度达到7.09×10-2mol/L,MBP浓度达到9.84×10-3mol/L;在吸收剂量5×105Gy时,加氢煤油、正十二烷和特种煤油中的DBP生成量分别为4.45×10-2、4.44×10-2 、4.35×10-2mol/L,MBP生成量为3.52×10-3、3.50×10-3、3.52×10-3mol/L,在吸收剂量5×105Gy时,三种稀释剂的DBP和MBP的生成量近似相等;在吸收剂量5×104Gy时,α辐照的DBP和MBP的生成量分别为5.57×10-2mol/L和5.10×10-3mol/L,对应的γ辐照的为2.50 ×10-3mol/L和3.14×10-4mol/L,α辐照产生的DBP和MBP的生成量明显大于γ辐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