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Rho家族重要成员(RhoA,RhoB,RhoC)的mRNA表达,初步探讨Rho家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异位内膜组织Rho家族的mRNA表达。 结果: RhoA,RhoC mRNA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结果比较P<0.05,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意义。RhoB的mRNA表达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没有差异性。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可能与RhoA,RhoC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思想,通过实验研究结合网络分析、分子对接等方法,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Poor endometrial receptivity,PER)的关键核心靶点及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肾虚血瘀-PER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补肾活血导法干预10天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鼠的种植期胞饮突形态;利用TCMSP数据库结合Batman数据库筛选补肾活血方中有效组分,通过Genecards、OMIM 数据库检索PER基因;筛选补肾活血方-PER共同作用靶点,导入String 数据库及 Cytoscape3.8.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PPI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分别进行 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对补肾活血方有效组分与核心靶标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Western Blotting、q-PCR和ELISA检测相关关键基因蛋白或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补肾活血导法可提高PER大鼠着床率,促进胞饮突成熟。补肾活血方与PER共有130个交集靶点;String计算后应用Cytoscape中CytoNCA插件获得24个核心靶点,输入metascape平台获得相关66个生物学过程(BP)、38个分子功能(MF)、28个细胞组分(CC)和相关KEGG信号通路共113条。分子对接提示补肾活血方有效组分与关键蛋白具有良好的亲和力作用。实验研究显示补肾活血导法能够增强TNF、p-38、ESR1、PGR、IL6、1L1β等相关因子在子宫内膜组织上的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分析结合药理实验研究发现,补肾活血导法能够有效改善PER相关指标,并通过调控IL6、IL-1β、p-38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实现“胞宫摄精成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丝蛋白(NFP)及环氧化酶2(COX-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及其两种中医证候(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中的表达,以及二者在EMT子宫内膜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取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各6例EMT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及6例正常妇女的在位子宫内膜,共5组,30例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标本中NFP、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NFP在气滞血瘀证在位内膜组和肾虚血瘀证在位内膜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在气滞血瘀证异位内膜组和肾虚血瘀证异位内膜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证候组在位内膜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两证候组异位内膜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 0.05)。②COX-2在气滞血瘀证在位内膜组和肾虚血瘀证在位、异位内膜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气滞血瘀证异位内膜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证候组在位内膜组间比较及异位内膜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③NFP和COX-2在所有EMT患者在位内膜组的表达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所有异位内膜组的表达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FP及COX-2在EMT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可能成为EMT的诊断标志物,为其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其中NFP在EMT不同证候在位内膜组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能作为EMT不同证候的特异性蛋白。NFP和COX-2在EMT患者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康文艳  渠媛  王静  管贺 《天津中医药》2024,41(3):294-298
[目的] 探讨补肾化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与机制。[方法] 选择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常规西医组160例,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补肾化瘀方组1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雌激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通过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价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情况,给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补肾化瘀方组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评分低于常规西医组(P<0.05),补肾化瘀方组TNF-α、VEGF、EMAb水平较常规西医组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LH、P、E2含量较常规西医组明显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常规西医组明显降低(P<0.05),补肾化瘀方组患者总有效率(97.50%)较常规西医组(88.13%)高(P<0.05),常规西医组2年复发率为12.90%,补肾化瘀方组2年复发率为3.21%,两组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化瘀方组开始复发时间长于常规西医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经及非经期盆腔痛,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机体炎症,降低VEGF、EMAb水平,改善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化痰活血方和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RI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①妊娠率:治疗后观察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流产率:治疗后观察组的流产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动脉RI:治疗后两组方案均能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RI,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动脉RI降低(P<0.05)。④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能提高PCOS不孕患者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及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子宫内膜腺肌症中的异常表达,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方法以·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组,取其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未孕17例、已孕19例),以同期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53以及Survivin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已孕)、在位内膜(未孕)、异位内膜p53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呈逐渐增加,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位内膜(已孕)、在位内膜(未孕)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已孕)、在位内膜(未孕)、异位内膜蛋白的阳性Survivin表达量逐渐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未孕)与正常内膜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7.
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子宫内膜接受性指标整合素亚单位β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影响。方法EM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治疗组(30例)和丹那唑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NF-α、整合素亚单位β3表达情况,应用HSCORE评分作半定量分析,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整合素亚单位β3的表达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TNF-α则明显降低,整合素亚单位β3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NF-α表达,增强整合素亚单位β3的表达,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的接受性来提高EM不孕患者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8.
补肾活血方对内异症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内异症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补肾活血方+CC+hCG)、西药组(CC+hCG),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妊娠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hCG日内膜厚度、EGF值及妊娠率大于西药组、子宫动脉RI小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改善内异症伴不孕患者排卵期内膜发育,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寮步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病理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中,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共有 78 例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 97.50 %,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患者 19 例,诊断准确率为 95.00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35 例, 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24 例,诊断准确率为 96.00 %;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内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大鼠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清洁级雌性成年(9-10周龄)未孕SD大鼠,体重190-21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内异方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最终纳入10只大鼠。大鼠在第3个动情期时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E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内异方治疗组给予内异方水煎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达那唑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给药4周。治疗结束后,解剖异位内膜,采用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与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内异方改善EM大鼠的异位内膜病理学结构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内异方抑制EM大鼠的异位内膜组织的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但促进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内异方具有改善大鼠EM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HIF-1α和NF-κB蛋白表达并促进PTEN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复宫宁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复宫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E2水平,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复宫宁对异位内膜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复宫宁组中,异位内膜体积显著缩小(P<0.01),E2水平明显下降(P<0.05);异位内膜腺上皮层明显变薄,腺体减少;细胞呈矮柱状甚至扁平状排列松散,并见较多凋亡现象和间质纤维化,而在位内膜不受影响。结论:复宫宁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E2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分子(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随机将4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通路阻滞剂组(LY294002) 6组,分别给予蠲痛饮高、中、低剂量(42. 9,14. 3,4. 8 g·kg~(-1))灌胃,通路阻滞剂组予PI3K通路阻滞剂LY294002(0. 04 g·kg~(-1))腹腔注射,正常组及模型组每天按照10 mL·kg~(-1)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持续用药28 d。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异位内膜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 mRNA相对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异位内膜PI3K,Akt,mTOR蛋白和p70S6K mRNA的表达都明显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蠲痛饮中、高剂量、通路阻滞剂组干预后PI3K,Akt,mTOR蛋白和p70S6K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 0. 05)。透射电镜下可见蠲痛饮低、中、高剂量组和通路阻滞剂组均能促进腺上皮细胞萎缩或欠整齐,微绒毛减少或消失,胞核固缩,胞内线粒体肿胀或减少,间质细胞凋亡。结论: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蠲痛饮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及p70S6K mRNA表达,从而抑制上皮间质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4.
补肾活血方提高妊娠大鼠胚泡着床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对妊娠大鼠胚泡着床率的影响.[方法]选用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于妊娠第5天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情况,妊娠第10天计数各组大鼠胚泡着床数.[结果]模型组子宫内膜表面未见明显的胞饮突发育,表现为增生早期的子宫内膜变化,中药中、高剂量组可见发育中的胞饮突,发育形态明显超前于模型组,接近于空白组;模型组胚泡着床数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胚泡着床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临床用量的补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大鼠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发育,有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从而最终提高胚泡的着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丹参注射液输卵管通液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32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5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n=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率、1年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输卵管通畅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1年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妊娠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异位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宫腔镜下丹参注射液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炎作用,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宫外孕患者,从手术时间、疗效及疗程方面,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比较。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对312例官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及80例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对宫外孕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其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复方莪术散对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临床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我院妇科因卵巢型内异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术前予复方莪术散治疗3个月的内异症患者(治疗组)、30例未经治疗的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了解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3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0.3263 ±0.0285)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0.1730 ±0.0143)(P <0.05),异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0.2258 ±0.0093)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0.01),而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方莪术散治疗组异位、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0.1820±0.0056,0.2587 ±0.0091)明显降低,与内异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复方莪术散可下调内异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从而可能在抑制内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蛋白质组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寿胎丸安胎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雌性CBA/J小鼠分别与20只雄性DBA/2和5只雄性BALB/C小鼠按2∶1合笼交配,建立复发性流产模型40只与正常妊娠模型10只.将复发性流产CBA/J×DBA/2孕鼠按妊娠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寿胎丸低剂量组(10只,3g·kg·d-1)、寿胎丸中剂量组(10只,6g·kg·d-1)和寿胎丸高剂量组(10只,12g·kg·d-1),从妊娠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至孕14 d处死小鼠,计算各组胚胎丢失率.采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各组小鼠蜕膜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资源对所鉴定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寿胎丸高、中剂量组胚胎丢失率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寿胎丸低剂量组胚胎丢失率有所降低,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了模型组、正常组、寿胎丸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蜕膜组织的2-DE图谱,通过比较各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的差异,发现并鉴定了30个可能与复发性流产及寿胎丸干预相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涉及绒毛外滋养细胞的侵袭、蜕膜组织血管的重建及蜕膜细胞的凋亡等.结论:寿胎丸能够降低复发性流产小鼠胚胎丢失率,具有显著的安胎作用;复发性流产是由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寿胎丸可调节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多种蛋白质的表达,该复方具有多靶点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9.
于妍妍  金哲 《天津中医药》2012,29(4):338-340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调周疗法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不孕症就诊本院行IUI治疗的47例患者81个周期,根据月经周期4个时段的不同生理特点,自然周期实行中药治疗,促排卵周期配合西药促排卵治疗,分析周期妊娠率及促排卵周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周期妊娠率13.58%,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发生率为2.75%,促排卵周期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为3.44%,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为1.72%,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1.72%,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在IUI中应用中药,可提高IUI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祛瘀解毒方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