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疾病具有不易根治、病程长、难控制、服药久、发病因素多等特点,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均易引发高血压[1]。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出院后对血压监测力度不够,不能够遵医嘱服药,服药依从性差,导致血压控制率普遍较低,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因此,为了患者出院后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鉴于此,本研究进一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抗血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4].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普遍降低,服药率仅为24.8%[2].高血压控制低下的原因可能主要是患者缺乏高血压病的有关知识,服药依从性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增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对于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情的发展和增强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近50%[1]。老年高血压常与多种疾病并存,若血压长期控制效果不佳,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老年人高血压有以下几个特点: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大,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大衣高血压增多,假性高血压增多[2]。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差,长期服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多,更易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寻找新的治疗途径以减少降压药种类、数量、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症状控制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2级的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症状变化及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症状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可明显控制血压及高血压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生活可自理、无高血压并发症的1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系统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后,按医嘱给患者服药;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医嘱执行方法后,按医嘱给患者进行服药。半年后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控制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6.
<正>全世界范围内,超过10亿人群受高血压影响[1],且每年超过900万人死于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2]。血压升高是卒中、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每降低2mm Hg可以使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10%[3]。目前降血压药物种类繁多,且能使部分患者血压达标。但是药物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患者长期服药乃是终生服药的依从性差[4,5],此外大约有10%的高血压人群为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欧美等国家高于亚非国家,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不如西方国家高,但却呈上升趋势[2]。高血压控制不理想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在帮助病人树立健康观,改善服药依从性,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有效控制与监测血压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积极开展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的2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使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我国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护理干预对我国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随机对照实验,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然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参考文献,14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控制血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控制体重等遵医行为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分别为1.58[1.48,1.70]、1.95[1.64,2.31]、1.38[1.25,1.52]、1.95[1.78,2.14]、1.97[1.76,2.21]、1.69[1.55,1.84]、2.01[1.67,2.42]。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降低各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可以节约医药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程长的慢性疾病。我国人口众多 ,由于不良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的欠缺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等诸多因素 ,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许多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的错误认识 ,存在着无症状就不服药治疗的情况 ,据统计 ,高血压患者能坚持规律性服药治疗并能有效控制血压者仅 16 .8%。有报道[1] ,我国 1998年高血压患者 1.1亿 ,现已达 1.3亿 ,几乎占总人口的 1/ 10 ,且呈三高三低现象 ,即患病率高 ;致残率高 (我国每年由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病人 15 0万人之多 ) ;死亡率高 (由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情况和现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更好的控制和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析治疗期间服用降压药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影响患者血压的相关因素。结果 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服用降压药,有62例高血压症状得到控制,血压控制率为68.89%。分析发现,血压控制状况不好的影响因素有不按照规范服药,合并其他慢性病、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体重偏重、饮酒等。结论要想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必须从影响高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入手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辖区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护理,干预前及干预期满3年后对生活方式改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120例高血压患者都存在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认识不足。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药物依从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之中,可以改善生活方式,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提高服药治疗依从性、饮食控制、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危险因素,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差性(P<0.001),说明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组病人服药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25~34岁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1]。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一些影响血压达标的危险行为,我国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的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2]。受多种因素制约,很多患者无法长时间在医院的专科治疗,需要到接受社区医疗机构的综合干预。我国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是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主要实施者;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现将其概述如下。1高血压的定义:我国高血压定义[2]:在未使用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2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均分成2组(n=36),对照组根据常规护理标准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融入循证护理理念进行健康教育,研究2组实施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临床满意度、血压控制和健康知识及技能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和临床满意度分别为91.7%、97.2%,相比对照组(72.2%、78.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18.94±12.43)mmHg、(72.52±4.33)mmHg,血压控制比对照组[(131.09±10.82)mmHg、(82.41±4.94)mmHg]明显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健康知识及技能评分为(51.76±8.33)分,高于对照组[(40.83±9.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入循证护理理念对精神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更有利于规范患者服药,提高其临床满意度,并加强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与血压的控制,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和危险因素[1],是危害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对血压的良好调控,并将血压控制达标可以改善患者的动脉硬化度[2]。采取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这要求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即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制[3]。因此,控制高血压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乌镇社区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提高服药治疗依从性、饮食控制、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危险因素、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差性(P<0.001),说明护理干预后高血压组病人服药率、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周卫平 《新疆医学》2015,(3):413-414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无声杀手"。新疆作为高寒地区,饮食中食盐、牛羊肉的摄入量较高,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全国高血压病的高发区。药物疗法是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控制血压的方法,但在高血压人群中,治疗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肖惠敏等[1]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  相似文献   

19.
黄桃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719-2720
目的探讨上门随访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观察社区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上门随访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改善、主动锻炼、血压控制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上门随访后,患者遵医服药、行为方式改善、主动锻炼、血压稳定,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上门随访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人群和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不良行为方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血压控制稳定,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血压的晨峰现象及血压变异性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1]。有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晨峰越高,其发生脑血管病和脑卒中的概率越大[2]。因此,控制血压变异和减低晨峰程度成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