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7例,以住院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中毒后24h内患者血浆BN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浆BNP增高的46例患者,病死率80.43%.死亡组血浆BNP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血浆BNP在百草枯中毒24h内明显增高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血浆BNP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与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AOPP患者与正常健康人40例的血浆TSH含量。结果:轻度中毒TSH水平T3、T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中毒及重度中毒者T3、T4于中毒后均明显降低,并显示中毒程度越重,T3、T4下降和rT3上升越明显,随中毒症状消失及机体各脏器功能的改善,T3、T4、rT3也恢复正常,而血浆TSH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监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浆TSH水平可反映病情程度及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浆置换治疗17例重症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我院收治的17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置换液为新鲜冰冻血浆,平均置换量为2200ml。结果17例患者中,16例治疗有效,1例死亡。中毒早期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一种有效手段,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免方法测定未治急性白血病31例及对照组29例8Am、4Pm、及0Am血浆皮质醇。结果发现病人组4Pm及0Am血浆皮质醇较相应时点的对照组显著增高,节律性较对照组差,病人组三个时点比较仅8Am与0A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8Am与0Am,4Pm与0Am及8Am与4P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病人组的皮质醇增高可能与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是我国农村常用除草剂之一,常因误服或自杀引起中毒[1].百草枯中毒致肺部损害最为严重且常见,其胸部影像学表现特异.本文分析百草枯中毒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百草枯中毒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2007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6~59岁、平均31.5岁,其中口服量<10 ml(少量组)的2例均好转出院,口服量为10~50 ml(中量组)的5例中,死亡4例、好转1例,口服量> 50 ml(大量组)的4例均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鱼胆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特点与急性肾衰竭 (ARF)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并比较 3 5例鱼胆中毒并发ARF患者、3 0例单纯鱼胆中毒患者以及 2 0名健康人血浆ET水平 ,分析对比治愈组和死亡组ET水平。结果 鱼胆中毒并发ARF组血浆ET水平 13 0 .8± 60 .5ng/L比正常对照组 5 1.6± 9.2ng/L显著升高 (P <0 .0 1) ,单纯鱼胆中毒组血浆ET水平 63 .3± 10 .5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鱼胆中毒治愈组和死亡组ET水平分别为 78.6± 2 5 .9ng/L和 2 2 7.8± 82 .6ng/L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ET参与了鱼胆中毒并发ARF的发生与病情的进展 ,血浆ET水平可作为判断鱼胆中毒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脓毒血症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80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生脓毒血症的第1、3天及出SICU当天检测其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记录当天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发生脓毒血症后前3d及入住SICU期间总的出入水量,随访患者入SICU后的生存状况,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80例患者中,65例存活,15例死亡.两组患者第1天APACHE-Ⅱ评分、血浆NT-pro-BNP和血清PCT水平相近(均P>0.05);第3天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出入水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PC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SICU当天,死亡组的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总出入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 <0.05).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相关(r=0.583,P<0.05;r =0.475,P<0.05);血清PCT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r=0.769,P<0.05),血浆NT-pro-BNP与患者总出入水量情况相关(r=0.494,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感染指标血清PCT水平相关,血清PCT、血浆NT-pro-BNP水平持续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何斌  何庆  胡海 《西部医学》2007,19(2):224-22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肌酸激酶MB(CK—MB)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1例,以住院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法测定中毒后24小时内CK—MB的血清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CK—MB增高的35例患者,病死率77.14%。死亡组CK—MB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CK—MB在百草枯中毒24小时内明显增高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早期动态监测CK—MB能客观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对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对患者充足疗程的治疗指导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3组:A组轻度组、B组中度组和C组重度组,应用ELISA法对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浆S-100B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5),且重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究迟发性脑病患者均发生在重度组,其血浆中S-100β蛋白水平与其它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中的CO中毒死亡只有3例,未做统计。结论:检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期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对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对患者充足疗程的治疗指导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三组:A组轻度组、B组中度组和C组重度组,应用ELISA法对81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重度组与中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1),且重度组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迟发性脑病患者均发生在重度组,其血浆中S-100β蛋白水平与其它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中的CO中毒死亡只有3例,未对其做统计。结论检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期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关颖  冯立群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80-228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23例,检测其入院时的血浆渗透压,分析与血浆渗透压水平相关的多种因素以及血浆渗透压水平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卒中合并各疾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发生率与其他疾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水平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5,P<0.05);入院时血浆渗透压升高组预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613,P=0.00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测定平均值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29,P>0.05);丘脑出血患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测定平均值与非丘脑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2,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入院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2)。结论血浆渗透压的测定对于评价急性脑卒中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入院时血浆渗透压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可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过敏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方法测定7例过敏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血常规及血压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过敏后患者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压变化一致,过敏纠正后缓解。结论过敏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管扩张,血浆蛋白和胶体物质透出血管壁,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治疗上应该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扩容三者并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行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V组,n=50)和平衡盐注射液组(R组,n=50),按组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分别用相应液体进行AHH,分别于AHH前后,测定患者的循环指标、血常规、电解质及COP。结果 V组AHH后COP较稀释前明显升高(t=-81.550,P<0.05),而R组则较稀释前明显下降(t=29.453,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AHH可显著提高颅脑手术患者的CO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 1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 1的浓度。结果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性期 :轻度组血浆内皮素 1的浓度轻度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中度组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重度组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且与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在恢复期血浆内皮素 1的浓度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测定其血浆内皮素 1浓度对判断其病情程度、估计其预后有着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学斌  梁辉  高勇  韩如泉 《医学综述》2011,17(1):155-157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行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羟乙基淀粉130/0.4组(V组,n=50)和平衡盐注射液组(R组,n=50),按组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分别用相应液体进行AHH,分别于AHH前,AHH后,测定患者的循环指标、血常规、电解质及COP。结果 V组AHH后COP较稀释前明显升高(t=-81.550,P<0.05),而R组则较稀释前明显下降(t=29.453,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进行AHH可显著提高颅脑手术患者的CO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评分对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HRS患者,按随访3月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76例),分别进行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和Child Pugh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评分对HRS预后的评价能力。结果 除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外,HRS死亡组的其余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Child Pugh、MELD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0.7,其余各项评分的AUC均<0.7。Youden指数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为最高,MELD和Child Pugh评分次之。结论 Child-Pugh、MELD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对HRS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其中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预测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活体肝移植患者术中血乳酸浓度和胶体渗透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全麻下行活体部分肝移植术患者24例,于术前(T0)、无肝期即刻(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即刻(T3)、新肝期30min(T4)和术毕(T5)采集中心静脉血进行乳酸(lactic acid,LA)浓度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测定。结果LA浓度T1时开始升高,T4出现峰值,约为术前的5.0倍水平(P<0.01);胶体渗透压T3开始升高并持续至T5(P<0.05或P<0.01)。结论活体肝移植患者术中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新肝初期最为显著;适当的液体治疗可逐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梗死面积不同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测定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NO及GMP-140水平,并分别和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脑梗死的血浆NO及GMP-140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明显负相关(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GMP-14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GMP-140含量与梗死灶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GMP-140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r=0.06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NO及GMP-140水平的测定,对估计梗死灶面积与病情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121例(男65、女56)武汉地区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脐血浆胶体渗透压研究表明:男女差别无显著性,经 D 检验为偏态资料,中位数为287.98mmol/L.95%和90%正常估计值分别为263.38~344.75mmol/L 和268.42~309.05mmol/L 与 Nesons 的正常值289~308mmol/L 有一定的重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硫化氢(H2S)在急性胰腺炎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例正常人和10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硫化氢的浓度,同时,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上腹部CT扫描并按CT严重指数计分分级(CTseverity index,CTSI),根据临床表现APACHEⅡ评分和CT严重指数计分分级,分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34例,急性轻症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69例.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血浆H2S显著高于正常人组(77.13±11.25 μmol/L,vs 45.08±9.86 μnol/L,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与轻症组有显著差异(77.13±11.25 μmol/L vs 51.87±14.43 μmol/L,P<0.05).急性胰腺炎组血浆H2S与急性胰腺炎CT严重指数积分呈正相关(r =0.639,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H2S与急性胰腺炎炎症损伤程度有关,并可能是引起急性胰腺炎损伤的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