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我们进行玉米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地膜栽培具有增温、保湿和增产效益。一、试验设计与结果1.试验设计与方法本试验在张掖县新墩乡青松村进行,有试验地一亩,设覆膜和未覆膜,以未覆膜做对照(下面简称“地膜”、“对照”)。试验采用对比方法进行。播种整地、施肥、浇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棉花八种不同栽培技术方法的高产、优质、抗灾性能及气候生产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移栽棉花栽培方法在伏旱和秋季连阴雨严重发生的1992年,棉铃脱落率和霉烂率分别较对照地膜棉降低13.5%和47.7%,亩增产皮棉50.7kg,表现出较强的高产、优质和抗灾能力。沟播直育棉花栽培方法,其增温沟的增温效应,可将棉花大田播期提早20多天,为棉花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中加扣小拱棚的温湿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1-2月河北省清河县日光温室中加扣小拱棚后温湿度观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不同天气条件下小拱棚温湿度变化特征和温湿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晴天、少云-多云天气条件下小拱棚内日最高气温分别达30.0 ℃和25.0 ℃以上,且分别比小拱棚外高1.3-6.6 ℃和1.0-4.5 ℃;在晴天、少云-多云天气条件下小拱棚内日最低气温分别为4.0-11.0 ℃和6.0-14.0 ℃,比小拱棚外高0.0-1.5 ℃。小拱棚内日最小空气相对湿度为50%左右,比小拱棚外高2%-11%,日最大空气相对湿度与小拱棚外持平或略高;小拱棚内0.0 m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均小于小拱棚内0.5 m。连续寡照天气时,小拱棚内气温为5.0-15.0 ℃,空气相对湿度全天为85%以上,温度、湿度变化幅度小且与小拱棚外接近或略高。总体来讲,日光温室加扣小拱棚在晴天或少云-多云天气时具有较好的增温保湿效果,但在寡照天气时增温效果不明显。温室中小拱棚内和小拱棚外温度差、湿度差在白天尤其中午前后较大,而在夜间内外相差较小或无差异。在管理上,应注意预防晴天中午前后小拱棚内温度过高引起的灼伤和寡照天气时低温高湿引起的冻害和病害。  相似文献   

4.
早稻地膜低架覆盖育秧具有保温性好,出苗率、成秧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在我市普遍推广。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波状上升,甚至出现暴冷暴热天气,即使地膜覆盖期间(4月上、中旬),日最高气温亦可达30℃以上。由于地膜薄(0.015mm),透光率高(普通地膜达70~83%),膜内白天增温效果明显,尤其在晴天条件下温度最高可达45℃以上。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膜覆盖在玉米生产中起到了明显的增产作用,而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尤其在热量不足的地区,地膜玉米都有较大的增产效果。地膜栽培与常规生产相比较,地膜玉米具有增温、保墒,促进早熟丰产的作用。1地膜玉米的生态环境适应性1.l地膜覆盖改善了玉米的生态环境1.1.1改善土壤热状况地膜覆盖后,在膜下聚结的水珠减少热量辐射散发,又防止膜内空气流动带走热量,能有效地蓄热保温。据观测:scm地温,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30天时间内Z10℃有效积温增加gi.3℃,5-Anm地温,从4月下旬到5月中旬均增加2-3.9℃,全生育期间,膜内…  相似文献   

6.
奎屯垦区4月地膜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基本效应是增温、增湿,提高棉花出苗期的积温,对增加棉花单产具有重要作用。4月地膜内外最高地温差值很大,而最低地温则差别很小,平均地温的差值相对稳定,膜内、膜外地温差的形成,除与地膜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当日的气象条件有关,还与土壤热通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温度、土壤有效水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 ,可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 ,产量提高 ,并可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吐鲁番市地膜春麦最佳栽培方案应采用“膜下条播、3月初播种、525万株/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8.
膜下条播冬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膜的增温、保墒效应,充分利用晚秋和早春的光热资源,提高冬小麦产量,地膜冬小麦成熟较早,也为复播创造了条件。分析地膜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和揭膜期。  相似文献   

9.
1引言为了促进科技兴农,改造中低产稻田,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根据全市冷烂田、望天田。高寒田等中低产稻田比重大、夏旱重的实际情况,引进了水稻地膜栽培技术,并与深溪镇联合在冷烂田开展了水稻地膜栽培试验。该技术具有增温、节水、抗旱、保肥、改善泥土物理性状、灭草等综合作用,因而增产作用显著。2试验设置及地膜栽培的技术要点该试验在廖忠明、李世东两农户共0.1933hm2的两块冷烂田进行。一块田的水稻品种为汕优多系1号,采用旱育浅植育秧方式,另一块田为11优1313,旱育两段育秧方式。每块田分地膜覆盖宽窄行(约941窝/hm2)和…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不同代表点降水资源特征,通过对渗水地膜性能与栽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进行渗水地膜栽培可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10mm以下降水利用率的结论,展望了旱作农业区使用渗水地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玉米覆膜栽培是80年代我国旱粮生产的一项突破性农业气象技术工程,是继山区玉米育苗移栽和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后,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被列为高寒山区“温饱工程”之一,为了给山区玉米地膜栽培上升到适当高度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首先了解玉米地膜覆盖的气候生态效应。1资料来源试验采用对比设计,二个重复,每个试验区用地0.22ha,供试品种为户单1号、中单2号、白鸽43,管理措施为当地传统管理措施。增温效应资料为1988~1989年2a在留坝农场进行的膜内和膜外实际观测地温资料,生育期、生长性状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覆膜地增温、保湿、保苗、防冻抗寒、增产等5个方面效应的试验研究,在海拔1900—2300m 高寒阴湿山区种植地膜玉米获得成功,亩产在566—604kg 之间,从而结束了华亭县玉米种植高度不能超过海拔1800m 的历史。对高寒阴湿山区地膜铺盖技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通过鉴定登记的全省气象科研成果1河西走廊东部地膜棉花小气候特征及增产效应试验研究完成单位:民勤县气象局,武威地区气象局农试站研究人员:李敬育、王润元、马兴祥、韩永翔、周宗鑫内容提要:该研究表明,地膜棉花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地的增温保墒气象效...  相似文献   

14.
渗水地膜节水增产效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水地膜具有调温、增温、加快发育进程,提高土吉湿度,增加单铃重,改善品质的作用。可提高棉花产量8.4%,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专项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地膜蓖麻与一般栽培的生态差异及其气象效应,地膜蓖麻地某些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对蓖麻生育的影响。解决了蓖麻地膜栽培的可行性及具体技术关键和要点。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栽培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特别是土壤小气候环境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但是,随着地膜玉米栽培的迅速发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却又出现了地膜涨价问题。为了降低薄膜投入,又能促进玉米早播,早出苗,壮苗早发,早成熟,我们进行了坑膜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气象效应的试验。本文是1989年的试验结果。试验设计试验设在县气象站,属中等肥力砂壤。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讨论了不同地膜覆盖对麦田土壤温度、土壤有效水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可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产量提高,并可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吐鲁番市地膜春麦最佳土著部方案应采用“膜下条播、3月初播种、525万株/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8.
无色透明地膜覆盖栽培作物,以其明显的增产效益而倍受重视,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而在聚乙稀树脂中加入色母料,可制得各种不同颜色的有色地膜。由于不同颜色的彩膜对光谱的吸收与反射规律不同,对杂草、病虫害、作物生长、地温变化等均可产生特殊的影响。 1990年,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和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了“彩色地膜的光质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农作物用彩膜种植,其产量和品质比用无色透明膜种植均有一定的提高。在1990年的田间试验期间,沙湾县电视台两次派人到试验地拍摄录像。1990年10月底,彩膜录像先后在沙湾电视台、新疆电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玉米地膜栽培增产的基本气象原因出发,用权重法分离产量,用经济阈值法建立了玉米地膜栽培的气象——经济模式。模式适用于与当地农业气象条件相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地膜棉是棉花种植上的一项新方法。它与气象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各社队棉农和务棉专业户在播种时掌握气象条件。趋利避害,现提供以下气象资料,供参考:1、地温条件:棉籽萌动出苗需要5公分地温稳定通过12℃。近几年为了稳妥可靠,提出稳定通过14℃方可进行播种。加盖地膜有保墒增温作用。从播种至出苗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