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开发油田之前了解油藏类型能够为开发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为了能够详细分析油藏类型,则应重视对油气田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同时明确地质因素可能对油田开发工作所造成的影响。为了能够找出更多的油气储层,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及加快采油工程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油气田地质特征,并阐述了油气田地质特征对油田开发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包括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油田后期开发中受到的影响及利用地质特征提高油田开发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A井区侏罗系齐古组油藏不同砂层组储层类型和分布特征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异大、强水敏,进行了前期试注工作,取得注水参数后,全面投注,实现了当年开发、当年投注。注水开发一年多以来,区块日产油量上升41吨,油井全面见效,各项开采指标得到改善,个别井由于储层物性差或受封闭断层遮挡等地质条件的影响,注水受效不明显。本文对注水见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储层的沉积相、物性等特征开展研究,找出影响注水的因素。提出了下步注水调控的原则,确定后续配注和改造措施,为油藏的稳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油藏开发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逐渐总结出了各类油藏的开发地质类型和开采特点,提出了各种开发地质分类方案。本文根据我国现已投入开发的油田,提出了二个对我国油藏的开发地质分类意见,分类以储层和原油性质为基础,因为考虑到阶相湖盆储层的特征不仅直接影响到油藏开发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原油性质、油水分布等其他重要开发地质特征。油藏开发地质类型是以指导油藏合理开发为目的,直接为油藏开发服务的,有效地指导油田的挖潜和提高采收率。要提高油藏开发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效益性,必须对油藏的开发地质类型有很深入的认识,从而科学的指导油藏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油藏开发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逐渐总结出了各类油藏的开发地质类型和开采特点,提出了各种开发地质分类方案.本文根据我国现已投入开发的油田,提出了二个对我国油藏的开发地质分类意见,分类以储层和原油性质为基础,因为考虑到阶相湖盆储层的特征不仅直接影响到油藏开发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原油性质、油水分布等其他重要开发地质特征.油藏开发地质类型是以指导油藏合理开发为目的,直接为油藏开发服务的,有效地指导油田的挖潜和提高采收率.要提高油藏开发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效益性,必须对油藏的开发地质类型有很深入的认识,从而科学的指导油藏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环江侏罗系油藏的沉积特征、构造特征、储层孔渗特征及驱动能量等地质特征的深入分析,同时结合油藏实际生产动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注水政策优化、水驱调整、套破井治理、更新井提采"等有效技术对策,为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石油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产品之一,在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油田中油藏的类型有很多,为了保证油田开发整体阶段的稳产,就要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并结合油田开采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油田不同类型油藏以及开发后期的改造措施。本文就对不同类型油藏储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油藏类型的开发后期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临盘油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开发调整的困难度,本文阐述了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治理技术的应用,如精细地质研究技术、剩余油研究技术以及改善水驱油效果的注采调整技术等。精细地质研究技术深化了对油藏的认识程度;剩余油研究技术深化认识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明确了注采调整方向;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具有的不同潜力,创新注采调整思路,不断优化注采井网,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环江地区发现了侏罗系油藏,但目前其勘探程度较低,资料匮乏,这给油田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本文从烃源岩、储集特征、运移通道、构造等方面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江地区侏罗系油藏成藏规律,对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侏罗系油藏对吴起油田的简介中可知,吴起油田自从开发以来已经有钻席子上而下已经成为第四系,它系华河组,环河组,落池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富县组,三罗系延长组,吴起油田侏罗系延安组由主要为延9和延10两个主力层。同时又介绍了侏罗系的开发工艺和吴起油田胜利开发的经济条件,以及油田的开发状况、地质研究、油藏的开发论证以及地理范围,当然还包括开发预测、经济评价、地理概况等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沉积、成岩、构造等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陇东地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和成藏原因。陇东地区主要发育复合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其中,复合圈闭油藏主要是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有三类:岩性上倾方向尖灭油藏、上倾方向遮挡油藏、致密砂岩圈闭油藏。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17,(12):55-56
沉积相是油藏描述的基础,通过沉积相的分析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油藏开采,还有助于我国油藏的勘探。从三个方面,针对不同油藏描述阶段的沉积相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油藏问题更好的解决,为油藏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reservoir continuities and geochemical evolution of oils from individual reservoirs b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GC) fingerprints method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 red (FTIR) and synchronous ultra violet fluorescence (SUVF)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Six crude oils which belong to different levels of exploitation were selected from Alam El Bueib (AEB) oil field (Western Desert, Egypt). The samples studied belong to three different reservoir units in different well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l-independent techniques provide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 and that the oil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evolution in the reservoir can be described similarly by fingerprints GC, FTIR and SUVF spectroscopy. The FTIR and SUVF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therefore constitute a rapid and non-expensive alternative for reservoir organic geochemistry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王楠 《当代化工》2016,(4):752-755
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层大多属于中低渗透储层,这些储层非均质明显,孔隙度低,连通性差,自然产能低。为了高效开采气藏,必须结合储层的物性特征,优选井网形式和采气速率,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运算,研究井网形式、采气管径、采气速率等开发因素对S26区块气藏开采效果的影响,从而优选出合理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于颖  张旭  郭超  赵亚文 《辽宁化工》2014,(8):1077-1078,109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靖边油田,近年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寻找新的产能接替区块,在精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油田南部韩家沟区发现了侏罗系延安组的延9油藏,本文综合分析该区延9油层组的地层划分、构造特征、砂体展布及油层特征,并计算了该区的储量,基于以上的研究,对韩家沟区延9油层组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油藏具有开采价值,为下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周雕  李博良 《辽宁化工》2012,41(10):1073-1074,1096
储层随机模拟技术能有效地描述储层非均质性,定量化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已在储层建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是储层随机建模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实例,建立三维相模型,储层物性模型,并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所建立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井网调整,以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气藏多层合采中产量劈分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藏多层合采,产量劈分是关键。如何利用各层地质参数及生产数据,对正确进行产量劈分以及进行气藏动态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方法利用气藏精细描述得到的有效厚度、有效渗透率等地质参数来分析,对于气藏压力却未考虑进去。文章在建立层间无串流双层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气藏压力、储层物性方面入手,获得了多层气藏开发单井合采(分采)技术界限和界限方程。实例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多层气藏开发层系划分提供正确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7.
王超  李瑞涛 《辽宁化工》2010,39(7):730-732
低渗透气藏和特低渗透气藏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储层物性差、地质条件和渗流机理复杂,造成气井稳产状况差、采收率低。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分析低渗透气藏和特低渗透气藏低产和低采收率的原因,总结现有技术条件下,提高低渗透气藏和特低渗透气藏的采收率和产量的对策、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A theoretical model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the gas-hydrate reservoir that represents a unique natural chemical reactor, and the principal possibility of the full extraction of gas from a hydrate due to the thermal reserves of the reservoirs themselve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s has been analyzed. The influence exerted on the evolution of a gas hydrate reservoir by the reservoir thicknesses and the parameters that determine its initial state (a temperature, pressure, hydrate saturation) has been studied.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at the shortest time of exploitation required by the reservoirs with a thickness of a few meters for the total hydrate decomposition is recorded in the cyclic regime when gas extraction alternated with the subsequent conservation of the gas hydrate deposit.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主要组分为甲烷)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其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吸附态是页岩气的主要赋存形态,因此明确页岩吸附性能及作用规律是页岩气有效开采的重要前提。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分析了页岩的吸附特性,归纳了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因素,指出了页岩及页岩气后续研发方向。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内部页岩气的赋存形态主要包括游离态、溶解态和吸附态,其中吸附态页岩气含量至少占页岩气总含量的40%;页岩气吸附量与页岩储层理化性质、储层温度和压力均有关。虽然国内外已对页岩气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但是相比于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仍显不足。为此,关于页岩吸附性能及作用规律需要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①进一步探明页岩储层地质特征;②深入明确甲烷和页岩之间的流固作用关系;③利用页岩对甲烷和CO2吸附性能的差异,推进注入CO2强化页岩气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20.
张克琼  安崇清  严冬 《辽宁化工》2013,(11):1371-1373
为了认识钻井过程中非常规储层的伤害机理,以煤层储层为例,系统地调研煤层气成藏机理,分析煤层气储层特征、储层伤害机理,目前煤层钻井储层伤害研究主要体现在钻井技术和钻井液两方面,结合煤层气钻井储层伤害研究的现状,开展钻井对储层伤害机理的讨论,采用合理的工艺方法对其钻完井过程中的储层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