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瘢痕疙瘩注射治疗之浅见及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的治疗,除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去炎松,康宁克通A)进行瘢痕内注射外,还采用照射(X线,电子线)、手术切除(含瘢痕内切除)和压迫等综合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方法早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但如何实施注射治疗,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病损采用何种综合治疗措施最佳,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多数是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对瘢痕疙瘩的理论认识。希望有条件而又有兴趣的同道开展一些与瘢痕疙瘩相关的科学研究,以使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有进一步的改善,治疗效果达到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成功制备的携带人Fas基因的两种重组腺病毒,联合类固醇激素进行瘢痕疙瘩的动物实验研究,判断携带人Fa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与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构建瘢痕疙瘩裸鼠模型。使用Ad-Fas(B),Ad-Fas(T)两种构建成功的腺病毒注射及其它辅助治疗手段,实施针对植入裸鼠皮下的瘢痕疙瘩组织的体内治疗方案。通过大体观察,常规病理及电镜观察检测瘢痕疙瘩组织块的变化。结果①单纯使用腺病毒注射后的瘢痕疙瘩组织块体积仅轻度缩小。②前期注射Ad-Fas(B)或Ad-Fas(T)后,使用类固醇激素作为后续治疗因素,其瘢痕疙瘩组织块均明显缩小。③使用腺病毒治疗后,能有效地减少曲安缩松的使用,从而减轻类固醇类激素治疗的副作用。结论①裸鼠为免疫缺陷动物,所以该结果并不能否认病毒的直接治疗作用,在免疫性动物体内直接注射腺病毒的治疗效果尚无结论。②重组腺病毒Ad-Fas(B)及Ad-Fas(T)的瘢痕疙瘩基因治疗的动物实验为瘢痕疙瘩的治疗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Lu F  Gao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58-1060
目的 研究携带人Fas基因的两种重组腺病毒对瘢痕疙瘩的体内治疗效果。方法 构建瘢痕疙瘩裸鼠模型,应用携带Fas基因的常规腺病毒Ad—Fas(T)和细菌内重组腺病毒Ad—Fas(B)注射及Fas单克隆抗体(FasMcab)辅助对植入裸鼠皮下的瘢痕疙瘩组织进行治疗。通过大体观察、常规病理及电镜观察检测瘢痕疙瘩组织的变化。结果 单纯使用腺病毒注射的瘢痕疙瘩组织块体积仅轻度缩小。前期注射Ad—Fas(B)或Ad—Fas(T)后,应用FasMcab作为后续治疗,瘢痕疙瘩组织块均明显缩小,HE染色证实瘢痕疙瘩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凋亡证据。结论 重组腺病毒Ad—Fas(B)及Ad—Fas(T)的瘢痕疙瘩基因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瘢痕内切除瘢痕瓣回植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瘢痕部分切除瘢痕瓣回植联合药物扩大注射一个疗程。结果:57块瘢痕疙瘩治愈47块,显效8块。结论:瘢痕内切除瘢痕瓣回植结合药物扩大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ll,5-FU)与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共19个腹股沟瘢痕疙瘩,平均病史2、7年。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后2~3周将0.05ml 5-FU注射液与1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1ml 2%利多卡因混合后适量注射入伤口内,以后逐渐降低5-FU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浓度并延长注射间歇期。平均治疗时间为8个月。结果手术联合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治愈者72.2%,效果良好者27.8%。结论手术联合5-FU与糖皮质激素注射是治疗儿童腹股沟瘢痕疙瘩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浓度(0.25%)5-氟尿嘧啶(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将本组的98例患者(共有167个胸骨前瘢痕疙瘩,病史1~42年)分成A、B、C三组,均行瘢痕疙瘩全层注射。对A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2.5%5-FU0.6ml+2%利多卡因5.4m1)注射,对B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和糖皮质激素(1%曲安奈德5m1+2%利多卡因1m1)交替注射,对C组的54例患者行5-FU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注射(2.5%5-FU0.6ml+1%曲安奈德5m1+2%利多卡因0.4m1)。在瘢痕疙瘩完全萎缩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并延长注射间隔期。治疗次数为6~22次,治疗3~36个月,随访6~26个月。结果局部注射低浓度5-FU,能够减轻瘢痕的充血程度和痛痒症状(有效率均为95.5%),但只有在与糖皮质激素交替或联合使用后,才能促使瘢痕明显萎缩(P〈0.05),而联合使用比交替使用更为有效(P〈0.05)。结论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具有较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冷冻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瘢痕疙瘩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可由轻微外伤所引发。目前的治疗有药物、放射、手术等多种方法,但疗效报道不一。笔者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联合冷冻治疗瘢痕疙瘩,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联合放射治疗在瘢痕疙瘩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放射治疗的方法共治疗瘢痕疙瘩患者16例,总结术前瘢痕疙瘩病史和特征,评估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瘢痕疙瘩均得到良好治疗,术后随访提示切口瘢痕不...  相似文献   

9.
皮肤瘢痕疙瘩是以真皮内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表皮结构异常为特点的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病因不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冷冻、压迫疗法、局部注射药物(激素、5-Fu等),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激光理论及技术的完善,光电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瘢痕的治疗,尤其是IPD/DPL、PDL等技术,可选择性作用于瘢痕疙瘩中毛细血管内的血红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引起血管闭塞,起到使瘢痕组织"褪红"的效果,结合其他瘢痕治疗手段,可较好地抑制瘢痕疙瘩的生长。其他作用于瘢痕疙瘩基质的光电治疗手段,由于有刺激瘢痕疙瘩进一步增生的风险,临床上并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0.
瘢痕内剥切联合得宝松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瘢痕内剥除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34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年龄22~65岁,女性30例,男性4例,瘢痕疙瘩为不规则圆形、椭圆形、哑铃形等形状,体积0.5cm×0.5cm×0.7cm~4.2cm×3.0cm×5cm,病程1~40年。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术后即刻及后续联合得宝松瘢痕内注射治疗2~9次,0.1~1ml/次,两次之间间隔4周。结果:随访1~3年,30例瘢痕疙瘩变为线状或萎缩性瘢痕,治愈率73.5%,控制率14.7%,4例无效。结论:保留瘢痕皮肤的瘢痕内剥除塑形手术方法联合得宝松注射辅助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安全高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浓度(0.25%)5-氟尿嘧啶(5-FU)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将本组的98例患者(共有167个胸骨前瘢痕疙瘩,病史1~42年)分成A、B、C三组,均行瘢痕疙瘩全层注射.对A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2.5% 5-FU 0.6 ml 2%利多卡因5.4 ml)注射,对B组的22例患者行单纯5-FU和糖皮质激素(1%曲安奈德5 ml 2%利多卡因1 ml)交替注射,对C组的54例患者行5-FU与糖皮质激素的混合液注射(2.5% 5-FU 0.6 ml 1%曲安奈德5 ml 2%利多卡因0.4 ml).在瘢痕疙瘩完全萎缩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并延长注射间隔期.治疗次数为6~22次,治疗3~36个月,随访6~26个月.结果 局部注射低浓度5-FU,能够减轻瘢痕的充血程度和痛痒症状(有效率均为95.5%),但只有在与糖皮质激素交替或联合使用后,才能促使瘢痕明显萎缩(P<0.05),而联合使用比交替使用更为有效(P<0.05).结论 低浓度5-FU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具有较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瘢痕疙瘩由于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其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的一个难题。2003--2006年,笔者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表皮复合移植治疗瘢痕疙瘩患者12例,术后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辅助治疗,效果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瘢痕疙瘩是瘢痕中最顽固的一类,在我国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因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甚高,故对较局限的瘢痕疙瘩仍以瘢痕内药物注射或配合药物注射的综合治疗较为理想,但药物注射疗法若使用不当,则副作用甚多。  相似文献   

14.
手术切除加激素注射治疗胸前瘢痕疙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前瘢痕疙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加瘢痕区激素注射治疗64块胸前瘢痕疙瘩。结果:64块瘢痕疙瘩变为线状或萎缩性瘢痕,随诊1~6年,均获良好控制。结论:手术切除加激素辅助治疗胸前瘢痕疙瘩安全高效,易为多数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5-FU联合利多卡因及确炎舒松治疗900例瘢痕疙瘩的注射及护理体会,分析注射治疗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方法自2002年以来,选择900例瘢痕疙瘩患者,在瘢痕处注射5-FU+利多卡因+确炎舒松,并记录注射前后病灶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本组中,2例患者因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30例患者效果不佳,其余868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5-氟尿嘧啶联合利多卡因及确炎舒松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且加强注射前后的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比常规注射方法与无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瘢痕疙瘩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1ml注射器组和无针注射器组,均进行瘢痕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每位患者行4次注射治疗,每次间隔时间1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瘢痕大小、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瘢痕总体厚度及注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4次治疗后,其瘢痕长度、宽度、深度、瘢痕量表评分等均有显著改善;无针注射器组对瘢痕的宽度和柔软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时,无针注射组对比有针注射组在减轻瘢痕宽度以及改善瘢痕柔软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改善瘢痕总体厚度方面与常规注射方法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瘢痕疙瘩的治疗,除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去炎松,康宁克通A)进行瘢痕内注射外,还采用照射(X线,电子线)、手术切除(含瘢痕内切除)和压迫等综合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方法早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1].但如何实施注射治疗,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病损采用何种综合治疗措施最佳,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多数是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对瘢痕疙瘩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复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对37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采用得宝松和5-氟尿嘧啶皮损内注射。结果:37例患者,临床治愈15例,显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结论:得宝松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能否通过手术切除联合使用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方法达到增加手术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有效率以及显著降低胸部瘢痕疙瘩手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37例患者,共计52个胸部瘢痕疙瘩,其中35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处,17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上下方及左右。病史0.5~10年。34例患者有明确胸部抓挠史。术前先于手术切口注射0.25mg/ml的平阳霉素与20mg曲安奈德混合液,然后手术切除胸部瘢痕疙瘩,恢复胸部皮肤平整的外观。手术后3~4周开始于手术切口愈合处再次注射0.25mg/ml的平阳霉素与20mg曲安奈德混合液,每4周复查及必要时注射一次,如果瘢痕稳定无复发,可以每2月复查及必要时注射一次。如果不需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无复发视为治愈,如果上次注射半年内需要再次注射者为有效。结果:2009年5月~2012年5月,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共治疗胸部瘢痕疙瘩患者37例,手术后注射治疗时间为2~5个月(平均3个月),不需药物治疗随访期3~24个月(平均10个月)。治愈32例(86.5%),有效5例(13.5%),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混合液是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治疗瘢痕疙瘩的新途径,采用作者研制的高液压瘢痕注射器向瘢痕内注射抗组织胺制剂,并和注射曲安缩松混悬液对比。结果表明,抗组织胺制剂能有效抑制瘢痕的增生,使瘢痕变软,且副作用明显低于后者。此结论从临床上支持了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免疫改变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