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丹参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重量法测定醚浸出物和水浸出物,采用薄层扫描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丹参药材的质量有差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不大。结论:应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在适宜的种植区选用不同的丹参品种从而达到对丹参药材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考察国产丹参药材质量.方法 用HPLC测定了21批产地样品、9批市售样品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等7种指标成分含量,并考察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醚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分等药材常规理化实验项目.结果 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为水溶性成分的主体,丹参酮ⅡA为脂溶性成分的主体,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含量和常规实验项目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丹参药材间品质差异较大,且不同干燥法对丹参7种指标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结论 本研究为国产丹参药材综合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合理评价鲜丹参药材品质。方法采用LTQ-Orbitrap XL高分辨质谱仪测定全国7个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中5个丹酚酸类和12个丹参酮类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二乘法分析(PLS)。结果同一产地新鲜丹参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基本一致,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湖北产区丹参的丹酚酸类成分含量最高,四川和河南产区丹参的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成分含量最高;PCA和PLS分析显示,大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异性。结论不同产地新鲜丹参质量差异显著并具有较显著的产地特异性,以新鲜丹参药材作为品质评价材料,是现今基于干药材为品质评价原料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为更全面综合的评价丹参及其他中药材探索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药效组分含量测定,考察不同产地丹参的药效组分变化规律,探索各产地药材的品质特征。[方法]采用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2201)项下热浸法(稀乙醇为溶剂)测定丹参总浸出物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含量。[结果]各产地丹参总浸出物含量均大于50.0%;山东临沂、河南方城、四川中江丹参各药效组分含量总体水平较高;河南、河北、山西、四川部分样品中丹参酮ⅡA类含量低于0.25%,存在不合格药材;天津栽培丹参各指标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具有一定质量优势。[结论]不同产地丹参药效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丹参酮ⅡA类含量差异尤为明显,为药材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山东临沂、陕西商洛、四川中江、河南方城作为丹参道地产区是合理的;非道地产区引种栽培后的药材质量存在不合格问题,因此,丹参非道地产区的广泛引种应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三大产区8个产地肉苁蓉药材中浸出物及6种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考察不同产地药材质量差异,揭示其品质特征及道地性内涵。方法:采用冷浸法、HPLC-UV、HPLC-ELSD、UV-VIS测定各组分含量。结果:基于药典指标成分,各产地药材含量符合规定标准;不同产地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道地产区内蒙古总体水平较高,浸出物、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苯乙醇总苷、可溶性多糖、半乳糖醇、甜菜碱含量分别为67.02%、1.48%、0.55%、2.91%、17.12%、7.19%、5.98%。结论:与其他产区相比,内蒙古所产肉苁蓉药效物质丰富,体现了"油亮、体重、肥厚、质柔润、味甘"的道地性品质特征;可溶性多糖是本品道地性品质主要物质基础,各产地甜菜碱含量均在3.6%以上,建议将可溶性多糖作为药典指标成分之一,甜菜碱作为区别于管花肉苁蓉的特征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7个产区13个产地及样地的黄芩药材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系统考察,确定不同产地黄芩质量整体特征,为其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醇溶性浸出法测定浸出物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药典)限量指标成分黄芩苷和浸出物,各产地黄芩样品均高于药典限量标准;山东临沂、内蒙古赤峰两地栽培品含量总体水平最高,但各产地野生品均较低;汉黄芩苷于2.28%~3.74%,仍以临沂栽培品含量最高,其他产地野生品均较低;黄芩素于0.3%~1.0%,山西栽培品总体水平较高。[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主产区黄芩药材整体质量较优,不存在不合格药材;山东临沂栽培黄芩各药效成分累积量最为丰富,其次为山西运城、闻喜、夏县产地,说明当前市场把山西作为优质产区具有一定合理性,也为黄芩栽培区域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丰宁、承德、赤峰野生品居于后3位,各产地野生品药效成分累积量均远低于栽培品,此现象应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当归不同产地加工品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当归不同产地加工品全当归和当归头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药典法、苯酚-浓硫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溶性、醇溶性浸出物、多糖、阿魏酸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加工品全当归和当归头的各类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应该分别制定当归头和全当归药材的质量标准以控制当归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山东不同产地全蝎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蝎常规检测项,测定山东不同产地全蝎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山东不同产地全蝎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以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灰色关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运用该方法评价山东不同产地全蝎药材的质量存在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以为山东不同产地全蝎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黄芩药材中黄芩多糖、浸出物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黄芩的糖类成分、浸出物等进行含量测定,为科学制定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黄芩糖类成分的含量;采用《中国药典》方法对黄芩的浸出物、灰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测得黄芩药材中总糖为(16.30±0.27)%~(55.14±2.41)%,水溶性浸出物为(32.42±0.60)%~(58.14±2.28)%,醇溶性浸出物为(40.54±0.59)%~(59.72±0.33)%,总灰分为(3.83±0.02)%~(9.12±0.12)%。结论:黄芩多糖、浸出物含量可作为控制黄芩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所含化学成分的角度来比较云南省内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质量的异同。方法:通过测定热水浸出物,总黄酮含量,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紫外光谱来比较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的异同。结果:灯盏细辛药材热水浸出物在24.7%~38.0%之间,总黄酮含量在3.22%~8.23%之间,各样品紫外光谱基本一致。结论: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的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