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往,日本对溃疡病的外科治疗,几乎都是以胃大部切除术作为唯一的手术方法。但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认识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不同,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中的表现也不完全一致,因而用单一的手术方法不适于各种病因、病情的治疗需要。所以近10余年来,特别自开展迷走神经切断术以来,一些大医疗单位开始根据胃酸、溃疡部并相应考虑有无胃扩张或其他病变、周身情况、年龄以及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安全性等,选出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少数单位也将血浆胃泌素作为选择手术方法的参考之一。关于胃酸,应注意增高程度、头相或胃相那方占优势和不同手术方法的降酸效果。但除  相似文献   

2.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是由精神因素及各种物理化学刺激,使防御因子减弱,攻击因子增强,H~ 逆扩散所致,为此,治疗上寻找能增强防御因子,抑制攻击因子,防止H~ 逆扩散的药物。一、甲腈咪胍(Cimetidine) 因组织胺能促进胃液分泌,它存在于胃粘膜细胞H_2受体(H_2—R),对此,设想存在着能作用于H_2—R,与组织胺互相竞争,而达到抑制胃液分泌的药物,其构造与组织胺类似。1975年英国Brimblecombe合成甲腈咪胍。它具有强力抗胃液分泌作用,副作用又小,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的治愈,就其本质来说是自然治愈。从胃病团体检诊时发现的几乎没有自觉症状的溃疡治愈瘢痕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重点,与其说是一般溃疡的一次治愈,不如说是顽固性溃疡的治疗及其复发、再燃的预防。此外,最近典型的顽固性溃疡——胼胝性溃疡,合并胃角变形的顽固性线状溃疡的发病率已经降低,这与一些有效的抗溃疡剂的不断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有关。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     
一、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疗法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精神、身体休息;饮食疗法;限制、禁止对胃有不良刺激的嗜好及药物疗法等四项措施。这里主要谈谈内科治疗。(一)精神与身体的安静(住院) 住院治疗比门诊治疗容易治愈。这是因为有规律的饮食与避免不良嗜好的刺激,但更重要的是解除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各种压力,使之得到了充分休息。(二)饮食疗法软食常作为溃疡食。但有些报道指出,普通饮食的病人容易治愈。并且牛奶疗法也没有引起合并出血,目前认为除急性期外不必严格限制饮食。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 ,通常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以及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胃肠道部位 ,俗称 :“溃疡病”。本病是全球的多发病 ,确切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量人口的统计 ,但在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相差悬殊 ,症状也轻重不一。我国是溃疡病的高发地区 ,临床资料表明 ,本病对劳动力资源已构成严重危害。溃疡的病因多年的理念是“无酸就无溃疡” ,一直认为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密切相关性。自1 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在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 [1] 而轰动全世…  相似文献   

6.
以前认为小儿消化性溃疡(以下简称小儿溃疡)少见,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改变致使小儿精神紧张增加,内镜在诊断上的应用以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提高,病例数有增加趋势。小儿溃疡的经过及症状等与成人不同之处很多,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一概述。一、分类与发病率小儿溃疡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原因不明,继发性的原因有感染、中枢神经疾病、重度灼伤、分娩外伤、休克、精神紧张以及使用类固醇药物等。有关小儿发病率的报道甚少。Sultz 等报告1947~1949年三年间发病率为0.5/10万,而1956~1958年  相似文献   

7.
一、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状况作者于1962年以经常腹痛的学龄儿童70人为对象,进行了小儿胃内镜普查。发现7、8、9岁男孩有胃溃疡发生,这才开始注意小儿溃疡病。以后又致力于开发小儿用胃,十二指肠纤维内镜,1967年完成以后,对腹痛、出血(呕血、便血)以及呈贫血症状的小儿积极进行了内镜检查,指出小儿溃疡并非罕见,而且近年明显增加。但一般认为小儿内镜检查实在不易。近十几年来,人们注意到应激与溃疡发生关系密切,加之成人用纤维内镜管径越来越细,不少医生对小儿也积极施行了内镜检查。结果小儿溃疡决非罕见的认识急剧高涨起来。确诊小儿溃疡必须与急性胃粘膜病变相鉴别,因此积极进行内镜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消化性溃疡平衡学说的深入研究,抑制酸和胃蛋白酶等攻击因子,增强粘膜血流、粘液分泌等防御因子已成为今日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目前,从理论上和临床上均证实防御因子增强剂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如下。一、胃粘膜防御因子所谓防御因子是指对粘膜的攻击因子(酸、胃蛋白酶)具有相对抵抗力的因子。各种防御因子如下。1.粘膜屏障:粘液屏障是指粘液细胞分泌的糖蛋白、粘蛋白形成高分子凝胶层履盖在牯膜表面,对机械或化学刺激起润滑保护作用,并且有抗胃蛋白酶和抑制氢离子反弥散的作用。粘膜屏障主要由粘液层、粘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粘膜血管和血流等组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与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溃疡是感染性疾病还是应激病首先结论是 ,这个问题无定论。溃疡与其说是应激病还不如说是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 ,消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预防复发的证据颇多。但是 40岁以上的人这种菌的感染率为 70 %~ 80 % ,但其中 ,溃疡发病人数仅占百分之几。那么与应激的关系又如何 ,迄今为止的多数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明确了溃疡的发病、复发与应激之间的关系 ,结果证实与应激相关的有 3 0 %~ 65%。但是遭受应激的人是否都得溃疡 ?答案是否定的。生化模型中原因是单一的。即使遭受同样的刺激 ,选择哪个脏器发病是个人素质 (脆弱部位 )和应…  相似文献   

10.
11.
12.
自1991年4月,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om-eprazolel)在日本临床应用以来,已成为当今消化性溃疡的热门话题。许多临床医生已经用PPI 治疗消化性溃疡,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由于PPI 间世,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期限,与H:受体阻断剂相比大致减少一半。但是,这种强力的抗溃疡药物也不是o 没有何题,其一是ECL 细胞(entero chromaffin-like cell)增生并进而有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另一重要问题是,应用PPI 这样强力的酸分泌抑制剂对溃疡有再发的影响,即高效的促进愈合作用可能会增加溃疡的再发。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的最新研究进展大原秀一等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攻击因子,除已知的胃酸而外,现已积累不少自由基和幽门螺杆菌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关防御因子方面,除已知的粘液及血液外,应激蛋白、一氧化氮和各种生长因子的研究亦颇盛行。治疗上,早期治疗应用组胺H2受体拮抗药...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系损害因素与防卫因素平衡失调所致,但并有慢性肝病与无肝病的消化性溃疡,包括病因在内两者是否有不同,目前尚无定论。甲氰咪胍对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疗效,该药对肝血流量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对并有肝病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情况却了解甚少。为此,作者随机选取21例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胃、十二指肠溃疡(以下简称肝病组)及25侧无肝病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例(以下简称无肝病组)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甲氰咪胍疗效。消化性溃疡均经胃镜确诊,不包括穿透性溃疡及吻合口溃疡病例。慢性肝炎经病理确诊,部分肝硬化病例经腹腔镜或肝脏影像确诊。两组病人每日以甲氰咪胍800mg 分4次口服,4周后行胃镜复查,按崎田胃镜分期评定疗效,并对甲氰脒胍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GOT、γ—GTP 及 BUN 进行对比。治疗中测定血中胃泌素值。两组病例均以男性为多(肝病组14例,无肝病组18例)。肝病组平均年龄比无肝病组高8岁,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病组慢性肝炎6例,肝硬化15例,其中食道静脉曲张12例。HBs 抗原阳性4例,HBs 抗体阳性5  相似文献   

15.
1.消化性溃疡(PUD)的流行病学分析经年龄修正的死亡率调查表明,在过去的三十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死亡率,在男性、女性均有所下降。男性由22.9/10万降至2.0/10万;女性由8/10万降至1.0/10万。同样十二指溃疡的死亡率,男、女分别由1.9/10万降至0.5/10万和由0.7/10万降至0.2/10万。可以看出,男女性胃溃疡的死亡率总是高于十二指肠溃疡,且都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然而,死亡率不总是代表疾病的实际情况,因为调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由于H_2受体拮抗剂的出现,沿用至今的多种抗溃疡的药物疗法将有很大的变革,有的认为既往的制酸剂、抗胆碱剂将归于无用。此外,关于概念性抽象理解的防御因子也随着粘膜防御机制研究的深入,具体地对每个因子都有了定义,并倡导强化防御因子的治疗原则,致使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疗法面临一个转折点,下面将述及如何理解新药使用上的一些问题,井提出今后的若干展望。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是胃或十二指肠局部有器质性病变的应激反应性疾病。在其发生和复发上,与心理、社会因素(所谓应激反应)或性格因素显著相关的病例较多。由此可以认为本病是身心病的代表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是在胃粘膜攻击因素的盐酸、胃蛋白酶等与防御因素的粘液、胃壁血容量、前列腺素等细胞防御机理(细胞保护)之间的平衡崩溃时发生的,即“溃疡由脑造成”,应激反应被认为是这两者之间平衡崩溃的原因。一、身心医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胃溃疡患者为中心,综合观察了奥美拉唑改善病情情况。每日早饭后服1次20mg,双盲对照组服法莫替丁每日40mg,分早饭后和晚睡前二次服用,共用8周。在服奥美拉唑组151例中,显著改善占84.1%,中等度改善15.2%,轻度改善0.7%,法莫替丁组146倒中显著改善74.7%,中等度改善22.6%,轻度改善0.7%,恶化2.1%。奥美拉唑治疗组“中等度改善”以上为99.3%,对照组为97.3%,无组间差异,但以奥美拉唑改善度分布为优(P<0.05)。根据内镜  相似文献   

19.
北里大学内科教研室研制出的一种用于测定消化性溃疡面积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圆板法内窥镜面积测定法”受到重视。据说使用该法测定溃疡面积误差率仅3%。除消化性溃疡外,还可用于息肉与癌的面积测定。这个面积测定法的要点:预先准备好在内窥镜下以2.5mm的距离拍摄每边2.5mm的方格纸胶片。面积测定法的操作过程是,①用钳子将直径5mm的橡胶圆板置于溃疡等的中心部,在内窥镜下拍摄;②装胶片使之与预先准备好的方格纸摄影胶片吻合;③然后挑选圆板外缘与方格纸的4格相一致的方格纸胶片  相似文献   

20.
1.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知识,最近十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年来曾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并作为同一疾病进行治疗。实际上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并不完全是一种疾病,其治疗方法也是有差异的。见表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