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早期预防性切开减张、负压引流等方法治疗手腕部高压电击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的15例手腕部电击伤患者,年龄为16~60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神经、血管、骨骼损伤或外露,对15例伴有严重皮肤缺损的高压电击伤创面进行适当清创,早期切开减张,一期采用自制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结合高渗糖,控制感染,伤后10~28 d,二期行刃厚皮游离移植修复创面。评价指标:多普勒超声检查桡动脉、尺动脉血流;感觉评价;腕关节功能评价。 结果11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行刃厚皮游离移植修复创面。4例患者刃厚皮游离移植后部分成活,经7~14 d换药后创面修复。15例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桡动脉、尺动脉血流通畅,与健侧无明显差异;根据感觉评价标准,5例患者手部感觉评定为S3~S3+,10例患者为S3+~S4;根据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本组7例患者手部功能评价为良,8例患者为优。 结论手腕部高压电击伤创面早期预防性切开减张,结合自制负压封闭式引流,通过自体刃厚皮游离移植治疗后能够较好地修复创面,提高手腕部功能。  相似文献   

2.
建立实验性大鼠单侧局部脑梗塞模型的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实验性大鼠单侧局部脑梗塞模型的新方法河北省医学科学院(石家庄050021)周锡英马宁张北奇张硕立于占久为探讨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在原有的脑卒中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复制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其脑损伤的部分特征,用该模型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简便、成功率高、远期肾静脉血栓发生率低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SD大鼠为供受体.切除受体左肾,采用自行设计的供体腹腔动脉、硬膜外导管内撑法重建动脉血供.供体后腔静脉与受体近后腔静脉处肾静脉端端吻合.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42±3)min;受体手术时间为(90±10)min.供体器官热缺血时间为≤2 s,冷缺血时间≤100 min.53例次手术中,成功48例,手术成功率为90.6%(48/53).无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后的大鼠肾移植模型,保留了原术式操作简单、对手术器械和术者的显微外科技能要求低、成功率高等优点、又降低了肾静脉血栓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慢性排斥反应的动物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吗啡吸入成瘾大鼠模型,从而减少进行功能影像学检测时的干扰因素,更好地了解成瘾强化环路。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吸入对照组、吸入成瘾组以及注射成瘾组,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建立吸入成瘾模型,将该模型与吸入对照组、注射成瘾组进行戒断反应对比,并将吸入组各组大鼠尿液、血液样本进行吗啡检测。结果吸入成瘾组各戒断反应与吸入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入成瘾组与注射成瘾组戒断反应比较无明显显著性差异;尿检及血液吗啡胶体金法检测,吸入成瘾组吗啡定性阳性。结论通过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建立吗啡吸入成瘾大鼠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大鼠的术后肠梗阻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模型组35只。对照组正常进食水,模型组大鼠剖腹后,取出全小肠,用盐水棉球自下而上反复多次擦拭肠管,持续时间约10min之后将全部肠管还纳入腹,关腹。手术24h后伊文氏蓝染色剂推进法检测肠道传输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死亡6只,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肠道传输速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此种方法能够成功建立术后肠梗阻大鼠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建模时间较短,可应用于较多临床及基础实验中。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方法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性肺鳞癌研究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动物模型。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动物肺癌模型对深入研究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建立了多种肺癌模型。田鸿生等建立的肺癌模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模型具有诱癌局限于右肺下叶及心后叶,只诱发肺鳞癌,无肺外癌的发生,诱癌时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 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 mL 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 15 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 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9.
背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并且显著提高了老鼠肝移植后的存活率。 目的:在“二袖套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文献,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75对SD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 结果与结论:受体大鼠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50例正式实验移植后1 d存活率94%,1周存活率为90%。供肝热缺血时间均接近0,供体手术时间(34.44±3.25) min,受体手术时间(49.07±4.93) min,无肝期(17.26±2.51) 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约为20 min。说明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获得稳定的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物行为学变化及受压节段脊髓病理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压迫后渐次出现肌力减退、行动瘫痪;TTC结果显示,在各时段可见脊髓缺血范围与压迫时间及压迫强度相关;压迫后,脊髓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白质疏网状改变及退行性变,以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结论:(1)用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缺血性损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2)脊髓压迫程度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调节;(3)本实验为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试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处置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和方法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上观察了缺血预处置(preconditioning,PC)的影响。结果:发现PC可以明显减轻IR引起的血压降低,血浆乳酸脱氢酶、组织蛋白酶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并抑制骨骼肌组织水肿及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钙超载的发生。同时还观察到,PC对IR时肢体微血管通透性升高、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均有抑制作用。结论:PC对大鼠IR肢体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理之一与其对血管床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levosimendan on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peritonitis and abdominal hypertension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epsis in rats were investigated. Twenty-four adult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1) sham, (2) subjected to 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peritonitis induced lung injury using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then treated by dobutamine, (3) subjected to 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peritonitis induced lung injury using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then treated by levosimendan, and (4) controls subjected to 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peritonitis induced lung injury using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with no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and levosimendan groups,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resulted in moderate IL-1β immunolabelling in lung tissue; marked IL-1β immunolabelling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dobutamine group. TNF-α immunolabelling was negative in both the sham and levosimendan groups, but moderate and weak immunore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dobutamine and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almost no TUNEL positive cells in the sham, but they were prominent in the control. TUNEL positive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levosimendan treated lungs when compared to control and dobutamine groups. Immunoreactivity of eNOS was stronger in the dobutamine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levosimendan group. In addition, iNOS immunoreactivity was strongly dete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is immunoreactivity was less in the levosimendan group than the dobutamine group. In this experimental sepsis model, treatment with levosimendan had a marked effect on attenuating or decreasing ap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lu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被动运动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被动运动促进功能恢复和延缓肌萎缩的作用。 方法 将3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对照组(未行运动),被动运动组(损伤1周后开始被动运动,共4 周)。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SCI模型。术后1 d和1、2、3、4 周通过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术后5周,采用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大鼠后肢腓肠肌的横断面积、直径和形态变化。测量腓肠肌湿重、体重和肌湿重/体重,评价肌萎缩情况;采用Western blots检测腓肠肌中BDNF的表达变化。 结果 被动运动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5周后,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的脊髓组织失去正常形态,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区大量空洞形成,而被动运动组的变化较对照组轻。对照组腓肠肌湿重、肌湿重/体重、横断面积和直径下降,被动运动组改善上述肌萎缩情况(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BDNF表达量增加(P<0.05),其中被动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被动运动可能是通过增加SCI后BDNF表达促进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改善失神经性肌萎缩。  相似文献   

14.
氨基胍等对严重烧伤大鼠一氧化氮表达及烧伤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与严重烧伤大鼠体内NO产量、NOS表达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的关系。方法:复制大鼠重症烧伤模型,检测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和选择性诱生型NOS(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后大鼠血液中NO代谢产物(NO2-/NO3-)以及肺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神经型NOS(nNOS)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各组大鼠的MAP。结果:烧伤后大鼠血液中NO2-/NO3-含量显著增高,L-NAME和AG都能抑制NO2-/NO3-的升高,P<0.01;烧伤后nNOS的mRNA表达在肺和十二指肠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G和L-NAME使nNOS表达增加,L-NAME作用更为显著,P<0.01;烧伤后大鼠MAP略有上升,然后进行性下降,L-NAME组大鼠MAP显著升高,但于3h后急剧下降,AG组大鼠MAP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构型NOS(cNOS)与iNOS在烧伤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明显不同,iNOS活性过度增高与烧伤休克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helped to improve functional ability in spinal cord injury survivo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evidence for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on functional tasks involving the upper limb in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The authors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from September 2009 to September 2014 in relevant databas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keywords covering spinal cord injury and FES. Studies were selected using pre-determined criteria. The search yielded 144 studies. Only five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ll five reported improvements immediately and at follow-up in functional ability as a result of FES or FES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re is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that FES may reduce disability due to upper limb-related activity limitations in tetraplegic spinal cord injury. Further work need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FES in more detail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肺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及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组织内NOS分布及活性的变化。方法:用止血带复制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β-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及分光光度法,观察对照组大鼠肺内NOS的分布及LIR组肺内NOS分布及活性的变化。结果:组织学上显示,对照组大鼠呼吸道包括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的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NOS表达均阳性,肺泡上皮细胞NOS表达阴性;LIR组上述肺组织阳性部位NOS表达增强,且出现血管平滑肌细胞、肺泡上皮细胞NOS表达阳性;生化测定结果显示,LIR组与对照组比较,NOS活性增强,NO2-/NO3-水平增多。结论:一氧化氮不仅参与肺的生理过程,而且在LIR后急性肺损伤(ALI)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国内广泛采用大鼠肢体缺血模型对肢体缺血的病理过程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但在模型的构建及评估上存在一定争议,故急需一种可靠、经济、制作方便的疾病模型。目的:探索不同方式制备的SD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患肢缺血的程度、持续时间和变化规律,寻找肢体缺血程度适中、稳定,维持时间较长的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随机将72只SD大鼠等分为4组:A组大鼠给予假手术,分离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和髂腰动脉、右股浅动脉、腘动脉、隐动脉;B组大鼠切断右股浅动脉、腘动脉、隐动脉,切除右股浅动脉,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C组大鼠结扎腹主动脉、两侧腹壁阴部动脉,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D组大鼠结扎腹主动脉、髂腰动脉和腰动脉,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4,6周,以不同方法建立后肢急性缺血模型的B、C、D组大鼠右后肢肌力弱于A组;4周D组肌力弱于B、C组;6周B、D组肌力仍有弱于C组的趋势。造模后2,4,6周,B、C、D组右后肢静脉血氧分压均低于A组;造模后2,4周,D组低于B、C组;造模后6周D组仍低于C组。造模后2、4周,3个造模组右后肢肌组织部分肌细胞崩解,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增多,炎细胞浸润,且D组病理变化最重。造模后6周,3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轻,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提示结扎大鼠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髂腰动脉和腰动脉的后肢缺血模型,缺血程度适中,缺血状态稳定,维持时间较长,制作方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肢体远端缺血再灌注(IR)所诱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28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出大鼠双侧股动静脉,不夹闭,暴露5 h后取材;七氟烷预处理+假手术组(S-S组):大鼠吸入2.5%七氟烷30 min后,同Sham组操作;肢体远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建立大鼠下肢IR模型,分离出大鼠双侧股静脉和股动脉,夹闭双侧股动脉3 h,恢复血供再灌注2 h后取材;S-IR组:先进行七氟烷预处理,方法同S-S组,七氟烷预处理后操作同IR组。实验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左心室血液和双侧肺组织,观察以下项目:(1)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的湿重与干重的比值(W/D)、总肺含水量(TLW);(2)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3)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脂质氧化(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4)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磷酸化p38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各组大鼠肺组织W/D、TLW水平比较:IR组、S-IR组均高于Sham组、S-S组,S-IR组均低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75、133.21,P值均<0.001)。(2)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Sham组肺泡形态结构正常,肺泡内无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无液体积聚;S-S组肺泡结构大致正常,肺泡壁无明显增厚,肺泡间隔亦未发现炎性细胞浸润,提示无明显损伤;IR组肺泡形态结构破坏严重,广泛的肺泡间隔增厚,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的炎性细胞;与IR组相比,S-IR组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程度有明显减轻。(3)肺组织和血清中:IL-1β、IL-6、TNF-α、MDA含量比较,IR组、S-IR组均高于Sham组、S-S组,S-IR组均低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OD含量比较,IR组、S-IR组均低于Sham组、S-S组,S-IR组均高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S组与Sham组间IL-1β、IL-6、TNF-α、MDA及SOD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肺组织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IR组、S-IR组均高于Sham组、S-S组,S-IR组均低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AMPK、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IR组、S-IR组均低于Sham组、S-S组,S-IR组均高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S组与Sham组肺组织p-p38、p-AMPK、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肢体远端IR所诱发的肺损伤,七氟烷预处理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AMPK、SIRT1蛋白表达及抑制p-p38蛋白表达,进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理想的开放爆炸环境下烧冲复合伤动物模型。方法以Wistar雌性清洁级成年大鼠46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90只大鼠设为预实验组,其余370只大鼠随机选取360只大鼠设为实验组,剩余10只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预实验组90只大鼠随机分为预单纯烧伤组(n=30),预烧冲复合伤组(n=30),预烧冲复合伤组(n=30);预单纯烧伤组采用凝固汽油涂抹背部点燃25 s造成深Ⅱ度烧伤,烧伤面积分别为10%总体表面积(TBSA)(轻度,n=10)、25%TBSA(中度,n=10)、40%TBSA(重度,n=10);预单纯冲击伤组采用柱形黑索金炸药在不同距离(70、50、30 cm)造成轻度、中度、重度冲击伤(每组n=10);按照预单纯烧伤组及预单纯冲击伤组动物死亡率及器官功能障碍等,确定轻度、中度、重度的预烧冲复合伤模型:预轻度烧冲复合伤(轻度烧伤+轻度冲击伤),预中度烧冲复合伤(中度烧伤+中度冲击伤),预重度烧冲复合伤(重度烧伤+重度冲击伤);观察伤后24 h大鼠宏观变化及死亡率。实验组370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烧伤组(n=120,其中轻、中、重3组,每组n=40),单纯冲击伤组(n=120,其中轻、中、重3组,每组n=40),烧冲复合伤组(n=120,其中轻、中、重3组,每组n=40),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的建立同预实验,伤后6 h、1 d、2 d、3 d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实验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GPT)、血肌酐(Scr),并同时观察实验组大鼠死亡率及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预轻、中、重度冲击伤组大鼠伤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10%、30%、100%;预轻、中、重度烧伤组大鼠伤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10%、20%、40%;预轻、中、重度烧冲复合伤组大鼠伤后24 h死亡率分别为20%、30%、100%;预冲击伤组:预重度冲击伤组大鼠  相似文献   

20.
单侧胸部撞击致对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单侧胸部撞击致对侧肺损伤动物模型,为胸部撞击肺损伤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以600 kPa驱动压力行右侧胸部准静态正面撞击,形成对侧肺损伤。结果右肺损伤与胸壁伤情、双肺损伤程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随着肋骨骨折数目的增加,右肺损伤明显加重,两者为正相关,P﹤0.01。随着右肺伤情的加重,左肺损伤也明显加重,两者呈较好的相关关系,P﹤0.05,而左肺损伤与胸壁伤情间无明显的相关,P﹥0.05。结论所建立的家兔单侧胸部撞击致对侧肺损伤动物模型操作简便,致伤撞击参数可控,且具有重复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对侧肺损伤,病变典型,可作为研究胸部创伤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