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烃源岩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剖析了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3套主要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探讨了其沉积环境和成熟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C21+C22)/(C28+C29)、Ts/Tm、C31藿烷S/R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比,以腐泥型、腐殖腐泥型海相有机质输入为主,呈成熟烃源岩特征;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以相对较低的Pr/Ph和C19/C23三环萜烷比区别于其他2套烃源岩,沉积于较强的海相还原环境,呈腐殖腐泥型、腐泥型有机质输入和低熟-成熟烃源岩特征;中侏罗统夏里组烃源岩沉积于低盐度海陆过渡环境,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和腐泥腐殖型为主,显示低成熟烃源岩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武威盆地北部坳陷武地1井为基础,通过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的综合研究,系统评价了武威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研究认为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石炭系太原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是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次之,生物标志化合物中正构烷烃峰型完整,主峰碳数多为17,姥植比及伽马蜡烷参数均表明其生物来源于微咸水的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孕甾烷系列含量低而规则生物构型甾烷含量高,规则生物构型甾烷C27、C28和C29呈不对称“V”型,C29相对含量高于C27,生物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低等水生生物也有贡献;三环萜烷和C30重排藿烷含量低,C30藿烷及C29Ts含量高,Ts含量小于Tm,整体上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决定了石炭系烃源岩以生成天然气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武威盆地石炭系勘探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背斜众多,油气分布广泛,油气性质多样。该地区存在5套有效烃源岩,油-源关系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原油来源存在很大争议。系统采集了南缘地区5套烃源岩及不同构造原油样品,对烃源岩抽提物与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缘地区4种典型类型原油分别来源于不同时代的烃源岩:1第1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烷,甾烷以C28、C29规则甾烷为主,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2第2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Pr/Ph比值高,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为主,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很低,来源于侏罗纪煤系烃源岩;3第3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大幅下降,Pr/Ph比值小于1.0,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异胆甾烷、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伽马蜡烷含量高,来源于白垩系清水河组烃源岩;4第4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下降幅度大,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且以ααα-20R为主,甲藻甾烷尤为丰富,来源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目前在南缘地区尚未发现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  相似文献   

4.
对27件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及油源对比表明,寒武系烃源岩具有低姥植比、C21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比值大于1、升藿烷含量低甚至不含、伽马蜡烷含量高、C28规则甾烷相对含量高、C27三芳甾烷相对含量高、三芳甲藻甾烷含量高及同位素偏重等特征。寒武系烃源岩与典型寒武系、奥陶系原油油岩对比分析表明,寒武系烃源岩与T904和TD2等典型寒武系原油具有良好的亲缘性,而与台盆区大量发现的奥陶系油藏原油并无相关性,从而否定了寒武系烃源岩作为台盆区海相原油主力烃源岩的可能性。此外,塔西北地区柯坪隆起肖尔布拉克、东二沟及苏盖特布拉克等剖面烃源岩样品在生源构成上与台盆区其余寒武系烃源岩有一定差异,其母源有机质可能与奥陶系原油母源有机质具有部分相同的菌藻类构成。  相似文献   

5.
重点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与二叠系主力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与对比。该盆地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都相对较高,成熟度以西北缘与南缘较高,准东较低,各项参数均达到了烃源岩要求。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具有Pr/Ph值较高,伽马蜡烷含量低,C29甾烷含量较高,而C28甾烷含量较低的特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反映出石炭系烃源岩,形成环境为淡水湖湘,主要为Ⅲ型有机质。二叠系烃源岩Pr/Ph值整体较低,伽马蜡烷指数相对较高,且含有一定量的β-胡萝卜烷,C28甾烷明显高于石炭系烃源岩,沉积环境主要为半咸水—咸水盐湖相,有机质类型为Ⅰ型、Ⅱ型。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其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较重,但单体烃碳同位素差别较大,母质来源和成熟度都影响着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二叠系烃源岩干酪根分布特征表明主要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Ⅱ型和Ⅰ型,其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与干酪根碳同位素分布有较好的相关性,Ⅲ型有机质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较重,而Ⅱ型和Ⅰ型有机质单体烃同位素组成较轻;南缘二叠系烃源岩有明显的甲烷菌母质输入现象,干酪根、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和一些藿类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都表现为较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GC-MS技术对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及热演化程度,对比了其与古近系烃源岩的差异。研究表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正构烷烃主峰碳数低、奇偶优势不明显,类异构烷烃呈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植烷均势;萜烷类化合物以藿烷为主、三环萜烷含量较低、四环萜烷相对较多,升藿烷系列分布正常,γ-蜡烷含量较低;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呈不对称的"V"型分布,重排甾烷含量低,4α-甲基甾烷含量较高;芳烃中菲和三芴系列占优势,缺少联苯等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物,萘系列丰富及1,2,5-三甲基萘、1,2,5,6-四甲基萘丰度低,三芴中硫芴丰度高、氧芴低,芳香甾烷以三芳甾烷为主,缺失单芳甾烷。上述特征指示,下古生界烃源岩形成于还原性浅海环境,源于菌藻类和浮游类低等生物,演化阶段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对比优选出了可以区分下古生界与古近系烃源岩的4个饱和烃和5个芳烃生标参数,为该区下古生界油藏的油源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乌尔禾组和其他不同层系原油中普遍检测出三芳甾烷(TAS)和三芳甲藻甾烷系列。基于多口井的原油和14块代表性烃源岩样品的芳烃组分色谱-质谱资料,系统分析其TAS组成特征,并将其用于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AS分布特征可以有效区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和乌尔禾组烃源岩。风城组烃源岩中TAS具有C26?20S含量低、C27?20R含量高的分布特征,并且几乎不含有三芳甲藻甾烷;而乌尔禾组烃源岩中TAS具有相反的分布特征,即C26?20S相对丰度较高,C27?20R相对丰度较低,并且具有分布完整的三芳甲藻甾烷系列。玛湖凹陷不同层系原油TAS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C26?20S含量低,C27?20R含量高,三芳甲藻甾烷含量低或者未检测出,与风城组烃源岩分布特征相似。应用C26?20S/C28?20S TAS与C27?20R/C28?20R TAS比值和TAS三角图图版进行了原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系原油均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因此,三芳甾烷及三芳甲藻甾烷系列可以作为该区油源对比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新疆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组合,沉积岩中发育多层厚度不等的烃源岩。采用岩石热解与饱和烃GC—MS分析对哈尔加乌组烃源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存在Ⅲ型和Ⅰ型2种端源干酪根及两者按不同比例的混合类型,有机质热演化主体已达到成熟阶段|烃源岩中较高的Pr/Ph值(1.1~3.01)、低的伽马蜡烷指数(0.047~0.158)及三环二萜烷分布特征表明沉积水体具淡水弱氧化—弱还原性质,这些指标与低的C31R/C30藿烷(0.186~0.310)、低的C22/C21三环萜烷(0.164~0.260)和较高的C24/C23三环萜烷(0.472~0.684)均为湖相沉积环境提供了有机地球化学方面证据|正构烷烃ΣC21-/ΣC22+值(0.54~2.47)、规则甾烷分布规律(C29>C27>C28和C29>C28>C27)及甾烷/藿烷(0.06~0.20)等指标均显示有机母质输入既有陆生高等植物,同时也存在大量细菌与藻类等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9.
阿姆河盆地别什肯特坳陷及邻区中下侏罗统发育一套潜在烃源岩,此烃源岩也是一套潜在的含油气系统,但是目前研究仍然薄弱。为此,通过钻井岩心和岩屑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盆地模拟方法,研究了别什肯特坳陷及邻区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及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并明确了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泥岩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介于0.50%~3.53%(平均值为1.27%),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混合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介于0.7%~1.1%,为有效烃源岩;(2)泥岩段上部的浅海相泥质石灰岩段有机质丰度低,为非烃源岩;(3)泥岩烃源岩可溶有机物以低碳数正构烷烃为主,呈典型单峰,C27甾烷含量高于C29甾烷,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含量高,但是饱/芳比低,孕甾烷含量高,芳烃硫芴含量高,因此,有机质可能来自浅水的宏观底栖藻类,形成于潟湖环境。结论认为,别什肯特坳陷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在早白垩世晚期已成熟,以生气为主,生油为辅,现今仍处在生烃高峰阶段,与构造圈闭形成时期配置好,具备较大的成藏潜力;致密砂岩气是该套含油气系统的重要勘探...  相似文献   

10.
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虽沉积于海洋环境,但有机质生源输入复杂。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中不仅有代表低等水生生物输入的腐泥组分,而且有较多指示陆生高等植物成因的镜质组、惰质组或壳质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也呈现出有机质生源输入二元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饱和烃正构烷烃的分布面貌以双峰态为主,部分呈单峰态。C27-C29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以不对称的"V"字型为主,部分呈"L"型或反"L"型分布;除指示水生生物输入的C23三环萜烷外,代表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奥利烷、四环萜烷和其他低分子量的三环萜烷均有分布。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生源组成复杂,这一特殊现象是大陆边缘盆地海洋和大陆两种地质营力、低等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双重生源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生源构成可将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即以藻类生源输入为主的内源型、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陆源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生源型,并进一步揭示海相烃源岩的成因类型与干酪根类型之间可以通过显微组分组成、有机元素组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下扬子地区的 3 套区域性烃源岩(下寒武统、中二叠统以及上二叠统)均发育灰黑色层状硅岩,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认识该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下扬子无为-南陵地区 4 条典型地质剖面(下寒武统青阳青坑剖面、二叠系巢湖平顶山剖面、巢湖马家山剖面以及泾县昌桥剖面)的硅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下寒武统硅岩为纯硅质岩;二叠系硅岩部分样品含少量泥质成分;下寒武统黄柏岭组、中二叠统孤峰组以及上二叠统大隆组硅岩均存在 Ce 负异常,而这 3 个层段的 Eu 异常明显不同。 根据研究区古生界硅岩的 MnO/TiO2 值、Fe2O3/TiO2Al2O3/(Al2O3+Fe2O3)关系以及稀土元素特征,综合判断上二叠统大隆组硅岩沉积背景为大陆边缘浅海,而下寒武统和孤峰组层状硅岩沉积于海盆中,其沉积环境与大隆组硅岩相比,更远离陆源影响。根据研究区 3 个层段的硅岩 Al/(Al+Fe+Mn)值、Al-Fe-Mn 三角散点图以及稀土元素特征,判断研究区下寒武统硅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硅岩,上二叠统硅岩为典型生物成因硅岩,中二叠统孤峰组硅岩为生物和热水混合成因硅岩。  相似文献   

12.
川西北地区为近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时至今日对该区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仍缺乏全面的研究.选取8条露头剖面对川西北地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上震旦统灯三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泥盆统、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和大隆组8套海相烃源岩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  相似文献   

13.
基于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原油和天然气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顺北地区奥陶系中下统油气来源。通过饱和烃色谱及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全油及族组分碳同位素检测,发现原油样品中C23三环萜烷占优势,伽马蜡烷含量低,C27-C28-C29ααα20R规则甾烷表现为不规则的"V"字形分布,规则甾烷相对重排甾烷含量高,原油碳同位素偏轻,与柯坪露头及孔探1井等下寒武统烃源岩有很好的亲缘性;天然气δ13C1值为-50.7‰^-44.7‰,天然气δ13C2值为-36.1‰^-33.1‰,干燥系数为0.520~0.883,为原油伴生气,油气同源,判断顺北油田油气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通过已钻井岩相、沉积相和全盆地地震相资料,预测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厚度在30 m左右,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具有长期生烃、多期供烃的特点,能提供充足的油气资源,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最主要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寒武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深1井是中国及亚洲陆上最深的探井。在埋深8400m左右、温度160℃、压力80MPa环境下的上寒武统白云岩溶洞储集体中发现了褐黄色的液态烃。研究表明,井深6800~7358m的下奥陶统—上寒武统气样的烃类气体含量为97%,干燥系数为0.97,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7.9‰,对应的气源岩Ro为1.65%~1.91%,属于典型高演化油型干气,天然气轻烃指纹分析表明与塔河天然气具有相似的母质来源;塔深1井(8406.4~8407.37m)液态烃的正构烷烃齐全,OEP为1.029,C21-/C21+为0.49~1.46,Pr/Ph为0.762~0.991,具有植烷优势,反映了还原—强还原环境的海相腐泥型烃源岩;从表征原油成熟度变化的Pr/nC17,Pr/nC18及芳烃甲基菲指数等分析,与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较大区别,与来自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塔东2井、T904井原油相似,其族组分碳同位素δ13C分布于-29.13‰~-25.84‰,具C27>C28<29甾烷特征,初步认为其来自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而高地层压力可能是其保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对开鲁盆地钱家店地区下白垩统姚家组砂岩中吸附烃和包裹体烃类进行色谱—质谱测试,分析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讨论其可能的来源。吸附烃和包裹体烃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29ααα甾烷20S/(S+R)、C31αβ藿烷22S/(S+R)比值基本达到平衡值,显示含矿砂岩中的烃类已接近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物质来源及沉积环境参数,ααα20R甾烷百分含量C27>C2829,C25/C26三环萜烷、规则甾烷/17αC29-33藿烷比值显示相对低值,结合伽马蜡烷指数、C35升藿烷指数等参数,综合反映了其来源应为弱氧化—还原环境下的腐殖—腐泥型湖相有机质。这些特征与该凹陷侏罗系九佛堂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因而,油源可能来自九佛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并结合地质分析方法,提出了油源丰度指数的概念并以此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的烃源岩进行了评价.认为中新统、上白垩统—下第三系为较差—非烃源岩,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石炭系—下二叠统和寒武—奥陶系暗色碳酸盐岩为较好—好的烃源岩,古生界的泥质岩基本为非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九龙山气田产层主要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目前对二者气藏的气源还未定论。通过对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和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的详细分析,结合源岩和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开展气源对比,以明确天然气来源。九龙山气田存在浅层须家河组须三段泥页岩和深层的茅口组灰岩、下寒武统泥岩2套优质烃源岩,天然气总体为干气,珍珠冲组与须三段天然气组成特征相似,须二段天然气组成具有须家河组和深层气共同特征。珍珠冲组天然气δ13C2平均为-26.73‰,与周边文兴场和中坝气田须家河组煤系烃源相似,须二段天然气δ13C2值在-29.5‰~-30.49‰之间,介于浅层煤成气和深层油型气特征。珍珠冲组气层沥青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也与须三段烃源特征相似,具有高的三环萜烷值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C27/C29值分布在0.93~1.00之间,呈“V”字型特征;须二段气层C27/C29值介于须三段和茅口组、寒武系源岩之间,具有与茅口组相似的三环萜烷低值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低值特征。综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气源对比分析认为,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天然气主要由浅层须三段腐殖型烃源生烃贡献,须家河组须二段天然气由浅层须三段腐殖型和深层茅口组、下寒武统偏腐泥型烃源混合贡献。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典型海、陆相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GC/MS和GC/MS/MS分析,揭示了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区探井及露头剖面中发现的典型海、陆相原油(油苗)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烃源岩分析资料探讨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普光构造带的新清溪1井和元坝构造带的元坝9井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原油饱和烃呈姥鲛烷优势(Pr/Ph>1.5);三环萜烷很少,ETR值低于1.2;芳烃中芴系列含量高;经与相关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确认两者油源均来自本层位湖相烃源岩。但这两井原油的重排藿烷类化合物丰度相差悬殊,表征两者油源岩性质有所不同。大普光构造带的川岳84井二叠系原油Pr/Ph值(0.82)较低,三环萜烷丰富,含有C26降胆甾烷,油-岩对比认为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海相烃源岩。江油二郎庙飞仙关组、长兴组油苗呈显著的C29甾烷优势,24-异丙基-/24-正丙基-胆甾烷比值较高(1.1),C30甲基甾烷中以3β-、2α-甲基甾烷为主,C26甾烷中27-降胆甾烷占优势,芳烃中缺少三芳甲藻甾烷,且全油碳同位素很轻(-34.1‰~-34.6‰),表明源于寒武系-震旦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上扬子地台页岩气资源丰富,特别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勘探潜力巨大。岑巩页岩气区块位于上扬子地台牛蹄塘组主要页岩气富集区,其页岩气勘探潜力亟待深入和准确评价。运用地层对比、储层分析和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岑巩页岩气区块的构造、储层和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上述研究,厘定了研究区牛蹄塘组地层的分布范围、储层物性、烃源岩厚度等参数及其分布特征,结合岑页1井含气量测试结果,进一步计算了该区块的资源量。结果表明,岑巩页岩气区块牛蹄塘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平均为3.38%;计算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3.56%,达到成熟晚期阶段;储层具有低孔-超低渗、高比表面积特征;区块的可采资源量达71.94×108 m3。由此可认为,岑巩页岩气区块具备了较好的烃源岩、储层、埋藏条件,可采资源量大,可以选择该区块的民和、羊桥和大坪等有利地区进行下一步的勘探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