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超滤膜对有机物去除率低、膜污染严重的现状,分析了粉末活性炭协同超滤膜运行效果.采用粉末活性炭一超滤(PAC—U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对比了PAC—UF组合工艺与单独UF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PAC投加量对PAC—UF组合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能以及对超滤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与PAC联用,UF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均在569/6以上,并随着投炭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很高,但出水浊度略高于单独UF工艺,并且随着投炭量的增加略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0.20NTU.投加PAC能够有效减缓膜污染,随着投炭量的增加,跨膜压差增长变缓;但过大投炭量反而会加剧膜污染的速率,最佳PAC投加量为2~10g/L.  相似文献   

2.
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北江水的可行性,通过中试试验从净水效能和膜污染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与水厂现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工艺砂滤出水浊度平均为0.176 NTU,而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出水浊度平均为0.080 NTU,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常规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3%和43.2%,而超滤组合工艺的去除率分别为50.6%和44.0%,略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就膜污染而言,原水直接超滤时跨膜压差增长较快;而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中,混凝沉淀的预处理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膜污染物质,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增长缓慢,系统运行稳定.采用浸没式超滤替代砂滤形成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可有效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微污染水的气浮和沉淀工艺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天津某水厂的中试试验,研究了气浮(DAF)和沉淀工艺对浊度、UV254、CODMn、TOC、THMFP、藻类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合华北地区典型水质的处理工艺。试验规模为5 m3/h。针对华北地区容易出现的夏季高温高藻、冬季低温低浊现象,分别对两种水质进行了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试验,发现低温低浊期混凝气浮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比沉淀工艺平均高25%,而在其他时期只高出8.4%;高藻期气浮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平均比沉淀工艺高9.5%;有机物的去除规律在各个时期基本一致,气浮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比沉淀工艺平均高5%;气浮工艺对浊度、有机物、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7%、40%、94%。中试试验证明气浮工艺适合对华北地区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出水效果好于沉淀工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生物砂滤柱对微污染水源水浊度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温、进水浊度和有机物指标等对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生物砂滤柱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6%~84%和58%~79%;相同温度条件下,进水浊度与出水浊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548;原水浊度高,则浊度去除率较高,原水浊度低,浊度去除率则较低.通过对进水CODMn、UV254与出水浊度的研究表明,有机物指标越高,则出水浊度越高.采用生物砂滤柱处理微污染原水,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浊度,对提高饮用水水质,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混凝-气浮处理低浊高藻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下游地区鹊山引黄水库水典型的低浊高藻水质特征,利用溶气型气浮实验装置,采用混凝—气浮工艺处理低浊高藻原水,对混凝—气浮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工艺最佳运行参数,对不同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原水浊度为13~22NTU,藻类为(2.65~5.55)×107cells/L条件下,选择PAFC为混凝剂、投药量5mg/L(以Al3+计)、一级絮凝速度梯度G值为63(s-1)(4min)、二级絮凝速度梯度G值为22(s-1)(4min)、溶气水回流比为12%、静置时间为5min时,混凝—气浮工艺运行效果最优,对藻类、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UV254、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95.6%、43.0%、52.3%和38.2%,混凝—气浮工艺对低浊高藻水库水浊度、藻类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臭氧投加量对二级出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沉淀-臭氧(O3)-生物砂滤-活性炭(GAC)”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在1 ~5 mg/L时,组合工艺对NH4+-N、NO2--N、UV254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70.61%、54.92%、20.63%和42%,其中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时,组合工艺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最好,其NH4+_N、NO2--N、UV254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9.41%、80.13%、28.06%和58.33%.“混凝沉淀-O3-生物砂滤-GAC”组合工艺深度二级出水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提高深度处理出水水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预处理对超滤膜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试考察了砂滤、纤维过滤、混凝-砂滤以及混凝-纤维过滤预处理与超滤膜工艺联用对受污染水中波长为254nm的紫外吸光度A_(254)和DOC的去除效果,并与直接膜滤工艺进行比较,探讨不同预处理对超滤膜去除有机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预处理均可明显改善超滤膜去除有机物效果,与直接膜滤相比,采用砂滤、纤维过滤、混凝-砂滤以及混凝-纤维过滤预处理,可使超滤膜出水中A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6、7、23及14个百分点。对D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7、14、27及19个百分点,其中混凝-砂滤-膜滤工艺在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和稳定性方面都优于其他工艺,采用混凝-砂滤作为超滤膜工艺的预处理方式对提高膜处理效率及防止膜污染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PAC-SMBR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解决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难于处理的问题.方法以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粉末活性炭-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PAC-SMBR)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微污染原水的浊度、有机物处理效果及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水处理工艺滤后出水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浊度在0.2~0.5NTU,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0%~65%和33%~65%,组合工艺中膜过滤周期较长,可达60~70h.结论PAC-SMBR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工艺滤后水质,在低温低浊时,PAC-SMBR组合工艺可取代滤池运行.  相似文献   

9.
气浮/沉淀技术提高二级出水水质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二级出水水质特点,设计小试装置对比研究了气浮和沉淀两种技术深度处理二级出水的处理效能,通过对浊度、COD、TP、UV254、细菌总数等指标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增加,气浮和沉淀技术均能将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微细颗粒以及细菌等进一步去除,出水水质达到了再生水回用标准.与传统的沉淀工艺相比,气浮技术在去除细小微粒和有机物方面具有去除率高、耗药低、设计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更适合处理低浓度的二级出水.  相似文献   

10.
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浦江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提高黄浦江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上海自来水水质.方法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和超滤膜(U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浦江原水.结果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增加可以提高工艺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投加量为22.0mg/L的条件下,对CODMn、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33.5%、40.67%、25%,出水CODMn可以达到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该工艺能够有效地保证出水浊度,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出水的致突变活性.结论PAC和UF组合工艺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浓度,减少消毒过程中三卤甲烷和四氯化碳的生成量.采用PAC和U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浦江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膜法处理工艺去除微污染有机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选择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以CODMn,UV254作为水质参数,以Ames试验这一致突变性的生物活性指标分别对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法的饮用水深度净化的效能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F膜和RO膜对饮用水中CODMn,UV254为致突变物质有良好的去除,CODMn的去除都在0.5mg/L以下,去除效率在50%以上,对UV254的去除率为75%-100%,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且NF膜处理好于RO膜处理,表明纳滤膜法能够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可作为小区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而UF膜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率不高,分别在12.5%-49.0%及20%-36%,并且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表明UF膜去除水中微污染有机物的效果较小,仍有致突变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超滤膜直接过滤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分子量为十万的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了自来水终端处理和浊度水直接过滤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具有良好的除浊功能和良好的灭菌作用,同时,对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滤后水浊度小于0.05NTU;细菌总数的去除率大于99%;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和27%。  相似文献   

13.
预氧化与气浮工艺联用处理高藻水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比较几种预氧化药剂(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氯以及臭氧)与气浮工艺连用时对原水浊度、UV254和藻类的去除效果,确定出各预氧化药剂的最佳投量,并筛选出适合处理此类水源水的最佳预氧化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温高藻水源水处理,氯、高锰酸钾、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臭氧最佳投量分别为1.5、1.0、1.2和1.5mg/L,适合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藻水处理的最佳预氧化药剂是臭氧.  相似文献   

14.
新型浮滤池净水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引黄水库水具有低温、低浊、高藻的水体特征,研制开发一种新型浮滤池净水装置,将气浮过滤一体化,具有占地面积较少、不设絮凝池、运行方式灵活、气浮过滤协同净水等优点.为增强净水效果,对加压溶气气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装置运行初期试验表明,在高藻期对藻类总数、叶绿素a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6.31%、71.26%,对于低温低浊水,对浊度、CODMn、UV254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6.49%、43.46%、63.51%.净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生物活性滤池(BAF)用于饮用水处理的除污染效能,滤料的优化选择至关重要.通过连续流动态模型实验,考察采用斜发沸石替代石英砂对于BAF生物过滤性能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沸石滤料生物活性滤池(BAF-1)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明显优于石英砂滤料生物活性滤池(BAF-2).与BAF-2比较,BAF-1的CODMn去除率提高13%~18%,UV254去除率提高6.8%~8.4%,氨氮去除率提高8.8%~16.5%,而滤后水浊度降低17%~21%;此外,BAF-1细菌总数去除率比BAF-2提高8.6%,但两种滤料的BAF均不会导致滤后水细菌总数的增加.BAF-1通过吸附、离子交换、生物氧化等多种机制协同作用促进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表现出更为优良的饮用水除污染效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密度沉淀池-超滤组合中试工艺,处理存在低温、低浊、高藻、高有机物等特点的微污染原水.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浊度、藻类及微生物指标的去除效果极佳,出水浊度值在0.07~0.09 NTU,藻类基本全部去除,未检测出总大肠杆菌群;组合工艺的CODM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31.12%和52.65%,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高密度沉淀池中投加3 mg/L和5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使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至38.6%和44.6%,超滤出水ρ(CODMn)已远低于3.0 mg/L,并能延缓膜污染,降低跨膜压差增长速度,有效延长超滤膜的化学清洗周期.  相似文献   

17.
由混凝或气浮构成的组合工艺处理太湖原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温东太湖原水,考察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处理中气浮和沉淀两种工艺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浮工艺对原水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沉淀工艺,平均去除率高约10.1%,无论是气浮还是沉淀工艺,经O3-BAC深度处理后出水浊度均稳定在1 NTU以下;气浮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略优于沉淀工艺,CODMn和DOC平均去除率分别高约5.4%和1.6%,常规处理工艺后出水有机物含量不能达标,O3-BAC工艺出水CODMn稳定在0.5~2.1 mg/L,DOC稳定在0.3~2.0 mg/L;沉淀/气浮工艺只对腐殖质略有去除效果,砂滤对荧光物质几乎无去除作用,而O3-BAC工艺是去除水中荧光类物质的主要手段;气浮工艺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略优于沉淀工艺,深度处理后出水硅藻活性和叶绿素浓度降为0,蓝藻仍保有部分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提高超滤膜(UF)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将粉末活性炭(PAC)的吸附作用与UF的截留作用相结合考察组合系统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UF膜本身对浊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水中的小分子量有机物及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投加PAC可以提高UF膜对CODMn、UV254的去除能力,随着投炭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提高.在同一投炭量时,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膜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经历一个初期下降到长时间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试研究了气浮-好气滤池工艺提高二级出水水质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高、中、低浓度进水水质条件下,气浮-好气滤池工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工艺对色度、COD、氨氮、总磷、浊度等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4.8%、47.0%、80%、83%、77.8%.中、低浓度进水水质条件下,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GB/T18918—2002)和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同时UV254和细菌也得到很好的去除,平均去除率达到了45.7%和62.5%.另外试验结果显示,工艺流程前段气浮单元对有机物、浊度、总磷及UV254的去除起到关键作用,而后续的好气滤池单元主要降低了氨氮浓度,对浊度、有机物的去除起到把关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洗浴废水水质污染程度轻、水量稳定、便于处理的特点,采用混凝预处理、活性炭吸附、沸石交换和膜滤组合工艺进行处理.混凝沉淀过滤预处理主要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并将浊度降低到20 NTU以下,避免后续设备的堵塞;活性炭吸附将CODMn和LAS等有机污染指标降至处理目标;90%以上的氨氮主要通过沸石交换去除,最后采用膜滤工艺去除水中99%以上的细菌、大肠杆菌和残余浊度.结果表明,出水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该处理流程充分考虑了洗浴废水水质特点和各处理单元处理特性,经有机组合成整套设备,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