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层间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层间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以12层框架结构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框架的抗震结构和层间隔震结构有限元三维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两种结构的频率;通过对两种结构模型输入兰州波,分析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及剪力幅值,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抗震框架结构相比,层间隔震框架结构的频率减小,周期变大;层间加速度幅值、位移幅值、层间剪力幅值均减小,层间隔震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栋比例为1:6的6层基础隔震异型柱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与理论分析表明,对这种轻型框架结构体系使用基础隔震技术,可以大大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使上部结构设计可参照基础隔震普通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内力计算,达到既提高抗震性能又可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手术室、灾害指挥中心等重要房间的抗震安全性能,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新建和既有框架结构的新型局部隔震体系。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建立普通4层框架结构模型以及使用新型局部隔震体系的模型,从隔震房间的地震响应、设计安全性以及对结构整体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分析研究局部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7度与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新型局部隔震体系隔震房间的相对加速度和相对位移显著减小,约为原框架结构的1/10。说明该局部隔震结构体系能够大幅度降低被隔震房间的地震响应,且未影响原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法,对某8层框架结构进行隔震性能分析。通过采用铅芯橡胶基础隔震技术,分析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及其减震效果。对比分析隔震前和隔震后的抗震性能,可以看出结构采用铅芯隔震支座后隔震效果明显,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最大加速度都远远小于非隔震结构。  相似文献   

5.
多层轻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怡  王元清  陈宏  石永久 《工业建筑》2006,36(12):73-75
多层轻钢结构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和发展速度最快的轻型结构形式,目前国内外对这种结构的静力性能研究较多,而动力分析结果不多见。运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一个具体工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模态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专用软件PKPM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表明,轻钢屋面顶层的鞭梢作用存在,但相对而言,结构底层受地震作用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以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采用YJK及PERFORM-3D程序进行结构性能对比分析,研究了首层楼板中庭开洞的带跃层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首层中庭开洞导致多层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首层及二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增大10.3%;罕遇地震下,首层中庭开洞引起结构基底剪力减小,楼层位移增大,首层的弹塑...  相似文献   

7.
多层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砌体填充墙沿框架层不连续布置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3榀两层单跨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1榀单层单跨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模型、1榀两层单跨框架结构模型和1榀单层单跨框架结构模型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承载力退化和耗能性能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层单跨还是两层单跨的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其水平峰值荷载和初始刚度比相应的纯框架结构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其刚度退化程度比相应纯框架结构要缓慢;砌体填充墙的存在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水平峰值荷载,使框架结构的变形由剪切型逐渐转变为弯剪型;砌体填充墙参与了结构的滞回耗能,填充墙框架的位移延性和累积耗能能力明显优于框架;砌体填充墙沿框架层不连续布置会引起框架结构层间侧移刚度和层间受剪承载力发生突变,影响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但由于砌体填充墙参与了框架结构的滞回耗能,故其仍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增层改造后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SAP2000软件对直接增层改造结构、增层改造并加固结构和新建六层框架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三者的自振周期、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楼层位移,得出增层改造并加固结构的周期小于直接增层改造结构,表明对直接增层改造结构的中柱加固后,结构的整体刚度有所提高。同时,在地震作用下,增层改造并加固结构的层间位移较直接增层改造结构小,表明增层改造并加固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房屋隔震防震的历史变化,对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框架结构在预防地震方面的优势,从而证实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归纳了其设计重点及抗震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借助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一实际多层框架工程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减隔震技术,对该结构进行了橡胶支座隔震设计,使之抗震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且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结构基础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胜涛  陈亦仁 《山西建筑》2009,35(26):53-55
借助于有限元软件ETABS对唐山市一隔震设计的医院住院楼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分析中采用了与传统的抗震结构相对比的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延长了结构的周期,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小,同时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部结构像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结构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够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有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为分析研究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别对2栋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对多种地震波输入下的两类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进行了对比.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隔震支座对多高层框架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框架结构在隔震支座不同布置方案下的不同动力反应,寻找更优的隔震支座布置思路达到隔震支座更充分的使用。以5层、10层和15层的框架结构为研究模型,使用YJK软件对多遇地震下对结构在4种不同隔震支座布置进行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在多层建筑中采用隔震技术的效果比高层建筑更为明显;多层建筑中将铅芯橡胶支座布置在基础的外围能更好减少建筑的层间位移,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  相似文献   

14.
张续 《云南建材》2014,(5):20-21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有着极大的破坏力。近几年来,我国地震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对我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我国为此针对地震的预防工作展开了多项研究,其中,对建筑物的抗震性尤为重视。目前,我国的建筑物大都采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抗震性的研究设计也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造成的危害,其次通过分析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进行有效地分析。为今后的建筑事业提供良好的抗震系统,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以及降低地震导致的人员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尚建宁 《山西建筑》2003,29(3):17-18
通过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分析,说明抗震设计在整个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抗震设计要保证建筑小震不破坏,大震不倒塌,达到安全而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双 《砖瓦》2022,(1):81-82
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关系着居民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为使多层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易损性分析更加准确高效,本次研究从易损性角度建立易损性能力需求模型,从抗震性能角度建立基于需求能力系数法的分析体系,并将两种方法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易损性方面,不同的地震程度下,确定性结构的破坏程度普遍小于不确定结构的破坏程度;在抗震性能方面,小震、中震、大震3种情况下的置信概率分别为75.92%、74.17%、93.52%,符合抗震性能标准,能为相关领域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佑发  陈娅  凌玲  李帅 《工业建筑》2014,(11):91-98
针对山区多层接地消能减震异形柱框架结构,研究土体刚度、陡坎高度、陡坎下方掉层跨数对结构地震反应和减震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1)多层接地结构的自振频率随着土体软度的增大而变小,随着陡坎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陡坎下掉层跨数的增大而减小,但陡坎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降低结构的高阶频率;2)多层接地结构的层位移随着土体软度的增大而变小,地基土刚度对结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的影响与地震动输入密切相关,当地震动输入的高频含量较少时,土体越软,地震反应越大;当地震波输入的高频含量较多时,在特软土情况下地震反应有可能减小;3)无控结构的地震反应受陡坎高度和掉层跨数的影响规律与地震动输入相关,而受控结构则受地震动的影响较小;且陡坎高度和掉层跨数对结构陡坎下方楼层的层间反应影响较大,而对陡坎上方楼层影响较小;4)多层接地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不仅与场地条件相关,还与地震动输入密切相关,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地震分组情况合理选择阻尼器的数量和参数,才能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高烈度区,相比于传统抗震结构,隔震结构拥有更优异的抗震性能。为了探究传统隔震体系、单一隔震体系以及复合隔震体系对于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连接单元模拟传统支座,橡胶隔震支座以及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建立了基于SAP2000的三个等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支座的使用以及多种隔震支座的合理布置对于结构的自振周期有明显的提高,对于结构受到的层间剪力有着明显的削弱,结构受到地震波的加速度反应也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成都一栋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进行改造和加固处理.为了提升功能需对底层大厅顶板以及对应的二层底板进行开洞,使用PKPM软件建模,通过SATWE分析得出:改造后结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柱轴压比超限需进行抗震加固,开洞楼板处需进行构造加固.  相似文献   

20.
基于IDA方法研究了抗震设防区划调整对既有框架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变更特点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设防标准设计了5个3跨6层框架结构模型,并利用30条地震波对上述模型进行了IDA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易损性曲线;参考ATC-63报告中大震下倒塌率不超过10%为评价结构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的依据,分别对设防区划不同调整区段内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原7. 5度、8度设防区升一档的城镇以及原设防区升两档、升三挡的城镇不满足新版抗震区划设防目标要求,是今后城市抗震防灾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