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疼痛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5例内异症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及排便痛的发生情况及与盆腔内不同部位内异症病灶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痛经50例(76.9%),性交痛20例(30.8%),CPP 18例(27.7%),排便痛25例(38.5%).痛经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发生率分别为45.0%、16.0% ,与无痛经者(13.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痛经者子宫直肠窝封闭的比例增加(P=0.00).回归分析显示,深部宫骶韧带结节是CPP的独立危险因素;排便痛与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和子宫直肠窝封闭有关.性交痛与阴道直肠隔结节有关,与盆腔其他部位病灶关系不明显.[结论]痛经、CPP、性交痛以及排便痛与盆腔内异症病灶的部位和浸润深度有关,位于盆腔后部的深部浸润病灶以及子宫直肠窝封闭与疼痛症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 DIE)是指病灶浸润到腹膜下深度≥5mm的内异症,最常发生于骶韧带、子宫直肠窝和阴道直肠隔,可以侵犯直结肠壁及阴道穹窿㈦“。临床表现多为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及性交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是指病灶浸润腹膜下深度大于或等于5mm的内膜异位症,最常发生于骶韧带、子宫直肠窝和直肠阴道隔,可侵犯直结肠壁及阴道穹窿~[1-2]。当病灶侵犯直肠阴道隔时,多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和性交痛,以及周期性大便带血等症状~[3]。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在全身麻醉腹腔镜下切除内膜异位症病灶。预防性横结肠造瘘口多在术后3~6个月回纳,有利于直肠吻合处的愈合,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盆腔组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我院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盆腔组织100例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诊断累及组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00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共检出93例,检出率为93%,其中宫骶韧带24例,阴道直肠隔27例、阴道6例、直肠8例、子宫直肠陷窝29例,不同受累位置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盆腔组织患者临床采取阴道超声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不仅可准确定位病灶,同时有效反映病变累计情况,且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临床特点、MRI影像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确诊的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MRI影像学及治疗相关资料,通过与非DIE人群比较总结DIE临床特点,观察DIE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患者中病理证实DIE 40例,DIE组重度痛经、性交痛、附件囊肿活动度、宫骶韧带结节发生率分别为92.5%、65.0%、72.5%、67.5%显著高于非DIE组(n=45)的33.3%、11.1%、42.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E组阴道直肠隔结节5例,后穹窿蓝色结节15例,而非DIE组无.MRI显示DIE患者累及子宫宫骶韧带27例(子宫骶骨韧带增厚、两侧不对称或韧带内结节);T1WI、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治疗总有效率90.6%;术后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评分、CA125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DIE患者以重度痛经、性交痛为其典型临床症状,阴道直肠隔结节、后穹窿蓝色结节为DIE判断敏感表现;MRI对DIE病变范围准确显示,在DIE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根据临床症状及MRI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需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率、术后复发率、术后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处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和切除直肠、阴道和输尿管上的异位病灶,而且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或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杨林 《临床医学》2010,30(1):76-77
目的通过术中盆腔的探查情况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7年间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EMT 154例,分为有临床症状(包括疼痛、不孕、月经失调等)94例和无临床症状60例。回顾性分析EMT盆腔状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盆腔均有内环境的改变,但与临床症状无明确正相关。结论EMT是一种持续性发展的疾病,其实际患病率要高于临床统计,而临床表现可能与病灶浸润的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术后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3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加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1~3 a,中位随访时间1.5 a,复发率0,临床症状、痛经、月经量过多等症状消失,贫血纠正,有3例出现月经量减少表现。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加药物辅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复发,适合年轻要求保留子宫患者,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于江萍  张柱 《临床医学》2011,31(11):81-8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为单发内膜异位结节,4例多发内膜异位结节。12例病灶位于手术切口两顶端,3例病灶位于手术切口中段。4例多发内膜异位结节和1例行腹壁补片加固患者术后口服孕三烯酮3~6个月。15例患者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者。结论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的患者术前诊断并不困难。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可借助腹壁彩超鉴别诊断,术后的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DIE的发生率,比较DIE患者与非DIE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3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DIE的发生率为39.00%(117/300),主要累及宫骶韧带(50例)、阴道直肠隔(19例)、直肠(4例)、2个及以上器官(44例);117例DIE患者共202个病灶,主要分布于宫骶韧带(109个)、阴道直肠隔(51个)、直肠(17个)、阴道壁(9个)、输尿管(8个)、膀胱(6个)、子宫直肠陷凹的(2个);DIE患者的痛经、肛门坠胀、性交痛及经期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子宫固定不活动、宫骶韧带触痛结节、后穹隆触痛结节及阴道壁蓝色结节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合并子宫腺肌瘤比例、子宫直肠陷凹封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IE患者(P<0.05)。结论 DIE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率较高;疼痛、子宫活动度差及触痛结节提示DIE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490-2491
研究腹腔镜治疗深部结节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62例深部结节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紊乱、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痛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对深部结节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简称内异症,是指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主要位于盆腔,包括卵巢、子宫骶骨韧带以及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此症虽属良性疾病,但它表现的细胞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行为,使之成为难治之症和现代医学重点研究的疾病,除期待疗法外,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主要强调目的性,即预防及控制疼痛,减缩及去除病灶,治疗及促进生育,预防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位置种植、生长、浸润,可发生于盆腔内外各个系统,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但发生于泌尿系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罕见,仅占1%-2%,其中约90%为膀胱病变。典型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以及经期肉眼血尿等,确诊依赖病理检查。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手术切除病灶。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亚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48-195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在本院因慢性盆腔痛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28例患者,比较单纯性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和腹腔镜手术联合内美通(内美通组)或诺雷德(诺雷德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疗效、妊娠率、术后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慢性盆腔痛、痛经、月经紊乱、不孕、卵巢囊肿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内美通组和诺雷德组的症状缓解率、妊娠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内美通组和诺雷德组两组之间在疼痛缓解、术后复发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孕的疗效上诺雷德妊娠率较高(P〈0.05);内关通组常见的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阴道出血、痤疮、体重增加等,而诺雷德组常见副反应主要为绝经期症状。【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内美通或诺雷德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相关性慢性盆腔痛均能显著提高症状缓解率、妊娠率及降低复发率。两种药物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的盆腔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疼痛特点,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在本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收入的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患者的手术以及病理检查选择其中120例生育期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的病灶累及部位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型(n=40)、穹窿型(n=40)以及直肠型(n=40),对三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明确患者的疼痛特点,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各项指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发生痛经时,其疼痛程度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穹窿型患者的性交痛以肛门坠胀痛较其他两组患者更高,而直肠型患者的大便痛疼痛感最强,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穹隆型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多,直肠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最长,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也最长,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手术方案,直接将患者病灶切除,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案,而患者在接受手术时,由于患者的病症类型不同,也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手术时,医务人员应当重视患者的病症类型,做好相应的手术操作,以达到优质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内异症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手术前误诊17例(68.0%),均经手术去除异位病灶及术后辅助相应药物治疗,6例复发,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诊断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距初潮平均间隔时间为4.5年,主要症状为痛经、盆腔包块和慢性盆腔痛。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内异症的最佳方法,主要治疗为手术和药物。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剂量GnRH-a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比较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2-02~2004-01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手术方式为开腹或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或切除术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电凝或切除术(保留子宫)。56例术后前瞻性分为两组,实验组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26例,盆腔痛性结节11例,疼痛(痛经或/及性交痛)9例。对照组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30例,盆腔痛性结节10例,疼痛[痛经或(及)性交痛111例。两组年龄、体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期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史赛克电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选择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进行各种手术操作,消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松解盆腔粘连,恢复子宫附件的正常解剖位置,或进行子宫切除术 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电凝、电灼、剪、套扎手术,对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通过随访以观测治疗效果。结果症状消失者占96.90%,不孕症患者中妊娠率80%,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配合应用丹那唑治疗不易复发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能引起不孕、进行性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目前治疗以药物、手术治疗为主,但其疗效不理想,且治疗副作用大。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可以改善卵巢功能异常、调节自身免疫、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论文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病理证实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MR特点.分别统计MRI征象中累及直肠、子宫骶韧带及阴道作为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病变累及的部位包括直肠(25例)、子宫骶韧带(19例)、阴道(11例)、阴道直肠隔(1例)、膀胱底(3例)、输卵管(2例)、输尿管(2例)、子宫圆韧带(1例)、子宫颈异位囊肿(3例).MRI诊断直肠、子宫骶韧带及阴道累及的准确率分别为93.9%、63.6%、84.8%;敏感度分别为100%、57.9%、54.5%;特异度分别为75%、71.4%、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73.3%、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5.6%、81.5%.直肠受累对于诊断DIE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很高,准确率、阳性预测值达90%以上,仔细观察肠壁有无增厚,对于提高特异性及降低误诊率有帮助.较典型的MR征像包括直肠壁局部增厚、子宫骶韧带增粗、阴道后穹窿异常信号及向后上提,子宫直肠凹变浅,封闭并邻近结构紊乱、纠集,子宫膀胱凹腹膜增厚,输卵管增粗,扩张、积血.结论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表现较有特异性,MRI不但可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可以显示病变范围,对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