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水(盐溶液)/AEO9+TX10/正辛醇/煤油微乳液体系,以FeCl3·6H2O和硼氢化钠为反应物,在常温常压下制备铁纳米粒子。通过实验建立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微乳液中各成分的最佳比例,并按此配成微乳液,制备出纳米粒子。通过TEM和XRD测试,证实产物为20nm左右的球形纳米铁粒子,且粒度分布非常均匀。  相似文献   

2.
反相微乳液-重结晶法制备纳米黑索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用反相微乳液-重结晶法制备纳米黑索今(RDX)的工艺。根据反相微乳液制备纳米材料的特点和原则。优化了微乳液配制的条件。通过分析本实验制备纳米黑索今方法的特殊性,利用微乳液相界面膜理论,改变了纳米粉体的收集方法,并优化了条件,使获得的纳米粉体的平均粒径更小(约10nm)。  相似文献   

3.
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环境功能材料等领域。反相微乳液法(W/O)制备纳米HA为实现高活性、低团聚、均一颗粒形貌及尺寸控制提供一种重要途径。综述目前国内外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HA的研究进展及其机理;总结水油比、表面活性剂种类、助表面活性剂类型、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制备纳米HA的影响;对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HA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相微乳液蒸发溶剂法制备了纳米级NTO,对微乳液体系的优化配置、实验工艺设计,以及后处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以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7:1,最大含水量为24%的微乳液体系;实验温度选择25~30℃,真空度为-0.6~-0.85MPa;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粒径在10~30nm之间的纳米NTO.  相似文献   

5.
由于NTO细化大多停留在微米级,一些潜在性能尚未开发利用。本文首次采用反相微乳液蒸发溶剂法制备纳米级NTO,对微乳液体系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从而制备出粒径范围在10~30mm之间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6.
正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设计和制备了三维层状Co_3O_4/Al基纳米含能材料。制备方法可分成如下步骤:a为纳米粒子组装成的纳米片层;b和c分别为纳米片层组装成三维空心微球;d为三维多孔空心微球热处理;e为Al沉积在三维多孔中空Co_3O_4上,形成Co_3O_4/Al基纳米亚稳态分子间复合含能材料;f表示在Si衬  相似文献   

7.
王晗  赵凤起  高红旭 《含能材料》2005,13(5):344-348
综述了固体推进剂用纳米燃烧催化剂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固相反应法、电解法、水热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粒子的优缺点,指出了固体推进剂用纳米催化剂制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纳米燃烧催化剂制备方法发展的方向及研究重点: (1) 发展和完善现有制备工艺,寻求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高效、廉价制备途径;(2) 深入地研究纳米结构和性质以及制备机理;(3) 纳米催化剂表面改性和修饰技术研究;(4) 推进剂用绿色纳米有机催化剂、含能纳米有机催化剂,以及由一些新型碳材料比如碳纳米管、C60等制备的复合纳米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法在40钢表面制备Ni-AlN纳米仿生镀层,通过ANSYS软件确定最佳微凹坑仿生结构参数,对不同电流密度制得的微凹坑状Ni-AlN纳米仿生镀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凹坑状仿生表面具有一定的减磨效果,最佳微凹坑结构参数是直径为200μm、间距为300μm。此外,随电流密度提高,镀层中AlN纳米粒子复合量先增后减,Ni晶粒尺寸先减后增,电流密度提高未影响镀层成分。电流密度为2 kA/m2时,AlN纳米粒子复合量最高,镀层表面组织致密,硬度最高,为806HV,摩擦因数最小,经磨损后仅产生多条较浅划痕,说明适宜的电流密度能显著提升Ni-AlN纳米仿生镀层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的方法,以羰基铁和氨气为原料制备氮化铁纳米粒子,对生成的粒子进行XRD物相分析,并研究外加电压和反应气体比例对生成粒子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羰基铁在挥发温度为0℃,外加电压为120V,通入气体比例为0.0625时,生成粒子粒径在20~70nm内,平均粒径为26nm。  相似文献   

10.
RDX/RF纳米复合含能微球的乳液溶胶-凝胶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娟  杨光成  聂福德 《含能材料》2010,18(6):643-647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与乳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RDX/RF纳米凝胶复合含能微球。凝胶纳米复合含能微球的大小主要受表面活性剂和反应温度以及时间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仪(BET)、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差热分析仪(DTA)等研究了凝胶复合含能微球的结构性能。结果显示:RDX/RF纳米凝胶复合含能微球大小在50~200nm之间,RDX炸药粒子在RF凝胶基体的纳米孔洞中均匀结晶析出。RDX/RF凝胶复合含能微球中RDX的平均晶粒度在30~50nm之间,凝胶微球的比表面积为56.3m2/g。粒径减小后,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峰提前约33℃。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碳酸锶(SrCO3),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纳米碳酸锶/高氯酸铵(SrCO3/AP)复合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对纳米SrCO3的形貌、粒径、晶型和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的复合效果进行表征。对纯AP和纳米SrCO3含量分别为2%、4%、6%的SrCO3/AP复合粒子进行撞击感度测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纯AP、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和相同比例的纳米SrCO3与AP的简单混合物进行热分析。通过马弗炉将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分别在350 ℃和500 ℃下煅烧1 h,对煅烧后的产物作XRD表征,研究纳米SrCO3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纳米SrCO3为类球形,粒径在60 nm左右,晶型为斜方晶系;制备出的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中,微米级的AP表面均匀分布着纳米SrCO3,纳米SrCO3的加入会使AP的撞击感度增加;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添加的纳米SrCO3均能升高AP的高温分解峰温度,对AP的低温分解没有影响;与纳米SrCO3和AP的简单混合物相比,纳米SrCO3/AP复合粒子中AP的高温分解峰值温度升高6.02 ℃,将纳米SrCO3与AP进行复合后可以提高纳米SrCO3对AP高温分解的负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述准一维氧化镍纳米材料(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纤维、纳米须)的各种制备方法,主要介绍室温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烧结法、溶液法、微乳液-氧化法、电化学辅助模板法、静电纺丝法及直接氧化法,并比较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其制备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α-NaYF4∶Yb,Er上转换纳米粒子的W/O微乳液溶剂热制备,并用正硅酸乙酯为SiO2前驱体对NaYF4∶Yb,Er上转换纳米粒子进行SiO2包覆,分析SiO2包覆对Er3+发光增强作用来自于两方面。包覆弥补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的发光粹灭中心,提高上转换发光强度。同时由于Si—O—Si的对称振动能量1 106 cm-1与4F7/2能级到2H11/2能级弛豫能量1 177cm-1相当,(CH2)n的红外振动模能量为743 cm-1与2H11/2能级到4S3/2弛豫能量780 cm-1相当,4F7/2能级到4F9/2弛豫能量为5 023 cm-1,4I11/2能级到4I13/2弛豫能量接近4 500 cm-1,与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能量1 106 cm-1不匹配,所以SiO2包覆能有效的增加表面发光中心2H11/2,4S3/2能级布居数,而使得产生红光发射的能级4F9/2能级布居数不变。  相似文献   

14.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将油润滑、纳米润滑和固体润滑一体化的方案.制备了具有微纳孔结构的FeS固体润滑层,利用真空浸油技术,在微纳孔结构中储存润滑油和纳米粒子,制备了纳米粒子、油、FeS固体润滑一体化涂层.在6 600 m in的试验范围内,摩擦系数保持在0.03~0.07之间,显示了该涂层具有低摩擦、耐磨损和长寿命,并给出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研究α-NaYF4:Yb,Er上转换纳米粒子的W/O微乳液溶剂热制备,并用正硅酸乙酯为SiO2前驱体对NaYF4:Yb,Er上转换纳米粒子进行SiO2包覆,分析SiO2包覆对Er3+发光增强作用来自于两方面.包覆弥补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的发光粹灭中心,提高上转换发光强度.同时由于Si-O-Si的对称振动能量1 106 cm-1与4F7/2能级到2H11/2能级弛豫能量1 177cm-1相当,(CH2)n的红外振动模能量为743 cm-1与2H11/2能级到4S3/2弛豫能量780 cm-1相当,4F7/2能级到4F9/2弛豫能量为5 023 cm-1,4I11/2能级到4I13/2弛豫能量接近4 500 cm-1与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能量1 106 cm-1不匹配,所以SiO2包覆能有效的增加表面发光中心2H11/2,4S3/2能级布居数,而使得产生红光发射的能级4F9/2能级布居数不变.  相似文献   

16.
纳米级奥克托今超微颗粒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撞击流法和微乳控制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纳米粒度的奥克托今(UFHMX).实验表明,Zeta电位对分散HMX和分离UFHMX起着重要的作用.当HMX的水乳液液流在压力为150MPa、撞击速度约1 000m/s的情况下进行超微化处理时,可得到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的球形纳米UFHMX颗粒.这时颗粒的有效平均粒径为184.4nm,最小颗粒为12.4nm,最大颗粒为465.7nm,比表面积为28.42m2/g.  相似文献   

17.
W/O微乳液法制备纳米HMX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HMX微球,并对影响微乳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乳体系中,HMX颗粒粒径随着水和表面活性剂摩尔比(w)的增加呈渐增趋势,同时HMX颗粒还受碱溶液加入量和HMX溶液浓度的影响;红外光谱测试表明,细化后HMX颗粒具有纳米吸收特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MX纳米颗粒较均匀,粒径在100~200nm之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搅拌-电沉积方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Cu-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机械搅拌速率、电流密度、SiC粒子质量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Cu-SiC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Cu-SiC纳米复合镀层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搅拌速率300 r/min,阴极电流密度4 A/dm2,镀液中SiC粒子的浓度4 g/L,pH值3.5~4.5。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纳米粒子增强涂层耐磨性的强化机制、研究和应用及涂层的制备工艺.纳米粒子的强化机理主要包括细晶强化、Orowan强化、Kelly-Nicholson机制和纳米转移膜,且纳米粒子的增强效果存在尺寸效应.常用的纳米粒子包括金属单质、氧化物、硫化物和碳化物等.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通过提高致密度、阻碍位错以提高强度和硬度、细化晶粒、提高承载能力、生成润滑釉层等机制增强涂层的耐磨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工业、切削刀具和医学植入物等零部件的表面防护工作.复合纳米粒子可结合多种纳米粒子的增强特性,使涂层在宽温域和多种工作环境下都可保持优异的耐磨性.激光熔覆技术、热喷涂技术、冷喷涂技术和沉积技术等先进的涂层制备技术推动了纳米涂层的发展,但也存在部分不足,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涂层制备技术,可制备出高品质的涂层.  相似文献   

20.
Fe2O3/Al纳米复合铝热剂的制备及其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引入1,2-环氧丙烷作为Fe(Ⅲ)离子的水解促进剂,在温和、无毒的条件下一步实现纳米Al和无定形铁氧化物的复合,得到Fe2O3/Al纳米复合铝热剂.利用SEM、EDS、XRD和DSC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热反应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得到的Fe2O3干凝胶粒子为无定形结构,尺寸约20nm,Fe2O3干凝胶粒子紧密地包裹着纳米Al粒子,形成核壳结构的Fe2O3/Al纳米复合物;Fe2O3/Al的热反应放热峰分别出现在561.8℃和773.2℃,总放热量达到1 648J·g-1,说明其点火和能量性能明显优于传统铝热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