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对58例机械通气患者选用力月西、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行镇静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监测,注意镇静药物的选择、镇静效果的评估、呼吸道的管理及监测,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并实施每日唤醒等.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未发生意外事件.严密观察病情、合理用药、积极的科学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顺利治疗乃至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李红 《天津护理》2014,22(6):499-500
通过对4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有效的降低和消除了患者疼痛和不适感,逐渐适应机械通气治疗,使其顺利度过了呼吸功能衰竭阶段,纠正了低氧血症,改善了通气功能。并在镇静镇痛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取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的监测、每日唤醒、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使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而且未发生意外拔管等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应用镇静治疗后及时评估镇静深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加强气道管理,观察人机协调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COPD患者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耐受能力,减轻人机对抗,保证通气治疗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时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ICU接受治疗的20例机械通气患者,首先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0.3 mg·kg-1·h-1的负荷量,然后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量的咪达唑仑0.04 ~0.2 mg·kg-1·h-1,治疗期间采取了对镇静效果的评估、气道的管理和监测、循环系统的监测、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每日唤醒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镇静效果,Ramsay镇静评分3~5级,顺利度过呼吸功能衰竭阶段,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顺利进行,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改善患者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23例重症哮喘患者在机械通气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护理配合。认为护理重点为灌洗术前调节呼吸机参数,按医嘱应用镇静、肌松药;治疗时密切配合医生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机监护和镇静、肌松效果观察;治疗后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监测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曾念娇 《当代护士》2013,(12):124-125
总结了观察机械通气患儿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在镇静期间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在对伴有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危重症患儿给予使用咪唑安定镇静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镇静剂应用的效果,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基础护理、安全护理,随时根据患儿病情进行调整,提高患儿的适应性和依从性等。认为在使用咪唑安定期间做好镇静期间的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刘群燕  蓝惠兰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57-3958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8例患者重点清除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积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完成纤支镜治疗。护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出相应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治疗前用物、病人的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主动密切配合医生及做好安全防护;治疗后的观察和监护以及作好相关护理。结果:68例患者的纤支镜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了并发症。结论:护士周全的准备、严密的观察和密切的配合在纤支镜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例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给予咪唑安定首负荷剂量0.2~0.3mg/kg静脉注射,维持量(0.03~0.2)mg/(kg.h)输液泵持续泵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镇静评分。结果11例患者在维持剂量下均能达到镇静要求,RS保持在Ⅲ~Ⅴ级,有效率为100%,RS评分用药后30 min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维持剂量咪唑安定静脉持续泵注,配合恰当的护理,能使机械通气患者达到理想镇静水平,提高机械通气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气管插管后应用咪达唑仑或丙泊酚镇静治疗的患者,应用Ramsay评分观察镇静效果,实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其他脏器器官的功能监测,并严格地进行呼吸道管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患者能顺利适应气管插管,配合呼吸机治疗,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认为对气管插管患者实施镇静治疗,严密观察并监测脏器功能,并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度,改善睡眠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特别是为危重患者治疗原发病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由于疾病、各种侵入性操作、环境、精神因素等多方面的原由,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等,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通过使用镇静剂,使患者能够适应机械通气治疗.但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创性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1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常规高流量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镇静综合治疗,30min后效果不明显,给予无创性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严密观察病情。结果21例患者通气前,通气后30mln对比,经配对t检验:pH、SaO2,PaO2,PaCO2指标,P〈0.05;RR,P〈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常规综合治疗配合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肯定。护士正确熟练的使用呼吸机,合适面罩的选择、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患者的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患者Riko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估患者病情,评分2分给予镇痛、镇静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0±1.3)d,治疗天数(10.0±4.5)d,死亡4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给予ICU患者程序化镇痛、镇静治疗及精心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98例高龄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静过程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98例高龄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静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98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5~66d,平均5.5d;镇静剂使用时间28h~52d,平均3.7d。护理要点为及时评估镇静深度,严密监测血压,降低镇静期间并发症发生概率,达到顺利脱机目的。98例患者中85例病情好转、8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4.
长期机械通气肺不张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22例长期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护理配合.认为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准备和抢救药品及物品的准备,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机监护及吸引器管理,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镇静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其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丙泊酚镇静在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中的应用及其护理要点.[结果]10例恢复良好出院,死亡2例.[结论]应用丙泊酚镇静配合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功能治疗严重胸部创伤后ARDS,并严密监测全身各系统功能及加强呼吸道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转送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及注意点,以提高转送成功率.方法 对182例危重患者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配合镇静、止血、升压剂等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62例(89%)患者病情稳定,20例(11%)患者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转送成功率100%.结论 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转送呼吸衰竭患者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认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准确设置呼吸机参数,加强气道护理,做好用药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03年2月36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正确运用机械通气、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及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等措施,本组患者治愈31例,治愈率86.1%,死亡5例,死亡率13.9%。结论:机械通气仍是治疗ARDS的主要手段,而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机械通气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等也是决定胸外伤并ARDS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ICU患者行镇静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观察及护理。方法:ICU患者71例,均选用咪唑安定和(或)丙泊酚行镇静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控制及护理。结果:71例危重患者均能达到镇静目标,Ramsay评分维持在3~4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控制及护理,对确保ICU患者镇静治疗顺利进行及病情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性治疗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观察并总结患者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有60例病情逐渐好转并安全脱机,8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