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大便辨证法病在阳明之经,胃肠燥实未成,大便多通利如常。若不大便、大便难、大便鞭,都是阳明腑实的征象。故大便通利与否是判断阳明腑实的首法。如仲景论述阳明腑实证的原文都冠上了“不大便”、“大便难”等,以言其大便不通。但辨腑实证的“不大便”应该结合腹部满痛。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以大便清稀为诊断依据。大便次数增多,不一定是泄泻。如一日大便2~4次,但粪质不稀,腹无痛者,不可诊为泄泻。若大便每日只1~2次,而粪便清稀或水样即可诊为泄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便秘,主要是指孩子排便规律的改变,如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的诊断主要看患儿大便的性质,即大便干燥、坚硬,其次看患儿排大便的感觉,即使患儿大便正常,但排大便时特别费劲,也可以称之为便秘,至于大便间隔时间,则可因人而异。《理瀹骈文》是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著,吴氏在该书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广州市慢性乙型肝炎各常见证型与大便异常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广州市2所医院6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指标、大便异常情况、症状体征、中医辨证分型等一手资料,统计分析揭示大便情况(a.泄泻或大便稀溏,b.大便黏滞不爽,c.大便时干时溏,d.大便正常,e.便结或便秘)与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612例慢乙肝病例中,大便异常发生率为70.91%。其中,男女大便异常发生率分别为72.28%和6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大便异常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50岁年龄组大便异常发生率为75.52%,51~65岁为88.27%,明显高于31~40岁和18~30岁年龄组。大便异常发生率顺位为b、a、e、c。612例慢乙肝病例辨证分型顺位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湿困脾胃证、肝肾阴虚证、肝血瘀阻证5型,各证型大便异常发生率顺位为肝胆湿热证、湿困脾胃证、肝郁脾虚证、肝血瘀阻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患者中,94.61%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86.53%;湿困脾胃证患者中,85.57%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也是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54.64%;肝郁脾虚证患者中,51.75%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a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40.35%。612例慢乙肝患者中,重度患者38例,92.10%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a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47.37%;中度患者303例,98.02%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80.86%;轻度患者271例,仅37.64%的患者大便异常,其中b型异常发生率最高,为25.09%。中重度患者大便异常发生率均极高,轻度患者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也可能与慢乙肝病情发展及用药影响胃肠道功能有关。结论:大便异常实为慢乙肝患者极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大便黏滞不爽、泄泻或稀溏是其中最常见的大便异常,值得临床医者关注。肝胆湿热证是广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常见证型,且同时也是大便异常发生率最高者,其中又以大便黏滞不爽最为高发,可以部分印证便溏不爽为岭南慢乙肝湿热证临床的极为常见症状、应纳入肝胆湿热证证型辨证的主症之假说。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虽未设专篇论便秘,但在其《妇人产后病》篇将“大便难”作为新产妇人三大病之一,并点明其病机是“亡津液,胃燥”。这个“大便难”就是后世的便秘。便秘在《金匮要略》中有许多相近或相似的称谓,如“坚”、“大坚”、“大便坚”、“大便必坚”、“大便反坚”、“便难”、“大便难”、“闭”、“胃实”、“不大便”、“谷气之实”、“谷气不行”等。  相似文献   

6.
梁庆怀 《养生月刊》2003,24(8):358-358
我有多年大便不畅的毛病。经常是每次大便要二三十分钟。似病非病,难受得很。 后来注意到医学界把大便通畅放到防病、养生和延年益寿的重要地位。认为经常大便不畅,会破坏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便秘为大便秘结,数日不行,欲大便而艰涩不畅之症。一般来说,每24h 排1次淡黄色质软大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年龄较大,进食较少,运动量轻微,可2~3天排便1次,大便通畅且定时者亦属正常。不过,最多不能超过3天。因为大便在体内停滞过久,水分被大肠吸收会致大便干燥;那些未被分解吸收的糖、蛋白、脂肪、纤维素等可在细菌的分  相似文献   

8.
蔡浙毅  李姗珊  周迪 《光明中医》2016,(8):1119-1120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芍药汤化裁方加减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大便次数的增减及大便成形情况。结果 3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2个疗程4周的治疗,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逐渐成形、腹痛缓解。结论芍药汤化裁方加减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析张仲景辨治便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平  胡勇 《陕西中医》2006,27(9):1156-1157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或数日不行,或欲排不畅。张仲景根据便秘的不同特征,描述为大便难、大便硬、不易大便、大便初硬后溏、谷气不行等,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有60余处论述,立论全面,辨证灵活,治法多样,笔者以病因为纲,试析如下。1实热便秘燥热内结的便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利小便所以实大便”,原文见于《温病条辨》,是在解释湿郁三焦中“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使用二加减正气散时所说的释文。其曰:“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大便不爽一词,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主要是指大便粘滞,时常有便意,但便后又觉得没有拉干净。便溏为大便稀软。便溏和大便不爽同为湿滞肠胃,从湿邪的角度上说,大便不爽以粘滞为主,便溏以停滞为主。所以《类证治裁》说:“大便不爽,宜主温通,佐淡渗(如枳壳、砂仁壳、橘白、草果、藿香、半夏曲、大腹皮、猪苓、泽泻之类)。”  相似文献   

11.
医药养生     
便血指大便中带血,大便色黑,或带有鲜血,日常伴有大便不畅,干结难解。现代医学中的肠道疾病、痔疮或癌肿等常可见便血。中医学认为,便血有肠风、脏毒之分。大便色黄或状如柏油者为脏毒,出血部位多在胃、十二指肠;而白色鲜红者为肠风,出  相似文献   

12.
黄碧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98-2100
在认识大便的生理意义基础上,阐述诊察大便的方法,列出大便异常的辨病辨证意义,并以泄[腹]泻、便秘[闭]为例进行辨病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小儿泄泻以大便稀薄,大便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属儿科常见病症。吾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教授对于小儿泄泻的辨治,除遵循脏腑辨证方法外,非常注重局部与整体结合的辨证方法,形成了一套重视肛门大便诊察,以决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兹介绍如下。审视大便性状、气味、色泽,以辨寒热虚实小儿泄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的变化,观察审视大便的性状、气味、色泽等,是辨证的主要依据之一。如大便“暴迫注下”、“溏黏垢秽”,如“筒吊水,泻过即止”,或“夹泡沫”等多属热象;如泻物“形如败卵”,“腹痛腹泻,泻则痛止”等,多属实象;若“粪便清稀如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病人大便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住院病人大便送检率为活动主题,调查归档病历,查阅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单。通过品管圈方法,制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问题。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人大便送检率由78.95%,提升至88.08%。结论: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病人大便送检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护士解决病人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护患沟通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黄附子汤治疗顽固性便秘验案1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军  郑博 《河北中医》2004,26(6):445-445
冯某,女,45岁。主因大便秘结5年,加重6个月,于2 0 0 2 -1 0 -1 2就诊。5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大便秘结,大便日行1次,未曾治疗。近2年来,病情加重且时有腹胀、腹痛、嗳气,自己用果导片或番泻叶,大便得通后诸症消失。6个月前,大便四五日一行,用上法无效,即到当地某医院给予清热通腑的中药治疗,病情时有缓解,停药后病情同前。于3个月前到省会某中医院根据胃镜结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给予温中健脾之理中四逆辈加减。腹胀、腹痛时有缓解,大便仍干,2~3日一行。但每当饮食寒冷之品则腹胀、腹痛、大便秘结加重,经介绍前来诊治。患者平素畏寒喜暖,…  相似文献   

16.
胡长宇 《中医杂志》2013,54(1):65-66
目的 观察运脾化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大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中药运脾化湿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两组均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及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0%)及总有效率(9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3.3%、83.33%,P<0.05);治疗组在缓解发热、呕吐、腹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大便常规转阴率、大便培养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肛肠外科病人留取大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病人大便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调查现住和归档病历,查阅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单,得出大便标本送检率。通过品管圈方法,设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问题。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人大便标本送检率、及时率明显提高,大便标本3天内送检率由50.3%提升85%,5天内送检率由84.6%上升为95.9%,未送率由9.1%下降为3.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病人大便标本送检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护士解决病人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也得以提高,还增加了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18.
“桔梗、冬瓜仁”是魏绍斌教授临床用于调节患者大便性状的对药,其对大便干,难解的患者可以使大便变软易于排出,但是对于大便稀溏不成形的患者,却能使大便成形.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收到了很好疗效.魏绍斌为四川省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杨家林,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魏师学习为医治病之道,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魏师有很多药对的应用,其中最让笔者惊叹其疗效神奇的药对要数“桔梗冬瓜仁”,其不仅能够针对患者的大便干难解的症状,而且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大便稀溏的症状.现将其机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篇中记载大便诸候共五种:包括大便难候,大便不通候,大便失禁候,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大小便难候.其中大便难候,大便不通候,大小便难候分别附了导引法.  相似文献   

20.
王敏霞  任海燕  朱靖 《新中医》2017,49(11):118-120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等基础治疗加开塞露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大黄贴敷神阙穴,2组均干预2周。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观察患者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配合大黄贴敷神阙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