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仓堡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段属吴起三角洲前缘组成部分。在钻探过程中通过地层对比研究、岩心分析、试油测试等发现了吴仓堡油田长9油藏储层平均孔隙度为8.0%,平均渗透率为0.23×10-3μm2,孔喉半径小、油层非均质性强,属于特低孔、特低渗油藏。对油藏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选取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系统开发部署来提...  相似文献   

2.
百49油藏属典型的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倾角较大,开发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油藏先后经历了压裂、酸化、补孔以及注水等措施,在高含水期实施了大修扶躺、封堵换层、周期注水等措施.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油田增产、稳产发挥了较大作用.实现了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增储上产,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低渗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深层低渗透油藏大幅提高水驱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场油田潜43油组是江汉盆地潜江组含油面积与地质储量最大的一个低渗透油藏,埋藏深、油层薄、物性差。通过不断深化地质认识,依托大型压裂、深抽配套、高压注水、水平井等工艺技术进步,实施细分层调整与精细注水开发,油藏在产量大幅递减后又重新实现了大幅上产与稳产,标定采收率提高了10.65个百分点,2014年底达到44.05%,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为同类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容易沿裂缝窜进,油藏含水上升快,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高含水阶段.针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低渗透、裂缝性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稳产技术对策——预交联颗粒+交联聚合物复合深部调剖技术.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确定了调剖剂用量,预测了封堵半径,并评价了调剖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注采井组进行了深部调剖施工方案的设计,通过复合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成果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控水增油技术的研究和矿场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原油中难采低渗透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给注气源大量发现,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实例,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的技术路线和内容,以及注气中应当注重的问题和建议,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可行性评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是胜利油田重要的增储阵地之一,胜利油田目前在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小井眼和水平井钻井技术以及整体高效水力压裂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在储层渗流机理、注气混相驱技术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认识。为有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今后开发技术的研究方向应主要关注于深化研究储层渗流机理和规律、加强注气混相驱、非混相驱或近混相驱研究、研究和引进国际先进的压裂技术和材料、研究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注水技术等方面,以提高储量动用率,有效利用石油资源。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水平,开发好和运用好低渗透油藏,对胜利油田以及我国的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渗油藏资源丰富,分布面广,开采难度大,要使低渗透油藏得到有效开发,必须对低渗透油藏的增产技术进行改造。水力压裂技术、爆炸压裂技术和复合技术是低渗透油藏增产技术改造的具体方法。它们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生产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对其进行改造时,在理论上要注意多学科的交叉运用,以油藏地质和油藏保护为出发点;在实践上将现有的多种技术结合起来联合作业,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8.
根据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开发规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滚动增储、未动储量开发、井网加密调整、精细注水,完善注采井网、应用水平井技术挖潜的潜力方向,指出下一步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和技术思路。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其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马 2断块油藏开发历史长 ,已进入中高含水期 ,存在着水驱控制程度低 ,层间及层内矛盾突出 ,低渗透部位的剩余油难以开发等问题。为了有效控制产量递减和提高采收率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对各种可行的开发调整方案进行预测和优选。研究表明 ,对马 2断块现有的开发状况进行调整是必要和有效的。在马 2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 ,及时调整注采比及采油速度 ,不仅可以提高开发效果 ,而且能提高最终采收率 ,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坪北区具有低渗透油藏特点,在注采调整过程中,采取了注采井网调整、细分层采油、优化注水等方案,获得良好开发效果,连续稳产五年。  相似文献   

11.
冷X区块经过2006年注水开发阶段后已大面积开发,含油总面积3.5km2、地质储量3.19×106 t。冷X油藏物性差,平均渗透率在15×10-3μm2,属于典型的深层低渗透油藏,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差,开展注空气驱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冷X块注气井组的地质特征,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完成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生产历史拟合和动态预测等。该油藏通过注空气开采,能大幅度地提高该区块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sign the optimum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is type of reservoir the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will be affected by a reservoir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his effect of pressure change on rock permeability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as, at first, studied by physical simula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rock permeability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an increase in formation pressure. Secondly, we conducted a reservoir engineering study, from which we obtained analy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mation pressure, oil production rate, water production rate and water injection rate. After our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economical analyses, we proposed an approach which takes the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 and designed the optimum starting time of water injec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balance.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one block of the Jiangsu Oilfield. It is shown that water injection, in advance of production, can decrease the adverse impact of the pressure-sensitive effect o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 A water-flooding pro-ject should be preferably initiated in advance of production for no more than one year and the optimum ratio of formation pressure to initial formation pressure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a level between 1.05 and 1.2.  相似文献   

13.
强1块本身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低一特低渗储层,粘土含量高,水敏表现为中等偏强。对于这种低渗区块进行注水开发时,储层的保护措施尤其关键。针对上述特点,确定各种工作液注入时相关临界值参数,同时开展防膨剂优选和注入水质的研究,采用离心法和X衍射法筛选了12种防膨剂的防膨效果,并进一步优化防膨剂的注入方式和注入浓度。结果表明,6#防膨剂效果好,现场可以先期采用注入质量分数为1%段塞,之后采用防膨剂质量分数为0.5%连续注入;从而实现该块自实施注水以来,注水压力稳定,且达到日配注量的要求,成功实施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4.
甘谷驿油田长6油层为低孔、特低渗透细喉型碎屑岩储层。根据地面相似露头裂缝观测、岩心 裂缝描述、镜下薄片裂缝观测、地层倾角裂缝解释及注水开发生产动态表明,长6油层是地面以东西和 南北向宏观构造裂缝发育为主、地下主要以东西向为主的微裂缝。这种裂缝在地下大部分呈孤立、闭合 状,在现今北东向80°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背景下,油井压裂投产使东西向微裂缝连通并优先开启,其次为 北西向裂缝。南北向微裂缝始终处于挤压状态而闭合,因此,造成油田注水开发注入水沿东西向裂缝油 井水串,南北向油井见效差。  相似文献   

15.
八面河油田面14区为断块稠油油藏,油层出砂,渗透率差异大。为了解决产量递减快、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注水井欠注等问题,采取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钻扩边井和调整井、强化注水系统和优化压裂工艺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为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藏,由于长6储层微裂缝发育,注入水突进,水驱效率低,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弱凝胶增注调剖技术,一方面解决了调剖剂注入困难问题,另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注水剖面,对应油井增油降水显著,为特低渗油田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X区块同开发层系不同区域水、聚、三元同驱造成区块压力不平衡导致部分油井产油量较低的问题,应用统计计算、理论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区块储层平面高低压力区域压力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不同驱油剂储层增压效果差异引起的,并确定了需要调整的高低压区的井号。通过在储层低压区的水井增注,高压低渗水井压裂,高压中高渗水井对应连通性好的油井提液降压调整油藏平面压力不均衡,缓解高低压井区间相互干扰。在对区块压力调整后,同驱层油井日增油量在2.5 t以上,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丰富川油田为低渗透油藏,2002年开始对长2油藏进行前期注水先导实验,2003年基本实现全区注水开发,但全区开发效果不理想。综合含水率由2003年的25.0%上升到2015年的92.0%,进入超高含水开发阶段。该区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裂缝性水淹水窜现象较为严重,油井含水率上升明显,单井产量低,油田产量递减快等。对全区进行了地质再认识,在对单砂体精细对比、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小层对应程度的基础上,一是提出了整体上大面积注水,局部上缓慢温和注水的注水方式,以补充地层能量;二是提出了采用两套井网,实现分层开采的方法,以扩大原始井距,解决层间矛盾;三是采取单井引效措施,以提高单井产量,最终改善全区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八面河油田面12区为断块稠油油藏,油层出砂、渗透率差异大。为了解决产量递减快、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油井高含水等问题,采取加强地质综合研究、钻调整井和侧钻井、进行注水井注氮调剖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彩南油田九井区人工裂缝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南油田九井区储层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为了形成产能进行了整体压裂。整体压裂造成地下人工裂缝发育,储层含水急剧上升,油水关系复杂,产量递减快等现象。为了弄清人工裂缝系统的分布状况及发育程度,在对全区人工裂缝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压裂资料进行了人工裂缝系统评价,提高了人工压裂裂缝系统的认识,对油田注采调整措施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