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克林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用克林澳治疗;对照组32例,用胞二磷胆碱或脉络宁等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克林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明显快于对照组,克林澳副作用小,克林澳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克林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肯定,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钩藤天麻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钩藤天麻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0例缺血性脑卒中给予口服自制胶囊,并设立常规治疗的对照组80例对照观察。结果:钩藤天麻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钩藤天麻胶囊是较好的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更多技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影像学做一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240例非脑卒中病人的血压进行连续2周动态观察,并对116例伴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降压治疗。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脑卒中组血压以发病后入院时测量为最高,在无降压治疗情况下,其血压迅速下降。5天内达病前水平,以后在此水平波动。轻中度血压升高的脑卒中组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较非降压治疗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离血压的脑卒中病人降压治疗显效率及有效率与非降压治疗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轻中度血压升高不宜降压治疗,而对较高血压病人可采取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也很有限。铁死亡是一种依赖于铁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过程中介导着神经细胞的死亡,能诱发和加重脑缺血后的损伤,而抑制铁死亡会显著改善和减轻脑缺血诱发的神经功能损伤。本文综述了铁死亡的主要机制、铁死亡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以及通过调控铁死亡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损伤的研究,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14-215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基层医院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中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治疗的最新动态。结果:溶栓治疗及卒中单元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治疗方法。结论: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设立卒中单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陈芳  詹剑 《海南医学》2023,(9):1361-136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目前血管内介入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部分患者于治疗后早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双能量CT (DECT)基于特殊的成像原理,可早期识别脑梗死及介入治疗后一系列并发症,对指导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及预后预测非常重要。本文就双能量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1,2]。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已有的药物应用受限,加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故而需要继续发现更多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245-246
缺血性脑卒中占总脑血管病的一半以上,脑血管病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引起死亡的第三大类疾病。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方法主要是溶栓,其余疗法都是预防卒中再发和继发综合征及全身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溶栓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两大药物干预策略,其中广义的神经保护治疗包括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两种方法,而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中西医结合的药物干预策略可能也存在多层次、分阶段干预的特点,我们认为现有的缺血脑保护方法主要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发展阶段,而神经修复的研究,尤其是中医药促进神经干细胞再生的研究,可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60%~80%)。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因此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学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社会学意义。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血管途径,即快速再通阻塞的血管,使缺血半暗带氧和营养物质及时得到再供应,大量的研究已表明脑缺血后及时迅速的再通受阻塞的血管可有效的减轻缺血后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然而该途径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0—4.5h),因此临床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将伴有高尿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结果:在半年、1年、1年半的随访中,两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存在明显差别。结论:对高尿酸血症进行干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卒中60%~80%。溶栓治疗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张溶栓治疗,以早期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挽救可逆性缺血半暗带,避免脑组织缺血坏死,同时进行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及早应用神经保护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化或脑软化。我院自2005年7月~2007年12月对30例自愿接受中药辅助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病例对照分析小剂量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同期住院的13例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例给予小剂量肝素钠和阿司匹林加常规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对照组8例予阿司匹林和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疗程14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 小剂量肝素钠与阿司匹林联和用药治疗儿童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时机的选择还需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脑卒中的发病占脑血管疾病的50%-60%。脑卒中在很多国家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尤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占整个腑卒中60%-80%,且致残率及致死率很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常有益的。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中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药物。现将有关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朱文娟 《嘉兴医学》2003,19(3):147-148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67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与123例同期发生的非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相比较,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的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是缺血性脑卒中。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在移植的干细胞类型中,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最广泛。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如果能得到及时就诊和超早期治疗,有望改善其预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缺血性脑卒中就诊上仍缺乏急症意识,使治疗延误而影响疗效。本文对我院1996年2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160例病人的就诊时间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