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与生活     
《Planning》2014,(24)
中职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特点选好语文与专业的契合点,将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做到两方面能力的相互推动,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3.
戴保生 《中国消防》2012,(13):23-24
也许远膈千里,但血脉相连;也许素昧谋面,但情愫已牵。有那么一群人,勇敢地伸出胳臂,将爱的血液奉献。那一刻,当殷红的血液缓缓流进患者的躯体,涌动的不仅仅是希望,更多的是温暖与新生。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今年的主题是“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此刻,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样一位“英雄”,感受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2)
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比较海峡两岸的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尽管两位作家的文风有极大的不同,但由于知识分子主人公有相似的心灵遭遇,所以他们透露出的心态、处世、人生信念等有着惊人的一致。比如"进则化,退则隐"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的特色,人情世故层面也透露出共同的传统文化心理,这反映出海峡两岸共同的传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很容易被感染和打动,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熏陶下。教师应当从内容入手,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作文训练,使语文课堂变得生活化,因注入的生活素材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本文以生活化的理念为要点,探讨其对丰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仔细观察、主动言说和感怀抒情等方法,丰富学生认知感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语文学习的素材,从理解感悟中获得生活的真谛,使得语文和生活之间形成有机的融合,有效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朝代更替,星河流转,定居淳安的家族历经千百年的生息,跨越历史长河而来。在淳安古老的大地上,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历史建筑。其中,祠堂是最具仪式感和纪念感的一类。自汉代方氏家族迁到淳安以来,一个个中原家族在淳安县落地生根。历经1800余年的繁衍生息,小小的家族发展成村落、城镇。深远的文化风气不仅敦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6)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写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贴近生活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学生的作文只有尽量贴近生活,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心得体会表达出来,才能让作文更加真实、情感更加丰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作文课时,应当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将写作生活化作为教学的重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更加生活化作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7)
陶行知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具备了较为接地气的可操作性,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陶行知在自身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将这一理论与中国教育的现状不断结合,生发出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审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提出要开掘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生命认知;整合生活气韵,锻造学生的内在人格;聚焦生活热点,拓展学生的涉猎广度;介入生活哲理,强化学生的探究深度,从而在联姻生活的基础上,让语文教学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经常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酒店,作为酒店的参与者、体验者,往往对酒店有独特的理解。建筑师会把自己在某一个酒店所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东西有意无意地体现在自己的酒店设计中。在此类设计中,相似性常见,独特性则很难得。一个好的酒店设计师肯定是一个敏感的体验者,他的眼光一定是独到的,能够发现很多不被常人注意的精妙之处;一个好的酒店设计师肯定是一个有品味的感悟者,善于并且乐于去塑造对生活的美妙体验。本论坛邀请几位建筑师从多个角度探讨酒店建筑的发展机缘,并阐述自己对主题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期论坛题目中的“低碳”关系到社会民生,促使我们对当今居住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从我们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谈到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低碳目标,而低碳建筑的核心并不是摩登技术和新思潮,而应该是最朴实的原真生活态度;从生活需求的角度指出,低碳并不意味着降低消耗,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准,我们实际上是处在既要扩大消耗,又要节能减排的矛盾之中;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住宅产业化对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所起的作用,具体列出了实现低碳住宅的五项措施。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关心低碳居住,使我国的居住建筑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9)
京津冀地区一直是我国木版年画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地区,千百年来,无数的民间艺人创作了无数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蓬勃充满生命力的木版年画。随着木版年画艺术的发展,京津冀各个小区域也慢慢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独特韵味的地域面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1)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语文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0)
<正>一、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回归生活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9)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0)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的成绩放在第一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很多教师要求学生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教学也变得模式化。在这种模式化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只注重课堂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较差,与素质教育要求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差很远。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4)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织模式,其以教材的单元划分为核心,将单元内多篇课文进行整合,在一个总目标的指引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组织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1)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近年来有关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布置,也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重点。其中,关于让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实现生活化,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大有益处;这能使学生从抽象的课本中解放出来,比较全面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本文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如何生活化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对语文老师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6)
现象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胡塞尔同时提出两个选项:一个是主张现象学脱离生活,另一个则主张现象学亲近生活。在理解胡塞尔时,任何一个选项都不应该被偏废。这两者并不必然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包含调和的可能性,为了充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采用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不足的。虽然胡塞尔本身的哲学最终以彻底的反思作为归宿,而只有超越论的转向可以达到彻底的反思,但为了能够厘清现象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亦即说明现象学和现实世界之间除了对立的关系,还存在非对立的关系,唯有借助于胡塞尔本人也相当重视的现象学心理学才或可竟其功。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10)
在小学教学中设立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课堂回归生活。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进行思考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