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lanning》2015,(4)
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常识的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理解与胡塞尔的基本思想相去不远,他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甚至可以包容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之中;而海德格尔在中后期逐渐认识到的关于存在的自身隐匿性和归闭性的思想表明他已越过了意识现象学的疆界。此外,从越界视角阅读两篇书评,评论中关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价值、纯粹自我的直观可能性、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图型的关联、还原的合法性以及反思的两难性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别具一格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中的现象学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建筑现象学,就是要去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建筑设计过程是发现与创造相结合,即,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建筑师应该具有强烈的场所意识,深入发掘环境的场所精神,在创作中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最终达到建筑与生活环境的完美融合.建筑现象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观点,一种作为建筑师应该具有的“场所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对人、建筑、场所之间关系有一种本质把握,在创作中树立基于发现的整体观念.本文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进行了对现象学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阐述: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及其他的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现象学原理;从现代建筑中的建筑现象学式的探索到诺伯格·舒尔茨和斯蒂文·霍尔等的建筑现象学理论.在第二部分,本文试图从自然场所、人为场所、特性与空间这几个方面,通过探讨分析,阐述如何运用建筑现象学的原理实现在建筑设计中场所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时间与存在》第一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的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与想象的关系、原自我与原非我的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的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的"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的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的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的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的方式比较"此在"与"自我"、"存在"与"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的关系与差异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指出海德格尔的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与存在》的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的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
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共享的现象学核心概念,一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的自身悖谬现象的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与原非我的不可还原的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切构造的起点、意识的终极奥秘;另一方面,这种时间现象的分析所展示的意识的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这就是《时间与存在》一书的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一,时间意识之奥秘的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的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的意识自身的非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的一种错误的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5.
美国建筑师史蒂文·霍尔在建筑空间的处理中注重其特殊且真实的空间体验.该文运用海德格尔现象学观点分析了霍尔近期在中国的3个建筑作品,总结他在本文所列作品中采用的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筑现象学初议——从胡塞尔和梅罗·庞蒂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现象学中的理论问题很多,讨论建筑现象学需要在整体上对现象学哲学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现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的研究对象,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象学发展过程中主要人物的理论及其分歧,尤其是胡塞尔、海德格尔、梅罗·庞蒂的主要思想。当然,讨论建筑现象学并不是研究现象学哲学。建筑现象学是处理人与建筑的关系的,因此有其特定的出发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建筑现象学讨论的问题比现象哲学更具体、更形象、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彼得·贝伦斯的AEG标识;柯布西耶的巴黎郊区萨沃伊别墅;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椅";德雷福斯的电话机……现代主义设计师各个独具匠心,以崭新的方式,行走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在他们当中,我尤其喜欢的是一位美国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他一生设计数目之多,范围之广令人瞠目。他的一生就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达到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罗维的人生是现代主义设计历程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白云 《山西建筑》2008,34(7):65-66
针对建筑现象学一直是建筑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胡塞尔、海德格尔、诺伯休兹的现象学和建筑现象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从现实角度提出了建筑现象学应用于建筑实践领域的可能,有利于人们对建筑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和场所精神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秀娴 《广东建材》2010,26(1):130-131
本文从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场所"出发,分析现象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探讨场所和场所精神的含义,最后提出几点个人理解,作为对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阅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思想·方法·对话——2008苏州"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介绍了中国内地第一次举行的建筑现象学会议——2008苏州"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的由起,组织和乇要内容,从现象学和建筑(学)的关系,现象和建筑的反思,关于海德格尔<筑·居·思>(Dwelling,Building and Thought)的讨论,体验·记忆·空间·场所:建筑中的现象学思考等45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会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回顾了现象学家和建筑师现场对话的交锋和回应;并在一系列国际建筑现象学会议和相关出版活动的背景中讨论了建筑现象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