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探讨如何利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系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PASS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子系统中,构建合理用药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住院病人的处方,医嘱进行即时性监测,随机选取我院600例住院病例,利用PASS系统对8887奈用药医嘱进行用药监测,以红色(严重相互作用)和黑色(严重配伍禁忌)提示为依据,收集不合理用药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532条)发生率约为6.0%,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436务)占81.95%,配伍禁忌(96条)占18.05%,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地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从而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PASS系统尚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利用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吕伟伟  董玉波  孙成春  孙军 《中国药房》2005,16(22):1708-1709
目的:推荐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用于临床,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 200例住院病例,利用PASS系统对96 800条用药医嘱进行用药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28%,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占88.46%,配伍禁忌占11.54%。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地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从而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PASS系统尚存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PASS系统对我院住院用药医嘱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用药医嘱中潜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我院2009年5-11月共3980例住院患者的163 696条用药医嘱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有11 148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81%。绝对禁止黑灯医嘱179条,主要为药物配伍禁忌(占30.73%)、药物相互作用(占22.35%)、用药剂量不合理(占18.99%)等。结论:PASS系统能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用PASS系统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辛海莉 《中国药业》2008,17(24):47-47
目的推荐临床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选取355例住院病例共10720条用药医嘱,利用PASS系统监测医嘱7147条,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2.35%,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占问题医嘱的93.65%。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监测医嘱药物的相互作用,从而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分析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将PASS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子系统,构建合理用药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住院医嘱进行及时监测,将监测结果向医生反馈,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共监测医嘱3 620 241条,不合理医嘱908条,占0.02%。不合理医嘱中,配伍禁忌(381条)占41.96%,用法用量(381条)占41.96%,药物相互作用(108条)占11.89%,儿童用药(38条)占4.19%。经与医生沟通后,更改不合理医嘱856条,占94.27%。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通过与医生交流,大大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也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PASS系统尚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监测医嘱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PASS系统对我院4~6个月住院患者的医嘱用药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率3.59%,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占14.01%,配伍禁忌占26.34%,其他占59.65%。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张平 《首都医药》2005,12(16):15-16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药物利用情况,评估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方法抽取2005年1月~5月定点科室500例住院病人共6823条用药医嘱,应用PASS软件进行用药合理性监测分析;结果平均医嘱用药11.3种,涉及药物452种,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31%。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刘卫  于晓凌  吴丽芳 《海峡药学》2010,22(12):327-329
目的 通过PASS软件监测全院用药医嘱.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利用PASS软件监测医嘱,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黑色警示灯主要集中在国内注射液休外配伍与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超计量使用方面.红色警示灯主要集中在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结论 ASS系统在审查医嘱方面起着重着作用,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利用PASS对临床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苏宁  张三奇  唐荔  石玉 《中国药房》2006,17(3):185-187
目的评价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的性能。方法利用嵌套了PASS的“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药学工作站回顾性监测我院14个临床科室616位患者的40101条用药医嘱,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有835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08%。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占91.02%,注射液体外配伍不合理占4.55%,儿童用药不合理占4.43%。结论PASS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但该系统存在的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SS)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PASS对我院2010年15 966例住院患者的1 184 997条用药医嘱进行监测,以黑色警示医嘱为依据,收集不合理用药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50 261条,发生率为4.24%.绝对禁止黑色医嘱5441条,主要为药物相互作用(66.54%)、注射液体外配伍(17.86%)、用法用量(15.46%)、儿童警告(1.14%).结论:应用PASS系统能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但PASS系统尚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肿瘤科500份住院病历,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对28571条用药医嘱进行回顾性监测。结果:处方自动监测系统共监测到不合理用药医嘱577条,发生率为2.02%。其中药物相互作用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医嘱514条,占89.08%;通过病历调查,发现其中31条医嘱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肿瘤科病人病情复杂,伍用的药物较多,对某些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处方自动监测系统对监督合理用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中心审方辅助系统及审方药师对某院病区医嘱的监测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1月-2016年3月医院中心审方辅助系统以及审方药师对医嘱审核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2015年11月-2016年3月医院中心审方辅助系统共监测医嘱932 086份,用药提示共242 354份,占26.0%。其中药师审核医嘱通过140 258份,返回医师修改的医嘱共501份,自动拦截医嘱594份。结论:医院中心审方辅助系统和审方药师相结合的审方模式,可显著提高住院医嘱的规范性及合理用药水平,提升为患者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评估影响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临床干预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PASS警示质量和PASS信息质量,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分3个研究周期进行。结果:影响警示结果变化的因素包括医生依从警示变化或不变化、临床需要、习惯或经典用法、医嘱不规范、汉化错误、警示信息与临床不符等7个方面。结论:随着医院临床药师工作的加强及医院行政干预力度的强化,PASS的临床干预效果会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在儿童住院医嘱前置审核系统中的构建及实践。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0例住院儿童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医嘱前置审核;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100例住院儿童作为观察组,在医嘱前置审核中应用人工智能系统。观察组年龄(4.52±1.12)岁,其中男76例、女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336例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给药医嘱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率63.33%,单一用药占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57.44%,二联以上用药占42.56%.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较高,联合用药普遍,给药间隔基本适当.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应用之处,对存在的问题应制订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科学准确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将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从国内外建设现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初步的规划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药师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临床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平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方法:结合全军“PASS临床干预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估”研究,将临床药师工作分为“PASS以内”和“PASS以外”两个部份,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分析临床药师在PASS临床干预中的作用。结果:PASS以内工作为合理解释警示信息,提供正确处理意见。PASS以外工作包括药物治疗方案评价和监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结论:PASS系统是临床药学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但不能替代临床药师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时医嘱审核和集中调配运行方式,为更好的优化工作流程,满足临床安全用药需求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临时医嘱的接收、审核、分配输液批次、核对、配置、交接等各环节分析临时医嘱运行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从2014年8月开始实施临时医嘱集中混合调配工作,目前已覆盖全院所有96个科室及病区的所有临时医嘱的调配,日均调配量达到2300组左右,为每个科室及病区节约了护理人员3~4人,基本保证医嘱接收后120 min左右配送至临床。结论目前PIVAS临时医嘱的运行方式能有效的服务临床,确保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但医嘱审核及配送时间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应用医院抗菌用药动态监测分析系统。方法:采用Visual Foxpro和Microsoft Office Access数据库开发语言.运行环境为WindowsXP系统。本系统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信息系统的门急诊处方和病区医嘱用药电子数据为数据源。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的工作要求,采用药物利用研究的分析方法及部分有关的WHO合理用药调研国际指标,结合临床药学的实际工作特点,实现对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尉动态的监测。结果和结论:本系统从医院药学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医院信息系统的现有资源,较好地实现了对全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动态监控.具有高效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Active medical product monitoring systems, such as the Sentinel System, will utilize electronic healthcare data captured during routine health care. Safety signals that arise from these data may be spurious because of chance or bias, particularly confounding bias, given the observational nature of the data. Applying appropriate monitoring designs can filter out many false-positive and false-negative associations from the outset. Designs can be classified by whether they produce estimates based on between-person or within-person comparisons. In deciding which approach is more suitable for a given monitoring scenario, stakeholders must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itore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lth outcome of interest (HOI),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tential link between these. Specifically, three factors drive design decisions: (i) strength of within-person and between-person confounding; (ii) whether circumstances exist that may predispose to misclassification of exposure or misclassification of the timing of the HOI; and (iii) whether the exposure of interest is predominantly transient or sustained. Addi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include whether to focus on new users, the availability of appropriate active comparators, the presence of an exposure time trend, and the measure of association of interest. When the key assumptions of self-controlled designs are fulfilled (i.e., lack of within-person, time-varying confounding; abrupt HOI onset; and transient exposure), within-person comparisons are preferred because they inherently avoid confounding by fixed factors. The cohort approach generally is preferred in other situations and particularly when timing of exposure or outcome is uncertain because cohort approaches are less vulnerable to biases resulting from mis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