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推导闸瓦磨损率的数学模型,利用X-DM型调压变速摩擦实验机,开展闸瓦材料与带式输送机制动钢盘对摩试验,采集闸瓦磨损量、比压和温度等试验数据;基于这些试验数据,运用现代摩擦磨损理论、非线性拟合方法及数理统计技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科学、适用的磨损率数学模型;利用F检验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可知,该模型具有数学上的严谨性,可为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设计及闸瓦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闸瓦温升与摩擦因数对提升机安全制动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闸瓦温升和闸瓦摩擦因数对制动安全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了闸瓦摩撩试验,研究分析了闸瓦温升、滑速和比压3个因素对摩擦因数和制动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闸瓦摩擦因数预测模型及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闸瓦温升对摩擦因数影响最大,因此,企业一定要注意选用摩擦因数具备较高热稳定性的闸瓦,并建议在使用前进行检验;在下放重物时采用低速运行,避免超载,并对制动器状态和温升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千米深井提升机紧急制动工况,对盘式制动器闸瓦可靠性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热传导理论建立了制动盘-闸瓦摩擦副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闸瓦所受应力,并分析了不同制动初速度对摩擦副温度以及热应力的影响;其次,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进行了试验设计并得到随机试验数据;然后,利用Kriging模型建立了随机变量与闸瓦应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结合鞍点逼近方法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得到闸瓦的失效概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散单元法,基于EDEM软件对小倾角带式输送机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各摩擦因数对带式输送机输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间的摩擦因数和颗粒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因数的增大,对机构的输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机构所受驱动扭矩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带速的增大使得物料的质量流率逐渐增加,但带速过大也会降低物料的质量流率。同样带速的增大也降低了机构的驱动扭矩。所以选择合理的输送带速度有利于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1):242-244
为获得闸瓦摩擦特性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对制动器温度场/应力场的影响,针对超深矿井提升机制动系统,提出了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器温度场/应力场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再运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了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器的热-结构直接耦合模型,得到了闸瓦不同摩擦特性下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副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大小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导致矿用提升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利用X-DM型调压变速摩擦试验机,开展无石棉闸瓦材料与16Mn钢对磨的摩擦试验;运用多项式逼近与数理分析方法将大量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摩擦因数的数学模型;利用F检验方法对数学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检验表明所建模型具有数学上的严密性,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中的线性摩擦驱动技术进行原理及受力分析,剖析线性摩擦驱动技术的使用优点,并通过屯泰煤矿对其主井带式输送机增加运量的要求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总结了线性摩擦驱动技术在带式输送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有带式输送机导料槽长度计算方法的不足,推导了导料槽后伸距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输送机物料转接点结构形式、倾角及物料摩擦因数对导料槽后伸距长度的影响,为特殊情况下带式输送机导料槽后伸距长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下运带式输送机制动力的计算、各种制动方式的技术特点、技术关键以及盘式制动装置闸瓦磨损引起制动失效等分析,提出了下运带式输送机制动方式的选用及其自动补偿的方法,解决了制动力失效问题,结果表明该自动补偿装置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1:3制动动力台、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测试手段,以高摩擦因数合成闸瓦的传统配方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性能的海泡石纤维对合成闸瓦摩擦磨损性能与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能的海泡石纤维对合成闸瓦的硬度、压缩模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在摩擦性能方面均能提高合成闸瓦的耐速性,使合成闸瓦的摩擦因数与速度曲线集中,从而提高车辆的制...  相似文献   

11.
张少鹏 《煤炭技术》2012,31(10):7-9
通过对煤矿带式输送机的受力特性,分析建立了带式输送机沿轴线方向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起了输送带以及滚筒摩擦接触部分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盘形闸闸盘与闸瓦间摩擦因数测试方法的改进及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公式。  相似文献   

13.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九矿原煤运输系统的两级主斜井箕斗提升能力小,为了提高矿井原煤运输能力,研究设计新型的钢丝绳芯凹形纹带式输送机,采用双排V形托辊组使输送带成槽,目的是增加原煤上运时物料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因数,解决了煤炭上运时的下滑问题。结果表明矿井28.5或29°倾角的巷道实现带式输送机上运是成功的。同时带式输送机电控采用变频控制技术,实现了电气软启动、变频调速和双电机功率平衡。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输线路长、监测点多、工作环境恶劣的现状,利用光纤自身优良特性,研发了带式输送机全程光纤测温无缝监测火灾预警系统,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对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行中主要摩擦部位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对带式输送机因各种故障引起的温度异常进行诊断,准确终止故障的带式输送机运转,确保带式输送机的高效运行,有效规避事故发生和人员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5.
线摩擦多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线摩擦多驱动带式输送机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类带式输送机的应用范围。通过对这种新型带式输送机传递驱动力机理的分析,提出了线摩擦传动承载段不仅传递驱动力,在承托段上也传递驱动力,并给出了驱动力的计算方法,以及线摩擦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魏兵虎 《煤矿机电》2012,(4):99-100,103
介绍了胜利一号露天煤矿露天运煤的带式输送机在布置倾角、模拟摩擦因数、驱动方式、拉紧装置和制动器、滚筒、托辊、清扫器、输送带、钢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为适应严寒环境而采取的防严寒措施。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可保证输送机在严寒环境下运行。  相似文献   

17.
徐福生 《中国煤炭》1995,(8):28-29,38
叙述了直线摩擦驱动带式输送机的原理和优点,给出了在我国应用直线摩擦驱动带式输送机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王德堂  秦信康 《煤》1998,7(6):37-38
提出了盘形闸闸盘与闸瓦间摩擦因数测试的改进方法,并给出摩擦因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通过对比,阐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庄严 《煤矿机械》2008,29(5):139-141
在介绍线摩擦带式输送机工作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从实际运行工况出发,阐述了线摩擦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布置原则、设计计算主要公式以及辅机长度、位置和数量的计算确定方法,为线摩擦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安装及使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德田 《煤》2004,13(3):8-8,31
介绍了将带式输送机的弯曲运行理论和线摩擦传动理论有机结合而研制的新型水平弯曲线摩擦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成功解决了长距离、小空间、大角度、低强度普通带式输送机的转弯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